《神雕侠侣》越译本的儒家文化透视
——以误译的称谓语为例

2022-07-12 01:21姚一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神雕侠侣小龙女译介

姚一发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6)

越南浸润儒家文化千余载,对文学创作与译介影响甚深。 越南的“金庸武侠热”现象向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学界对越南金庸小说的译介研究却鲜少涉及文本对比研究。 20 世纪60年代,越南译者潘景忠将金庸《神雕侠侣》译介为《神雕大侠》(Thn Diêu Da.i Hiê.p)后在越南引起巨大反响。 通过将原著和潘氏译本进行文本比较,可发现译本之中的越南文化,尤其是越南儒家文化的文化适应的痕迹,其中一个表现为人物称谓语的误译。从译介学角度出发,对潘景忠的译本《神雕大侠》进行探讨,可管窥越南“金庸武侠热”常盛几十年的堂奥。

1 金庸原著《神雕侠侣》与潘氏译本《神雕大侠》

长篇武侠小说 《神雕侠侣》 由金庸于1959—1961年连载于香港《明报》,同时授权香港邝拾记报局出版(总111 集)[1]。 小说以南宋时期为背景,叙述了主人公杨过与其师父小龙女在历经江湖阴鸷险恶、 金兵铁蹄来犯等磨难之后终成眷属的爱情武侠故事。

潘景忠(Phan Ca?nh Trung) (1923—2011),原名梦平山(Mô.ng Bình Sn),越南平定省安仁市社人,越南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精通汉语与法语。其译著《神雕大侠》于金庸完成《神雕侠侣》的三年后(1964年)在越南出版发行。 潘氏《神雕大侠》及其他译者的金庸小说译著在越南掀起了第一波越南金庸武侠热潮(1960—1975年),甚至越南人民把读金庸小说特称为“金庸现象”。受此潘氏译作影响,从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引入越南的《神雕侠侣》影视作品标题皆译为《神雕大侠》。越南人民甚至仅知《神雕大侠》之名,而不知有《神雕侠侣》。

2 创造性叛逆理论与《神雕大侠》中的称谓语误译

2.1 译介学的“创造性叛逆”理论

20 世纪末,中国学者谢天振提出的译介学的理论核心——“创造性叛逆”,主要研究跨语际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即“创造性叛逆”现象)。 理论旨在通过“创造性叛逆” 现象挖掘导致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及历史根源。 谢天振认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包含: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节译与编译、转译与改编等。译者能通过创造性叛逆的表现赋予译著新的形式及精神内涵[2]。

国内学界对金庸武侠小说越南译介的情况大多停留在译介史的研究上,未在文本对比上展开。该文拟运用译介学“创造性叛逆”理论,将译本与原著进行文本比较,挖掘“创造性叛逆”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2.2 《神雕大侠》称谓语误译统计

人物之间的称谓能够体现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对比原著与译著,可发现译著中的人物称谓语并没有完全按照翻译的忠实性原则进行翻译,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男女主人公及其相关人物关系的称谓上,相关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神雕大侠》称谓语误译情况统计表

3 称谓语误译与越南儒家文化

3.1 杨过与小龙女的称谓误译——“夫为妻纲” 观念的遗留

在金庸《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的关系从师徒变为夫妇,两人的称谓也随着关系的转变而变化,由长幼辈的称呼变成了同辈称呼,即由“姑姑”—“过儿”变为“龙儿”—“过儿”。但从译作来看,译者无论是在师徒关系时还是在两人成为夫妻后,译者都有意抬高杨过在两人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第一,在师徒关系中,译作把原著中杨过对小龙女的称谓从长辈的“姑姑”误译成了同辈“姑娘译作中杨过也自称“我(Tôi)”。 如译著第十四回,杨过看到古墓中的五口棺材后害怕,对小龙女说:“姑娘,我不想死在这里! ”Tôi không chêét ni đây đâu!)要知道在越南语的称谓中,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自称“学生(Em)”, 在姑姑面前都自称“侄子(Cháu)”,只有在平辈或在晚辈面前才可自称 “我(Tôi)”。 第二,杨过与小龙女在大闹重阳宫后结为夫妇,原著中杨过称小龙女为“龙儿”,小龙女称杨过为“过儿”,在称谓上俨然成为关系平等的伉俪。但在译著中,译者由原来平辈的称谓上进行调整,小龙女改称杨过为“过哥(Anh Qua)”,杨过称小龙女为“龙妹(Em Long)”。 如译著第七十三回,杨过与小龙女在重阳宫结为夫妇后,小龙女对杨过说:“过哥,小妹能与你在一起,到哪里都开心!杨过告知小龙女,他把刚出生的郭襄也带来了:“龙妹,我带来的是刚出生一个月的小女孩,哪里是那个用剑砍我手臂的姑娘? ”(Em Long! Anh mang đa con gái可见,在称谓上虽仍属同辈,但对小龙女的称谓已降为“妹”,对杨过的称谓上升为“哥”。

越南浸润儒家文化上千年,受“夫为妻纲”的观念影响甚深。即使在今日的越南婚姻家庭中,若女方较男方年长,女方仍会尊称男方为“哥哥(Anh)”。 这也体现了越南在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译者将尚为师徒关系、将来却发展为夫妇的男女主人公称谓误译为平辈的“姑娘(Cô ng”与“我(Tôi)”,淡化杨龙二人的师徒辈分,显然较易为越南读者所包容与接受。 而译者把婚后二人称谓误译为“过哥(Anh Qua)”与“龙妹(Em Long)”,尊年轻的杨过为“哥”、降年长的小龙女为“妹”则为儒家“夫为妻纲”的具体表现。译者结合社会观念,将男女主人公称谓误译,符合当时越南人民的认知观念,也反映了儒家文化在越南社会中留下的深刻烙印。

3.2 女性师父误译为师母——“夫为妻纲”及“父为子纲”的综合影响

在原著《神雕侠侣》中,收徒授艺者皆可称为“师父”,不受男女性别限制。但在潘氏《神雕大侠》中,女性师父被却耐人寻味地误译成了“师母如译著第十二回中,孙婆婆从全真派道士手中抢回杨过,并说道:“这孩子已改拜我家小龙女姑娘为‘师母’。 ”[3]又如译著第十四回中,小龙女称其师父为“师母”,“只听师母与孙婆婆说过天下没一个好男人。 ”(Chnghetrong thiên hkhông ai tt c)[4]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受“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影响延伸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未出阁前应待在闺中”的观念,无论是中国还是越南,都鲜有女性教师公开收徒,会武艺的女性更是少见。收徒授艺者常为男性,师父往往贴钱教养徒弟,弟子居于师父家中并把师父当成家人,故将“师”比作“父”。 同时,因外出学艺者也多为男性,所以师徒之间的关系类似家庭中的父子关系,按照儒家“三纲”划分则体现为“父为子纲”的关系。久而久之“师父”已成固定用词。但实际中用法不限于男性,比如武侠小说中,授艺者无论男女皆被尊为“师父”。

除去将女性师父误译“师母”的情况外,译著中还存在将女性师祖误译成 “师父夫人(phu. phu nhân)”的情况。 如译著第九回中,李莫愁进入古墓抢夺《玉女心经》,打算用暗器之毒威胁小龙女,并说道:“这银针的毒性是由‘祖师夫人’传给我们的秘术,你这般顽固我就让你尝尝它的味道如何”[5]。

越南封建制度于1945年结束,译著《神雕大侠》是1964年出版的,前后不到20年。一来古时封建社会上鲜有女性师徒,二来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越南先锋译者,潘氏之前少有接触女性师父的小说角色,所以造成因惯性思维,把“女性师父”根据性别误译成“师母”的情况。小龙女与李莫愁对古墓派“祖师婆婆”林朝英的称谓被误译为“师父夫人”也可归为女性师父被误译为师母的情况。 师父的师母可被称为“师奶”,但译者未想过师母的师母如何翻译,所以笼统译为“师父夫人”。

3.3 尊称类误译——“父为子纲”与“尊师重教”的传统影响

在译著《神雕大侠》中,徒弟与师父对话时,译者把原著的称谓“师父”基本全译成了“尊敬的师父(Th对比原著多了敬语“(尊敬的)”。如译著第十五回中,郭靖与欧阳锋对战负伤,郭靖对柯镇恶说:“尊敬的师父,弟子已经恢复,请放弟子下来”[6]

越南儒家十分重视“尊师重教”,师生关系对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体现于“君—师—父”的观念,意思就是师徒关系与君臣、父子关系价值相等[7]。 在越南语的称谓中,男老师称为“Thy”, 这个称呼同时也有父亲的意思;而女老师称为“Cô”,这个称谓也有姑姑的意思,从称谓中可知越南尊师重教的文化甚为浓厚。 作为学生,要如同敬爱自己父母一样敬爱老师。在武侠小说中若用“Thy” 或“Cô”来作师父的称谓会大大减少江湖意味,因此译者选择在汉越词“S的前面加了敬语(尊敬的)”以适应越南尊师重教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氛围[8]。

4 结语

纵观历史长河,文学作品异彩纷呈,译介文学在其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从译介学角度对越南潘氏《神雕大侠》中称谓语的误译情况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及意义:

首先,中越两国文化同根同源,越南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越南浸润儒家文化多年而产生的“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和“尊师重教”等价值基准,对称谓语系统具有深刻影响。 而越南潘景忠译著《神雕大侠》中的称谓语误译情况也充分折射出越南儒家传统文化的特色。

其次,文化适应对文学译介有重要意义。译者在译介金庸原著《神雕侠侣》之时,并非按照翻译的忠实性原则严谨地进行称谓语翻译,而是根据越南的社会文化对称谓语进行误译处理。 成功的文化适应能够减少外来作品在本地读者间的流通障碍,为译著的推广带来积极因素。

最后,我国文学译者在翻译之时应综合考虑我国文化与目的语文化。 文学作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之一,在对外翻译之时除了牢牢把握住民族特色之外,还应加入对目的语文化的思考,从而运用更地道的目的语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更有成效。

猜你喜欢
神雕侠侣小龙女译介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要拍《神雕侠侣》?徐克方面澄清
取名为“掩耳”
《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解析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一壹传媒集团支持IP创作
《神雕侠侣》以郭襄视角再度翻拍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至死不渝的爱情践行者——小龙女人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