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可否承受没有俄气的冬天?

2022-07-12 07:48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缺口卢布供应

根据俄最后通牒,从4月1日起,俄天然气交易规则法令开始生效,即“不友好国家”需要开设卢布账号购买俄气,否则可能面临“断气”风险。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俄要求改用卢布结算天然气,意在“一箭双雕”:一方面,敲打欧盟,反制制裁。一旦使用卢布结算天然气,就意味着欧盟必须在外汇市场上或者SWIFT上给俄“留一个口子”。换言之,欧洲用卢布去买俄气,就等于解除了SWIFT制裁。另一方面,此举可以支撑卢布,遏制其贬值势头。此前,受西方制裁影响,卢布汇率一度直线暴跌。天然气贸易改用卢布结算,实际上是迫使欧盟国家加入“卢布保卫战”行列——想要天然气,欧洲国家就必须买入卢布支付给俄,那么卢布需求量就会上升,从而实现升值。根据外汇数据,卢布对美元汇率3月初跌至143卢布兑换1美元低点,3月31日回升至82卢布兑换1美元,已与冲突爆发前汇率水平相当。稳定了本币,就等于稳定了经济,也就稳住了民心。

阳光下没有新鲜事,其实早在16年前,断气之殇就已深深刺痛过严寒下的欧洲。

200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后亲西方总统上台,执行亲美倾欧政策,追求加入北约与欧盟,并与俄在克里米亚问题上龃龉不断、矛盾日深。俄觉得再无必要为乌经济买单,便要求将供乌气价从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至230美元。而乌方却要求分阶段涨价,并按市价收取天然气过境费。谈判未果,2006年元旦俄切断了对乌天然气供应,“断气风波”波及全球。

鹬蚌相争,殃及欧洲。俄乌“斗气”也就意味着“被迫完全停止向欧盟国家输送天然气”。这一年,欧洲又恰恰遭遇了罕见严寒气候,多个欧盟成员国出现取暖用气短缺和供电困难,对欧洲多国生产和民众生活形成严峻威胁。直到3周后俄乌达成协议,恢复过境乌克兰的对欧供气。至此,欧盟在能源方面的立场出现重大转变,欧盟25国在布鲁塞尔首脑峰会上审议《欧洲可持续、竞争和安全能源策略》,一致同意建立欧盟共同能源政策。但讽刺的是,16年后这一切又再度重演。甚至,欧洲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从16年前的60%升至如今的90%。

2021年,由于俄向西北欧供应管道气减少近335.75亿立方米,加上对欧出口LNG减少11.3亿立方米,整体对欧天然气供给减少347亿立方米。即便挪威管道气增供约67.45亿立方米,北非两国增供约110亿立方米,以及来自美国LNG进口大幅增加80亿立方米,俄供应下降造成的缺口都无法被完全填补(约100亿立方米短缺)。2022年欧盟与美达成了大额天然气协议,将在今年年底前向美购买至少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以替代自俄进口的油气缺口。但这一天然气量,甚至不到俄管道气供给的1/10(1500亿立方米+),因而对于缓解欧洲气荒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而另一方面,削减俄气供应,只能通过LNG来弥补库存短缺。今年1——2月,欧洲LNG进口量2156.4万吨,同比上涨101.59%,其中从美国采购数量激增数倍。但大量新增LNG进口,需要配套LNG运输船、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短期内难以实现。而欧洲转向从其他市场竞争气源,也将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紧张态势,拉动价格上涨。尽管眼下取暖季结束,但在巨大的供应缺口面前,欧洲天然气需求很可能面临无气可用的硬着陆。欧盟想甩开俄气短期内难以实现,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脱轨之旅。

2022年供给方面,欧洲本土三大产气国中,挪威与英国场地检修已基本完成,产量恢复至常规水平。荷兰年初表态或增加欧洲最大气田格罗宁根产量,其产量增长最多可达370亿立方米。IEA预测,2022年欧洲本土产量与近年水平基本持平。若俄真的“断气”,那么欧盟补库将失败,仅仅淡季消费就将耗尽常规水平的进口和库存,使得进入旺季时便无气可用。即使乐观算上其他替代供应来源(包括增加LNG进口、本土天然气生产、从挪威等进口更多管道气),并叠加扩大煤炭开采、新能源供给增加,以及需求管理(限制天然气使用)等方面措施,今年底冬季高峰期仍将存在至少500亿立方米甚至更大气源缺口,相当于美欧至少还要再签3个150亿大单才能填上。

猜你喜欢
缺口卢布供应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堵缺口
在莫斯科感受卢布下跌
供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