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悄悄过,花儿静静开
——来自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工程的纪实报道

2022-07-12 07:48董旭霞郭艳青宋晓东
中国石油企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东线盾构管网

□ 文/董旭霞 郭艳青 宋晓东

4月6日,江苏南通,长江江面底下50米处,世界级“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控制性重点工程——长江盾构穿越工程超计划绿色推进,一直保持零污染、零排放、零渗漏,切实保护两岸湿地和长江水域生态环境,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春节期间,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在组织、管理和建设中俄东线南段工程中的抢眼表现。

作为我国能源领域重大项目特别是清洁能源重大项目,中俄东线工程本身就是一项绿色能源项目。两年来,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与承建队伍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管道”,锻造了金字品牌。

领军国际合作,发力清洁能源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市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当年1月6日10时,中俄东线河北永清至上海段(下简称中俄东线南段)江苏段线路第七标段正式开工,标志着中俄东线南段沿线各省线路工程全部进入建设阶段。中俄东线南段工程将打通俄气入沪主通道,全面联通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中俄两国元首亲自商定并推进的中俄能源合作重大战略性项目,对深化两国全方位合作,促进两国经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拥有前景广阔的天然气消费市场。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以及低碳战略的落地,天然气需求将快速增长。有专家预计,我国天然气消费到2040年将达到峰值,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后,天然气需求用量在4000亿立方米以上。

中俄东线工程国内段起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边境,终点是上海,全长5111千米,分为北、中、南三段核准,分期建设。其中,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已分别于2019年、2020年底投产通气。南段工程起自河北永清联络压气站,自北向南途经河北、山东、江苏、上海,终点为西气东输一线白鹤末站,管道全长1509千米,新建管道1243千米,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届时,俄气将直通上海,实现“北气南下”。同时,该管段联通已建成的东北管网、华北管网及华东管网,投产后日输气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比现有输送能力提升近3倍。这不仅有效缓解东北地区天然气短缺的局面,还将优化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对改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现状,进而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这项清洁能源工程本身已足够吸睛,加上国内安全环保、清洁发展意识越来越强,中俄东线南段工程受到格外关注。中俄东线南段工程所经4省、市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网密布。全线大中型河流穿跨越94处,穿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环境敏感点46处,文物遗址2处,生态保护红线区83处。这些地域施工技术复杂、安全环保要求高。建设者们需要充分发挥智慧,才能破解清洁发展难题。

锚定“绿色管道”,瞄准“双碳”目标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北段工程正式投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远程连线,下达“通气”“接气”投产指令。习近平主席在这个重大项目投产通气仪式上提出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简称“平安、绿色、发展、友谊”管道)重要指示。

“平安、绿色、发展、友谊”管道指示精神内涵丰富,寓义深刻,对油气管网工程建设企业提出了纲领性、指导性目标,具有较强的贴近性和可操作性,为推动国家能源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绿色管道是“四个管道”中的关键性指标,是衡量一个管道项目建设成功与否的一票否决项。环境就是民生,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成部分。打造绿色管道,要求我们注重环境保护和自然能源节约利用,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利用结构,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大力推动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这些都为国家管网集团工程建设者指明了方向。

中俄东线南段项目是国家管网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在建的重大项目之一。刚成立一年多的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站在新起点,承担新使命,一以贯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把践行“四个管道”指示精神作为推进管网事业高质量发展“金字招牌”,全心全意地呵护,全力以赴地创建。

2021年12月2日,值此批示两周年之际,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召开主题研讨会和“管网之道”论坛,集中学习习近平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新战略,重温总书记对管网项目建设管理打造“平安、绿色、发展、友谊”管道的总体要求;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管道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管网建设者纷纷进行“平安、绿色、发展、友谊”管道主题发言,交流创建经验和成果,回顾了“平安、绿色、发展、友谊”管道在工程建设中的实践与落实。

“总书记提出创建的‘平安、绿色、发展、友谊’管道就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和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决扛起国家管网工程建设责任,在加快建成‘全国一张网’的进程中,认真践行好‘平安、绿色、发展、友谊’管道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质量,带动行业转型升级,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建设者发出了铮铮誓言。

中俄东线南段预计2025年可实现全线贯通,并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现役管道互联互通。届时,可把途经东北、华北等地的俄气输送至长三角地区,年输气量189亿立方米。这将有效改善区域大气环境,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量,优化能源结构,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在工程建设中,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经营理念,加强绿色施工管理、优化运行节能降耗、加强日常环保管控,建设好保护生态环境的能源基础设施,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为守护“绿水青山”输送低碳清洁能源,为沿线经济带打造“绿色管道”。

输送“蓝金福气”,呵护“绿水青山”

中俄东线南段工程中,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所属的冀鲁项目部、江苏项目部和长江盾构穿越项目部承担起项目主体的建设管理任务。

施工中,建设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的政治嘱托,优化路由设计,近1/5的线路管道采用非开挖穿越方式,最大程度保护生态自然原貌,既维护了“绿水青山”,又在工程质量、科技、安全、环保等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是中俄东线南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也被视为俄气入沪最后的“卡脖子”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气管道领域单次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直径最大的管道穿江盾构工程。隧道内径6.8米,穿越水平长度10.226千米,穿越水域最高水压达0.73兆帕。

这项世界级的穿越工程,将依次下穿西沙南匡河、长江北岸大堤、新江海河、长江常熟海轮锚地、长江主航道、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类资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

在国家管网集团公司指导下,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坚持安全环保、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吸收中俄东线过境段和北段、西气东输等管道的建设经验,组织专家进行了10个专项技术课题研究,确定了安全环保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2021年5月18日上午10时,在位于海门开发区的国家管网集团公司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现场,中国盾构机“畅通号”顺利始发。这标志着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正式掘进开钻。

2022年1月,长江盾构穿越项目就传来好消息:“畅通号”盾构机已顺利通过本工程第六大风险源——常熟海轮锚地。

常熟海轮锚地位于长江白茆沙水道,共设有6个锚位,为进出常熟港的海轮提供了优良的停泊条件,却对长江下的盾构掘进提出了挑战:盾构能否安全、平稳地向前掘进,影响着长江航道繁忙的船舶交通。

为确保顺利通过常熟海轮锚地,长江盾构穿越项目与相关管理部门联合确认锚地的级别和范围,以绿色施工为主线,综合考虑泥浆进排浆流速的匹配性、地层颗粒含量、不同地层的指标等进行科学调制使用,并注重泥浆的充分循环利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废浆的产生,建立“泥浆不落地、弃渣不漏失”的绿色施工链,有效地保护了长江自然生态。

这只是中俄东线南段长江盾构穿越工程的一个缩影。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采用盾构隧道方式穿越长江,竖井开挖和隧道掘进产生的弃渣采用河运方式及时运至弃渣点,这些常规的施工方法,却是实施绿色工程的利器。

长江盾构穿越工程采用的盾构施工法,是在地面下暗挖隧洞的一种施工方法。采用盾构机进行隧洞施工,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施工速度快、一次成洞、不受气候影响、开挖时可控制地面沉降、减少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和在水下开挖时不影响水面交通等特点。在隧洞洞线较长、埋深较大的情况下,用盾构机施工更为经济合理。非开挖技术手段,则是通过导向、定向钻进等方式在地表极小部分开挖的情况下(一般指入口和出口小面积开挖),敷设、更换和修复各种地下管线。这项技术不会阻碍交通,不会破坏绿地,植被。实现了管道施工的有效管理,提升了在复杂地层条件下施工的能力,使管道的原位修复成为可能。

气龙腾飞时,华东更美好

虎年元宵佳节,冀鲁项目部负责的中俄东线南段(安平——泰安)六标段再传捷报。继1月24日济南长清区齐长城遗址一穿定向钻回拖成功后,时隔20天,2月14日晚,泰安肥城市齐长城遗址二穿定向钻回拖再次顺利完成。

此次中俄东线南段天然气管道正好横穿位于长清段、泰安段的齐长城遗址。齐长城遗址横亘于齐鲁大地,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2500余年。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古建筑,齐长城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作为中俄东线南段控制性工程,冀鲁项目部联合设计、监理、油建各方“会诊”、研判,对施工方案进行实时优化,克服地质复杂、岩石硬度高、回拖阻力大等诸多技术难题,历时8个多月,做到施工和环保双达标。

江苏项目于2021年1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线路全长628千米,途经江苏省6个地级市21个县(区、市)。施工中需要穿越5处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区,31处生态管控空间区,11处市、县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其中,经过东海低山丘陵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赣榆丘岗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沂沭平原水旱敏感区、总渠灌区农业生态功能区、里下河低平原涝渍敏感区、通扬高沙平原水土流失敏感区。尤其是苏南地区河流、水道纵横交错,湖泊、水塘星罗棋布。建设过程中,江苏项目部认真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严格落实“三同时”要求,从设计阶段就结合环评制定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在选址阶段,江苏项目部组织专家对避绕生态红线、环境敏感点、管道高后果区等进行充分论证,若无法避绕,提高设计系数或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督促设计单位及审查人员重点关注设计文件对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评价的响应和落实情况,从源头确保绿色施工。同时根据环境敏感区分布情况,进一步优化调整路由和敷设方式,主动避让了古溪镇风景名胜区、通扬河市级森林公园等5处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确实无法避让的,尽量采取减少穿越长度,优先采用定向钻、顶管等非开挖穿越等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了施工扰动范围。

在施工阶段,江苏项目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现场沟渠穿越施工采取临时过水涵管,保证水体水质以及下游农户灌溉用水;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并在作业带边界处设置明显的边界标识;对表层土采取分层开挖、单独堆放、回填利用等措施;针对保护区黄嘴白鹭、黄颡鱼等珍稀动物,避开了集中迁徙和繁殖期;切实落实施工期环境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安排以及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定向钻、顶管产生的废弃泥浆、钻屑均由有资质单位负责拉运处理;现场产生施工、生活垃圾当日施工完毕后统一转运至相关单位进行回收处理;现场用油设备一律由加油车负责加油并采取防渗措施;施工结束后根据周边生态状态,选取当地适生植物及时进行生态修复。同时,江苏项目部坚持创新管理,采取了单元化施工、均衡化施工、焊接施工优化等创新方法。在江苏段积极开展18米管试点应用,在南通——甪直试验段形成30余项成果,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工艺工法,以技术革新推进环保、水保各项措施有力落实。

江苏项目部还委托环境及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单位依据项目环评、水保及批复文件,核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实际建设内容等变化情况,重点关注项目建设内容、选址选线、污染防治措施、生态恢复措施的符合情况,确保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开工以来,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坚决落实“三同时”制度,杜绝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发生。

管道悄悄过,花儿静静开。气龙腾飞时,华东更美好。

猜你喜欢
东线盾构管网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
供热一级管网水力计算及分析
小直径双模式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的施工应用与实践
水泥回填土技术在盾构出洞加固中的应用及改善方法
盾构穿越既有建筑物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东线混战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新型盾构机刀圈用6Cr5Mo2V钢力学性能研究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