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学生重视中间学习过程的工科课程教学方法

2022-07-13 10:49祝铁丽马雅丽
高教学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方法

祝铁丽 马雅丽

摘  要:高校工科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而学时少,并且高校的学生容易因为社团活动较多而对学业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个问题,分析学生对平时学习难以投入热情与精力的原因,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方法与措施。通过互联网教育管理学习平台的课堂互动、发布测验与课后互动等功能,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联系,及时解答学生的学习困惑,对不善于主动进行当面接触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行为与思想状态给予重点了解与关注。让学生在体会到课程任务实际压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热诚,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平时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普通高等教育;中间学习过程;工科课程;教学方法;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22)20-0120-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courses in colleges with more content and less teaching hours, the reasons why students hardly devote enthusiasm and energy to daily study are analyz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ir attaching insufficient importance to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the methods to promote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discussed. It is suggested to make use of the internet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learning platform, such as interaction in class, release of test and after-class interaction that promotes lesson review, to increase the ideological exchange and emo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en students' learning puzzles are answered in time, when students who are not good at initiating face-to-face contact, especially the underachiever, ar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learning behavior and state of mind, the students will be guided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by the teacher's enthusiasm for the course, and then will feel the actual pressure of course tasks.

Keywords: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usual learning process; engineering courses; teaching method; Internet

一、高校工科课程的特点

高校的课程科目众多,专业课的授课时间通常在一个学期以内。而工科课程的特点是既有理论分析方面的推导计算,又有实际应用方面的操作训练,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愈加突出[1]。另一方面,高校的学生按专业选课,通常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和座位,教师也很少在课堂以外的时间与学生见面,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熟识程度降低、接触机会减少。而且与中学相比,高校里的学生少了升学压力和家校监督,但是许多步入高校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环境中并不能意识到时间的紧迫与课业的繁重,导致平时不学习、期末备考时茫然无措的状态屡次发生。如何让高校学生提高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在中间学习过程的精力投入,是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促进学生重视中间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互动的方式

当然,课堂时间其实是最重要的中间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对于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作用不言而喻。由于高校学生不少有上课玩手机的恶习,一时的溜号就跟不上教师的讲解内容,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后续时间里更加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和失去耐心,所以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的注意力从网上游览和网上聊天转移到与教师的思维对接上面,是高校课堂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的不集中精力听讲,一方面是由于手机提供了消遣娱乐的平台,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路未能即时合拍,使得学生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思考状态的良好契机。但如果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点名或自发举手回答的传统互动方式,则往往被点名的学生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只有少数能够紧跟教师讲课进程的优秀学生愿意举手,因此对于调动中等生与后进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并不大。作者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体会到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例如“以为智慧教育”APP的课堂互动功能,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学生的手机进入“以为智慧教育”APP的授课模块之后,不仅能够实时显示教师课件的当前页面、便于学生看清当前讲课内容的文字与图形细节,而且可以翻看课件的前述页面和查看例题的解答说明,有利于使学生思路连贯与保持思维活跃。尤其是课件的导论页面会让学生记起眼前将要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内容,以及他们在学习中会用到哪些已知的知识和技能,通常情况下,当学生知道他们要做什么和学习的价值时,他们会更积极地做出回应[2]。在手机成为课堂学习的好帮手时,那些“手机控”的学生既满足了“总忍不住伸手操作手机”的行为习惯,又没有与课堂教学脱节,而是能通过手机更好地了解讲课内容。

教师精心设计安排的课件内容,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更需要通过与教师之间的讨论互动来完成知识的理解消化过程[3-4]。当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对教师的讲述有未懂的部分时,可以在手机的APP上随时进行提问。教师在讲授内容告一段落的间歇,从电脑屏幕或自己手机的APP看到学生的问题后,就可即时向学生们解答。

这种课堂互动的方式降低了学生方面参与教学过程的门槛,因为在手机上提问的学生有很多是学习基础不扎实或反应速度较慢的孩子,而他们在传统的互动方式中通常没有勇气在同学们面前大声地说出心中的疑问。采用手机APP提问,则打消了他们“大庭广众之下显露自己的无知会不会被大家笑话”的顾虑。这种可以像网上聊天一样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表达出自己想法的咨询方式使他们放松,带给了他们交流的捷径。正如文献[5]所阐述的那样,互联网丰富了讨论的形式,可以帮助把那些最内向的学生带到谈话中去,学生用键盘发表意见时不会听到窃笑、不会看到有人面带轻蔑,因此一些学生更倾向于以电子的形式进行发言。

教师的及时解答,对于提问的学生来说,一方面是使其消除了理解的障碍、增加了知识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让提问者感受到教师关注的温暖,从感情上增加了对课程的接受度;对于未提问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别人的问题经常会是自己也想问的,教师的进一步讲解能促进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在看到问答互动过程时,大部分人的兴趣会被调动,因为觉得课堂的氛围有了调整,摆脱由节奏单调而产生的枯燥乏味,从而使得注意力能够再次得以集中。

此外,调节课堂节奏的时间点还可以设置在教师讲完例题的解答过程或复杂图形的内在含义之后,适宜地给学生两、三分钟进行消化理解。这时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沟通,尤其是与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或者没有打开书本、不在学习状态的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思想状态,这是拉近教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了解的有效手段。接下来再辅以教师在日后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细节行为的适时鼓励和夸奖,就很有可能打开这些学生封闭的精神空间,引导其日益产生兴趣与信心,从而不断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迈步向前。因为在学生看来,教师的行为表达了教师所希望的师生关系[6],有效的师生关系中包含着情感成分,而积极的情感能够培养关注和合作的意识。

(二)平时成绩的考核

教师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效果经常进行检测以及对检测结果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能够对学生的中间学习过程起到监督与促进作用。

首先需要教师在成绩分配上加入平时成绩的份额,使其所占的比例既能引起学生的在意,又能保证具有全面考核作用的期末检测在成绩分配上处于主体地位。然后需要让学生通过密切参与中间学习过程才能获得平时成绩,也就是从实施方式上避免平时检测时学生互相抄袭作弊的可能性。如今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教育管理学习平台,可以辅助教师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管理,从而实现在日常的作业或考核中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

例如“以为智慧教育”是一个面向高校的教育APP,具有课堂互动、发布测验、课后自学等功能。教师在发布网上测验时,通过限定答题的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可以实现既让学生没有相互抄袭的时间,也让学生提前体会到期末考试的紧张节奏,从而意识到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调整。

发布网上测验的时间段,适宜安排在课后时间,尤其是安排在上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时间,更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一来不占据课堂原本就很短暂的而且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充分讲解的宝贵时间,二来可以促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对已学过内容的复习、有利于与接下来的授课内容进行思路上的衔接。

练习活动需要有反馈修正来与之进行良好的配合,“反馈修正向学习者提供信息,告诉他们在练习中的表现如何,告诉学习者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以及应该怎么做”[7]。教师将网上检测设置为在测验结束后学生马上就能查看答案,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思考状态仍活跃的时候“趁热打铁”,对照答案的讲解过程,立即检查自己的思路,找出问题所在。

学生找出有疑惑的地方,不仅能提高他們的学习效果,还能给教师提供珍贵的诊断性信息。教师通过每次测验的网上批改与错误点归纳,能够分析学生对已讲授内容的思考误区、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状态,这样就能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对学生们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重点剖析。当每次课程内容都通过网上作业形式的测验进行夯实以后,学生的中间学习过程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得到填充、从而减少空白。

(三)课后自学的辅导

互联网教育平台的课后自学功能,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又一条便捷途径。例如学生在课后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以为智慧教育”APP的自学模块给教师留言,进行提问。教师如果能每日对自学模块里学生提问都予以详细的网上回复,那么学生在得到解惑的同时,对课程的好感也会提升。

对于那种网上回复不能完全将学生的疑惑解答清楚的情况,教师也可以在回复里面先指出问题解答的要点,并与学生约定在下次课间休息的时候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对于这种邀请通常会乐于接受,而且因为感觉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关注,所以能在见面之前,对教师的留言回复里面提到的知识要点会预先进行思考。这样每次教师在教室上课的课前、课间与课后的时间就能得到充分而高效的利用,使教师有的放矢地与学生们进行深入的问题探讨与知识交流。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平台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如图1所示的互动方式。高校管理方式的特点,会使得师生在当面接触的频率方面相比于中、小学而有所欠缺,而那些不善于向教师当面请教的学生就更容易把知识点理解得不透彻。现在有了互联网教育平台的辅助,学生便于提问,教师便于答疑,需要教师进行重点关注与增加接触的对象也得到了筛选,从而能够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的间隙时间,通过当面沟通来进一步完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解惑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高校师生交流不足的问题也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作者所讲授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2019年的大连理工大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互联网下工程项目驱动的机械设计一流课程建设”的支持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前述内容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图2所示是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分布比例的对比,可以看出,相对于教学改革之前的成绩分布,教学改革之后的课程考核成绩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优(90分数段)、良(80分数段)、中(70分数段)的比例有明显的增加,及格(60分数段)和不及格(60分以下)的比例则是有所减少。尤其是不及格分数段的比例由21.1%减少到5.8%、下降程度十分显著,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后进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较为成功地将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了课程内容的知识探究上面来,这对他们重新拾起学习能力上的信心、恢复曾经拥有的良好学习习惯,将会有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70分数段的上升幅度(由25.6%增加到33.3%)和90分数段的上升幅度(由9.8%增加到15.9%)都比较大,分别代表了后进生的学习进步和优等生的比例增加,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后进生的成绩提高,对优良生的学习效果改善也有极大的帮助,使这些有着良好自控能力的学生在全面理解知识难点、完善运用知识分析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这些学习效果的改善,植根于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增加。学生开始往往是因为教师的某个行为或言语而对与教师的交流产生兴趣,从而对当时的讲授内容愿意去了解和思考,而对当时知识点的掌握又引发了对课程本身的好感和兴趣。接下来是兴趣促进对课程内容的了解、知识掌握再继续促进学习兴趣愈加浓厚的良性循环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进入并持续这样的良性循环过程,教师需要在开端以生动风趣的讲解进行吸引,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保持热情耐心的交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师的热忱关怀相结合,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動增加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作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对所授课程的师生互动数据的统计见表1。平均每个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次数是4次左右(学生人数约为70)。主动与教师互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6%,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交流方式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并且得到他们的认可。学生所采用的交流方式中,比例最大的是课后在网上提问,其次是课堂上用手机提问,可见有较多学生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出现,确实是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四、结束语

高校的工科课程里面,理论分析、推导计算与实际操作都兼而有之,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只是许多学生在开课之初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即使教师反复提醒,学生们仍然多数以为只要平时跟着听课、在期末复习阶段再加大学习力度就能达到课程考核的要求。而实际情况是相对于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而言,在从课程教学结束到期末考试之前的十来天里,想要对众多的知识点逐一进行深入理解与强化训练是非常不现实的,考前突击的效果微乎其微,突击记忆的时间也必然不会长久,遑论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善加运用了。

对于学生不能及时感知实际存在的学习压力这种情况,教师的密切引领是促进高校学生中间学习过程的关键点。正如文献[8]所指出的,“课程学习兴趣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将产生重大影响,教师的早期引导与干预就尤为重要”。教师借助于互联网教育平台所提供的管理与分析功能,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短暂与课后学生分散所带来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上的限制,在课堂、课后都增加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网络留言与当面沟通相辅相成,则有望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的知识困惑得到解答、学习兴趣得以生发、学习态度获得纠正。如此,期末的学业检测将不再是学生在平日里忘记其存在、考试时畏惧其存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陈明,伍建林,舒丹.现代工程技术背景下《工程数值方法》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索[J].高教论坛,2019(10):30-33.

[2]KAY M P,KARNA L N. 有效教学设计:帮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第四版)[M].李文岩,刘佳琪,梁陶英,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6-47.

[3]焦连志.微信媒介新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9(9):125-129.

[4]许健松.高校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拓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35-37,42.

[5]STEPHEN D,BROOKFIELD, STEPHEN P.实用讨论式教学法(第二版)[M].罗静,褚保堂,王文秀,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140-141.

[6]ROBERT J, MARZANO. 教学的艺术与科学——有效教学的综合框架[M].盛群力,唐玉霞,曾如刚,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29-130.

[7]STEPHEN Y.目标本位教学设计[M].白文倩,任露铭,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41-42.

[8]赵新明,张洁,蒋丹,等.学生课程学习差异性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89-92.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学方法
“双一流”视阈下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方法的兼容性发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