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2-07-13 20:52张悦欧阳瑜杨放琼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党建课程思政

张悦 欧阳瑜 杨放琼

摘要:党建工作是高校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生命线,“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着力点。新时代深入推进“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具有筑牢培根铸魂主阵地、开好党建工作“火车头”、做强“课程思政”助推器的重要价值。文章分析了当前“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党建引领力度效度不强、思政资源互融互通不够、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足等困境,认为可通过探寻党建引领、元素互嵌、多方联动、平台搭建、机制保障“五位一体”协同路径,构建“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交叉融合,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双向提升、高质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党建;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HNKCSZ-2020-0044)。

作者简介:张悦,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欧阳瑜,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杨放琼,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湖南长沙41008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6-0095-0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应运而生。“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国方案。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党建工作,二者融合相得益彰、互促互进,有利于形成育人新格局。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价值与现实困境,探索“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进一步丰富“党建+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促进“党建+课程思政”创新发展,以期为高校“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一、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的价值探寻

“课程思政”是指在各类课程中深度挖掘、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协同并进,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思政教育的前沿问题,学者们围绕“课程思政”价值内涵[1]、资源挖掘[2]、协同育人[3]、评价体系[4]等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同时,“党建”作为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热点主题,受到了诸多学者的研究,涉及高校基层党建[5]、党建质量提升[5] [6]、党建协同创新[7]等方面。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可为“课程思政”建设把握前进方向、提供鲜活素材、给予有力支撑;“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党建工作,可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激发党建创新活力、促进党建虚功实做,二者融合相得益彰、互促互进,有利于形成育人新格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一)筑牢培根铸魂“主阵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前提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就注定了我们要把党的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生命线,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让高校成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二者具有指导的一元性、目标的一致性、发展的多样性。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是“党建”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过程,是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过程。高校党建工作对“课程思政”起到主导性作用,“课程思政”对高校党建工作起到巩固强化效能,推进“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筑牢培根铸魂“主阵地”,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开好党建工作“火车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

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火车头”作用,强化党建引领,深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政治属性与组织保障,巩固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主渠道,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源头活水”、融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不竭资源”。同时,百年党史历久弥坚、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新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锻造的深厚文化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鲜活素材。要在党建工作中向广大教师、青年学生深入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促进师生系统掌握党史党情、党建理论,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定师生政治信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三)做强“课程思政”“助推器”:促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核心关键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关键,是广大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是青年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对助推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拓展了黨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弱化了党建工作与师生间的距离感及其严肃感,为党建工作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与丰富素材,增强了辐射示范、宣传带动效应,从而让师生更加自觉地拥护党的领导与维护党建权威,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同时,高校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助推器,有助于丰富党建工作生机活力、创新载体,促进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解决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让师生筑牢信仰堤坝,促进教师党务业务“双腿走路”,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二、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

“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其本质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解决课程教学中德育“失位”现象。然而,目前在协同融合过程中存在方向、内容、载体等方面的现实困境。

(一)方向:“党建引领”力度效度不强

“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用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虽然高校党建工作近年来一定的成就,但部分教师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仍根深蒂固,以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为努力方向与工作重心,对党建工作则抱有“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心理,导致“党建引领”力度效度缺失,出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分割、党建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构建“党建+课程思政”模式,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组织建设、发挥政治优势,使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协同联动、互促提升,着力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

(二)内容:党建成果与“思政资源”互融互通不够

要在课程教学中挖掘、融入“思政元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其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价值属性和实施成效。党的创新理论与党建成果是具有政治优势、最为鲜活生动的“课程思政”元素。然而,当前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党建成果与“课程思政”资源内容的契合性,在互融互通、互促互进方面做得不够。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对思政知识的掌握、对思政元素挖掘的水平不一,导致“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参差不齐。同时,“课程思政”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未及时转化为党建抓手,应用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故党建助推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显。

(三)载体:“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足

基层党组织是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优化基层党组织、加强组织建设,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抓手。高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得以发挥的重要源泉,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组织与制度优势。然而,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未充分利用党建引领的组织功能与政治优势破解“课程思政”难题,激发教师“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课程思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教师党员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未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能力、水平有待提升,需进一步推进党务与业务齐头并进。同时,学生党支部未与教师党支部互联互通,形成反馈与互促机制,不利于党建质量提高与“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

三、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的协同路径

立足新时代高校“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探寻党建引领、元素互嵌、多方联动、平台搭建、机制保障“五位一体”协同路径,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双向提升、高质发展。

(一)党建引领:着力强化政治意识

“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落实好“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各级党委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顶层设计,把高校建设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为“课程思政”建设指引方向、赋权赋能,实现建设实施有抓手、落实推进有方法、协同育人有成效。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组织资源统筹谋划推进“課程思政”建设,牢牢抓实党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与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系所积极协同、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抓牢落实“立德树人”、核心聚焦“全面发展”、重点突出“传道解惑”,协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与接班人。

(二)元素互嵌:深挖融合育人资源

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在建设主体、理论内涵、目标路径上存在互融互通优势,必须“开源引水”,丰富创新供给,实现党建和“课程思政”元素互嵌、相得益彰。以党支部为载体,组建含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党务工作者及大学生党员等多方主体在内的团队,深度挖掘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核心价值观、历史文化、党史党情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资源,找到其与专业课的最佳契合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达到铸魂育人、启智润心之效。同时,将历史经典、社会热点事件设计为教学案例,将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等正向主流的价值理想与道德观念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同频共振,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此外,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通过企业走访、共建校外实践育人基地等方式,扎根中国大地,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学科相融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多方联动:凝聚强大育人力量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过程中,需要搭建专业平台,组建人才队伍,着力打造品牌效应和集群效应,才能抓准抓实、落地见效。以系所为单位,组建学科背景多样、能力资源互补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由教师党支部书记担任“课程思政”负责人,把牢政治方向;专业课教师统筹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钻研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提供理论补给;辅导员协同氛围营造,团队各方充分协同、优势互补、各尽其能。真正实现以党建为抓手、以课程为中心、以实践为引领,多方联动、全员育人,凝聚强大育人力量,促进“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深入推进。

(四)平台搭建:智慧赋能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传统的事务性党建模式和灌输说教式的课程模式,与高校师生“求新”的需求不相适应。在“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中,要积极开拓新思路、依托新技术、尝试新事物,智慧赋能、创新发展,搭建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新平台。将学科发展史等无形的思政资源,创造性进行实体化创作、生动化展示,开发“课程思政文化资源数据库”;熔铸红色基因,发挥党课、党日活动、党务智慧系统等平台的正向引领作用,融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于一体,开拓思政教育的“红色第二课堂”,切实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搭建网络平台,依托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打造“网络育人”新阵地,让思政工作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得益彰,达到“课上课下全覆盖、网上网下深融合”的育人实效。

(五)机制保障:激发协同发展活力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要加强过程指导、健全推进机制。高校各级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学校营造氛围、学院凝练特色、专业挖掘特点、课程打造品牌、教师树立榜样、成果转化促进”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统筹兼顾保障和激励等正向制度,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纳入评价体系,如将“党建+课程思政”协同成效纳入年终绩效评定、教师职务评聘、职称晋升和各种评奖评优活动中。此外,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好党支部书记选聘关,坚持以“双带头人”标准严格遴选、精心培育党支部书记,着力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党务能力和业务能力。对积极推动“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表现突出的党员教职工予以奖励,使有能力的人热心参与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良好育人新格局。

四、结语

伴随“课程思政”的深入实施,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功能定位和主体责任逐渐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提供了遵循,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探索“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深刻把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党建为引领,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正确前进方向、坚强组织保证、鲜活思政素材;以“课程思政”為抓手,为党建工作提供生机活力、创新载体,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两者协同互促、相得益彰的育人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贺武华,王凌敦.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4).

[2]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5).

[3]张宏.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的困境、要素与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0).

[4]王岳喜.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

[5]陈建军.大党建引领高校基层党建提质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

[6]查方勇.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

[7]袁蓉.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5).

责任编辑:罗钰涵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党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