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2022-07-13 21:34杨国珍
学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应用策略

杨国珍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应用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学科,要求教师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与这一目标要求不谋而合。本文首先概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接着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原则,最后详细论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实现新大綱要求,尤其是要从任务内容设计、合作完成、任务评价开展等方面发力,从而不断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培养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14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50

在过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习惯于理论讲解加模仿操作,这种教学模式既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结合学科教学新大纲要求,积极利用好与学科新要求相适应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任务驱动下,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某一任务作为推动教学的主要力量,这一教学法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次巨大的创新,尤其是对于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可以发现,完成这一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三步:第一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任务;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来完成任务;第三步是根据任务评价进一步查漏补缺。可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涉及的三个步骤环环相扣,只有深入推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这三步中以第一步为关键,也就是任务的质量要高,也能起到对教学的助推作用,这也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所需要讲解的内容来设计针对性的任务,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一)转变学生的课堂地位

传统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推动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力量,学生只需要安安静静听讲,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即可,这就是所谓的“要我学”,不利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但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任务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的,任务也是由学生推动的,教师扮演着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教学进展的推动者、活动开展的实施者,这就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我要学”教学地位的转变,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过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过程以理论讲解、案例示范、案例模仿为主,学生对于案例没有选择的权利,而且教师选择的案例都是以教材上的为主,学生只要能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模仿出来即可,这种教学模式“实战性”比较差,一旦离开课本或者离开类似案例,学生就无从下手,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但是在任务驱动教学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任务,并且利用掌握的知识来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另外,这些任务不再教条,而是内容丰富,学生可以有效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明白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的,从而有效提高教学重量。

(三)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创新意识与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实践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其中核心要求是创新,也就是能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开展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才能完成。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犹如学习机器,无法开展自己想要的任务活动,同时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教师也不会允许学生相互交流,这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利的。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可以自由协作,相互探讨任务要求、实现途径等,并且由于这些任务不再拘泥于学生熟悉的案例,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任务设计的原则

正如前文所述,任务驱动教学高效与否,关键在于任务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所需要讲解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创新设计任务,具体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任务要具有趣味性,只有符合高中生兴趣爱好的任务才能吸引他们,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对趣味性比较强的事物感兴趣,这也就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要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二是任务要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教师设计的任务不能过难,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就是学生对于任务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完成操作,并且能将相关知识点“一网打尽”,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能帮助学生打牢理论基础。三是任务要具有一定的分层性,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并不相同,再加上需求也不相同,如果教师设计“一刀切”的任务,那么任务要求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相适应,导致学生难以得到最适合自己的任务,也就难以得到最有效的知识发展。但是在差异化的任务设计模式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任务,从而实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合适任务,高效掌握难点与重点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如果仅靠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学生难以高效掌握,甚至在很多时候只能机械背诵下来,不知道如何应用。但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知识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并且能灵活运用。教师在借助任务开展重难点知识讲解的时候,所设计的任务不能“一步到位”,而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一层层探究。

例如,我在讲解《数据采集与整理》内容时,其教学重点是掌握数据排列、数据筛选的技能,如果教师不通过具体的任务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只进行理论讲解,然后按照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简单操作,当学生面对更加复杂数据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整理。这时我以班级某一次体育课上学生的跑步成绩统计表为任务对象,任务内容是通过表格公式来自动计算班级平均用时,超过平均數的概率是多大,如何按照由少到多的顺序来排列,如何筛选出男生的成绩、女生的成绩。这些任务要求基本上将本节知识的要求全部囊括,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完成任务就可以掌握重点知识点。所以,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通过化解任务来引导学生多操作、多应用、多理解,就能有效完成重点知识的传授。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一定要契合高中生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切不可以脱离实际,通过任务对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提升具有重要帮助作用。并且教师要善于通过案例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层层分剥,让学生能更有效认识重难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实现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效提升。

(二)开展任务协作推进,实现学生整体提升

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顺利完成任务。在合作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等合理地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这样也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都有很有大帮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将学生的任务协作系统性推进下去,并且通过潜移默化的训练,能引导学生善于进行任务合作,这种品质的养成对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协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优生与学困生的组合,外向学生和内向学生的组合,通过任务协作实现所有学生的整体进步。

例如,我在讲解《数据分析报告与应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每个操作都有很多的可能性,如果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广泛合作,那么学生之间就能互通有无,尤其是思维方式上将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知识体系的丰富。为此,我引导学生五人为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内部又要具体分工。但是具体操作人员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其他组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小组一起讨论。通过一节课的推进,我发现班级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提升,操作的视角非常开阔,这就是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的益处。

学科教师要立足班级学生的整体进步,多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相互合作和学习,尤其是学优生要积极帮助同组的学困生,实现学困生学科专业知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科学设定任务类型,提高教学针对性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要注意任务类型的科学、有力,要具有针对性,包括立足班级学生学习特点、立足教材知识特点等,这样才能确保有效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能认真梳理总结常见的任务类型,把握每一种类型任务的特点,并且能在教学中科学判断、准确“投放”针对性的任务,以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率。教师选择任务类型的时候,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可以为学生推荐几种任务,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样的任务类型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也才能取得非常好的实施效果,提高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针对性。

例如,我在讲解《信息社会道德准则》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所设计的任务类型是结合社会典型案例,从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方面总结防范道德风险的措施,这种任务既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目前常见的信息道德危害案例情形,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规避这种风险,领会到建立信息社会道德准则的意义。为了实现教育的深入,我会引导学生结合本节内容建立任务,任务的主要内容是借助互联网搜集违背信息社会道德准则的案例,并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剖析案例。通过这种延伸任务,可以给学生认识和遵守信息社会道德准则提供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从而提高了任务驱动教学的针对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适合的任务,进行知识点讲解,最终取得了相反的效果,那么学生就可能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失去兴趣。

(四)科学评价任务结果,推动学生查漏补缺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任务设计,但是最终达到任务驱动效果的是结果评价。也就是在任务完成之后,对学生的任务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既要发现其中好的一面,也要发现不好的一面,进而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为此,需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班级学生学习状态等因素设计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案,在方案中明确评价标准、罗列评价项目、合理结果运用等。对于评价的内容不仅仅要突显专业知识,还需要包含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化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实践素质等,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通过最终的评价结果来查漏补缺,实现专业知识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双重目标。

例如,我在讲解完《开发简易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这一节内容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任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典型的电子邮件系统协议,来编写合适的邮件收发客户端。针对这一任务,我制订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包括邮件客户端程序编码编写能力、对电子邮件系统协议创新性利用的意识、对服务器的地址安全使用的意识等。在学生作业完成之后,我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电子邮件客户端开发情况,然后其他学生对这一客户端进行科学的评价,同时我也会给出专业性的建议意见。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既可以检验这一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又能在评价过程中帮助其他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能推动学生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开展评价的时候,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还需要学生自我评价,从而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检查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查漏补缺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设计合适任务,高效掌握难点与重点知识,开展任务协作推进,实现学生整体提升,科学设定任务类型,提高教学针对性,科学评价任务结果,推动学生查漏补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高中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宝栋.新课改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育,2019(13).

[2] 郑妹兰.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中化学教学改进措施[J].新课程,2019(5).

[3] 樊敏生,景丽,岳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9(Z1).

[4] 祁波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写算,2018(7).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应用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