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字课程教育质量管理与保障策略

2022-07-13 20:49卢向通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书写,是经常与质量并行的名词。书写质量,却从未被提高到教育质量管理的高度去看待,也因此长期以来学生的书写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基于此,本文依据“输入—过程—输出”模式概念架构从师资、方法、评价、改进等角度来解读其管理和保障策略。

【关键词】教育质量管理  书写课程  保障策略

【基金项目】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实用硬笔书法教法与学法的深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7-0010-03

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主体性特征的人。[1]因此,要切实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思考问题、定位目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书写现状堪忧,因此提高书写质量就是学生的需要;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现有的汉字书写教学方法与策略操作性、针对性不强,提高书写教学质量就是教师的需要;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书法教学师资严重不足,迫切需要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因此提高并保障书写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需要。

需要如此强烈,为何其教育质量还是如此不理想?教育质量具有复杂性,它是一个包含教育活动全过程的复合概念。正如陈玉琨教授所言:“教育质量事实上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认识和评论,却很少有人能清晰地表述其准确的内涵的概念。”[2]有质量的教育过程才能产生有质量的教育结果。只有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书写质量及书写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监测教育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技术理性视角,从学习者特征、背景、投入、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五个相互影响的维度,建构了旨在监控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概念框架,即“输入—过程—输出”模式。

该概念架构投射到学校就是投入、教与学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学校可以基于该架构,进行路径分析,论证小学生书写课程的教育质量保障策略。

1.投入——师资保障

有投入才有产出。教师发展是学校投入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只有教师发展了,才能保障学生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学校要为所有教师追求教育质量进步提供动力、机会和条件等体制性支持。

1.1激发教学热情

让语文教师教授书法课要解决的就是动力问题和认识问题。首先让教师感受到开展书法教学给学校带来的成长,帮助教师找到书法教育的意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组织愿景引领下的不断成长,认识到让学生写好字是语文教师职责的重要部分,激发求知信念,产生教育内需。换位思考是探寻内需的有效途径。教师不断提高书法审美、精进书写水平的过程,类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所遇困难、心理反应都有相似之处,教师应及时记录、梳理。教师寻求、接受、利用的自我反馈闭环,可移植给学生,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师生同步成长,有利于教师教学热情的激发。

1.2规范成长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三项具体要求: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结合以上三项要求,制定“技能培训+案例培训+课题研究”的成长模式。教师借助于技能培训提高书法技法,借助案例培训找到课堂契合点,借助课题培训挖掘书法教育的深层意义。

1.3制定评价制度

学校要保障写字教学质量,就必须处理好书法教学成果的迟效性与教师工作考核的及时性之间的矛盾。学校还要解决教师劳动结果的整合性与教师工作考核的个体性之间的矛盾,大到整个教育体系,小到写字单科教学都需要前后整合、学科整合、教师整合、校内外整合;用发展性评价而非水平性评价去看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综上因素,学校需从发展取向出发,将书写教学以价值增量的形式纳入学年考核,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教与学的过程——方法保障

教与学的过程,是达成教育质量的核心。其中教与学的方法又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促成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构建自学、自评的持续改进系统。

2.1学会用格,及时获取反馈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习字格就是方便快捷的及时反馈工具,是学生持续改进书写所必需的。

即使读帖再准,学生在临帖时也难免存在笔画的长度、角度、位置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会影响字的美观,虽然学生能一眼看出,可是一牵扯到具体的修改,总是无从下手,教师也很难给学生逐字讲解、一一道明。这个时候习字格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习字格要为字中每个笔画的位置、角度提供准确的参照,越便于学生分析字中笔画的长短、方向、疏密、轻重,笔画之间的高低、远近、穿插、避让,书写的准确度也就越高。大多数习字格都能实现此类作用,但是未加定义的线条和区域,就像是一个个没有路牌和标识的街道和街区,因此,为了方便小学生的书写和占格,我们可以给习字格中的各条线重新定义,如八卦格中,把相应的线条定义为“左偏旁线”“右偏旁线”“字头线”“字底线”“包围线”。有了这样的定义之后,学生在表述占格时,就能够清晰明了,精确到位。

2.2掌握方法,为自学打好基础

教师可运用“三策两步”达到精准练习。“三策”指讀帖、摹帖、临帖,对汉字的每个笔画、结构等精确分析,重新定义,用理性思维将读帖、摹帖、临帖的方法细致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直观呈现,让教师好教,学生好学;“两步”指入格和出格,借用习字格,并重新定义其各线条的名称,把汉字放在习字格中,帮助学生在格子中规范汉字书写,在养成一定的书写能力后,让学生从“读格子”走向“读汉字”,从而脱离格子写好字。“三策两步”要“精准”化,读准、摹准、临准,最终写准,在不断精准重复中形成对汉字的鉴赏能力,拥有一手好字。“三策两步”,是任何人习字都逃脱不了的步骤。它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反复锤炼,使其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结果——评价保障

学习结果是教与学过程的输出,评价是监测结果的基本工具。只有评价得到保障,结果才能准确地反馈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促进“输入—过程 —输出”模式架构的持续改进。从根本上说,评价目标是通过教育改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审视学生的表现。[3]

3.1评价基础:创编书法语言,构建语言系统

该语言不是以笔墨线条为形式的艺术语言,而是小学生对书法作品的叙述性语言。书法有三到:心到、眼到、手到。三个环节中唯有手到是直观的。手到说明眼到,手不到问题可能出在手上,此时需要针对手部的训练。要想眼到就需要借助书法语言系统,把眼到的情况表述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口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眼不到的地方,老师加以引导或点拨,学生领悟,变成了自己的理解,手也就到了。为了学生书写更精准,教师需要深入剖析汉字基本笔画,按照“长度+形态+基本名称”的方法,创造性地给笔画起名字。比如长坡横:这条横较长,方向是基本向上倾斜,好似一个人在上坡,因此叫它“长坡横”。

这种方法定义的笔画名称就像英语单词,是书法语言的基本单元。由此推及组合笔画和复合笔画的准确表述,例如“司”中的横折钩这样来表述:横长折短,角为方笔,折画直下,钩指横的起笔。再结合笔画间的位置关系名词,组成契合小学生年段特点的书法语言系统。描述顺序、要点择取即为该系统的“语法”。该系统增加了学生的一眼信息量,从而准确表述。

3.2评价整合:师生互动互成,凝练书法口诀

评价要素是孤立的,需要放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才会产生连接。构建了书法语言系统,师生就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生依序观察,口述发现,教师从旁适当点拨,总结书写规律,把书法课上所讲的知识与技能凝练成简单易懂、便于记忆的书法口诀。这样的操作模式简化了硬笔书法的指导策略,让书法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师评学生,学生评老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都找到了依据,互相催生,不断成长。

3.3评价等级:促成持续发展,科学合理评判

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高质量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的衡量标准。[4]学生在精准化读帖、摹帖、临帖的过程中,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关键一步,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反馈书写问题及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关键要素之一。这样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学校的保障。

依据目标,制定书写等级、依据学情,确定书写等级、整体评价,评选特色班级,学校在对每一名学生进行等级认定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每次的书写等级评价进行班级整体评价,并在学年末评选硬笔书写特色班级。书写等级的精细化、书写评价的日常化、班级评价的整体化,都有利于学生书写水平的持续进步。基于评价体系,期望有质量的教育逐渐从追求标准答案的被动学习走向为形成解决方案而展开的主动学习。

4.改进机制

学习型组织的变革模式是由学、实践、习、反思构成的闭合环路。学是对知识、技能的摄取以及态度的转变,实践是将所学应用到学习生活的过程,习是对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提纯与精炼,反思是对精炼后的理论进行查缺补漏、修正完善的过程。该框架中的投入对应的是变革模式中的学,教与学的过程对应的是变革模式中的实践,结果对应的是变革模式中的习,其中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反思,学校要通过反思找到发展方向,进一步指导实践。

4.1部门设立

教育的属性在于是否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要有良好的协作,才能更大限度地满足主体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质量管理,学校可以设立研发部、培训部、推广监察部、反馈部。

4.2部门职责

研发部是以书法骨干教师为首的教科研团队,通过研讨交流,深入思考,使课程纵向发展,将学生的书法素养水平推向更高层次;培训部是以骨干教师、课程主任为主要负责人,通过会议培训、课堂呈现等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书法技法、教学方法的指导,让更多的老师懂书法、爱书法、教书法;推广监察部是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学管理团队,通过制度约束,制度评估,使课程横向铺开,让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受益;反馈部是由业务校长、科研主任、课程主任组成的,通过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研发部,促进课程进一步完善。

4.3部门协作

研发部将研究成果通过培训部分享给全体教师。推广部拟定规划推广策略和制度,教师按照策略执行,执行过程中受到相关制度约束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教师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由反馈部,反馈部整理后,与研发部商议解决。然后由科研主任协助书法骨干教师结合这些解决方案,修改课程,使其趋于完善。

5.结语

基于“输入—过程—输出”模式概念架构与学习型组织变革模式的写字课程将写字课程、教育质量、组织变革相结合,打破了以往无序的教学模式。学校从投入入手保障师资力量,钻研教学方法保障教学效率,完善评价方案保障结果准确,加强部门协作,保障课程精进。四点周而复始,持续变革,小学生写字课程的教育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美)Grant Wiggins.國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教育性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王伟,李静.全球视野下教育质量概念的认识视角与分析架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3):5-9.

作者简介:

卢向通(1982年-),男,山东省淄博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硬笔书法教学实践与课程建设,所开发的《小学生“三策两步”精准练习硬笔书法课程》荣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