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如何促进农村小学道德教育

2022-07-13 20:49崔欢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

崔欢

【摘要】乡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沉淀的经验、思想,有着深厚的人生道理、哲学道理和人文故事,对当地风俗民情起着重要作用的文化。在小学道德教育中,融入乡土文化,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既是培养新时代学生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弘扬乡土文化,使其不断传播下去的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层面来探讨如何将乡土文化融入到农村小学道德教育中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乡土文化  小学道德教育  融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7-0025-03

教育教学,教育是排在前面的,这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和道德品质还处在发展的萌芽期,尚未完全形成,对是非的判断、真假的辨识、对错的选择等都还没有完备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乡土文化作为我国本土文化的经典传承、思想精髓,其思想性、人文性、哲理性都非常丰富,在小学道德教育中,融入乡土文化,挖掘其思想教育资源,既能实现意想不到的道德教育效果,也能使我国优秀的乡土文化得到不断弘扬与传播。所以,作为小学道德教师,我们要结合教学需要,科学、自然地融入乡土文化,并深挖其精神内涵、思想内涵,使其滋养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怎样在小学道德教育实践中融入乡土文化,发掘它的作用,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将乡土文化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

从乡土文化的本质来说,乡土文化也是农村地方性的知识,应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纵观我国的小学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大部分的教育教学内容脱离了小学生的生活轨道,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多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学生对道德教育知识的感知不能结合当地的文化和生活。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应该依托于当地的文化资源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在整合这些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从地方道德教育课程和校本道德教育课程双管“齐下”,科学系统地对课程进行编制,并可以在学校为学生创办这种乡土文化杂志,作为小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和课外阅读的资源,让乡土文化成为道德教育课程的补充。

为了将乡土文化更加顺畅地融入到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中,教师就应该不断培养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在工作中注重改善道德教育内容的刻板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和生活实际中,主动发现道德教育内容的多元化,针对自己所处的农村地区的文化特色设置一些具有本土特征的道德教育课堂,从课本道德教育内容的传输者,转变为乡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除了设置与乡土文化相互结合的道德教育课堂外,还应该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乡土化的案例教学,以不断拓展小学生的乡土文化知识,从乡土文化知识中能够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二、将乡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

校园文化是教师和学生的精神财富的体现,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学校教育教学思想的结晶,对学生的价值观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校园文化为乡土文化的有机融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为农村地区的学校有着自己的特色和文化特征,因此,学校应该立足于学校和乡土文化,充分发挥学校的地域优势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乡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以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

当然,学校还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与乡土资源融为一体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在日常的文化熏陶中渗透乡情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的展示平台向广大师生传递对家乡的认同感,对家乡的热爱,以发挥校园文化的心境调节功能、情操陶冶功能、品格塑造功能。

在乡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可通过“文化产物”和“文化精神”的方式呈现,在“文化产物”的呈现上,在农村小学中可以为学生呈现乡土文物,在学校教师、校园景观的设计上也可以融入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气息,为学生构筑能够体现本土文化的校园文化景观,能够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上,也可以为学生定期举办有关乡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博物馆馆长或者文化长者为学生开展讲座活动,为学生讲解本土文化;也可以为学生开展与乡土文化相结合的文艺晚会,让学生自己展示;也可以组建乡土文化的社团;也可以组织有关于乡土文化的知识竞赛等。

通过历史文物和文化精神的传承,让小学生受到乡土文化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让乡土文化成为学校开展道德教育课程的载体,让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入的过程中,能够彼此滋养,共同发展,能够赋予校园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进而成为陶冶学生心灵的最好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乡土文化的滋养下形成独特的气质。

三、将乡土文化融入到典型事例中去

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可以促進小学生对榜样人物的精神、情感的内化,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整个农村小学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乡土文化中的榜样人物来引导学生,比如古代文臣武将、古代圣贤、革命烈士等都可以成为小学生学习的榜样,这些道德楷模的身上承载着道德教育价值极高的乡土文化故事,比如红色乡土文化中的革命先烈为革命牺牲的故事,历史中为了开拓疆土而运用无数智慧的奋斗故事,乡土文化中的谚语、民谣和民间传说等,这些虽然平凡,但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通过这些榜样人物的典型事例,可以从中获得榜样人物精神力量的巨大宝藏,成为小学生汲取道德教育养料的光和亮。

在典型实例的乡土文化教学中,不应该脱离小学生的农村生活实际,应该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应该选取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人物事迹,这就需要教师在诸多优秀的乡土人物代表中选取榜样,让学生能够与这些榜样人物面对面交流,认真聆听他们的故事,带领学生进入血肉丰满的乡土人情和世故中,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直观、深刻、强烈的思想冲击,从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四、将乡土文化融入到体验教育中去

道德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备、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互融合,乡土典型故事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小学生对道德教育知识的内化,而体验式教育是内化道德教育认知和情感体验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体验过程,从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出发,可以选取乡土文化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创设实际的情境、在农村小学,可以为小学生开展乡土自然体验、生产劳动、历史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应该满足小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让小学生通过乡土活动的体验,有怎样的情绪、情感感悟,启示学生能够发表和交流自己不同的感悟,促使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起健康的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三观,以及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

此外,在农村小学中运用乡土文化的实践活动,可以结合农村这一特点,让小学生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可以去田间耕作、可以去走访乡土名人,搜集查阅乡土文史资料等,让小学生通过参加一系列的乡土实践活动,获得更多对世事、对人生的思考。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人物、资料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以通过自身体验和分享交流,帮助学生加强自己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五、将乡土文化融入到道德教育课堂中去

乡土文化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小学生理解方便,需要道德教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文化具体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加深小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从而达到道德教育教学的目的。

(一)演绎乡土文化,加强学生理解

小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对于在道德教育中融入的乡土文化不理解,也就导致教育失去效率,没有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道德教育中,要根据需要引入乡土文化,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小学生编写好剧本,通过小学生演绎故事的形式,将抽象的精神立体化,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乡土文化中孕育的精神。

比如,《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把《孔融让梨》这个经典被乡土传承的故事融入其中,让学生来演绎。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结合故事,延展性地给学生讲解。我们知道孔融让梨是让给兄弟的,在家里,这种谦让态度、心中有他人的想法,不止要表现在兄弟姐妹之间,还可以表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谦让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场合体现出来,它都是闪闪发光的,都能感染身边人,也能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品质和素养。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如果直接给他们讲解一些句子,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命,行勿懒”等,这些虽然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但不一定能理解其意,所以要在道德教育中,把它们编成故事,让学生参与,融入,帮助他们理解,才能达到育人目的。

再如,小学道德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文化,如祭祀、婚礼等,让小学生通过自己参加这些活动的实践,描述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感受进行拓展延伸,对学生的道德感受进行升华教育。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在谈到这些文化活动时都很积极,当笔者问及自己应该如何做时,有同学说到:通过参加亲人的葬礼,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在今后要更加爱护自己的生命,经常锻炼身体,要守护健康,亲人的离去太痛苦了,从现在开始应该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从小学生的感悟中可以看到这些乡土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之深、之广。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活化乡土文化

小学道德教育课担负着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价值观等责任,在教学中不能马虎,更不能因为教学效果或者技术上的不足,让学生对一些道德内涵的理解一知半解,甚至是扭曲,这样不但违背了道德教育目的,也对小学生道德的健康成长不利。所以,作为小学道德教育教师,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能践行教学中传达出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便利,活化乡土文化,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展示具体图片、视频等,让小学生对乡土文化有直观和全面的了解,从而影响自己道德教育的发展。

比如,在《小水滴的诉说》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搜集当地农民种地缺水的图片。让小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图片,能够领悟到缺水导致的生活困难,培养小学生从小节约用水的意识。老师在上課的时候把相应的案例故事、图片呈现给学生,再融入一些关于节俭的乡土文化,如《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不但能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有限,从而更加珍惜用水,也会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物品,改掉穿衣拣、吃饭挑的不良习惯,提升学生品质,实现道德教育目的。

(三)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道德教育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能更好地成长,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深入思考小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教学方式,以促进乡土文化对小学生道德的教育和影响,让小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不但在自己的行为中得到启示,而且鼓励小学生成为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从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小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自信心,丰富小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情感体验,让小学生对自己的乡土文化都有主人翁的意识。

比如,在《挑战第一次》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如主题演讲、说相声、唱京剧,也可以在家里尝试做饭等等。学生在台上或者在经历第一次挑战时,肯定会紧张,会胆怯。所以,老师要恰到好处地把乡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典型事例,融入进教学中,夸赞这些人物的智慧,以他们的事迹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但能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故乡。

综上所述,乡土文化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源泉,在小学道德教育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在课程体系建设、体验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融入乡土文化,既能古今结合,也能通过挖掘这些文化的深刻内涵,发现其背后的道德韵味,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染、品德培养会更深刻,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少锋.例谈乡土文化与地理高效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3).

[2]余淑芬.渗透教学:乡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D].浙江师范大学,2016(8).

[3]张鸣雁.小学乡土文化教学现状及对策[J].山西教育(教学),2014(2).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
到民间采风去
农村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改善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让文字鲜活起来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研究开发课外学习资源
乡土文化与英语教学研究
构建渗透乡土文化教育的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