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掌握丰富记述文内容的方法

2022-07-13 21:54张达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容文章学生

张达

考场作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如“不少于800字”。然而,试卷上总会多出一些格子。这就意味着字数还是有一些“弹性”的。学生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多花一些笔墨,充实文章的内容。在阅卷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考场作文要么字数不足,要么勉强够数;内容繁杂,全无重点。这样的文章是很难得到高分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指导学生丰富记叙文的内容。

一、鼓励学生多追问,使文章内容更完整

文章写不长,往往是因为思路没有打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追问,让他们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来丰富文章的内容,使其更加完整。文章的六要素是问的依据,文章的题目、主旨是问的重点,故事的发展逻辑是问的顺序。绝不能盲目地乱问。对于通过自己提问获得的内容,在写作时也要有所取舍。

以笔者的学生所写的《骄阳下的父亲》为例。该生写的是自己随父亲给小区里的住户安装空调的经历。在构思时,他是这样追问的:

①在什么时间安的空调?

答:周末的午后。

②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

答:烈日炎炎,酷热难耐。

③在什么地方安的空调?

答:在10楼的外墙上。

④安空调有怎样的危险?

答:楼层很高,“我”从窗户里探头往下望,只觉得头晕腿颤。

⑤父亲是怎样安的空调?

答:先在房间里安装好室内机,再在墙上钻孔,把水管牵出,将之固定到外墙上,之后安装室外机……

⑥父亲当时的外貌是怎样的?

答:皮肤紫中泛红,胳膊青筋暴起,脸上汗水直流,衣服湿透,满身灰尘……

⑦“我”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答:懂得了父母的辛劳,要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要用行动来感恩……

以上只是对故事梗概的一些追问。当然,学生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追问其中的细节。这样经历不断追问,学生眼中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加完整。

二、引导学生雕琢字句,使文章的语言更丰厚

此处的“丰厚”是指语句能够承载较多的内容,更有内涵和画面感。文章的内容不够丰富,往往也和语言有关。语言枯燥单调,缺乏美感,只有“赤裸的主干”,没有“茂盛的枝叶”,也会使文章“干瘪无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雕琢字句,添上必要的修饰语、限制语或说明语,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丰满。除了添加必要的附加语外,还可用上合适的修辞手法,让语句更有韵味。

示例:

①春天,藤蔓爬满铁丝架,绿意盎然。夏天,葡萄成熟了。圆圆的葡萄,一嘟噜一嘟噜挂满铁丝架。

②他麻利地挑了两条小黄鱼,用竹签从鱼尾刺入已掏空的鱼肚,再到鱼嘴。之后,用刀在鱼腹两边划了几道口子,用刷子将香油刷到鱼身上,均匀地撒些盐粉。他拿起蒲扇对着炭火轻轻地扇起来,火立马就红了。

③他身穿威武的警服,两眼炯炯,目视四方,神态凝重而专注,用规范的手势指挥着十字路口的车辆和行人。尖利的风撕扯着他的衣服,鹅毛般的雪花肆无忌惮地扑向他的身。他的脸庞、眉毛上满是白色的雪花。

句①用“绿意盎然”形容葡萄藤蔓的颜色,用“圆圆”写葡萄的形状,用“一嘟噜一嘟噜”写葡萄的形态和数量,使句子富有画面感。句②是在动作的前面加上修饰语,用“麻利”形容挑鱼的速度,用“从鱼尾刺人”点明穿鱼的方向,用“均匀”表明洒盐粉的量与度,用“轻轻”形容扇火的力度。句③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警察执勤时的样子以及天气的严寒,凸显了人物坚守岗位、忠诚奉献的特点。添加修饰语,适时使用修辞手法,会使语句变得更加丰满、生动。

三、指点学生适当拆分,使相关细节更加具体

分解内容是为了把文章写得更具体,如把景物拆分成几个部分,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来写;把人物拆分成几个部分,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角度来写。还可以分得更细一点,如把人物的行为分解成几个连续的小动作去写。围绕文章的重点,分解得越细,描写得就会越具体。

示例:

①黎明十分,天光初露,天地间一片黛色。表哥和我驾着小船去故乡的河上玩耍。凉风习习,水上荡漾着清波,发出细碎的响声。空气中飘来野花的香气,我们顿时觉得浑身舒畅。我忍不住伸出手去,轻轻抚摸流动的河水。河水清凉,缓缓沁入指尖,如母亲温柔的手。

②母亲端着碗,舀起一勺粥,先放在嘴边轻轻地吹几下,用嘴唇试试粥的温度,然后再把勺子送到父亲的嘴边。“吃吧,她爸,多吃点会恢复得快。”那语气轻柔得就像在呵护幼时的我。父亲微张着小口,让粥慢慢地滑进嘴中。这时,母亲的脸上会漾起一抹微笑。她生怕会碰到父亲的伤口,一勺一勺地缓缓地喂着,就像影视剧中人物的慢镜头……

句①从视觉的角度写黎明时的天色,从听觉的角度写水波的声音,从嗅觉的角度写花的香气,从触觉的角度写水的温度,多角度地展现了清晨荡舟的美好感受。句②写父亲摔伤后,母亲喂父亲吃粥的场景。有轻柔的动作,有微笑、疼爱的神态,有劝父亲吃粥的语言……多角度地展現了母亲对父亲的关心与爱护。

四、引导学生巧设“波澜”,使故事情节曲折有致

文章内容平铺直叙,往往难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文章中巧设“波澜”,如设置一些矛盾,留下一些悬念等,以此来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使故事的情节曲折有致。

例如,笔者的学生所写的一篇文章《风雨路上》中就有许多的“波澜”。吃完早饭,大强准备去客户家修电器,不料遇到邻居老人突发旧病摔倒在台阶下。他只好临时改变计划,先用三轮车送老人去医院。在去医院的途中也不顺利,出现了一些意外:半路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强担心老人被大雨淋湿,便跑到路边问人借雨具;冷风飕飕,老人冻得瑟瑟发抖,大强脱下外套让老人披上,自己穿着单薄的衣服被雨水淋着,冻得身子直打颤;雨越下越大,他耳里灌满了风雨声,雨水顺着蓬乱的头发往下流,模糊了他的视线;土路坎坷不平,经雨水一淋便成了烂泥浆,破旧的车子不时被稀泥“缠”住,难以前行;他从路边折了根树枝,将车轮上的泥巴刮下来,走走停停,费了不少力气;在坑洼多的地方,他不得不下车推行;不久,他感觉自己的老胃病又发作了,腹部疼痛难忍,可他仍咬牙坚持将老人送到医院……曲折的故事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

五、指导学生写感悟,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

将事情叙述完后,最好不要让文章戛然而止。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文章的结尾写下自己的感悟,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这样就会使文章的主题变得更加的深刻。

例如,有一名学生在《独腿女人并不平凡》中写自己看到独腿女人满面笑容地在街头卖菜的情景。在文章的末尾,他写下了这样的感悟:“独腿女人卑微而平凡,但她笑着去面对生活中的厄运,笑着用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又如,在《生命的芳香》中,有一名学生写寒冬中看到偏僻的一隅有一丛不知名的野花在默默散发着香气。在文章的末尾,他发出这样的感悟:“我打量着眼前的精灵,心想,温室里的花朵固然美丽,但太矫情、脆弱。在逆境中顽强成长的野花才是最美的。它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因为生命的芳香正来自顽强的坚持啊!”

在文章的结尾表达感悟,既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又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几种丰富记叙文内容的方法。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以教材和其他经典作品为依托,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丰富记叙文内容的方法,指导他们开展专项写作训练,让他们在历练中掌握方法,写好文章。

猜你喜欢
内容文章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