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

2022-07-13 00:30李丽莎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李丽莎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在面对择业、就业和创业时呈现出职业选择多元化、择业方式多样化、职业理想不确定的特点,培育大学生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正确职业价值、良好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文章立足已有的职业理想研究基础,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理想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两者融合的现实途径、两者有效融合的理论分析,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借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切实发挥职业理想教育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職业理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8-0029-04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民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问题表现在懒就业、慢就业、不就业、难就业等方面,主要在于大学生就业准备不足,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职业选择和社会需求不契合,职业理想和时代发展进程不相符,其中职业理想的缺失是就业准备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国家实行一系列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决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与时俱进,培育大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意识、提升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

思想是实践的先导,理想是行为的航标。理想的确立是大学生个体追求与社会客观需求的有机结合,是人们基于现实基础对未来的想象和设计,具有现实超越性、目的性和时代特征性。

(一)国外职业生涯研究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实践教育中的职业指导,虽然没有专门的职业理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但他们在教育中重视对学生就业指导和长期规划。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西方学者从职业心理学角度对人格、兴趣、价值观进行探讨,此时职业要素研究就已经得到了重视。职业指导从20世纪初的美国扩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苏联等国,大致形成了以霍兰德(Holland)为代表的职业选择理论,以金斯伯格(Ginzberg)为代表的职业发展理论,以舒伯(Super)为代表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1]。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对青年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将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理想教育贯穿于基础教育和生涯教育的全过程。目前国内各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课程以及与其相关的系列活动,仍参考借鉴国外的就业指导和调查量表。

(二)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要求学校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党中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等重要论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确定学生成长成才方向,提高学生道德品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各项建设提供优秀人才和智力支持[2]。当前,毕业生就业时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相矛盾的情况,体现在认同感弱、实践能力弱,将职业理想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符合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有利于拓宽当前高校教育的范围,使大学生能够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

(三)国内职业理想教育研究

西方国家不断修正自己的政治教育目标,完善教育机构组织设置,除了基本的理论教育,还增加了很多实践活动和社会应用,从而使理论研究和实践需求相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以西方先进的研究理论为基础,相比于西方成熟的职业教育发展,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1915年郭秉文发表了第一篇介绍美国与英国职业指导的文章[3]。1916年周诒春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提倡职业辅导,提倡通过心理测量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找出适合的职业,这可以算作我国职业教育的初步尝试。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生职业理想仍处于理想信念、理想教育的边缘地位,1988年宋长生主编的《职业理想导论》介绍了职业理想的内涵、特征和作用。20世纪90年代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国内关于大学生职业理想问题研究的期刊论文逐渐开始关注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最近几年,学者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职业理想概念、职业理想现状及原因分析、培育路径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相同点都认可职业理想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到精神支撑和方向决定的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期待和价值目标的综合期待,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深化的实践体现。

(一)职业理想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契合

“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是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高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担负着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责任。职业理想显现了对未来职业的美好追求,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素养能力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产生美好想象。职业理想教育是个人本质教育的体现,一旦形成职业理想就会在思想观念和实践行动中产生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职业理想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基本概念的契合,更是教育效果的拓展和延伸,《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谈到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教育中,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4]。一个树立了远大职业理想的人,就会在行动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和意志,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职业理想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相承

职业理想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有三点:1.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马克思表示青年在职业选择时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事业抱负,要认真思考和慎重考虑情感、关系、能力等各方面内容,选择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符合自己能力的职业,实现个人发展和市场需求、社会价值和历史使命、个人完美和人类幸福的统一,这才是真正的职业成功[5]。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外部保证,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信息供给和精神支撑。不论宏观经济环境还是微观家庭环境,对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会产生直接深远影响。3. 西方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乃至进入社会后的教育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学生正处于舒伯生涯理论的探索阶段,该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文化、专业技能、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掌握,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和原则一致。由此可看出,这些理论为职业理想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

(三)职业理想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大学生进入学校后仍比较盲目,没有理想信念,对于大学、专业、职业没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没有长远规划,读大学的目标成了“能毕业就行”。毕业生就业时理想信念逐渐趋于功利化,职业目标淡化,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得失及个人价值需求。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出现了偏差,没有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理想。高校将职业理想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一方面借助思想政治的抓手,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在青春奋斗、社会奉献、职业发展中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四)职业理想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可行性

職业理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目标一致。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道德、心理的综合教育实践,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引领工作,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目标追求,对学生开展包括人生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于一体的教育工作,最终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和持续发展。

第二,教育内容互通。思想政治教育居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首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引导学生在国家建设中不懈奋斗。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是为了唤醒学生的规划意识,引导学生认知自我,激发学生关注自身发展,教会学生掌握生涯决策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确定务实的职业目标,培养严谨的职业精神,习得过硬的求职本领,激发无限的个人潜能,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第三,教育形式互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淀了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内容,拥有以课堂教学、党团活动为载体的显性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强调学生感受与具体需求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感悟,是隐性教育,两种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实现途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6],高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践指导,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动力支持,将大学生职业理想同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培育正确的大学生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

(二)构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体系

坚持社会目标导向,积极构建理想信念教育,并将政治信仰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与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联系起来,激发大学生对个体的深入探索和对职业理想的全面性认知。

1. 发挥学校课堂教学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步,读书求学的大学阶段正是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关键节点,此时的大学生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引导和培育。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需要结合当前时政分析和生活实例,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两课”,完成“三进”,在课堂上讲授生动形象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讨论,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和影响力。

2. 发挥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充分加强党、团支部的思想建设,积极发挥好党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用,加强党员、团员的教育管理和引领示范,丰富组织生活方式,从多种角度组织不同群体的社会实践、专题讲座、集体学习和文化活动,学习感受中国革命先烈的共产主义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3. 发挥社会榜样示范激励作用

榜样示范教育是学习者观察、模仿具有良好品德或模范言行的人物典型,在自身和环境交互影响下规范提升思想和行为。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观察他人的行为,模仿调节个人道德品质,最终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4. 发挥家庭教育熏陶作用

除了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外,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止受家庭的关注、家人的教育、家风的影响较大,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适时引导学生的性格特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力度

高校把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作为根本目标,把单纯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教育变为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各方力量的联合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为根本目标,在校园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在校外实践中稳定学生的职业观念。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由单一的就业技能训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择业能力、岗位诚信意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生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课堂理论系统讲授。理论讲授法是学校教育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相关概念理论、价值理念、文化思想、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用哲学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自己情况、职业热点问题,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理想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选择长期从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观念和就业岗位。第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高校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工作,以企业需求、市场发展为导向,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加强实践教学力度,积极建立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锤炼职业精神提升职业理想,使得学生思想更加成熟与理性[7]。第三,社会实践责任提升。社会实践核心是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体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形式,在理论宣讲、历史观察、科技支农、社会帮扶等系统化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教育,认识国情社情。第四,环境育人氛围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有助于认识和把握个人的思想。校园文化体育活动是大学文化环境教育的物质载体,对校园精神文化的激励和引导更为深刻,在环境的影响下,让大学生从外在社会环境引导变为内在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抓紧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形势,将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必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个人成长成才的需求,又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推进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质量向好向上发展,建立大学生个体自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四方结合的教育体系,让学生以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和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 万清祥,刘世勇. 大学生职业发展(第二版)[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2]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3] 张元,李兴军. 论职业指导概念的形成与发展[J]. 教育与职业,2008(21):32-34.

[4] 章锐,谭波. 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16(18):65-67.

[5] 方伟.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57-62.

[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N]. 人民日报,2017(01).

[7] 秦翀. 职业生涯教育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 吉林:吉林财经大学,2018.

(荐稿人:王兰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