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相约新时代

2022-07-13 13:58供图孙庚辰
读者欣赏 2022年5期
关键词:鹅群孺子牛中国美术馆

文供图 孙庚辰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美的探索从未停歇,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和谐,庄子认为美在自然,康德认为美是使人愉悦的对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即生活……真善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永恒追求

展览现场

2017年11月,“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一经展出便备受关注;2022年3月,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中国美术馆再次迎来了“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此次展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协办。展览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中精选近300件,分为“以美表现新时代”“把美献给新时代”两个篇章,旨在凸显新时代的中国力量,昭示新时代的生命活力。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美的探索从未停歇,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和谐,庄子认为美在自然,康德认为美是使人愉悦的对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即生活……真善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永恒追求。在本次展览中,黄宾虹的《栖霞山居》、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林风眠的《秋》、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吴冠中的《太湖鹅群》等作品描绘了祖国河山之美,徐悲鸿的《奔马》、熊秉明的《孺子牛》等展现了昂扬不屈的民族精神之美,齐白石的《樱桃》等表达了生活之美,展览将这些近现代名家笔下的经典之美献给新时代。新时代下新的创作也不断涌现,《放飞梦想》《呦呦鹿鸣》《最美太湖水》《中国天眼》等作品表现了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在生产建设、环境保护、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以及教育、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奋斗与成就。

栖霞山居 中国画 87.5cm×47.3cm 黄宾虹 1953年 中国美术馆藏

山静瀑声喧 中国画 80cm×55cm 李可染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

孺子牛 雕塑 26cm×67cm×35cm 熊秉明 196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旅法华裔艺术家熊秉明创作的《孺子牛》是一尊融东西方艺术精神与形式于一体的雕塑作品。该作品的原型是熊秉明创作于1969年的《中国的大地》(又名《跪牛》)。《孺子牛》表现牛倒地后,昂首奋起的瞬间形象。牛前膝跪地,头部昂起,似在嘶鸣,整个造型呈倒三角形,透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抗争精神。艺术家希望借此表达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向上的精神。熊秉明的总角之交杨振宁初见此作时说“这应是‘孺子牛’”;雕塑家钱绍武说熊秉明的雕塑创作是“从干裂破碎的泥壤中看出哀伤和愤怒来,看出衰颓和抗争来”。

吴冠中曾与熊秉明同期留学法国。吴冠中将自己的人生称作“东寻西找”的人生,他从风景画、意境入手,一生致力于油画创作民族化。他的作品追求“人民的情感、泥土的气息、传统的风格、西方现代的形式规律”,融西方现代主义风格与中国写意传统于一体。

吴冠中偏爱法国风景画家莫里斯·郁特里罗。郁特里罗笔下笼罩着淡淡愁绪的巴黎白墙小巷富有一种东方诗意。“白”在郁特里罗的作品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样,“白”也在吴冠中笔下的江南风景中占据重要地位。巴黎孕育了郁特里罗,江南则孕育了吴冠中,巴黎的“白”与江南的“白”似乎在交错的时空中重叠在一起。

太湖鹅群 油画 44cm×59.5cm 吴冠中 197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画过高原、雪山、大海、森林,但最想画的还是江南的故土乡情。1974年,吴冠中在苏州太湖写生时创作了《太湖鹅群》。在摇摆荡漾的渔船上,画家眼中的太湖和远山均在舞蹈狂歌,他的心情也随之荡漾。面对太湖上的鹅群,“我竭力追捕白色的变幻,又须勾勒出鹅之神态,虽顾不得细节,却须牢牢把握银亮湖面上白块的聚散、碰撞、其间的抽象韵致。乌黑的渔舟是杠杆、是秤锤,使画面保持平稳;红点更是点白成鹅的关键之笔,虽点时匆匆,实落笔千钧”。画家跳跃的笔触绘就了鹅群富有动感的嬉戏、抢食的生动情景,抽象的造型体现出画家对形式美感的追求。鹅群后面渔舟上的炊火、桅杆上的衣服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如画家在《风景哪边好——油画风景杂谈》一文中写道:“风景哪边好?祖国好,故乡好,感情深处好!”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太湖也是新时代的艺术家们热衷的创作题材,在本次展览的中央圆厅展出了商亚东创作的大型油画《最美太湖水》。这幅作品展现了生态环境工作者监测太湖水质、治理太湖蓝藻的工作场面。画面中船身斜指向前方的辽阔水域,船头推开碧波,水面微波荡漾。行进的船上绘有4组人物,从左至右分别在捕捞取样、检测水样、收集数据、保存样品以及观察水面,一系列画面生动再现了生态环境工作者的真实工作场景。中间的一组人物是画面重点,一位年轻女科研工作者举起两瓶样品正在观察,其他人物的视线也汇聚于此。人物、甲板、湖水都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画面整体光感通透,红、橙、黄等暖色调的使用给人以柔和、温暖的感觉。白云飘荡,湖水澄碧,湖面微风轻拂,禽鸟翔集,这一派绿水青山正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见证。

凤凰展翅 版画 370cm×300cm 沙永汇 2021年 中国美术馆藏

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 中国画 240cm×450cm 王奋英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最美太湖水 油画 230cm×500cm 商亚东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不同于《最美太湖水》将焦点人物置于画面中央的构图,在作品《呦呦鹿鸣》中,艺术家马蕾、张彩翼选择将微微举起透明实验样品瓶的屠呦呦置于画面左侧,位于8个人物的最前端,形成一种引领的态势。《呦呦鹿鸣》是一幅大尺幅的木板坦培拉,作品表现的是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著名药学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带领中医药研究团队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的场景。两位画家到屠呦呦工作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采风时,实验室内数量众多的瓶瓶罐罐、玻璃器皿让人印象深刻,进而选择以人物和玻璃的折射作为表现重点,营造出一种迷蒙如梦境的时空错觉,体现科研工作者几十年潜心研究的艰辛历程与时光飞逝之感。

坦培拉绘画具有的透明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光学效果,能恰到好处地表达玻璃制品的特性,层层罩染使画面具有柔和含蓄、隽永悠长之感。而其创作过程相当烦琐,要求画家必须十分严谨。该作品仅最初的制板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12遍胶粉打底、数遍罩染的创作过程仿若屠呦呦科研团队一次次的实验求证,无论是创作还是科研,都是在经过无数次小心翼翼的努力和尝试后才收获成功。

在本次展览中,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拍摄的数部关于近现代大师名家的美术纪录片同步在展厅中播放,展览在以绘画呈现美的同时,也通过影像回顾和见证美的诞生。

呦呦鹿鸣 坦培拉 240cm×360cm 马蕾、张彩翼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唱响明天——打造千年雄安 油画 230cm×360cm 马佳伟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天眼” 版画 240cm×300cm 周吉荣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猜你喜欢
鹅群孺子牛中国美术馆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迎冬奥·美在逐梦
——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鹅群夏季管理措施
打鹅
“孺子牛”的由来
甘为孺子牛
放鹅娃
孺子牛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