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校友网络结构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及优化研究

2022-07-14 09:49黄绍升闫春
创新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新绩效

黄绍升 闫春

[摘 要] 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通过实证研究阐释沪深A股国有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校友网络的结构特征与企业所处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不同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哪一种市场结构中,同时拥有校友网络强广度和强深度可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企业校友网络的结构洞位置对校友网络的广度和深度具有补偿效应,占据校友网络的结构洞位置同样可以实现高创新绩效目标;市场力量对校友网络的整体作用具有替代性,拥有市场力量的企业不需要刻意追求校友网络强广度和强深度,拥有市场力量并占据校友网络结构洞位置对获得高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企业应该合理利用校友网络,并警惕校友网络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避免出现校友“宗派主义”和“小圈子”效应。

[关键词] 校友网络;市场力量;创新绩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2)03-0033-11

一、問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乌卡时代(VUCA)的来临,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模糊和不确定,信息获取能力、获取速度和信息质量成为企业经营竞争的重要一环。为提高企业获取外部信息和资源的能力,高管团队的社会网络关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高管的校友联结就是一种有效模式。校友联结是以校园共同回忆为基点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校友之间具有共同的文化属性,同样的归属感与母校情节;校友圈既是一种关系网络,是信息的沟通渠道,也是一种利益共同体[1]。很多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的校友联络机构,校友工作日益受到学校层面的重视,校友联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也引起关注。研究发现,相比于非校友的专利发明,科技人员更有可能引用来自校友的专利发明[2];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与企业高管的校友关系会促进被投资企业的创新投入[3];私人信息通过校友关系在企业创新参与主体中传播扩散会影响资产的配置和创新[4];校友圈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其所蕴含的“信息机制”和“润滑剂机制”,能够降低市场分割对信息传递和资源整合的阻碍[5]。如何利用校友网络传递的信息和知识促进商业创新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校友联结对企业创新总体上产生促进作用[6]。

校友网络间的纽带模式存在内在的、固有的密切联系,使得利用网络结构资源时必须遵守“整体性和协同性”原则[7],即不能仅仅局限于探讨单个校友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还应关注异质性校友网络特征要素的不同配置对创新绩效的组合作用。校友动员的逻辑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关系认知、关系结构、关系情境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建构[8]。然而,当前国内外研究大多将校友网络视为一个整体,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单变量[6]、单维度校友网络的“净效应”[9],忽视了多维校友网络结构发挥的联动效应,即校友关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非对称因果关系,有关校友网络结构维度如何相互作用并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机制仍不明晰。此外,现有研究注重校友网络内部要素的结构分析,对外部要素是否影响校友网络的功能、内外部要素间如何互动作用等方面的关注不足。基于此,本文以沪深A股国有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应用在非对称分析上有优势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揭示高管团队校友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作用的组态路径。同时,将对企业创新有重要影响的外部情境要素——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市场力量)[10]纳入分析模型,探讨其对校友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作用,为从整合视角更好地理解校友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弥补校友网络多维研究的缺憾,提升高管校友网络的创新潜力和商业价值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二、研究框架与理论基础

本文采用fsQCA方法,将当前高管校友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一对一”的作用拓展为“多对一”的框架,阐释企业高管校友网络的结构特征与企业所处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不同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异质性影响。fsQCA方法的分析逻辑是先假设前因变量对结果变量某种作用关系成立,再去探索前因变量不同结构组合与上述作用关系成立之间的匹配性,进而利用布尔运算揭示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组态作用逻辑。因此,本文需要论证两个方面的组态作用:一是高管校友网络自身的结构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二是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对上述作用路径是否有影响。

(一)高管校友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

已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高管的社会关系网络(包括校友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高管团队的学术资本和团队知识结构能够为企业创新绩效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11,12];基金经理倾向于将资产更多地配置于校友担任高管的上市公司,由此可以获得近7.8%的超额收益[4,13];与上市公司CEO有校友关系的基金公司经理在执行投票权时倾向于做有利于校友的决策[14];高校校友联结是对知识溢出效应的地理机制的良好补充,当地理联结机制作用有限时,高校校友联结能够发挥重要的跨区域创新带动作用[15]。另外,CEO校友社会资本、创业者校友网络、创业团队校友资源利用对公司绩效的积极影响也得到了实证支持[16]。

虽然未能检索到有关校友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直接作用的文献,但是社会网络研究的结论表明,拥有不同结构特征的高管校友网络可能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异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规模越大,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替代性选择,更加能够摆脱创新阈值的限制,灵活应对外部频繁不确定性的冲击,并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17,18];企业关系网络中心性、网络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验证[19,20]。社会网络不是一种均质结构,网络中强关系的行动者之间往往存在大量的互动,能够提高网络个体成员间的行动默契,促使企业获取优质资源、信息与缄默知识;而弱关系的行动者能够将网络中分隔的次级网络联结起来,使得资源和信息在不同的次级网络间流动[21]。无论是整体的社会网络,还是次级社会网络的联结点上都存在“结构洞”,占据“洞”的位置能够带来控制信息和资源流动的结构性权力,减少冗余联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得最佳回报[22]。高管校友网络是一种基于人与人之间特定关系构建起来的社会网络,扮演着校友个体间分享资源、信息、观念和情感的渠道,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及高管在网络中的结构位置无疑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资本和网络资源获取能力,从而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二)市场力量對高管校友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

市场力量是衡量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一个指标,反映某一细分市场内资源和影响力的集中程度。自熊彼特提出垄断有利于创新的观点后,国内外研究分别得出市场力量对企业创新可能表现出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或二者为倒“U”形关系的结论。Shapiro认为市场领先者分配给研发活动的资源总是多于跟随者[23]。Kamien和Schwartz认为完全垄断或中等水平的竞争都对创新活动最有利,完全竞争情况下企业根本不会进行研发[24]。但波特竞争理论却认为竞争会迫使企业为了生产去研发,从而加速创新,过高的市场集中度会抑制创新。Barga和Willmore则揭示了市场集中度与研发人员数量之间的倒“U”形关系[25]。上述三种作用关系分别在针对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国家的企业进行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26]。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市场力量与企业创新之间是一种复杂的作用过程,市场力量与技术创新、研发强度互为因果关系[27];市场力量的大小不仅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还会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28]。

社会网络理论表明,行动者的行动策略受到其所处网络位置的影响,网络外部情境对网络的结构属性及行动者策略都会产生影响。本质上,高管校友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是一种内部影响,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或团队,高管的校友网络结构以及高管在校友网络中的行动策略难免受到企业所处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这种外生性的情境力量往往对网络中行动者策略及后果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将市场力量与高管校友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进行联动分析,有助于全面理解高管校友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组态分析方法,探索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高管校友网络结构特征与外部情境要素的不同组合(构型)。为了增强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适性,本文选择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相关指标值通过对国泰安数据库的原始数据计算整理后得到。本文对数据进行以下筛选:第一,本文的结果变量为企业创新绩效,虽然所有企业基本上都有开展创新活动,但是选择技术创新活动最为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更具意义,故本文将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的样本企业。第二,本文认为市场力量是影响高管校友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关系的一种外生情境变量,而且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市场力量一直是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对企业的产权属性进行控制,选择国有企业为样本。第三,国有企业高管以三年为一个任期的现象比较常见,一个任期内高管校友关系的网络变化不会太大。为了增加分析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分别选取2012年、2015年、2018年的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的高管校友关系数据展开分析。第四,高管校友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性[6],意味着高管团队校友关系可能无法形成短期内的创新绩效。因此,本研究分别选取相对应的2013年、2016年、2019年的样本公司创新绩效数据为因变量。第五,剔除分析年份内存在ST(特别处理)、PT(特别转让)、*ST(连续三年亏损,有退市风险)、S*ST(连续三年亏损,退市预警)、SST(连续三年亏损进行的特别处理)的样本,主营业务收入为负数等无法正常经营的样本,以及个别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获得293个分析样本。

(二)变量测度

实证研究中,对校友网络的测度有三种常见的处理方式——单维结构[29,30]、二维结构[16]和三维结构[6]。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说,fsQCA方法对前因变量的维度测量越精细,越有利于探索不同维度的组合对因变量的作用差异。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数据来源,本文采用校友网络三维结构分类方式,企业创新绩效则用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与专利质量进行衡量。

第一,创新绩效采用上市公司当年申请的专利数进行衡量,并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分别赋值5分、3分和1分,然后加总得到企业创新绩效指标值。

第二,高管团队(董事、高层管理人员、监事)校友网络的结构特征通过程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亲疏中心度来衡量。

程度中心度(degree)衡量公司高管与其他上市公司高管有直接校友关系的数量,通过高管校友网络中节点数量来判断校友网络广度,数值越大,表示网络规模越大。其计算公式为式(1)。

[degree=jxi,j∕(g-1)]    (1)

其中,x表示i、j的网络连接,i为公司高管,j为其他上市公司的高管,若两者为校友关系,则[xi,j]为1,否则[xi,j]为0;[g]为网络节点(高管)总数,[g]-1则用来消除规模差异。

中介中心度(between)表示经上市公司高管的连接,原不具校友关系的上市公司高管之间被连接的数量,主要用来衡量公司高管团队在不同校友网络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类似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结构洞,数值越大,说明公司高管越接近校友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其计算公式为式(2)。

between=[i<kgjk(ni)∕gjk∕(g-1)(g-2)] (2)

其中,[g]jk是两个高管之间经过的路径数,[gjk(ni)]表示两个高管的网络联系中包含高管i的数量。

亲疏中心度(close)表示在校友网络中,与公司高管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所有节点数的倒数,公司高管的社会关系越广,其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关系上的时间和资源越少,彼此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也越小,可以视为校友网络的深度(或强度)测量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式(3)。

close=[j=1kd(i,j)-1] (3)

其中,d(i,j)指的是高管i到高管j的距离长度。

第三,市场力量(hhi),本文借鉴潘越等[31]的做法,采用公司所在行业赫芬达指数测度市场力量,数值越大,表示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越高,头部公司在行业中的话语权也越大。

(三)变量校准

在fsQCA方法运用中,需要对指标进行校准处理。本文分年度对数据进行校准,将校友网络程度中心度、 校友网络亲疏中心度、 校友网络中介中心度和市场力量4个变量分别用样本数据的上4分位数、 平均值以及下4分位数设置3个校准锚点。对于特殊的数据,再通过分析样本统计特征以及样本案例的分布情况确定相应的校准标准[32]。另外,为提高创新绩效变量的区分度,本文采用5%分位数、 均值和95%分位数来进行校准锚点。各变量的校准锚点见表1,前因变量数据的校准锚点年份为2012年、 2015年和2018年,结果变量数据的校准锚点年份为2013年、 2016年和2019年。

四、实证分析及解释

(一)实证分析

首先,对单因素前因变量是否为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所有单项条件变量都未达到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Consistency>0.9),说明企业高创新绩效不是前因变量中的任何一个单独变量引起的,即高管校友网络的单一结构维度并不一定必然导致企业高创新绩效,有必要探索校友网络结构维度与高创新绩效之间的组态关系及联动机制。

其次,构建真值表。真值表是由所有构建因素的二值条件组合构成,本文共包括市场力量和校友网络3个结构维度共4个条件,共有16(24=16)个条件组合,出现企业高创新绩效时有11个不同条件组合。

再次,在构建真值表的基础上进行案例阈值与一致性阈值设定,本文将案例阈值(低于该值的结果被认为逻辑余项)设定为1,将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8,得到超过高绩效一致性阈值的样本有203个。

最后,利用fsQCA软件进行标准化分析,结果见表3。其中圆心“●”代表条件变量出现(即伴随结果变量一起出现的前因变量),空圆心“”代表条件变量不出现(即不伴随结果变量一起出现的前因变量),空格代表前因变量是否出现对结果变量没有影响。出现的条件变量中,用圆心大小表征其对结果变量的影响力大小,并定义影响力大的为核心条件(大圆心“●”),影响力小的为非核心条件(小圆心“●”)。由表3可知,模型的整体覆盖度为0.85,企业取得高创新绩效存在4种不同的条件组合(构型),构型的原覆盖度依次为0.45、0.35、0.47、0.50。

(二)结果解释

总体来看,表3中只出现了核心条件(大圆心“●”),非核心条件(小圆心“●”)没有出现,而且三個校友网络结构维度和市场力量都位于核心条件之中,表明高管校友网络的结构属性确实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从表3可以看出,4个核心条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中介中心度和市场力量(各出现2次),出现最少的是亲疏中心度(只出现了1次核心条件,却出现了2次空圆心“”),说明高管校友网络的结构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维度间的组合对创新绩效具有联动效应,市场力量作为外部情境因素对上述作用关系具有调节效应。

构型1(degree*close)只有两个核心条件——程度中心度和亲疏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市场力量是否出现可以忽略。表明无论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高或低,只要企业高管同时拥有较强的校友网络广度和网络深度,就足以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换言之,无论企业高管在校友网络中的地位如何,也无论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高低,只要企业高管的校友网络规模大、校友联系紧密,校友网络就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这一结论充实了现有研究单独采用校友网络广度或深度进行回归分析的框架,表明校友网络广度和深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的共同作用才是对企业创新绩效带来积极影响的关键。

构型2(between*~close)中只出现了1个核心条件即中介中心度,亲疏中心度被排除,并且程度中心度和市场力量的影响可以忽略,表明当企业高管在校友网络中占据有利的结构洞位置时,校友关系的紧密程度(亲疏中心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企业高管不用刻意关注校友网络的规模或所处行业的市场竞争态势。结构洞是联结主社会网络中次级网络的一个桥梁,处于结构洞位置的行动者与其他次级网络之间都是一种弱关系,弱关系能够带来异质性信息和资源,从而获得控制信息流通的优势。因此,当企业高管在校友网络中的中介中心度越大,意味着企业高管越接近校友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他们与次级校友网络或者校友个体之间的联系越接近一种弱关系,从而当中介中心度成为企业高创新绩效的核心条件时,亲疏中心度的影响就降低了。构型2可以视为对构型1的补充,即当企业高管没有条件获取足够强的校友网络广度和深度时,可以通过设法靠近校友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与构型1和构型2相比,构型3(hhi*~close)和构型4(between*hhi)中市场力量都作为核心条件出现。构型3中,核心条件是市场力量,亲疏中心度被排除,而且程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的影响都可以忽略,表明在一个市场集中度高的行业中,企业高管是否拥有广泛的校友网络并保持校友间紧密联系不一定会对企业创新绩效带来帮助,而且企业高管不必主动加强与校友的紧密联系,因为拥有市场优势就足以给企业创新绩效带来促进作用,这一结论为市场力量假说提供支持。构型4可以视为对构型3的一种延伸,表明在力量集中的市场结构中,高管在校友网络中的位置比网络强广度和网络强深度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的作用更大,与构型2单纯占据校友网络结构洞位置相比,构型4的覆盖度也有了大幅提升(从0.35提高到0.50),并且是所有构型中覆盖度最高的一种,验证了行业情境因素对高管校友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作用关系的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沪深A股国有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在校友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作用的文献支持下,运用fsQCA方法,并引入对企业创新有重要影响的外部情境因素——市场力量,分析高管校友网络和市场力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结果表明,企业获得高创新绩效依赖于高管校友网络结构特征的联合作用,而不是其中某种单一要素的“净效应”;市场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友网络在提升创新绩效的作用上产生了“屏蔽效应”,市场力量与校友网络的有机结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通过分析,本文得到三条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高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而且每一条路径具有不同的理论含义:第一,无论市场集中度高或低,同时拥有校友网络强广度和网络强深度可以带来高创新绩效;第二,企业高管在校友网络中的结构位置对上述路径具有补偿作用,当企业高管没有条件获取足够的校友网络广度和深度时,占据校友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同样可以实现高创新绩效目标;第三,市场力量对校友网络在企业高创新绩效中的整体作用具有替代性,拥有市场力量的企业不用刻意追求校友网络的广度和深度,拥有市场力量并占据校友网络结构洞位置对获得高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

与现有研究比较,本文采用更具整合性的fsQCA方法,并引入外部情境因素,在丰富校友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的同时,对企业如何合理利用校友网络也提供一些新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企业尤其是技术型企业应策略性地利用高管校友网络资源。高管校友网络是企业取得高创新绩效的一种重要资源,对技术型行业企业来说,企业家的受教育程度对企业生存时间有显著的贡献[33],意味着此类企业高管的校友网络规模更大,如何策略性地利用高管校友网络也变得愈发重要。表3的构型1和构型2表明,拥有高管校友网络强广度和强深度或占据有利的网络结构位置都会帮助企业获得高创新绩效。但是,企业建立、维护、增强校友网络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工作,并且有可能在强校友关系作用下形成网络“锁定”效应,削弱企业与更广泛社交圈的连接。虽然有人认为校友关系是一种强连接[29],但高管团队的多样性,尤其是与工作有关的多样性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早已得到证实[34],而强校友关系却可能带来在思维方式和工作风格上的趋同性,从而降低高管团队的多样性。另外,高管校友网络是不同高管个体校友圈形成的一个综合网络,从高管个人角度出发,他们会追求更高的个人校友网络规模和强度,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资本和影响力。然而对企业来说,鼓励每一个高管追求强广度和强深度的校友网络,不一定会在企业内部形成校友网络的整合效应,反而容易引发不同高管校友圈之间的整合难题。而且社会网络中的行动者在长期的互动中会形成网络聚合、连通性和趋中性的长期特征[35],这种长期特征不仅可能影响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也可能造成损害,如公募基金中,基金网络关系越强,越有可能导致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36];高管团队也有可能会过度利用组织(校友网络)冗余进行社会情境的嵌入,从而增强企业的惰性,降低高管团队通过校友网络向企业传输创新资源的积极性[37]。因此,企业对高管校友网络的价值要保持理性认知,当积累到一定的校友网络规模和强度之后,应该着重考虑搭建让不同高管的校友网络彼此间形成协同效应的平台机制,通过促进校友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和高管校友圈之间的流动分享,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拥有提高创新绩效的信息优勢,也有助于提升高管在其个人校友圈中的声望,以更接近校友网络结构洞的方式提升校友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和企业资源投入的配置效率。

第二,企业应利用好高管校友网络进行顶层设计。一是保持高管团队的多元性以获得最佳的校友网络结构。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水平在提升创业业绩的过程中受到其内群体条件的影响,创业者应注意推动社会网络特性与内群体条件的协调发展,在改善社会网络特性的同时,努力在社会网络中获得内群体认同[38]。对企业来说,每一位高管的校友网络都是企业潜在的外部资源,而且每一个校友网络都有可能在某些业务领域具有优势。因此,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业务定位和战略方向,策略性地调整高管团队的学缘、地缘、师缘等结构,以获得进入不同校友网络的机会,提高企业在异质性高管校友网络中的内群体认同度,形成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的最佳校友网络结构。二是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采取针对性的校友网络利用措施。当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高时,校友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出现了弱化(如构型3、构型4中校友网络广度都可以忽略)甚至失去影响力(构型3中校友网络深度没有出现)。市场集中度意味着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对身处竞争激烈或者领先者优势不明显行业的企业来说,在高管校友网络的三个结构维度上都需要均衡重视,尽可能借助校友网络获得充分的信息和资源支持;可是对身处竞争有限或者领先者优势明显行业的企业来说,不仅校友网络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大幅下降甚至消失(见构型3),而且在校友网络利用上也不宜均衡配置,而是应重点加强与行业头部企业的校友连接(见构型3)。当然,最根本的途径还是企业苦练“内功”而不是过度追求校友圈的“外功”,通过“内功”提高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降低对校友网络的依赖性。

第三,保持对高管校友网络潜在消极影响的适度警惕。虽然大多数研究证实了拥有市场力量并适度利用高管校友网络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但是也有研究揭示了校友网络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如影响审计质量[39]、导致错误的并购决策和较低的股东回报[40]等,而且校友关系很容易形成“小圈子”效应[16],进而导致公司高管们过度依赖校友圈,并有可能固化为封闭的小团体,阻碍跨校的合作和开放的创新[6]。表3中的构型4表明,拥有市场力量并占据校友网络结构洞位置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但与此同时给企业自身和市场带来的隐患也需要引起警惕。企业对校友网络的过度嵌入而忽视其他有助于创新绩效提升的因素,有可能形成一致对外的非校友壁垒,对市场创新氛围产生负激励。市场力量的形成有一定的自发性,但也不排除共谋的可能,即凭借某种有利的关系形成圈子和进入壁垒,这一点在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中尤为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壁垒是在位者阻止潜在进入者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28];高新技术企业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必须持续通过中介中心度来控制网络其他成员的信息获取,进而拥有相对权力来提升其市场地位[41]。高管团队校友网络中介中心度高,就可以通过拥有的相对权力执行影响网络中其他成员的行为模式,实现服务于自身战略的资源交换[42]甚至IPO审核[43]。因此,对企业来说,在保持适度的校友网络嵌入的同时,应重视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建设,警惕潜在的“校友宗派主义”和“校友小圈子”效应,内外兼修才是实现校友网络价值最大化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 FRACASSI C, TATE G A. External networking and internal firm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 2012(1): 153-194.

[2] 周怀康,葛淳棉,王砚羽,等.校友关系网络对科技人员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知识转移视角[J].科学学研究,2021(3):556-566.

[3] 王会娟,余梦霞,张路,等.校友关系与企业创新:基于PE管理人和高管的关系视角[J].会计研究,2020(3):78-94.

[4] COHEN L, FRAZZINI A, MALLOY C.Sellside school ties[J].Journal of finance, 2010(4):1409-1437.

[5] 彭聪,申宇,张宗益.高管校友圈降低了市场分割程度吗:基于异地并购的视角[J].管理世界,2020(5):134-144,160.

[6] 申宇,赵玲,吴风云.创新的母校印记:基于校友圈与专利申请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7(8):157-174.

[7] GULATI R, HIGGINS M C. Which ties matter when? The contingent effects of interorganizati onal partnerships on IPO succes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2):127-144.

[8] 罗志敏,马浚锋,林焕翔.认知、结构与情境:大学校友的动员机制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1(3):87-98.

[9] FALEYE O, KOVACS T, VENKATESWARAN A. Do better-connected CEOs innovate mo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14, 49(5-6):1201-1225.

[10] CASTELLACCI F. How does competition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Estimation of a CDM model for Norway[J].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11(7):637-658.

[11] 陈春花,朱丽,宋继文.学者价值何在?高管学术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济管理,2018(10):92-105.

[12] 吕晨,曹方卉,周之桢,等.高管团队知识结构对高科技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 2018(10):174-181.

[13] COHEN L, FRAZZINI A, MALLOY C. The small world of investing: board connections and mutual fund return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8(5): 951-979.

[14] BUTLER A W, GURUN U G. Educational networks, mutual fund voting patterns, and CEO compensation[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2(8):2533-2562.

[15] 王雯岚,许荣. 高校校友联结促进公司创新的效应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20(8):156-174.

[16] 申宇,赵静梅,何欣.校友关系网络、基金投资业绩与“小圈子”效应[J].经济学(季刊),2016(1):403-428.

[17] 张宝建,孙国强,裴梦丹,等.网络能力、网络结构与创业绩效:基于中国孵化产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15(2):39-50.

[18] 张东驰,罗教讲,张晓楠.创业企业家的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苏州高新企业调研数据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27-134.

[19] LARCKER D F, SO E C, WANG C C Y. Boardroom centra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3(2):225-250.

[20] 王永貴,刘菲.网络中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创新关联、政治关联和技术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5):113-127.

[21] BERCOVITZ J E L, FELDMAN M P. Fishing upstream:firm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university research alliances[J].Research policy,2007(7):930-948.

[22] BURT R S, KILDUFF M, TASSELLI 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frontiers on advantage[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13(64): 527-547.

[23] SHAPIRO G C. Dynamic R&D competition[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87(386):372-387.

[24] KAMIEN M, SCHWARTZ N. Potential rivalry, monopoly profits and the pace of inventive activity[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8(3):547-557.

[25] BRAGA H, WILLMORE L. Technological imports and technological effort: an analysis of their determinants in Brazilian firms[J].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91(4):421-432.

[26] 吴延兵.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创新: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7(5):125-138.

[27] 孙晓华,田晓芳.市场力量与技术创新: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1):26-33.

[28] 王楠,张立艳,李思晗.研发投入、市场结构对高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7(7):72-79.

[29] 黄福广,贾西猛.校友关系、信任与风险投资交易[J].经济管理,2018(7):161-177.

[30] 谢盛纹,李远艳.公司高管与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校友关系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7(6):111-121.

[31] 潘越,潘健平,戴亦一.公司诉讼风险、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与企业创新[J].经济研究,2015(3):131-145.

[32] 高伟,高建,李纪珍.创业政策对城市创业的影响路径: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2018(4):68-75.

[33] 丁小浩,汪梦姗.教育与企业家绩效:基于企业存活时间的定量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12):35-46.

[34] SIMONS T,SMITH A.Making use of difference:diversity,debate,and decision comprehensiveness in top management team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9(6):662-673.

[35] WELLMAN B. BERKOWITZ S D. Social structures: a network approach[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36] 綦好東,乔琳,曹伟.基金网络关系强度与公司非效率投资[J].财贸经济,2019(5):66-82.

[37] 吴俊杰,王节祥,耿新.企业家社会网络总是有助于提升创新绩效吗?[J].科学学研究,2015(12):1883-1893.

[38] 刘刚,王泽宇,程熙鎔. “朋友圈”优势、内群体条件与互联网创业:基于整合社会认同与嵌入理论的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6(8):112-128.

[39] 吴伟荣,李晶晶.校友关系影响审计质量研究:基于权利中心度和关系亲密度的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8(8):105-116.

[40] 张洽,袁天荣.CEO校友关系会影响并购决策与并购效果吗[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0(3):82-9.

[41] 孙巍,赵奚.研发行为会改变市场结构吗: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13(2):135-143.

[42] LEE J,KIM S.Exploring the role of social networks in affectiv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network centrality, strength of ties, and structural holes[J].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1(2):205-223.

[43] 杨玉龙.发审委校友关系会否扭曲IPO资源配置[J].财贸经济,2018(7):96-112.

[责任编辑:杨彧  见习编辑:郝晓雨]

猜你喜欢
创新绩效
股权结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
企业战略差异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技术选择、二元学习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学研联盟结构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创新动机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的调节中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