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鲜食蚕豆产业发展研究

2022-07-14 16:13周瑶姚梦楠缪亚梅金建华顾春燕赵娜汪凯华王学军
农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策略

周瑶 姚梦楠 缪亚梅 金建华 顾春燕 赵娜 汪凯华 王学军

摘要:鲜食蚕豆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主要历经了产业起步、产业雏形、产业发展阶段,目前中国鲜食蚕豆产业已到达提升阶段。本研究综述了鲜食蚕豆产业的发展阶段、影响鲜食蚕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鲜食蚕豆产业发展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鲜食蚕豆产业发展的几点策略,以期为将来鲜食蚕豆产业发展实现突破和不断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鲜食蚕豆;产业;发展阶段;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21-0137

The Developmental of Fresh Broad Bean Industry in China

ZHOU Yao, YAO Mengnan, MIAO Yamei, JIN Jianhua, GU Chunyan, ZHAO Na, WANG Kaihua, WANG Xuejun

(Jiangsu Yanji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Economic Crop Lab, Nantong 2260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 China’s fresh broad bean industry started in the early 1990s, and it has mainly gone through four development stages including industrial beginning, industrial rudime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At present, China’s fresh broad bean industry has reached the stage of upgrading.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fresh bean industry in China,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dustry,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dustry. In addition, the study propos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breakthrough in future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fresh broad bean industry.

Keywords: China; fresh broad bea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0引言

蠶豆又名胡豆、南豆,属豆科、野豌豆属,是一种粮、饲、菜、肥兼用的经济作物。据宋《太平御览》记载,蚕豆由西汉张骞自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至今在中国已有2000年栽培历史,是中国传统作物之一[1]。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人们膳食习惯变化中,江苏南通地区形成了将包括鲜食蚕豆在内的处于青熟期的毛豆荚(籽)、糯玉米穗、豌豆荚煮熟作休闲食品或作蔬菜食用的习惯,也即“四青作物”的概念[2],其中鲜食蚕豆是“四青作物”的典型代表,消费量较大;同时还将收干出口的“青皮蚕豆、白皮蚕豆、红小豆、黑大豆”等称为“四色宝豆”。

鲜食蚕豆以食用蚕豆青籽粒为最终目标,其消费可分为鲜荚或者鲜籽粒作为应时蔬菜直接供应市场和速冻加工反季节销售(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两种形式。由于鲜食蚕豆的特殊消费形式,决定鲜食蚕豆生产和一般普通粒用干籽蚕豆生产在品种选择与要求、栽培技术及种植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现阶段鲜食蚕豆一般要求大荚、大粒、荚粒外观商品性和内在品质俱佳,口感好、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云南省把优质鲜食蚕豆的目标归纳为大粒大荚,单宁含量低、糖分含量高;昆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1]认为在品质上要大荚、大粒,荚长>90 mm,干籽百粒重≥120 g,鲜籽百粒重>200 g,可溶性糖>10%,蛋白质>10%,其中干籽蛋白质>25%,无单宁或单宁含量极低,抗病虫或耐病;李爱萍等[3]提出,鲜食蚕豆要求粒大质优,口感好,籽粒越大,商品价值越高,内销品种要求种子百粒重>100 g,出口品种要求种子百粒重>180 g。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经长期的实践经验认为鲜食蚕豆品种应具备以下标准:(1)单荚平均粒数>2.0粒,单荚重>25 g,鲜籽百粒重>400 g,干籽百粒重>180 g;(2)鲜荚荚条较直、绿色,鲜籽种皮绿色;(3)干籽蛋白质含量>26%,单宁含量低;(4)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分枝力强,株高85~105 cm,产鲜荚>12000 kg/hm2、鲜籽>3750 kg/hm2,干籽>1800 kg/hm2。

21世纪初,鲜食蚕豆产业初步发展。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普通粮作以外的蔬菜类作物的多元需求不断增加及育种、栽培、冷链加工等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政策的专项扶持,鲜食蚕豆从传统的小农作物逐渐发展到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产业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本研究从鲜食蚕豆产业发展历程、影响产业发展主要因素和产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全面思考产业发展策略,为未来产业发展实现突破和提升提供参考。

1鲜食蚕豆产业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鲜食蚕豆产业逐步发展,主要历经产业起步、产业雏形、产业发展3个阶段,目前已进入相对稳定的产业提升阶段。

1.1产业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进行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力得到解放。但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之科技不发达,农业生产发展较慢,人们生活尚未达到普遍温饱水平,部分地区粮食产量较低,在青黄不接期,人们常常将处于青熟期的蚕豆、小麦、大麦、元麦(青稞)提前收青以充饥解决吃饭问题。在种植面积和流通上未能得到也无法得到大规模发展。此时采青蚕豆品种都为干籽粒小粒农家品种。此阶段鲜食蚕豆产业的特点为:自产自销,解决吃饭问题,未进入市场。

1.2产业雏形阶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进和农村微观经营主体的重构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人们生活普遍达到温饱水平且有盈余。农民提篮小卖,进入市场,换取现金。但此时品种以农家种和选育的小籽粒品种为主,科技支撑力量较弱。此阶段鲜食蚕豆产业的特点为:农民开始有市场意识,进入市场,但未进入流通和加工环节。

1.3产业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稳定性,稳步推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大粒鲜食种质日本大白皮品种的引进及速冻加工企业的兴起,使鲜食蚕豆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人们生活开始由追求温饱转变为重视食品营养保健功能和风味口感,农业生产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该阶段鲜食蚕豆产业的特点为:专用品种的引进,政府的引导,开始大规模组织生产和加工,速冻产品开始流通,产品大幅进入市场。

1.4产业提升阶段

2010年后,随着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形成全国蚕豆科研及产业大协作。同时专用新品种的选育、早熟高效栽培技術、高产栽培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的研究及推广,以早熟高效上市为目标的鲜食蚕豆生产得到长足发展,鲜销价格一路飙升,出现大规模鲜食蚕豆生产种植专业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鲜食蚕豆产业在东南沿海、长江流域、西南产区大规模发展,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该阶段鲜食蚕豆产业的特点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种植效益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成以上海市场为中心的流通体系和速冻加工贸易体系。

2影响鲜食蚕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市场经济是影响鲜食蚕豆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起引领作用;科技发展是影响鲜食蚕豆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起支撑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市场经济的反馈提供科技发展的方向,科技的发展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同时还有国家政策、企业意识、农户素质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鲜食蚕豆产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需求,从温饱至小康,人们对蚕豆的要求从保证供给逐渐转变为营养保健功能和风味口感。科技发展主要针对专用品种的选育、促早栽培技术、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及不同区域、不同季节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3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因地制宜,各主产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3.1.1东南沿海产区主要包括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上海崇明、江苏南通、浙江慈溪、福建莆田等地温光资源丰富,农户种植经验丰富,是中国鲜食蚕豆优势产区;同时也是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最大鲜食蚕豆消费市场。其中福建省利用温光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春化露地促早栽培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浙江省人多地少,经济较发达,采用高效农业生产方式,发展间作套种新技术、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江苏种植面积较大,加工企业发达,已有初具规模的加工企业30多家,是鲜销和速冻加工的主要来源。

3.1.2长江中上游产区该区包括重庆、湖北、湖南等省市,温光条件好,雨水多,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其中重庆有悠久的鲜食蚕豆生产历史,鲜食蚕豆是重庆市重要的冷季作物,有较好的产业发展经济。

3.1.3云贵川产区该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省,该区是天然温棚,冬季极端低温少,利于大粒鲜食蚕豆生长,产值高、利润高。其中云南是蚕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蚕豆也是云南省优势特色作物,科技含量高,区域布局合理,通过山地栽培,实现了周年供应。

3.1.4西北春播产区该区包括青海、甘肃等省,该区是优质种子繁殖基地,雨水少,种子发芽率好,冬季温度低,是天然种子仓库。近年,通过产业引导,鲜食蚕豆呈逐步上升趋势。

3.2依靠科技,提高经济效益

3.2.1选育出一批鲜食专用型品种,提升品质和产量各科研单位和公司围绕大粒、高产、抗病、优质的育种目标选育了系列鲜食专用型品种。如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具有强耐寒性,中抗赤斑病,大荚大粒,高产优质特性的通蚕鲜系列品种‘通蚕鲜6号’[4]、‘通蚕鲜7号’[5]和‘通蚕鲜8号’[6];慈溪市种子公司培育出的具有较高抗性,大粒高产特性的‘慈蚕1号’[7];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具有大粒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特性的‘云豆早7’[8];云南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具有抗锈病、中抗赤斑病和褐斑病特点的大粒高产优质特性的‘凤蚕豆18号’[9]和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成的具有抗锈病和病毒病,中抗赤斑病、枯萎病的大粒优质特性的‘丽蚕1号’[10]。

3.2.2研制出不同类型栽培技术,显著提高种植效益各研究机构围绕优质栽培、早熟、多元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周年供应等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

在优质栽培技术方面,缪亚梅等[11]通过研究种植密度对‘通蚕鲜7号’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后发现同等肥力下,‘通蚕鲜7号’采用9.6万株/hm2的密度种植时各农艺性状较好,纯效益最高。王银元等[12]和应林火等[13]均从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和适时采收等方面提出了鲜食型蚕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赖联赛[14]和王陈等[15]分别研制了适合在浙南地区、南通地区推广应用的鲜食蚕豆栽培技术,均能提高鲜食蚕豆种植效益。

在早熟技术方面,顾国华等[16]发明的一种鲜食蚕豆春化处理方法可以使鲜荚上市时间比露地栽培提早40天以上,产量增加50%以上,产值提高2倍,目前该技术在福建、浙江南部、云南及设施栽培中广泛使用。陈莹等[17]、陈江辉等[18]和王旭强等[19]通过研制人工春化技术促进鲜食蚕豆适时上市、满足市场需求。陈满峰等[20]研究了‘通蚕鲜7号’大棚栽培,可提早采摘期,增加经济效益。叶旺发等[21]提出了整地施肥、覆盖黑膜、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栽培措施,可提早收获,提升经济效益。

在多元多熟高效种植模式方面,顾国华等[22]在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通过研制的一种鲜食蚕豆-芋艿高效设施种植方法,可使‘通蚕鲜6号’等鲜食蚕豆品种比常规露地栽培提早上市,产量增加一半以上。李建等[23]研制的大棚鲜食蚕豆-香堂芋早熟高效栽培技术可提早鲜食蚕豆上市期。俞庚戍等[24]发现大棚黄秋葵-鲜食蚕豆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可节省人工成本,提早采收上市。吴一梅等[25]发现大棚鲜食蚕豆-水稻生态高效种植模式能提升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缓和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此外,研究形成的鲜食蚕豆-鲜食大豆-秋豌豆高效种植技术规程[26]、鲜食蚕豆-中稻高效栽培模式[27]、鲜食蚕豆套种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8]、设施鲜食蚕豆套作萝卜与小白菜高效栽培技术[29]、“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高效种植技术[30]、“鲜食蚕豆/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周年配套种植方法[31]和“鲜食蚕豆-榨菜-无籽西瓜-秋豌豆”一年4熟高效种植模式[32]等均能有效提高周年种植效益、大大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周年供應模式方面,大理农业科学研究所[33]提出的在海拔2200~2500 m、坡度小于25°、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气候环境温凉湿润的大理山区半山区发展反季优质鲜食蚕豆的对策可以生产出生育期短、食味好、无化学污染的鲜食蚕豆,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研发提出了适宜在大理州发展四季鲜食蚕豆产业,即在高海拔高寒山区半山区播种夏秋播鲜食蚕豆,在低海拔河谷地区播种冬早鲜食蚕豆,在海拔1600~2400 m地区播种秋播鲜食蚕豆,选育适宜不同季节上市的鲜食蚕豆品种并配套不同的栽培技术。

3.2.3研制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提升商品品质针对主要虫害蚕豆象,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防治方法,如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其中生物药剂防治研究较多,多数研究者认为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效较好;实践中一般运用多种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王昶等[34]、蒋春梅等[35]、徐华等[36]和吴华新等[37]均认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蚕豆象具有较好的防效。赵万千等[38]发现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1500倍液、0.2%爱诺虫清乳油1500倍液也对蚕豆象低龄幼虫具有显著防效。李龙等[39]发现20%氰戊·马拉松乳油1000倍液对蚕豆象成虫的防控效果也较理想。

针对蚕豆主要病害赤斑病在药剂筛选及防治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多数研究者均认为80%代森锰锌防效较好且能增产。袁璟亚等[40]、蒋春梅等[41]、张惠芳等[42]、陈新等[43]和顾春燕等[44]均认为80%代森锰锌防治效果较好。李龙等[45]发现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蚕豆赤斑病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3次药后21天的平均防效为86.85%。张敏[46]发现32.5%苯甲嘧菌酯SC 1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可以达到90.3%。顾和平等[47]发现裁菌、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百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咪鲜胺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

蚕豆田草害防治主要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主要有合理轮作、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田间措施,对草害防治起基础作用。化学防治主要通过除草剂的施用,对草害防治起强化作用。目前蚕豆田化学除草剂的筛选和施用技术方面研究较少。徐炜民[48]等发现于蚕豆播后苗前用1200 mL/hm2乙草胺喷雾能有效控制田间草害。王利华等[49]认为用900 mL/hm2的40%草夫EC,在蚕豆播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能有效控制蚕豆生育期内杂草危害。王勤方等[50]发现出苗后使用0.8%高效盖草能乳油+48%灭草松液剂和5%精禾草克乳油+48%灭草松防控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效果较好。

3.3完善产后服务,加强全产业链开发

在加工技术方面,初加工、精深加工技术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在冷链物流方面,保鲜技术和运输能力得到较快发展。保鲜时间更久,陆路、空运方式都较多应用。在互联网+销售模式方面,各种网络销售平台得到充分利用。

4产业发展思考

鲜食蚕豆产业已发展至提升期,应正确认识这一发展阶段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进一步创新、最大限度提质增效,成为未来鲜食蚕豆产业发展实现突破和继续提升的重要课题。

4.1建立适度规模的产业生产基地,实现鲜食蚕豆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认真分析产业现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在各产区建立适度规模的产业生产基地,实现鲜食蚕豆产业可持续性发展,防止为了片面追求高效益,跟风式、不切生态条件实际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生产风险和产业萎缩。

4.2加强科技创新,利用国家体系平台,组建鲜食蚕豆产业协作网

利用全国产业科技协作网,通过资源互换、穿梭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异地联合鉴定等手段,加强适合于全国不同产区鲜食蚕豆专用品种的创新工作。同时各产区围绕各地气候条件,加强新品种配套技术研发工作。

4.3加强南方冬闲田绿肥鲜食蚕豆开发应用

南方冬闲田在秋粮收获后至来年春季作物播栽前一直空闲,土地、温、光资源浪费严重。据调查,目前南方各省可以开发利用的冬闲田面积为4666700 hm2左右。

绿肥、鲜食两用蚕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的蚕豆产业新类型,收获鲜荚12000 kg/hm2、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按鲜荚2.0元/kg计,产值可达24000元左右/hm2)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蚕豆鲜秸秆还田用作绿肥,可生产19500 kg/hm2经济绿肥并固氮225 kg。

绿肥鲜食两用蚕豆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壤肥力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南方冬闲田撂荒的问题;能成功实现绿色高效、藏粮于地、生态环保的生产目标。

4.4其他

此外,开展集观赏、鲜食、健康保健、绿肥于一体的鲜食蚕豆种质创新;加强鲜食蚕豆种子繁育技术研究,在合适产区建立鲜食蚕豆良种繁育基地;加强鲜食蚕豆保鲜物流技术研究,建立全国鲜食蚕豆消费大市场;加强鲜食蚕豆健康营养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积极引导大众消费,做大做强产业规模;规范种业市场,营造良好市场氛围等也是助力鲜食蚕豆产业实现突破和继续提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叶茵.中国蚕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俞振堂.“四青”作物生产的主要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4(2):88-9.

[3]李爱萍,池晓雯,滕振勇,等.冬种菜用蚕豆的效益与前景[J].福建农业科技,2001(3):5.

[4]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等.优质大粒鲜食蚕豆通蚕(鲜)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06-7.

[5]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等.优质大粒鲜食蚕豆‘通蚕鲜7号’的选育及应用前景[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4):33-7.

[6]汪凱华,王学军,缪亚梅,等.优质鲜食大粒蚕豆‘通蚕鲜8号’的选育和栽培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113-5.

[7]陈为康,林辉,雷朝鲜.菜用蚕豆新品种‘慈溪大粒1号’[J].上海蔬菜,2006,(1):20.

[8]包世英,王丽萍,吕梅媛,等.早熟高效蚕豆鲜销型品种‘云豆早7’选育与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3(23):79,81.

[9]陈国琛,尹雪芬,段银妹,等.蔬菜专用型蚕豆新品种‘凤蚕豆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6):268-70.

[10]李汉美,丁潮洪,刘庭付,等.菜用蚕豆新品种‘丽蚕1号’[J].中国蔬菜,2018,(3):101-2.

[11]缪亚梅,王学军,汪凯华,等.种植密度对‘通蚕鲜7号’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173-5.

[12]王银元,曹冲.鲜食型蚕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3(10):183-4.

[13]应林火,李碧松.鲜食蚕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2(1):40-1.

[14]赖联赛.浙南地区鲜食型蚕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7):89,91.

[15]王陈,陆忠恒.南通地区鲜食蚕豆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14(5):86,102.

[16]顾国华,王学军,万玉玲,等.鲜食蚕豆春化处理方法[P].中国专利, CN201210169306.0.2013-11-06.

[17]陈莹,丁文斌,侯海鹏,等.大粒鲜食蚕豆人工低温春化技术流程[J].现代农业科技,2020(8):22.

[18]陈江辉,王旭强,张琳玲,等.鲜食蚕豆人工春化早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5):61-2.

[19]王旭强,赵君,陈江辉,等.鲜食蚕豆人工春化处理大棚促早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5(19):32-3.

[20]陈满峰,赵娜,汪凯华,等.鲜食蚕豆‘通蚕鲜7号’大棚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83-4.

[21]叶旺发,兰建军,刘志忠.无公害鲜食蚕豆黑膜覆盖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90,92.

[22]顾国华,王学军,顾黄辉,等.鲜食蚕豆—芋艿高效设施种植方法[P].中国专利,CN201310369012.7.2013-11-20.

[23]李建,沙宏锋,姜丽.大棚鲜食蚕豆—香堂芋早熟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8(3):35-7.

[24]俞庚戍,张成义,李吉龙,等.大棚黄秋葵—鲜食蚕豆高效栽培技术模式[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11):46-8.

[25]吴一梅,吴春芳,刘田.沿江沙壤土地区大棚鲜食蚕豆—水稻生态高效种植模式[J].农业科技通讯,2018(3):161-3.

[26]陈满峰,缪亚梅,汪凯华,等.鲜食蚕豆-鲜食大豆-秋豌豆高效种植技术规程[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3):347-9.

[27]陈金喜.鲜食蚕豆—中稻高效栽培模式[J].福建农业科技,2015(2):45-6.

[28]林清华.鲜食蚕豆套种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 2015,35(18):140.

[29]刘照坤,杨雪梅,潘小三,等.设施鲜食蚕豆套作萝卜与小白菜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7,(5):33-4.

[30]汪凯华,王学军,陈满峰,等.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高效种植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189-91.

[31]李波,王永强,薛冬,等.鲜食蚕豆,鲜食玉米及鲜食大豆周年配套种植方法[P].中国专利,CN202011098229.5.2021-01-15.

[32]吴锡华,黄雪红.鲜食蚕豆-榨菜-无籽西瓜-秋豌豆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J].长江蔬菜,2014(13):44-5.

[33]段杰珠,陈国琛.关于发展大理山区半山区反季优质蔬菜蚕豆的思考[J].云南农业科技,2001(5):20-1.

[34]王昶,张丽娟,郭延平,等.6种杀虫剂对蚕豆象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J].植物保护,2018,44(4):207-11.

[35]蒋春梅,汤荣林,环家余,等.不同药剂、不同施药期防治蚕豆象田间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5(3):133,147.

[36]徐华,余东梅,杨梅,等.蚕豆象防治药剂筛选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4(3):36.

[37]吴华新,郑永利,韩敏晖,等.蚕豆象田间发生规律及其无害化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06(10):17.

[38]赵万千,丁国卫,杨淑霞,等.6种杀虫剂防治蚕豆象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6(8):33-4.

[39]李龙,郭延平,刘昕,等.不同化学药剂对田间蚕豆象的防治效果[J].中国蔬菜,2012(23):29-30.

[40]袁璟亚,谢正伟,戚兰,等.不同杀菌剂对‘成胡15’蚕豆赤斑病防治效果试验[J].南方农业,2015,9(36):7-9.

[41]蒋春梅,汤荣林,环家余,等.80%M-4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蚕豆赤斑病效果[J].中国园艺文摘,2014,30(12):46-7.

[42]张惠芳,郭延平,李龙,等.不同化学药剂与喷药时期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4):128,130.

[43]陈新,袁星星,崔晓艳,等.不同药剂对蚕豆赤斑病综合防控效果分析及综合防控体系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5,31(1):73-7.

[44]顾春燕,葛红,陈满峰,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蚕豆赤斑病示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123,132.

[45]李龙,张芸,郭延平,等.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19,45(3):245-8.

[46]张敏.禄丰县鲜食青蚕豆赤斑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1):86-7.

[47]顾和平,陈新,陈华涛,等.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防治效果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3):329-31.

[48]徐炜民,张荣根.乙草胺防除蚕豆田杂草效果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1999(4):74.

[49]王利华,吴万昌,施永军,等.蚕豆田草害综合治理的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5,(5):104-5.

[50]王勤方,唐永生,郑云昆,等.蚕豆田间杂草群落调查及除草剂筛选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9(5):160-4.

猜你喜欢
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策略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转换探析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