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类师范专业群“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2-07-14 17:43潘妍宏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育人模式下教学、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三者相互孤立的现状,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索以教师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艺术类师范专业集群“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凸显共建、共享、共用,提出构建“课赛证融合”教改模式,完善艺术类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推进专业群“课证融合”共享课程体系建设,共享教师、教学资源;建用结合,推进专业群“助学辅教”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法,以实现助“课”、促“赛”、获“证”,提高艺术类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赛证融合 艺术类师范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5-0080-0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在当下也被称为“类型教育”。在大力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应以教师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探索以高职艺术类师范专业集群的方式开展教学、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三者互融共享的教学模式,促进师范类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在提高艺术类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学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开展“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以此改变高职艺术类师范专业“课、赛、证”三者单兵独斗、相互割裂的现状。这样的改革有助于推动教学、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模式上的融合创新,提高艺术类师范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技能性,为艺术类师范专业群建设赋能,进而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

一、艺术类师范专业群“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一)艺术类师范专业具有职业共性

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艺术类师范专业群包含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三个专业,以具有校级优势及特色的音乐教育专业为核心,充分融合美术教育、舞蹈教育形成专业集群。这三个艺术类师范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均是培养面向普通小学教育、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教育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这三个专业在人才培养、行业基础、技术基础上具有“类型教育”的共性。出于职业需要,教师必须进行“终身学习”,对应小学教师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共同的职业要求,艺术类师范专业群实施“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二)艺术类师范专业具有共同的专业标准

面向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依据国家《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从业人员,尤其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在艺术类教育专业群构建以教师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符合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三)艺术类师范专业可构建能共享的教学资源

基于艺术类师范专业共同的职业属性和专业标准,依据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共享、共建、共用课程标准一致或接近的教学资源;在师范生技能大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中有相同或相近的赛事标准,可共享、共建比赛资源;在国家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试中有相同的考核标准,可共享、共建考试资源。基于艺术类师范专业群可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课程资源、比赛资源的优势,构建艺术类师范专业群“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是实现助“课”、促“赛”、获“证”的有效路径。

二、艺术类师范专业群“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中的情境要素,在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各个阶段需要开展“信息技术+情景教学”活动,以培养“类型教育”的职业性为共同出发点,在艺术类师范专业群中开展“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改革。“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的整体思路见图1。

“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中的“课”,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利于开展教学改革的课程,有两种类型:一是可融入情景教学的学科知识课程,包括理论课、实践课、理实结合课;二是能凸显职业素质培养特征,且以教师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群共享课程。在构建课程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需以立德树人为首要目标,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和设计者。“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中的“赛”,是指职业技能竞赛。职业竞赛是培养和发现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受到国家、各省市、学校以及行业企业的高度重视。师范类专业的职业竞赛包括专业技能比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竞赛能检验学校师范生培养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中的“证”,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所提出的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获取的“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对师范生而言,取得教师资格证是从事教师职业必不可少的证书。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也是师范类专业在进行“产出导向”专业认证时所考察的内容之一。

“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解决课堂教学、技能比赛、职业资格证获取各个阶段中学习资源零散、缺乏归纳整合与互不关联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三融合”中能充分发挥“课证融合”“课赛融合”的优势,实现助“课”、促“赛”、获“证”。在该模式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在各类比赛中提高技能水平,通过资格证获取提升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艺术类师范专业群“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课赛证融合”教改模式,完善艺术类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

首先,根据社会需求开展调研与论证,将教师岗位核心能力养成与课程设置相结合。结合学校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明确本校艺术类师范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是能够胜任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少儿艺术教育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完善艺术类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可在课程结构中凸显群共享课程模块、学科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教育实践课程模块,同时,明确“课赛证融合”教学与各模块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学科专业课程要体现对教师学科素养的培养,对应“课赛证融合”教学中的“课”。以美术教育专业为例,专业基础课程中《创意儿童画》《基础国画》《儿童手工》《儿童美术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含学生在该门课程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应融入情景教学,通过理实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实施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从“学会”到“学教”,从“会学”到“會教”。

其次,以职业技能竞赛评价标准为导向,在课程考核与评价中融入比赛评价标准。艺术类师范专业群内各专业同属技术技能相近的专业,竞赛或展演都是展示艺术类专业技能的形式,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与考核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课赛融合”的课程评价是将职业技能竞赛评价标准融入课程评价中,通过“以赛促学”“以展促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例如,要提高师范生的专业基本功,可开展书法基础、说课技能、试讲技能的基本功考核,在开设课程的学期末通过“以赛代考”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将师范生技能大赛等职业技能竞赛的评价标准融入期末基本功考核标准中,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此外,改进课程评价体系能促使教师思考如何设计以职业技能竞赛评价标准为导向的教学活动,实现“以赛促教”,还能对学生的课业学习起到量化的效果。

最后,依据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与标准,在艺术类师范专业设置“课证融合”课程。“课证融通”课程将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试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考试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课程评价与考核评价相融合,旨在帮助艺术类师范生做好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学业规划,树立职业信念,了解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与文化素养,最终达到国家教师资格认定的标准。例如,《1+X课证融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提供学习、备考指导,基于这一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指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刷历年考试真题、试讲练习等,通过这些方式对考试中《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面试》三门科目进行备考,以达到“课证融合”的目标。

(二)推进专业群“课证融合”共享课程体系建设,共享教师、教学资源

艺术类师范专业群中的各个专业虽专业方向不同,但培养定位是一样的,对此,可整合技术领域相同的课程形成专业群共享课程。例如,在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类专业群的共享课程建设中,《书法》《1+X课证融通》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基础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班级管理与少先队工作》《小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是拓展教师知识与提高教师管理能力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均属于师范生“毕业要求”所要达到的“学会教学”“学会育人”的内容,因此,学校整合这6门课程为专业群共享课程(见表1),以实现课程建设共享、课程资源共享、课程教师共享。

艺术类专业群共享模块中的课程大多能体现《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中关乎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内容,体现对教师岗位核心能力养成的重视。

“课证融合”共享课程中的教师资源可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可实现共建。例如,《1+X课证融通》课程是一门针对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而设置的学业指导课,在进行师资、教学资源共建时,由各专业負责人和授课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建立可共享的课程资源,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共享课程资源,设置适合本专业的《1+X课证融通》课程标准,并开发新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应对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综合能力。教师团队共建“课证融通”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之间加强教学互动,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艺术类师范专业群建设的水平。

(三)建用结合,推进专业群“助学辅教”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逐级建设、分类构建“助学辅教”艺术类特色教学资源库(见图2)。该资源库依托阿里巴巴旗下团队协作工具搭建资源库平台,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教学大赛资源库、职业资格认证资源库、教学素材资源库。每个资源库下按音乐、舞蹈、美术学科专业进行分类,共同形成有艺术专业特色的师范专业群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资源库以教师建用为主,而广受学生好评、关注和教师认可的如考证App、公众号、网站等学习资源的汇总整合则开展师生共建。

1.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

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专业在教与学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资源,比如汇集音乐、美术、舞蹈教育专业各学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群共享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等教学资料,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教案、教学进度、考核评价方案、教学课件、微课、教学录像等;还包括网络上可供学习的图、文、音、画等学习资源,共同整合为可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开展教学的优质资料。

2.建立教学大赛资源库

教学大赛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是服务师生备赛,由于艺术类师范专业在岗位核心能力养成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专业群可共建共享教学技能大赛评分标准、优秀的试讲作品、说课作品等资源,并在备赛中建用结合,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

3.建立职业资格认证资源库

职业资格认证资源库的建设与“课证融通”课程建设一脉相承。基于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证融通”课程与资源库形成边建边用、共生共长的关系。其内容可包含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资格证考核标准、相关政策法规,还可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理论考试资料包、面试技巧微课程、优质互联网学习资源等。

4.建立教学素材资源库

教学素材资源库偏向建成开放式教学素材资源库,凸显“助学辅教”的作用。例如,以学生建设、教师审查的方式管理、建设的“助学辅教”微信公众号,需要收集有助于课程学习的学习资源,并定期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推送,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素材资源库有助于艺术类师范专业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即时学习。一般而言,教学素材资源库需要收集美术类素材,包括历届美术毕业生优秀作品集(画展)、美术教师获奖作品、优质网络链接;音乐类素材包括声乐、钢琴演奏音视频资源;舞蹈类素材包括儿童舞蹈创编、民族舞等演赛获奖作品的音视频等。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类师范专业群开展“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是对加快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互联网+”背景下类型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索。艺术类师范专业群以适应基础教育的教师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以教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改变高职院校艺术类师范专业教学、竞赛、职业资格证获取三者割裂的状态,促进艺术类师范专业教育与信息化教育融合发展。“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总体来说有利于促进艺术类师范专业群课程改革,推动专业群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如何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加合理,以及如何更高效地开展“课证赛融合”教学,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

[2]杨树林.课、证、赛、团相融合的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

[3]马玉霞,王大帅,冯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3).

[4]徐捷,陈慕杰.广西职教艺术教育专业群的内生关系与组建逻辑探讨[J].广西教育,2021(31).

[5]黄志兵.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课证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以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6).

[6]吴开志.创业与人才培养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群设置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7).

[7]冯锦.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背景下高职美术教育专业“课证融合”实施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1(23).

注:本文系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艺术类专业群‘课赛证融合’培养体系的改革与探索”(GXGZJG2019B1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潘妍宏(1985— ),河南信阳人,美术学硕士,中级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油画、民间美术。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