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古城墻崩塌敲響了文化局管理保護好政府的文化財產的警鐘

2022-07-14 09:46吳雨
澳门月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專業文化局人員

吳雨

6月9日傍晚,位於加思欄的自17世紀興建的古城牆遺址坍塌,全長50米的古城牆遺址,約有18米塌毀,造成附近的嘉安閣幾個單位及停車場損毀及財物損失,事件令專職部門文化局捲入輿論的風口浪尖,指責文化局保護文化遺址失職的批評聲浪不絶,民間團體質疑城牆遺址四百多年安然無羌,為何突然間崩塌,促當局盡快查找原因。據6月18日報章報道:由於現存城牆仍有一段牆體出現斷裂及傾斜情況,當局決定將拆毀涉及的約10米城牆的消息,進一步激起民意沸騰,亦令文化局一眾管理層陷入前所未有的輿論風波,文化局局長更是首當其衝,個人的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皆飽受非議。至19日凌晨,一名外僱確診即日啟動全民核檢的消息,打破小城250天零確診的神話,就此,有市民迷信地把古城墻崩塌事件和疫情爆發牽連在一起,認為古城牆遺址崩塌和本澳守疫破功有必然的聯系,對此,作為現代人,對於不合科學的說法,當然不用理會,或者大可以一笑置之。

然而,坊間批評文化局保護古城墻不力的說法,還是有跡可循的。日前,本澳建築師呂澤強博士(文化遺產保護專業),更在報章發表文章直指,上述出現開裂外傾的城牆遺址早已存在,推測以往曾作過修補,以及該牆體外側的竹棚有以繩及金屬錨固定在城牆內側牆身,會否引起牆體上述向外位移……他更提及文化局拆除古城墻沒有法律依據,而且,亦不是沒有緊急加固的方法與技術。該文章在網絡上引起不少讀者的關注。今年初時任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獲文化司司長委任文化局局長,(任副局長前是文化局財產廳廳長)專業背景不容置疑,加上其個人形象硬朗,不似前幾任藝術家出身的局長般柔弱,社會期望其作為一名熟悉文化局內部文化的強勢主管,有望為文化局內部帶來新的管治氣象,然而,其上任數月即遇上古城墻遺址崩塌的這等大事件,面對市民坊間團體的指責,這位掌管文化財產工作的前文化局副局長,面對文化遺址保護不力事件本身,將會如何解畫?雖說暫時因為疫情的爆發,城墻崩塌事件得以淡出了社會關注視線,給了有關部門一個喘息的時機,然而,特區的保護文物工作不應停,文化局領導會否主導調查內部是否有人玩忽職守?查明根本原因出自哪?是局長手下無强將,由一班沒有專業的人士據位?若真這樣,難以想像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能做到有多到位,亦可證實坊間古城墻遺址崩蹋人為造成的說法,是有依據的。不可否認,由城墻崩塌到文化局決定再拆餘下城墻事件,引出文化局保護古城墻文化遺址工作失職的事實,亦令文化局內部管治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2017年3月廉政公署公佈的《關於文化局以取得勞務方式聘用工作人員的調查報告》,批評時任文化局領導層成員的吳衛鳴、梁曉鳴及陳炳輝,違反有關開考及中央招聘的法律規定,繞過上級機關的審批和監管,以取得勞務的方式長期大量聘用工作人員。廉署指出,文化局不僅一直沿用以取得勞務方式聘請工作人員的做法,而且在2014年以該種方式聘請的工作人員人數大幅增加至112人,接近該局工作人員總數的六分之一。該報告當時引發社會輿論嘩然。然而,是次事件後不久,有議員發現問題並沒有得到糾正,質詢當局指,文化局以取得勞務方式違規招聘工作人員,不是近年才出現,亦非首創。文化局多年前就曾被發現以包工合同形式招聘人員,當時被查出要求更正,包工合同無法繼續之後,反而再轉為勞務判給方式請人,以及採用勞務採購方式聘請已退休人士。正如上述報告批評文化局令一些“特定人員”在公職公考時“享有優勢”時所指出的,“這種現象本身便會令人對文化局招聘程序公平性和公正性產生質疑”。令“假專業”充斥公共部門,戕害特區政府聲譽與形象。事過境遷,違規招聘工作人員報告早已淡出了市民的視線,然而,當下古城墻事件,無疑敲響了文化局管理保護好政府的文化財產的警鐘。

文化局之亂,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有400年古城墻事件,不是文化人的澳門市民也痛心疾首,接下來,還有哪一個文化遺產有危機呢?最後,也希望見到文化局部門,守好澳門的文化遺產這張世遺名片這個最大的千秋功業。

猜你喜欢
專業文化局人員
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技術與本地化管理微專業建設實踐
完形填空一则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佈就業軌跡發生哪些變化?
名氣可用用在哪裡?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