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茶产业发展研究

2022-07-14 22:06陈仙草张俊晓李涛赵昕悦李辉何剑林杉
农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陈仙草 张俊晓 李涛 赵昕悦 李辉 何剑 林杉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十堰地区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阐述了该地区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与茶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特色茶文化,提高品牌竞争力,助推茶产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了十堰地区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充分,茶产品知名度不高,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同时为做好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提出了促进产业融合、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茶业振兴;茶旅融合;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20-0238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Shiyan of Hubei Province

CHEN Xiancao1, ZHANG Junxiao1, LI Tao2, ZHAO Xinyue1, LI Hui3, HE Jian4, LIN Shan1

(1College of Recourses and Environ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2Shiyan Agro-ec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tion, Shiyan 442000, Hubei, China; 3Shiyan Yunyang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Shiyan 442514, Hubei, China; 4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tion of Danjiangkou, Danjiangkou 442700, Hubei, China)

Abstract: By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Shiyan, Hubei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Shiyan in taking full use of ecological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a industry, vigorously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tea culture, improving brand competitivenes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creasing job opportunities and driv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Shiyan, such as lo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 of tea resources,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with other industries, low popularity of tea products, few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low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an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link the tea industry with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promoting industrial integration, strengthening brand publicity, improving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prime role of leading enterprise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ea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tea-tourism integration;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0引言

鄉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充分发展,而精准扶贫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策略。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是脱贫,聚焦贫困地区,强化地方特色产业,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帮扶,促进人民增收,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因此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高度一致的目标。在此大背景下,十堰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如“61产业强农计划”、“四百万工程”等[1],有机结合茶产业与乡村振兴,坚持发展高质量的茶产业,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振兴。笔者通过对十堰地区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乡村振兴与茶产业振兴有效结合的模式,从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壮大龙头企业3个方面提出促进十堰地区茶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茶产业的振兴提供参考。

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将其作为三农问题的总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党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的基础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3]。简单总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促进乡村的全方面振兴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也趋于全球化[4-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6-7]。乡村与城市是一个有机综合体,需要共同发展,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縮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措施[8-10]。乡村振兴战略是对过去重要农村战略的继承和创新,开启了农村发展战略在新时代的新篇章,它要求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振兴乡村产业,建设生活富裕、环境宜居的乡村[11];要求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12-13]。

乡村振兴战略的5个总要求中明确了乡村产业的重要地位——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14]。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使乡民生活富足。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促进产业兴旺的着力点与切入口,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才能更好实现地方产业兴旺[15]。近年来,国内茶叶产业的发展规模逐渐壮大,茶产业已经成为推动“老少边穷”山区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茶叶产业是鄂西北山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乡村振兴的提出,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位于丹江口库区的十堰地区是国内重要茶叶产区,更是湖北省主要的绿茶生产基地之一。十堰地区由于地处秦岭、大巴山山区,又是丹江口水库的汇水区,生态环境良好,茶叶产量较高,茶叶品质突出,产业基础良好。茶叶产业作为十堰地区传统特色产业之一,进一步发展茶叶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十堰地区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十堰市茶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2.1助推茶旅融合,推动精准扶贫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实施,湖北省省委与省政府大力发展茶产业,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并将其作为富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湖北省的茶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和鄂南茶区,这些区域大多属于“老少边穷”地区,茶产业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的主要富农产业之一,关系到众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可显著提高茶产业的效应,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丹江口库区十堰地区的生态优势和茶产业特色,将十堰市丰富的茶叶产业与当地旅游业相互融合,深耕茶旅一体化[16],可带动十堰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促使贫困山区生态、经济和旅游综合效益的发展。以茶叶种植、采摘和加工产业为基础,引导贫困山区农民种植茶叶和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茶旅产业的融合升级,进一步推动“十堰万里茶道之旅”活动的创新发展。茶叶相关产品要突出十堰当地特色的茶文化,使茶文化产业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又反哺十堰地区茶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两者的融合,这种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可显著促进十堰山区农村经济得到更优质的发展。如十堰市竹溪县蒋家堰镇充分利用政策的优势,鼓励茶农积极加入专业合作社,通过茶叶种植大户促进茶农务工增收,坚持在山区植树增绿,使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价值,同时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通过茶旅融合助力山区人民实现稳定增收。通过引导旅游景区与当地村民合作,让村民成为生态旅游的从业者,有效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从而真正实现发展茶旅融合助推精准扶贫[17]。

2.2弘扬特色茶文化,打响茶产业品牌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18]。茶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人文价值,饮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茶文化,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到茶文化和艺术的魅力[19]。十堰市茶叶种植由来已久,形成的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既是湖北省重点茶叶产区、湖北省四大茶区之一,又是鄂西北高香型绿茶种植基地,也曾是古代“中俄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该地区不仅有丰富的茶产业资源也具备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为茶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生态条件。政府一直将茶叶产业作为十堰市的重点优势和特色产业,大力推动武当道茶集团的成立,打造武当茶城和武当道茶品牌,推动汉江流域茶产业区域合作和武当道茶文化的传播。为打响十堰茶文化品牌,近几年举办了多场大型茶产业品牌推介活动,如2016年“互联网+”茶产业暨万里茶道武当道茶品牌推介活动、“2018湖北茶文化旅游启动仪式暨十堰万里茶道之旅”等,并在2018年推出了8条有关十堰地区茶文化旅游的精品路线,提高了茶品牌的宣传力度。力求从人文生态的视角,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产业品牌[20],既传承和弘扬历史悠久的传统茶文化,又在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过程中实现文化创新,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茶文化,使其成为当地文化的象征符号[21],提高十堰地区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19]。以武当道茶为例,借助十堰地区独特的城市宣传,着力打造武当道茶文化,有机融合茶文化和道教文化,建造具有特色的武当道茶主题园,培育茶文化的新内涵,弘扬十堰地区武当道茶的历史与文化[22],当地独特的生态人文环境孕育武当道茶的同时,也促进着十堰市人文生态的发展,实现交互式融合发展。

2.3促进生态宜居,增加茶农收入

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与茶产业相关的多种生产模式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同体验。生态茶园在建设过程中利用当地特有的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茶园生产力,改善茶叶品质,另外,生态茶园创造的茶山竹海景观使十堰山区更加宜居,促进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下,茶产业的兴旺促进了茶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加了茶叶种植经济效益,形成了茶产业增效和转型的新模式,从而实现了茶农的增收[23]。同时茶产业及其融合产业的兴旺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困难。根据“2019年互联网+茶产业暨武当道茶品牌”推介活动中的数据,十堰市2018年茶叶产量近3万t,综合产值达到75亿元以上,山区50多万茶农依靠茶叶产业的发展增加收入。在具有茶叶产业特色的竹溪和竹山县,茶叶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民创收的主要手段之一,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秦巴山区有机茶生产基地[24]。以竹溪县为例,作为湖北省茶叶种植面积第一大县,共有7个超过万亩茶叶基地的乡镇,种植茶叶的村庄占全县的90%以上,其中种植面积达千亩的茶叶专业村占茶村的40%以上。对于茶产业发展部署,已引进吴裕泰等大型茶叶企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茶叶种植农户与企业、合作社的合作,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不断促进茶产业的发展[25]。同时实行无偿扶持与贷款相结合、政策性扶持与各级自筹相结合的方法来支持茶产业发展[26],提高全县茶农的经济收入。

3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生产效益低

为振兴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堰市实施“61产业强农计划”、“四百万工程”等一系列政策[1],重点发展当地特色农业,走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当地部分茶农和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然而由于技术限制,企业的生产加工水平不高,鲜茶利用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相关资料表明,全市茶树鲜叶利用率低于10%[24],导致大量的茶叶原材料浪费。十堰地区的大部分茶农重视春茶,忽视了夏茶生产,导致夏秋两季鲜叶原料供应不足,茶叶相关企业生产受限,从而影响了茶产业链有序运转。此外,由于茶产业链条长度不够,茶产品的形式比较单一,附加值较低,茶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27]。整个茶产业链中,茶园投入多,但是生产工艺方面的技术却有待提升,大量鲜叶不能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造成投入产出比不协调,影响茶产业的全面高速发展。

3.2茶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充分,发展比较孤立

十堰秦巴山区茶叶资源丰富,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链,但茶产业与其他产业并未很好协调发展。茶产业与其他产业未充分融合形成合理完善的产业链。以茶旅融合为例,竹溪县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依托其良好的茶产业基础与优越的生态环境,打造出了龙王垭茶业旅游观光园,把茶叶生产、观光采摘、产品销售和休闲旅游融合为一体[26]。生态观光茶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旅融合发展,但也存在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渗透不充分的问题。政府着力打造武当道茶品牌,以武当文化为依托,宣传武当道茶文化体验游。然而部分旅游线路中茶叶售点缺乏统一管理,价格较贵,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导致丰富的茶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28]。

3.3茶产品知名度不高,与名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在政府支持下,十堰市先后举办武当道茶博览会、十堰万里茶道之旅等大型品牌推介活动,十堰市茶品牌的知名度不断增大,尤其是武当道茶。武当道茶作为当地特色品牌之一,荣获“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湖北省十大品牌茶”等称号,也曾获得中国武汉第五届茶叶博览交易会金奖[27],但其知名度与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市场影响力较小[29]。除武当道茶外,其他各种品牌的茶也未打破区域限制,发展受限。

3.4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十堰市各种茶的品牌有100余个,存在茶叶品牌过杂、生产企业规模大部分较小、年产值较低、占据市场份额少等问题。虽然有部分品牌如武当道茶、龙峰茶等名气稍大,但茶叶品质不稳定,产品形式单一,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30]。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施一系列如精准扶贫,扶持重点企业等计划。其中实施的“61产业强农计划”,将茶产业发展放在首位[21],为当地茶产业發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十堰市现有茶企业300家,但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的数量较少[1]。龙头企业少,导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

4茶产业发展对策

4.1促进产业融合,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不少研究者认为,产业融合是指几大产业在市场和技术的推动下,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并利用各种资源使不同产业实现协同发展[31]。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产业融合是十堰地区茶叶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该产业高效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农业产业融合要得到快速发展,需要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借助技术力量,借力于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进行技术创新,从而转变生产观念,促进多产业协调发展。十堰市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茶叶资源丰富,且景色优美,旅游业发展状况良好,两大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对当地产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弘扬当地传统文化,以特色茶产业为依托,吸引外来游客,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带动餐饮、民宿等产业的发展,进而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杭州西湖的龙坞茶镇借助地域优势,将文化和茶元素融合,以茶旅为背景,建立了集旅游、养生、文化创意为一体的茶主题特色小镇,以茶旅融合带动衣食住行等产业的发展[26]。另一方面,当地茶产业也可与食品加工产业融合,研发茶产品衍生物,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从而为产业振兴奠定基础[32]。

4.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十堰市要打造特色茶叶品牌,需提升当地品牌形象,并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宣传多个龙头茶叶品牌,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33]。以特色品牌“武当道茶”为例,该品牌充分利用当前重要发展机遇,积极利用“互联网+”活动进行网络宣传,打破区域界限,扩大影响力;利用“一带一路”加强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知名度,拓宽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当地可以利用旅游景点来提升茶品牌的知名度。被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借助游山玩水观茶戏、赏茶艺、品茶的武夷山旅游使茶扬名,如今成为不断获益和发展的典范[26]。武当道茶可以凭借武当山的知名度来拓宽市场,通过举办武当道茶文化交流会、建立茶历史展厅、茶文化长廊等方式扩大武当道茶的影响力,从而提高销量。

4.3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连接茶叶种植户与市场的桥梁,是茶产业发展的重心环节,具有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有助于产业的融合[34]。政府可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植重点企业等方式进行资源分配,壮大企业规模,并将实力较强的企业打造升级为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带动力。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坚持不断创新,提高茶叶生产技术含量,从而增强茶叶产业综合效益。借助政府公共特色茶品牌加强茶叶园区建设,推动茶产业升级转型,科学合理生产高质量茶叶产品[35]。《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下发后,四川省政府将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确定为“川茶千亿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进行大力扶持,在其带动下,宜宾翠屏区茶园基地7.93万农户,每户平均每年收入增加4500元以上。通过多产业融合模式,集团为数千名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人均年收益4.83万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36]。通过政府引导和助力,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37],并带领其他相关企业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十堰地区茶产业的综合发展,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衔接。

参考文献

[1]吴伟,张雁飞,余莉,等.十堰市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S2):481-483.

[2]张新文,张国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乡村治理转型与乡村振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63-71.

[3]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2-16.

[4]PLUMMER P, TONTS M, ARGENT N. Sustainable rural economies, evolutionary dynamics and regional policy[J]. Applied geography,2018,90:308-320.

[5]BJ?RKHAUG H, KNICKEL K. Rethinking the links between farm modernisation, rural development and resilience[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8,59:194-196.

[6]刘彦随,周扬,李玉恒.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与乡村振兴战略[J].地理学报,2019,74(12):2511-2528.

[7]何仁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地理研究,2018,37(11):2127-2140.

[8]陈龙.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55-62.

[9]LIU Y S, LI Y H. Revitalize the world’s countryside[J]. Nature,2017, 548:275-277.

[10]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11]张志胜.多元共治: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1):201-210.

[12]孔祥利,夏金梅.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关联及协同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2):10-18.

[13]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5-12.

[14]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69-77.

[15]高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及政策安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15-23.

[16]张义丰,刘春腊,谭杰,等.新时期中国茶旅一体化发展及前景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1):79-87.

[17]黄海燕,曲志宝,姜华.产茶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J].福建茶葉,2018,40(6):128.

[18]庞娇,魏来.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以中国18个产茶省份为例[J].世界农业,2018(11):246-253.

[19]姜含春,赵红鹰,葛伟.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23-28.

[20]林婷.乡村振兴战略下福建茶产业的综合生态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10):81.

[21]陶佳琦.茶旅产业融合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探究[J].福建茶叶,2018,40(7):133.

[22]郭磊,李田玲,南瑞江,等.产业融合背景下十堰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39(11):25-29.

[23]董菁,毛艳飞,张良.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8(9):50-52.

[24]徐毅,张莉.十堰山区茶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茶叶,2007(1):32-33.

[25]SAIGENJI Y. Contract farming and its impact 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rural household income in the Vietnamese tea sector[D]. Stuttgart: University of Hildesheim,2010:1-175.

[26]成党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陕南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陕南安康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4):175-179.

[27]涂扬晟,王印.打响武当道茶品牌推进特色产业开发——武当道茶品牌打造纪实[J].中国茶叶,2013,35(8):8-9.

[28]李玉胜,王漪,张续周.山东省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茶叶,2013,35(12):14-15.

[29]刘华旭.陕西茶产业发展问题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2-75.

[30]金晶,胡双,周竹定.新昌县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茶叶,2019,41(12):48-53.

[31]王昕坤.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3):303-306.

[32]高坊洪,余龙.九江茶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初探[J].茶叶通讯, 2018,45(4):49-51.

[33]李倩,谢向英,刘丰波.生态文明对福建茶叶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1):241-263.

[34]LEE H, KIM P R, ZO H. Impact of cooperativ R&D projects on ICT- Basse technology convergence[J]. ETRI Journal,2017,39(4): 467-479.

[35]秦绪君,丁明来,吕伟.山东日照茶产业现状及发展之路[J].中国茶叶,2015,37(6):22-23.

[36]宜宾茶企唯一川茶集团再次跻身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EB/ OL]. (2018-12-29).http://www.yibin.gov.cn/xxgk/jryb/tpbd/201812/ t20181229_404741.html.

[37]俞燎远.浙江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茶叶,2019, 41(4):47-51.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