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探析

2022-07-14 05:20
学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导图错误思维

王 皓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街小学,甘肃张掖 734000)

所谓思维导图实际上就是利用图形呈现知识,并通过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发散思维、创新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较高逻辑性,能够将知识以更加清晰完整的状态展示出来。将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逻辑性,促进学生对知识发散且具象的思考,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更系统地掌握数学信息。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策略的探析。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有以下两点:(1)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就前者来说,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结合是教学形式的创新,能够为学生带来新鲜的体验感。当教师采取创新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时,学生的知识探究行为充满了创意和新意,这有助于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就后者而言,思维导图具有逻辑严谨、直观性强、思维外显、总结性强等特征,可以改变传统知识呈现状态,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以更简单的方式、更直观的形式、更完整的状态展示在他们面前,从而促进他们直观化、系统化学习,避免碎片化学习现象。在该知识探究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水平必然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清晰展示课程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些俗语都强调了开始的重要性,如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没有一个好的开始,自然难以有好的结果。反之,若小学数学课堂一开始就呈现出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后续教学活动必然能够更顺利地推进,从而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结果。将知识在一开始就清晰展示在学生面前,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而思维导图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应用在数学课堂中能够将复杂的知识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但是就目前来说,大多数教师都不重视提前向学生展示课程知识,而是在课堂上直接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对新知缺乏足够了解,自然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再次证明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时可以先利用导图清晰展示课程知识,将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细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新旧衔接将新课内容及相关旧知联系起来,利用指向性较强的符号标注出其中的关联。这样一来,通过观察导图,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中需要探究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学生不再是在毫无防备的状态下学习知识,而是在有所准备的基础上探究数学,与课程知识之间的陌生感以及面对未知挑战的不安感相对降低,自然能够更积极地学习知识,课堂参与感也会显著提升,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良好基础。

(二)基于数学教材信息形成问题思维导图

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的跳板,围绕教材依次提出数学问题、不断提高问题难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使其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理解教材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教师可以紧密结合教材设计思维导图,融合教材的大小标题构建思维导图主体,利用导图的不同分支展示难度不同的问题,加强对提问合理性的控制,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内涵和运用方法展开思考。然而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思维导图在该方面的应用,依旧按照传统方法在讲解某一部分教材知识时随机提出问题,并未合理设计难度层层递进的问题。在这种随机提问模式下,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思考也是随机的,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有效学习信息是分散的,对知识点的掌握呈现碎片化,难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意味着,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建立完整知识体系为目标,教师还应该基于教材知识设计问题思维导图,以此提高课堂提问的合理性、逻辑性。在建立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参考教学大纲和教材目录并结合大小标题建立思维导图的主要部分,之后再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和填充思维导图。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系统化认知的过程。

(三)结合生活元素绘制导图,发散思维

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具有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特殊功能,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发散思维。也就是说,在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整合成思维导图。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自身在生活中接触、运用相关数学信息的情形和感受,促进其迁移思考,让他们在生活经验支持下更迅速地理解知识。但是在现阶段的课堂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在该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更乐于应用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思维导图,忽略了生活元素的合理融入,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脱离,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课程知识生活化特性的理解,同时限制了学以致用目标的实现。再者,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形成了融入生活元素的意识,但他们选择的生活材料与教材内容不一致,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学习。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案例并将其纳入思维导图中与概念、公式等相结合。这样,学生在观看思维导图时不仅可以梳理知识间的关系,还能够对知识的运用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生活元素的运用,还要注意科学地筛选信息,与教材知识保持一致,让学生思维能力在合理范围内获得提高,避免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

(四)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构建动态思维导图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构建动态思维导图。当思维导图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课堂氛围会随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这种氛围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相符,能够让他们将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课堂上,进一步促进其对学习活动的参与。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和热情,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然而就目前来说,仍旧有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存在错误认识,他们不愿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依旧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不仅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手绘画图还会降低教学效率,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为了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教师有必要调整应用方法,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导图。教师可以制作电子课件,在关键词上建立超链接,点击后展示更多详细的内容及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多使用图像,将数学知识间的逻辑以动态图片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动态导图的构建,受其直观、生动性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教师可以将电子导图以图片或文件等形式发送给学生,为其课下回顾提供便利。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持续性得到保证,他们的学习反馈必然会更加理想,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五)正视错误教学资源,以错题集形成导图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思维导图运用效果之所以有限,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忽略了其在整合分析错误资源方面的积极意义。同时,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待错误都是避之不及的态度,甚至是避如蛇蝎,多是纠正答案后便将其抛之脑后,不再翻阅和分析。事实上,错误资源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教学资源。恩格斯曾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这也说明带领学生分析并纠正错误可以有效促进其对课程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尤其是纠错过程就是对知识点完成二次学习。但是现阶段大多数教师都对错误资源存在错误认识,他们不允许学生出现解题错误,也没有单独设计以纠错为主的课程互动,只是在学生出现错误后草草解释、一带而过,导致学生难以在犯错和纠错中获得更多收获。所以在新环境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正视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出错在所难免,不要一味地害怕错误,而是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以建立错题集的形式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导图中整合错误、分析错误原因、说明纠错方法,最后将正确的解题步骤以及对题目的见解记录其中。久而久之,在发现错误、分析原因与改正错误的不断循环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发现和解决错误的能力,还可以有意识地在解题和知识运用中规避同类型错误,通过“犯错—识错—纠错”的流程对知识完成深入理解,其知识运用水平由此实现质的飞跃、解题思维更加严谨,对数学学习和习惯的养成有重要意义。

(六)尊重学生自主地位,鼓励独立绘制导图

此外,在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他们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如果课堂中一直是教师绘制思维导图或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思维导图,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会受到限制。这是因为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与新课程改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基础教育变化并非只有一种,还包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独立绘制导图实际上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旨在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该状态下,学生需要回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不同章节知识的衔接点以及对不同知识产生的不同理解和困惑,进而将所学知识一并呈现在导图中。通过绘制导图,学生能够重新梳理知识,并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维清晰性和逻辑性。绘制思维导图伊始,学生难免会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此时教师要耐心引导,并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调整后续教学方案。同时,面对学生独立绘制导图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他们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寻求帮助,最终将解决方案补充在导图中,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无形中完成了对知识的主动探究。这均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素养,同时也证明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大胆鼓励学生自主绘制。

(七)发挥导图总结作用,及时巩固课程知识

思维导图还具有突出的总结优势,能够帮助师生高效总结知识,提高课堂复习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教师将该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内容,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降低他们之后遗忘知识的可能性,从而夯实其知识基础、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将思维导图运用在知识总结和巩固环节,还可以将其应用在章节复习中。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仍旧有一些教师不重视课堂总结和巩固,在依托思维导图讲解完基础内容后就结束教学,并没有带领学生复习课堂所学。在该模式下,由于思维尚不成熟、记忆力有限,学生经常会在课后出现遗忘知识的情况,阻碍了高质量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这又一次提醒了广大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并积极发挥其总结作用,合理运用课堂结束前5-10 分钟,带领学生全面回顾所学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基础复习任务,增强其知识记忆。然后,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思维导图框架,将知识点及重要部分隐藏起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填充,以此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基于此,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查缺补漏完善对知识的掌握,进而夯实基础,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教学创新,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创新学习思维。同时,其高逻辑性还能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序探究、理性分析,进而增强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升其学习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对思维导图工具的利用,不断融入生活元素、错误资源、信息技术丰富导图教学,借助多元运用将其积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猜你喜欢
导图错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