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贫困户持续减贫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22-07-14 01:56曾子逸杨昌霖刘飞翔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7期
关键词:人均收入贫困户攻坚

黄 翔,曾子逸,杨昌霖,黄 松,刘飞翔

(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州 350002)

0 引言

贫困问题自古以来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这个问题[1],关于农村扶贫的相关研究也在学术界受到重视,我国在长期的反贫困斗争中,实现了量变到质变,对乡村反贫困工作建立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为将来缓解相对贫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谢曾曾等[2]提出基于保障工程维度、社会基础维度等对反贫困提出优化路径。余少祥[3]提出反贫困关键点在于人本身的提高,这是反贫困实践关键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刘解龙[4]强调脱贫后续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利用各方社会力量并以此助力乡村振兴。

综上,目前学者对于绝对贫困的研究已经十分成熟,但我国现已迈入以缓解相对贫困为主要任务的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作为后扶贫时代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具有覆盖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其治理方式也将与绝对贫困治理存在较大差别[5]。以往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后扶贫时代的工作需要,本文根据A市实地调查获取的246份第一手调研资料,探究相对贫困户发展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认识相对贫困,并在认识的过程中找到相应的缓解措施,为相对贫困工作提供现实依据。

1 样本分析

1.1 评估方法

A市作为全国名列前茅的县域经济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获得显著成效,但是A市仍然存在一些相对贫困家庭和人口。为调查研究A市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果,凭借精准脱贫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精准脱贫内生信念,探索后扶贫时代可持续的综合性减贫治理机制[6]。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法对A市246户相对贫困户持续减贫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1.2 样本概况

A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闽东南核心地区,本次调查对象为A市17个乡镇(街道)251户脱贫农户(其中因户籍迁出、人口死亡、特殊情况等因素5户未参与调查,实际有效问卷246份)。根据每个乡镇(街道)的贫困户数量开展平行交叉作业,详细查看了农户的家庭基本信息、基本保障情况、巩固性帮扶措施及满意度三个部分。此外,本次调研评估还结合访谈基层扶贫干部和周围邻居、听取部分乡镇扶贫工作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查阅贫困户帮扶台账及手册等,全面了解各镇(街道)扶贫概况,以辅助评估。本文依据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方案》,从三个部分中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实证分析指标的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A市脱贫攻坚指标构建表

2 实证分析

为了准确研究,将选取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来分析众多影响因素的相关程度及正负方向。将因变量“是否对未来生活完全无忧”分为“是、否”两个选项[7]。由于涉及到二元决策领域的相关内容,故构建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模型建立如下

p(y≤j|X)=

(1)

(1)式中,Y作为因变量,表示脱贫农户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程度,分为两个等级,分别用 1、0 表示,无忧(y=1),存在忧虑(y=0);X表示影响脱贫农户对未来生活担忧的主要因素;α表示常数项,表示第βk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8]。运用SPSS25.0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可得出以下结果:

表2 方程变量表

1)“农户家庭人均收入”(X3)和“人均收入是否超过市级贫困标准”(X4)两个变量均对“未来生活无忧”呈显著影响。其中,“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变量回归系数为0.000,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人均收入越高的家庭生活无忧的程度越高。“人均收入是否超过市级贫困标准”的变量回归系数为-2.249,且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人均收入与生活忧虑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也表明了以持续增加收入为核心,以科学精准有效为导向才可全力以赴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60岁以上老人数量”(X1)和“16岁以下未成年人数量”(X2)在模型中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可能原因是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总体而言,60岁以上老人数量和未成年儿童数量越多,其对生活忧虑的程度越高。

2)在基本保障状况特征的数据中,“目前居住房屋是否安全”(X6)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回归系数为-1.663,表明房屋安全状况与未来生活忧虑呈现负向关系,因而有必要切实摸清脱贫户房屋现状,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帮助脱贫户,确保脱贫户住房安全有保障[9]。而“是否纳入危房改造”(X5)、“家里是否有病人”(X7)和“家里是否有负债”(X8)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可能原因是大多数相对贫困户房屋完好无损,危房改造的需求量不高,且危险系数较高的房屋已进行重修或再建,因而对未来生活忧虑不相关[10]。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部分家庭经历了生病和负债,心理承受能力显著增强,会对未来的生活更加乐观,从而导致二者相关性不强。

3)在巩固性帮扶措施及满意度特征上,“对帮扶工作成效是否满意”变量的显著性水平接近于0,回归系数为-2.608,说明帮扶工作成效满意度越高,对未来生活充满焦虑的可能性越低。扶贫干部积极支持和协调帮扶资金,帮助贫困户危房改造,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和家庭养老难点,为A市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脱贫户对未来生活是否忧虑实证分析得出,相对贫困户整体对未来生活忧虑程度较低。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否超过市级贫困标准、目前居住房屋是否安全、对帮扶工作成效是否满意是影响A市相对贫困户对未来生活忧虑的关键因素,所有因素均呈现正向影响。

3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研究基于A市实地调研数据,对该地区脱贫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并从家庭基本信息、基本保障情况、巩固性帮扶措施及满意度三大维度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其影响因素对于A市减贫工作的实施效果,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3.1 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重点访谈法对A市246户相对贫困户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有60岁老人的家庭对生活存在忧虑的比例较高,老年人口越多,概率越大;有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家庭对生活存在忧虑的占比越高,未成年人数量越多,这种忧虑感越强;这两种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生活是否无忧呈正比例关系;有自己住房的家庭对生活无忧的概率比较低,反之,自己没有住房的家庭对生活无忧的概率较大;因此有无住房的人与生活是否无忧的家庭也呈正比例关系。

1)相对贫困户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整体偏低[11]。通过A市的调查走访发现,资金扶持是该地减贫工作的主要手段,这难免导致部分相对贫困户过分依赖政府扶持,滋生惰性、谎报自身实际收入。根据代际福利依赖理论,当一个地区的福利替代率超过80%时,贫困人口内心会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继而不情愿通过自身的诚实劳动来实现脱贫[9]。此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带的脱贫工作进度和区域发展,不利于脱贫攻坚战役的顺利进行。

2)产业减贫项目单一,相对贫困户参与度不高。A市脱贫攻坚主要以资金扶持为主,属于短期效应,缺乏因地制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的规划目标,也无法形成地方支柱产业。虽然产业扶贫主要依靠政府的强有力引导,不过最终落实到位依然需要相对贫困户的大力支持。减贫项目单一导致减贫内生动力不足成为减贫工作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困境。

3)帮扶干部动力不足,政策宣传流于表面。帮扶干部是脱贫攻坚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在政府和相对贫困户之间承担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少数帮扶干部对相对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并不了解。访问次数较少、帮扶流于资金支持和社保兜底,干部不清楚一年之间到访次数,脱贫户不知道本家驻点帮扶的干部姓名,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依然严重。从另一方面看,贫困农户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户的参与意愿,对减贫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3.2 对策和建议

3.2.1 政府要加强对就业的重视,完善就业政策

政府要提高对相对贫困户就业的重视,不断完善相对贫困户面向社会就业的配套政策、健全相对贫困户到社会各企业、工厂就业的激励机制,完善相对贫困人口创业政策等,帮助相对贫困户在就业不顺利情况下实现就业创业。政府要充分用好各种网络媒体资源,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纠正企业和工厂等用人单位对于相对贫困户自身素质低的错误认识,提升相对贫困户的社会认同感,帮助相对贫困户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和职业意向。同时,政府或者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不同人群的就业需求,切实提高相对贫困户的收入,增强获得感和满足感。

3.2.2 加强医疗保障,提高健康水平

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医疗筹资渠道,提高资金筹措水平;不断完善医疗基础设施,着重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创造自律与他律的健康行为方式;加强健康意识传播,营造有利于促进相对贫困人民健康的社会环境;深化落实相对贫困户健康规划,将规划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解除在使用医疗性服务和预防性医疗服务方面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让相对贫困户的健康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3.2.3 注重道德素质宣传教育,推动减贫工作顺利进行

乡村相对贫困人口可塑性强,具有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原始动力。相对贫困户想要完成脱贫愿望,势必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继续教育与劳动职业技能需要贴合广大相对贫困群体的实际情况和切身利益,把握好终身学习的教育宗旨和实施方案的可行性[12]。

3.2.4 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体增收和生活提质

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继而带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立品牌,招商引资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开展乡村生态游、森林康养游、生态畅享游、闽台文化游等,带动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帮助贫困群体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提升其发展产业的信心和收获感。

3.2.5 加强扶贫干部管理培训,确保政策有效传达

农村扶贫干部队伍是精准脱贫工作的中流砥柱,其在帮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要严格管控扶贫干部的上岗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和深度,助力其充分理解政策、灵活运用政策、传递好思想,为相对贫困户脱贫致富把握好前进方向[13]。其次要建设一支能够务实做事、服务于民的廉洁队伍,强化扶贫队伍内部管理,对存在问题的扶贫干部提出整改意见,做到早察觉、早警示、早改进,努力提升扶贫管理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贫困户攻坚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