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窑矿8103 综放面过断层片帮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2-07-14 01:51
煤矿现代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端面锚杆断层

苏 鹏

(晋能控股集团同发东周窑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100)

0 引 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已经成为我国厚煤层的主要开采方法,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一次采全高相比,综放开采工作面端面稳定性差、煤壁发生片冒的频率高,不仅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而且对工人的安全造成威胁。而工作面回采中遇到断层等地质构造时,煤壁稳定性进一步恶化,治理难度大幅增加[1-4]。因此,进行综放工作面过断层煤壁片帮稳定性研究,形成一套有效的控制技术,对实现综放工作面的正常、安全回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工作面概况

1.1 地质条件

东周窑矿8103 工作面位于859 水平一盘区,工作面平均标高为+923 m,地面平均标高+1 431 m。工作面北部为采区3 条大巷,西部为8102 采空区,南部及东部为实体煤。所采煤层为山西组4 号煤,总厚度为7.2 m,煤层结构复杂,含有2~4 层夹矸石,最大为2.4 m,最小为0.4 m,平均0.6 m,岩性多为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煌斑岩。根据工作面周边地质钻孔BK46、J27、B1515、B1914 及掘进过程中揭露情况,煤层顶底板岩性如图1 所示。

图1 4 号煤顶底板岩性

工作面范围内两巷掘进过程中实际揭露17 条断层。根据以往4 号煤工作面的回采经验,3 m 以上的断层对生产的影响较大。该工作面落差大于3 m的有9 条,见表1。其中位于运料巷的5103-02 断层落差最大,为15 m,位于工作面前方1 196 m 处。

表1 8103 工作面3 m 以上断层统计

1.2 生产条件

工作面开切眼长度233 m,推进距离1 517 m,采用综合机械化后退式放顶煤开采,采高为3.2 m,放煤厚度4.0 m,采放比约为1∶1.2,自然垮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工作面主要设备见表2。基本架的中心距为1 750 mm,工作阻力为13 000 kN,底板前端比压2.64 MPa,支护强度1.23 MPa。

表2 8103 工作面主要开采设备

8103 工作面采用“四六”制作业方式。早班检修设备,其余班生产出煤。工作面循环进尺0.8 m,每天完成6 个正规循环,日进尺4.8 m。

2 片帮特点及原因分析

2.1 片帮特点

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进行了3 周期来压约40 m 范围的矿压观测,对工作面煤壁的片冒情况进行统计,由统计可以看出,8103 工作面煤壁片帮主要有以下特点:

1)片帮尺寸。片帮长度集中在4 m 以上,占比83%,其中片帮长度2~3 m 之间的发生频率最大。片帮高度主要集中在2 m 以下,占比85%。见图2。

图2 工作面片冒统计

2)片帮位置和形式。片帮位置主要集中在煤壁的上分层,片帮形式为拉伸破坏和剪切破坏,如图3所示。

图3 8103 工作面主要片帮形式

3)断层附近的片帮更加严重。5103-03 断层落差为7.0 m,工作面推进至该断层附近时发生了回采以来的最大片帮,片帮尺寸为6.2 m×3.1 m×2.3 m(长×高×深),对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2.2 片帮原因

综合分析,造成8103 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的主要因素有:

1)实验室测试表明,4 号煤的单轴抗压强度为9.7 MPa,折算成普氏系数为0.97,为松软煤层,内部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高,受工作面集中应力的影响,极易沿裂隙面发生滑落形成片帮。

2)采用综放开采,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大,加大了支架上方顶煤的破碎程度,水平位移大,在支架前方漏顶。

3)工作面断层分布密集,受断层影响煤层本身的塑性破坏区域范围大,工作面回采至断层附近时,断层活化,煤壁发生沿断层面的滑移造成失稳。

4)工作面支架管理存在短板,多个液压支架的位态不正,顶梁抬头现象严重,初撑力不足,漏液多,工作阻力低,对顶板的支护效果差。

5)煤壁片帮后未及时采取措施,无支护空间的增大诱发了冒顶的发生,形成了片帮-冒顶-片帮的恶性循环,加剧了工作面片冒的程度。

3 数值模拟分析

3.1 模型的建立

以8103 工作面的地质生产条件为基础,采用UDEC 数值模拟软件对影响煤壁片帮的因素进行分析。

图4 UDEC 数值计算模型

工作面推进方向为x 轴方向,竖直方向为y 轴。模型尺寸为150 m×60 m,围岩本构关系为摩尔-库伦模型。基本顶块度为6.0 m×4.0 m,直接顶块度为2.0 m×1.5 m,割煤和放煤的块度一致,均为0.25 m×0.25 m。数值计算模型如图4 所示。

上部边界约束条件为应力边界,下部边界条件为位移边界,工作面回采方向可自由移动,竖直方向固定铰支。模型两侧为煤体和顶底板岩体,采用位移边界条件,竖直方向自由运动,x 方向固定。

以平均不平衡力达到最大不平衡力的1/15 000,视模型为原岩应力状态。

3.2 模拟方案

主要模拟端面距和支架工作阻力对煤壁片帮、冒顶的影响程度,主要的模拟方案为:

1)端面距对煤壁稳定性影响。保持支架工作阻力为10 400 kN 不变,模拟端面距为0.00、250、500、750、1 000、1 250 m 6 种情况下煤壁的片冒情况。

2)支架工作阻力对煤壁稳定性影响。保持端面距为0.5 m 不变,模拟工作阻力为11 500 、12 000 、12 500、13 000、13 500、14 000 kN 时的煤壁稳定性。

3.3 模拟结果分析

图5 数值模拟结果(端面距0.5m)

端面距为0.5 m 时,煤壁片冒情况的数值模拟结果如图5 所示。

根据6 种方案的数值结果,可得到端面距对煤壁稳定性关系曲线,如图6 所示。

由图6(a)可以看出,端面稳定性与端面距的大小成近似反比例关系,端面距越大,端面稳定性越差。当端面距小于500 mm 时,煤壁片冒尺寸较小,一般在260 mm 以下,端面控制效果好。当端面距超过500 mm 时,随着端面距的增大,端面稳定性急剧降低,当端面距为1.5 m 时,片帮超过1.0 m,冒顶超过1.5 m,煤壁片冒难以控制。

由图6(b)可以看出,支架工作阻力对端面失稳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当支架工作阻力从11 500 kN升至13 000 kN 的过程中,煤壁片帮、冒顶尺寸呈直线下降,下降速率大。但当工作阻力由13 000 kN 提高至14 000 kN 时,片帮、冒顶的尺寸也有所减小,但降幅较小。

图6 端面稳定性影响因素模拟结果

由数值模拟结果可知,8103 工作面的端面距应控制在500 mm 以内,支架工作阻力为13 000 kN,当前支架选型合理。

4 控制措施及效果

通过对8103 工作面片帮特点及原因的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在8103 工作面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4.1 玻璃钢锚杆加固

对于一般片帮区域在煤壁上补打玻璃钢锚杆加固。锚杆规格为φ20 mm×2 500 mm,采用2 卷K2345 树脂药卷锚固,布置方式为“二一二”五花布置,2 根锚杆的上位锚杆距顶800 mm,间距为700 mm,单根锚杆布置在2 根锚杆之间,距顶板1 500 mm,如图7 所示。锚杆排距视现场情况而定,保持在800~1 000 mm 之间。所有的锚杆配木托盘,规格为300 mm×300 mm×50 mm(长×宽×厚)、孔径为22 mm。

图7 玻璃钢锚杆布置示意图(单位:mm)

4.2 注浆加固

注浆可以提高煤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煤壁稳定性,但注浆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一般在工作面通过断层或片帮严重时采取注浆措施。注浆孔布置见图8。上排注浆孔距离顶板600 mm,向上倾斜20°,下排注浆孔距离顶板1 600 mm,垂直煤壁,上下排交错布置,排距为3 000 mm。注浆孔φ32 mm,孔深为8 000 mm,注浆压力不得大于8 MPa,当有浆液流出时及时调整压力或停止注浆。

图8 注浆孔布置图(单位:mm)

4.3 其他措施

1)保证支架初撑力和工作阻力。当支架出现片冒造成不接顶时,要及时采取背板接顶等措施,避免支承压力向前方转移,加剧片帮。

2)及时移架。滞后采煤机2 个支架开始移架,并且带压移架,移架过程中支架降低高度不得超过80 mm,贴顶前移。

3)加强煤壁片帮预警监测。加强对工作面全长、全时段的矿压观测,加强煤壁片帮预警,一旦出现支架工作阻力骤降及位态不正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固煤壁。

4.4 治理效果

采取以上措施后,8103 工作面煤壁片帮冒顶的发生频率明显降低,片帮范围有明显改善。最大片帮长度由6.2 m 变为2.5 m,片帮深度和高度均小于1.5 m,经过落差最大的断层5103-02 时,由于提前采取了注浆加固措施,工作面正常回采,未观测到明显片帮,工作面煤壁稳定性控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5 结 论

1)8103 综放工作面片帮长度集中在4 m 以上,高度主要集中在2 m 以下,片帮形式主要为拉伸破坏和剪切破坏。

2)煤层单轴抗压强度低、工作面断层分布密集、支架管理存在短板、未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等是造成工作面片帮频发的主要原因。

3)数值模拟分析表明,8103 工作面的端面距应控制在500 mm 以内,支架工作阻力为13 000 kN。

4)通过采取玻璃钢锚杆、注浆加固、提高支架工作阻力、及时带压移架等措施,工作面片帮频率和范围明显减少,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猜你喜欢
端面锚杆断层
一种连体式硅橡胶按键加工用注塑模具
页岩断层滑移量计算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大埋深软岩隧道锚杆支护效果分析及长度优化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螺纹钢锚杆锚固岩石拉拔试验过程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
论井田断层的连接
一种采暖散热器的散热管安装改进结构
小议地层倾角大于或小于断层倾角时的断层特征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
一种面板复合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