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灌区改造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典型设计

2022-07-14 03:06赵中华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6期
关键词:彩条调蓄干渠

赵中华

(新蔡县班台分洪闸工程维护中心,河南 新蔡 463500)

1 项目区概况

某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项目涉及3 个乡镇。建设规模满足项目区0.34 万hm2农田灌溉及项目区内其他用水户的用水需求,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 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主要包括总干渠(桩号15+100~16+600)段、东、中、西干渠及平分干渠由渠道输水灌溉改为压力管道输水;沿线布置控制阀井、空气阀、井排空法井、流量计、镇墩及出水口等管道附属设施;为了调节水量,充分利用水资源,按照“长藤结瓜”的方式沿线布置调节蓄水池。

经水土保持分析评价修正后的工程总占地面积126.19 hm2,其中干渠改造工程占地105.71 hm2(利用原有渠道铺设管道段占地52.28 hm2,管沟开挖段占地53.43 hm2),调蓄池占地5.58 hm2,施工临时道路占地12.50 hm2,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2.40 hm2。工程干渠改造压力管道铺设开挖方8.70 万m3,回填方8.70万m3,附属设施和调蓄池开挖回填后的零星弃方就近利用或就近平铺于梯田内。经计算,工程总挖方28.88×104m3,总填方25.95×104m3,利用方25.95×104m3,弃方2.93×104m3。

2 灌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一级标准设定的防治目标值,结合项目的工程特点、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年平均降雨量、土壤侵蚀强度和地形地貌)等因素调整相关目标值,综合确定各防治区应达到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30.60 mm,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规定,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600 ~800 mm的地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调增1;项目现状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由于一级标准设定的基准值以现状土壤侵蚀强度属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规定,项目的土壤流失控制比调至1;项目属于线型工程,处于低山丘陵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规定,项目的拦渣率可减少5;由于项目区大量占用耕地,施工结束后原有耕地全部表土回覆、土地整治进行复耕,将原有林草地及荒地植草绿化,林草覆盖率定为15%。

3 灌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典型设计

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坚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有机结合的原则,主要防治区为:干渠改造工程区、调蓄池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构成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防护措施。

3.1 干渠改造工程防治区

具体防护措施是:管沟开挖段表土剥离、表土回覆、耕地土地整治、管沟开挖段林草地绿化、临时堆土防护。

3.1.1 工程措施

①表土剥离:该区在施工开始前,将管沟开挖段土壤肥沃区域的表层腐殖土剥离堆放至管线沿线布置的临时堆土区,待工程完工后作为该区绿化用土,平均剥离土层厚度20 cm,剥离面积18.56 hm2。②表土回覆:管线埋设后土方回填,并进行回填表面覆土。覆土土料来源于本区临时堆土场内的表层剥离土,表土回覆18.56 hm2。③耕地土地整治:管线埋设和表面覆土后,将原有肥沃的耕地地貌区域进行土地整治,以利于日后复耕,土地整治18.56 hm2。

3.1.2 植物措施

管沟开挖段管线埋设和表面覆土后,将原有林草地区域植草绿化。绿化草籽选择为狗牙根,撒播密度为30 g/m2,撒播面积约16.31 hm2。

3.1.3 临时措施

临时堆土防护:施工时,该区管沟开挖段肥沃耕地区域需要先剥离表土清除树根杂草根系。设计表土剥离厚度为20 cm,表土剥离3.71 万m3,土方开挖11.72 万m3,临时堆土共15.43万m3。临时堆土沿渠线布置,设计临时堆放土堆高2.50 m,边坡比1∶1,长度200 m,顶宽1 m,底宽6 m,每处临时堆土约1 750 m3,占地0.12 hm2,堆土表面积约1 205 m2,共需设置88个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采取彩条布覆盖措施防护。每处临时堆土需要彩条布1 205 m2,共需彩条布106 040 m2。

3.2 调蓄池防治区

具体防护措施是:表土剥离和土地整治、空闲地绿化、临时堆土防护。

3.2.1 工程措施

①表土剥离:该区在施工前,将土壤肥沃区域的表层腐殖土剥离堆放至空闲区域,待工程完工后作为项目区绿化用土,平均剥离土层厚度20 cm,剥离面积2.79 hm2。②表土回覆:调蓄池回填边坡区域表面覆土,覆土面积0.62 hm2。覆土量0.12 万m3。

3.2.2 植物措施

调蓄池回填区域表面覆土,恢复地表原来的功能后植草防护,草籽选择狗牙根,撒播密度为30 g/m2,撒播面积约0.62 hm2。

3.2.3 临时措施

表土剥离0.56 万m3,土方开挖11.96 万m3,临时堆土合计12.20 万m3。调蓄池共62 个,按照每个调蓄池布置一个临时堆土场原则,共布置62 个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布置在调蓄池附近空闲地内,每个临时堆土场堆土量约为0.20 万m3。设计临时堆放土堆为长宽50 m×25 m 的区域,堆土高度约2 m,边坡为1∶1.50,每个区域临时可堆土方量0.24 万m3,占地0.13 hm2,堆土表面积约1 071 m2。临时堆土顶部和坡面采用彩条布覆盖的临时防护措施,共需设置62 个临时堆土场,需彩条布66 402 m2。

3.3 施工道路防治区

具体防护措施是:表土剥离、表土回覆、耕地土地整治、荒地绿化、临时堆土防护措施、临时排水、沉沙池。

3.3.1 工程措施

①表土剥离:该区在施工前,将土壤肥沃区域的表层腐殖土剥离堆放至空闲区域,待工程完工后作为该区绿化用土,平均剥离土层厚度20 cm,剥离面积6.25 hm2。②表土回覆:施工结束后对路面进行表面覆土。覆土土料来源于本区临时堆土场内的表层剥离土。表土回覆6.25 hm2。③耕地土地整治:施工结束表面覆土后,将原有耕地地貌区域进行土地整治,有利于日后复耕,土地整治6.25 hm2。

3.3.2 植物措施

施工结束表面覆土后,对原有荒地区域进行植草防护,草籽选择为狗牙根,撒播密度为30g/m2,撒播面积约3.75 hm2。

3.3.3 临时措施

临时堆土防护:表土剥离1.25 万m3,土方开挖5.20 万m3,临时堆土合计6.45 万m3。临时堆土沿道路布置,设计临时堆放土堆高2.5 m,边坡比1∶1,长度200 m,顶宽1 m,底宽6 m,每处临时堆土约1 750 m3,占地0.12 hm2,堆土表面积约1 205 m2。临时堆土共6.45 万m3,共需设置37 个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采取彩条布覆盖防护,需彩条布46 250 m2。

3.4 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结束后,将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进行迹地清理。清理面积2.40 hm2。

3.5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包括:干渠改造工程防治区、调蓄池防治区、施工道路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防治区。各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见表1。

表1 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4 结语

灌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典型设计中水保措施的分析,对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了工程、植物、临时等防护措施。各项措施实施后,因工程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工程结束后开挖面、裸露面得到有效的防护,施工破坏的植被将逐步恢复,植物种类得以改善,整个生态系统将更趋稳定,保水保土能力将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彩条调蓄干渠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调蓄池排空时间探讨
调蓄设施布局设计模型研究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东干渠为例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
彩虹风铃
大班装饰活动:创意彩条
彩条牙膏是怎么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