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乔羽:他写的歌我们都会唱

2022-07-15 02:39
读报参考 2022年20期
关键词:乔羽李谷一双桨

6月20日,因为一位老者的逝去,几代中国人突然间共同陷入回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人们从心底再次传唱起这些令人热泪盈眶的歌曲,只为送别为我们创造那些难忘记忆的人——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

“让我们荡起双桨”

1927年,乔羽出生在山东济宁一个贫苦家庭。1941年,乔羽父亲去世。1946年春天,他在济宁中西中学读书。因为成绩优秀,一位中共地下党员找到他说:“你愿不愿意到共产党办的北方大学读书?”他当即答应。

  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艺术学院读书,让乔羽眼界大开,他接触到更多知识,并在学校里发表小说、诗歌。同时,边区的大学让他有更多机会与群众接触,也为群众创作过不少秧歌剧。这段经历为乔羽后来成为一名人民作词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乔羽从小读书很杂,可以说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除了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外,在中西中学,他还读物理、化学、美术之类的“洋书”。在北方大学期间,乔羽接触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文章,还读了鲁迅的书。“后来,我就是在更大的范围里读古今中外的书。什么书都要读一读,好书百读不厌,读书多了,了解事情多了,认识也就多了。”

  抗日战争时期,乔羽听得最多的是聂耳、冼星海、田汉等人创作的歌曲。那些婉转动听的旋律,那些壮怀激烈的歌词,是乔羽当时精神生活中活生生的记忆。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祖国。乔羽曾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命里注定的民族,不管你后来怎样,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这个民族的血液。你没有理由不属于她,也没有理由不报效她。”

  1954年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反映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故事片《祖国的花朵》拍摄,严恭导演让乔羽来为电影主题曲作词。此时,27岁的乔羽已在中国剧本创作室工作。然而,一连几天他都没有灵感。一天,乔羽和女友佟琦在北海公园,和过队日的少先队员一起在湖上泛舟。一船孩子悠悠然划桨,瞬间打开了他的灵感之门。他连忙上岸,来到一片绿草地上,掏出个小本子赶紧写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就这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诞生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

  “曾经工作在美国西北部的城市波特兰,2017年的最后一天,骑行到哥伦比亚河畔,望着宽广的河面,内心波涛汹涌,也许是身在异乡吧?我竟不受控制地哼起了一首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在新华网追思乔羽先生的文章末尾,有网友这样留言。如果选择一首歌,作为中国人身份的证明,承载共同的集体记忆,许多海外游子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我的祖国》。没有宏大的口号和词汇,只有伴着悠扬旋律娓娓道来。

  1956年夏,乔羽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任特约编剧,正在江西写电影剧本。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沙蒙接连不断地拍来电报,催促他回到长影为电影《上甘岭》插曲作词。乔羽的第一反应是拒绝:“除了坑道就是大炮,这能写出什么好歌词?”他几次回电恳请沙蒙另换他人。沙蒙也很固执,又拍来加急电报,电文长达数页,文末连用三个字:“切!切!切!”

  乔羽只好“遵命”,连夜赶回长春电影制片厂。看过样片,他被战士们的爱国精神感染了。“对歌词有什么要求?”他问沙蒙。“只希望将来片子没人看了,歌仍在流传。”沙蒙说。

  “这一句话,可把我憋住了。”乔羽后来回忆,这是他写过的歌中最犯难的一首,因为“想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写作路子”。他把自己关进长影的“小白楼”,半个月过去,一个字也没“憋”出来。沙蒙几乎每天都到乔羽屋里逛,喝口酒就走,什么也不说。

  十几天后,乔羽拿出三段歌词。沙蒙反复看了许久,大声说:“就是它了!”可没过几天,沙蒙又找到乔羽:“为什么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这不就更有气势吗?”乔羽久未吭声,不断琢磨。他解释道:“没有见过长江的人也有很多。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了亲切感。而且,从对祖国的体会来说,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你的喜怒哀乐。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就一条大河!”沙蒙当下拍板,敲定了歌词。

  电影《上甘岭》公映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率先播放了《我的祖国》。“我用很抒情的调子写这首歌曲。”乔羽回忆,“很严酷的战争面前,我们战士的镇定、乐观、从容,有广阔的胸襟。我想告诉人们,他们是在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下战斗的,他们能赢得这场战争不是仅凭血气之勇。”

“青山在,人未老”

“非常痛心失去了这么一位令人敬爱的大家,乔羽先生是一位令人佩服的业界前辈,他的经典会永远流传。”作曲家李海鹰曾在1994年一次流行歌曲研讨会上与乔羽有过深度交流:“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年轻人,不要骄傲。”

  李海鹰回忆,音乐之外,乔羽跟他聊得更多的是如何做人做事。“我觉得搞艺术的人一定要像‘乔老爷’学习,他的作品富于情感包容性。”李海鹰说,“今天的‘一条大河’早已经不是一首代表抗美援朝时期的作品了,他是有生命力的,他是一首不论身处何地的中国人只要听到就会热泪盈眶的歌曲。”

  李海鹰感慨道:“经典歌曲是有包容性的,乔羽的歌词语言总是那么朴素直白、朗朗上口,他并没有直接去表达某种事物,而是涵盖了更多精神层面的内容,引发人们的聯想。”乔羽一生文思敏捷,临近花甲之年,还接过“急就章”。

  1984年的央视春晚正在排练,此前一年,第一届春晚大获成功,时任总导演黄一鹤备感压力,觉得缺少一首与整台晚会相匹配的歌曲,便派人深夜赶到乔羽家,找他“救急”。“《难忘今宵》是1984年,到现在也差不多快40年了。记得当时在创作这首歌前,他问(春晚)导演谁来唱这首歌?导演告诉他是李谷一来唱,他立马说道,‘李谷一唱我来写’。他的词没有人能超过,是我们歌词界当之无愧的泰斗。”在得知乔羽去世的消息后,李谷一第一时间对媒体回忆道。

  生活中的乔羽,是个平易近人、颇具幽默感的老先生。“平时跟你说话特别诙谐,很幽默的一个人,讲话都是一种学问;也是一位特别善良的老爷子,对谁他都很爱护、很照顾。”李谷一说,“我唱了他很多很多歌,关系也很好。他的那些经典作品,永远会留在人世间,所有人都会怀念他、想念他。”

  “人间失去一位老艺术家,天堂增加了一个老顽童!”作曲家刘炽的二女儿刘云云感叹。三女儿刘萤萤告诉记者:“乔羽叔叔一家和我们一家早在1950年代就是住在北京西堂子胡同一个院子里的邻居,而后的几十年两家常来常往,一起欢度过无数的欢歌笑语的时光。”

  一位北京网友留言说,以前经常能在方庄附近的菜市场看见穿着跨栏背心、拎着篮子晃晃悠悠逛菜市场的“乔老爷”。有人会上前热情地跟他打招呼,也有人在背后议论着“这老头就是那个写了很多歌曲的人”。

  如同多年前,有人问过乔羽的那个问题:“如果为自己写墓志铭,会写什么?”他答道:“这里埋葬着一个写过几首歌词的人。”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强晓玲)

猜你喜欢
乔羽李谷一双桨
李谷一养生爱吃野菜
Song of the Motherland
李谷一“抢歌”
乔羽和佟琦:爱情的小船荡了一甲子
李谷一“抢歌”
乔羽和佟琦:爱情的小船荡了一甲子
李谷一抢歌
游岳阳洞庭
苦普洱
让我们荡起双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