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春白雪”遇见“下里巴人”

2022-07-15 05:46慧鉴堂主人
中国收藏 2022年7期
关键词:慈禧书画梅花

慧鉴堂主人

山水清音,文以载道;画为心声,书如其人。对于喜爱中国书画收藏的人而言,逢得闲时,能将全身心投入到研习当中,或解字、或释文、或鉴赏、或考据、或咏叹、或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中游历,可谓其趣无涯,其乐无穷!

日前与《中国收藏》杂志社陈念社长电话闲聊,她提议“独乐乐不如众乐”,为了与更多同好一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妨在杂志中开辟专栏“慧鉴闲谈”。每期一篇“闲谈”,借此在轻松的氛围里,与诸位共读、共乐,岂不快哉?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原指古曲中的高雅与通俗,后来则泛指所有文化艺术品的两种语境。近日笔者读画,见到两幅作品,也正可以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来释读。

这两幅作品分别为沈寿宫绣《慈禧御笔》与刘介梅《梅花图》。

沈寿(1874 年至1921年),中国刺绣大家,初名云芝,号雪宧,江苏苏州人。其自幼学绣,16岁时已颇有绣名。

1904年,临慈禧太后寿辰筹备之际,沈云芝与弟子精心绣制了《八仙上寿图》,赶上朝贡之机,慈禧得见,极为满意,赐其“寿”字,遂易名“沈寿”。此后,她被任命为清宫绣工科总教司,自创“仿真绣”,在中国近代史上开创一代新风。

1911年,沈寿绣的《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获得大奖,引起轰动,并获赠意大利方面赠沈寿的“最高级圣母利宝星”“钻石时针”各一枚。1914 年,大实业家、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聘沈寿为所长。经沈寿口述、张謇亲笔记录其刺绣艺术经验,成就了刺绣理論专著《雪宦绣谱》。

1921年,沈寿病逝于南通。她被公认为“近代宫绣第一人”。

此幅沈寿宫绣《慈禧御笔》,即是沈寿按慈禧御笔原图所作。其尺幅为8 6厘米×3 4 . 5厘米,原装宫裱,极其精美,乃清廷旧藏之物。画上方“慈禧皇太后之宝”,及慈禧常用印“大雅斋”“ 福田无量”“平安”等四方印玺均按原样绣出。

画中佛手、寿桃、子孙葡萄、富贵牡丹簇拥着花觚;花觚内插满红梅翠竹,各显风姿。由于多种绣法穿插,作为绣品的这幅《慈禧御笔》独特性状突出,比其原绘画更显生动夺目。

画面右下角有落款,为“臣 沈寿恭绣”。卷外题签亦是皇宫之签,其蓝格黄底绢上楷书“慈禧皇太后御笔”。

宫绣与传统民间绣品不同,有着严格的标准。宫绣用料讲究、技术精湛,艺术审美价值极高。特别是那些历代皇帝作品、名人书画、古典诗词等欣赏类的作品更为珍贵。

比如本幅作品,集慈禧御笔与沈寿宫绣于一体,画为里、绣为表,绫绢之上,更具堂皇富贵之气,可谓精彩绝伦!

再来看另一幅作品——刘介眉所绘《梅花图》则作于宣纸之上,尺幅为28厘米×34.5厘米,取对角结构。画面中墨笔从右上向左下绘梅花一枝,墨色浓淡相间、笔势横贯左右两侧。只见梅干清瘦,曲折劲挺;梅花疏散,潇洒飘逸。梅的清雅风姿尽显。

梅花左上方空白处题写:“墨梅之难与兰竹等,其品极高,一涉俗派便失癯心真面目矣。介眉录冶梅先生句。”

钤印:刘(朱文),介眉画章(白文)。

同为清末人,刘介眉没有沈寿名气大,与慈禧更无法相比,不少人至今不知其名。

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刘介眉(1885年至1944年),清末民初画家,江苏兴化人,字介眉,原名刘恩寿,以字行。其擅长花卉,尤擅牡丹,《兴化历代名人书画选》对其有载。

画题中的“ 冶梅先生”,当指清末画梅名家王寅。王寅字冶梅,江苏南京人,擅画瘦梅;清光绪八年(1882年),他在日本大阪刊出《冶梅画谱》,影响很大。

《梅花图》所绘即是瘦梅一枝,所题书法颇似郑板桥,可见作为板桥同乡的刘介眉,崇尚郑板桥之书风、画风。虽然他至现代声名不显,但从其书法、绘画来看,应是传承郑板桥、王冶梅等人的丹青圣手!

此幅《梅花图》书画合璧,笔精墨妙,简单明了,令人过目不忘。画面虽无富贵堂皇之气,但却饱含深意,充满清新淡雅之情,别有一番文人书香。

欣赏上述这两件作品可见,“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两种审美取向,正代表着中国书画从古至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途径。

一种是受当时国家统治者欣赏、认可的,并受朝廷约束、又大力推荐的书画艺术家,比如“清初四王”。另一种则是自由产生的、不受朝廷约束、带有烟火气息和个人特征的民间书画艺术家,比如“扬州八怪”。这两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就如同矛盾体的两面,既互相对峙、互相责难,又相互影响,造就了中国书画作品的千姿百态,形成了各种流派、各种风格与各种趣味。

正如宋代郭思《画论》中所言:“ 黄荃富贵、徐熙野逸”。相比在朝艺术家的作品,在野书画艺术家的作品虽少了富贵华丽之气,但却多有淳朴隐士之风。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书画艺术家,或曾在朝,或曾在野,其中的不少艺术家随着身份变化,画风也在变化。

事实上,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两者都只是从不同角度汲取营养、展现出不同侧面的创作、表达各不相同的思想感情而已。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这两者可谓殊途同归,此起彼伏;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同演绎着波澜壮阔的中国书画发展史卷。

猜你喜欢
慈禧书画梅花
梅花
太后过年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慈禧照相
小小书画廓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