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永不止步,临床药学建设在路上

2022-07-15 01:11张晓熙吴颖
上海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上海市

张晓熙 吴颖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以患者为中心”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提升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临床药学学科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医疗机构之一,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上海长征医院)多年來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合理用药为核心,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在精准药物治疗、创新制剂研发、智慧药学建设、临床药师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学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摸索中前进,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日渐清晰

由于长征医院是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而海军军医大学有着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药学院,这为长征医院最初临床药师团队的组建提供了天然优势。

“彼时还没有临床药学专业,我们从科室中遴选出了具有药学专业背景的本科毕业人才,让他们旁听关于临床方面的研究生课程,包括疾病诊疗、临床检验等知识,这些人才组成了最初的临床药师团队,并开始深入临床一线与各科室医护人员一起共同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上海长征医院药剂科主任陶霞回忆说。

陶霞主任犹记得,临床药师首先在移植科崭露头角。移植科是长征医院当时的特色科室,每年的肝移植手术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患者在肝移植手术后需服用抗排异药物,而抗排异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就是肝毒性,因此患者需同时服用保肝药物。临床药师发现,患者在服用保肝药物五酯胶囊后,抗排异药物的用量就会发生较大的个体化差异,于是立即开展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和实验室研究,再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临床上进行实践,最终解决了这一用药难题。

随着一个个类似上述研究的开展以及成果的应用,长征医院临床药师团队围绕临床用药相关问题的探索模式日渐完善,并逐步推广至血液科、肿瘤科等其他优势科室。不仅如此,针对生物标志物的预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疑难杂症的会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危重患者的药物治疗等,临床药师们也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开始在其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临床药师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能够为医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实实在在地解决临床用药问题。”陶霞主任表示,“在学科带头人陈万生教授的带领和院领导的支持下,临床药师们快速地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拧成一股绳,多学科协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时至今日,长征医院约有七八名专职临床药师从事临床科学研究以及疑难杂症会诊;住院药房药师除了参与住院药房日常调剂工作之外,其余时间则在临床一线,若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可以与实验室合作进行科学研究;门诊药房药师除了参与门诊药房日常调剂工作之外,更多时间则是开展处方前置审核、用药咨询和多学科联合诊治(MDT)门诊工作。

“通过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选拔制’培养模式,我们希望每一个临床药师能够有压力有动力,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推动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陶霞主任坦言。

扬长补短,抓重点专科建设机遇夯实学科实力

2016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率先在国内开展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以推动药学服务转型发展,长征医院在众多申报医疗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通过验收的6家单位之一,并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

在临床药学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方面,率先实现了处方前置实时审核,药品批号双向可追溯,建成了“合理用药监控模块”“合理用药干预模块”和“合理用药追踪模块”;主导开设了抗凝治疗联合门诊,帮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开发了移动药师工作站,实现了远程药学监护,全面提升了临床药学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在精准药物治疗平台建设方面,围绕药源性(FK506)肾损伤的早期预警标志物研究,抗肿瘤靶向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结直肠癌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研究,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创新与临床应用,环磷酰胺神经毒性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机制等项目开展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促进一批临床应用价值大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为临床提供个性化的精准药物治疗服务。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由7.8%提升至9.4%。4名药师参加国家或上海市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新增2名见习临床药师,1名药师完成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项目,1名药师荣获“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1名药师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临床药师培养计划”资助,1名药师获得“上海市优秀临床药师”,2名药师获得“上海市优秀临床药师提名奖”,1名药师被评为“2018年度上海市优秀临床药师带教老师”,基地被评为“2018年度上海市优秀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科学研究方面,依托药物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发现、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相互作用平台,不断推进各项课题研究,共发表标注资助SCI论文11篇,核心期刊论文19篇,出版专著2本,获得专利授权2项,获得各项奖励21人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新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教学与继续教育方面,培养了10名硕士研究生,每年完成820学时的药物治疗学教学任务,完成了72名军队临床药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完成了26名国家和上海市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学员的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处方前置实时审核模式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医疗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非住院患者合理用药维护系统创造性地解决了患者随访性差、依从性差的问题,抗凝多学科门诊形成了多个手册为载体的SOP工作执行模式和线上线下高效互动管理为特色的规范工作模式,成为此次长征医院专科项目建设中的亮点与特色。

陶霞主任指出,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对药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上海市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通过项目申请书的书写,能够详尽地梳理临床药学工作的进展和成果,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为之后的强化强项、完善弱项指明了下一步方向。”

比如,在2018年填报项目验收自评报告时,长征医院提到尚无专科人才建设的长期支持计划,无法形成支持优秀人才引进与发展的长效机制,部门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效率不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此前,部队机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床药师的引进和培养,近年来在海军转型的基础之上,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海军建设体系。”陶霞主任表示,“在研究成果临床转化方面,我们也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包括引进研究人才、与高等院校深入开展双向研究合作等。”

宝剑锋从磨砺出,创新发展开辟未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际上,长征医院能够荣获首批“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称号绝不仅是在三年項目建设期间付出努力就能达成,而是基于其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秉持“立足药学、耕耘临床、呵护健康”的药事服务理念,长征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已在多个方面形成了自身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特色发展方向。

据陶霞主任介绍,早在2013年,长征医院就率先以药剂科为主导,成立了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构建了分子诊断实验室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形成了生物标志物发现平台,围绕临床用药问题开展精准药物治疗工作探索。

其次,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依托长征医院制剂中心,研制出了多种特色创新制剂。据悉,长征医院已于今年获批成为海军特色制剂中心,在近期的上海战“疫”中,长征医院研制的清热外毒颗粒、知百安神口服液也在自建的方舱医院广泛应用并开展科学研究。

此外,在智慧药学建设方面,通过自动化药房、处方点评系统、处方前置实时审核系统、患者和药品批号双向物流追踪系统、非住院患者重点监护系统、出院患者随访系统,切实提升了长征医院的合理用药管控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处方点评系统自2013年起短短五年的时间基于医院自身的药品架构和医疗特色形成了60万条规则的知识库,处方前置实时审核系统的‘两审两拦截’模式已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广泛推广。”陶霞主任补充道。

谈及上海乃至我国的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现状,陶霞主任指出,随着临床接受度、重视度的提高以及国家合理用药相关政策的推动,临床药学学科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临床药师团队也在不断壮大,但是临床上科学问题发现能力的培养以及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还需加强多学科的协作水平,并结合各自医疗机构的医疗特色、优势病种,拓展临床科学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陶霞主任表示,未来两三年,长征医院将基于此前的建设基础继续探索学科的创新发展。一是加强智慧药学建设,整合现有信息系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药事服务;二是构建药品综合评价体系,纳入更多的新型药物,挖掘真实世界数据,为患者提供专业用药指导的同时围绕药物临床使用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三是加大精准药物治疗中心投入;四是建设海军特色制剂中心,依托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提升特色制剂质量的同时合作开发适用于部队战士日常使用的特色制剂。

临床药学学科带头人:陶霞,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学术任职:上海市药理学会理事、中国中药协会微循环用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医院药学专业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委员。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上海市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