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施肥技术要点及“一喷三防”技术改进

2022-07-15 15:36崔铁肖
新农民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施肥小麦病虫害

崔铁肖

摘要:肥料是保证粮食安全之根本,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受到施肥技术不合理施用的因素影响,导致肥料的施用不仅达不到其预期效果,反而会因不规范、不合理的使用引发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探讨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施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了预防病虫害对小麦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做好以“一喷三防”技术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工作亦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麦;施肥;病虫害;一喷三防

在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愈渐提高的当下,人类面临的环境灾害、气候异常等问题也随之增多,此时,粮食作物的生产、粮食安全问题也更为受到关注。基于对我国当前形势下土壤资源利用率现状的认识,认为通过增多农作物栽种面积的途径来提高作物产量已经不太可能,是以,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才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肥料作为极其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既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措施,也是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关键因素。怎样才能做好粮食、肥料、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性,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要着重考量的内容。通过上述分析,本文主要探讨了小麦的施肥技术要点以及“一喷三防”技术的改进,旨在通过探讨施肥管理、推进施肥科学发展,指导我国小麦的高效生产。

1 小麦施肥技术要点

1.1 大配方、小调整的区域配肥技术

大配方、小调整的区域配肥技术是指:以区域作物生产体系、种植制度特点、土壤养分供应特点等的归纳为基础前提,结合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有关技术原理,对区域氮、磷、钾等适宜用量进行相应比例调配[1]。该技术强调在区域大配方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区域或田块,结合产量水平、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植物营养诊断以及作物长势等调整用量或是配施一定的单质肥料,也就是进行小调整,由此来实现精准的养分管理。

1.1.1 结合不同养分资源特征制定施肥技术

氮素资源既对小麦产量品质产生影响、又同时存在着环境危害性的特点,因此应坚持“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的氮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区域范围内的田间试验,通过肥料效应模型来明确最佳的施氮量;结合局部变异性,应基于合理范围前提,考量小麦的氮素吸收规律,相应分配不同生育期氮肥使用量;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情况、植物营养诊断等微调氮肥的基础用量和追用量。

磷钾相较于氮素而言更易于在土壤中保持与固定,当土壤有效磷养分水平在极高或较高水平时,宜坚持控制管理,施肥量应较作物带走量小;而当土壤有效磷养分是正适宜的状态时,则坚持维持管理,施肥量等于作物带走量;当土壤中的有效磷成分降低,则进行提高,即施肥量要大于带走量。钾肥的施用策略则与磷肥相似,推荐使用“钾肥肥效反应”的施肥技术模式[2],在以田间试验结果为前提的基础上,联合施肥量、作物产量所反应的数据关系来明确经济肥的最佳使用量,既可节肥、又可稳产。

1.1.2 小调整予以补充

区域大配方技术针对区域间不合理的问题进行解决后,针对实际生产中的气候、土壤以及产量水平等差异,采取进一步微调,即通过小调整来控制肥料的最佳使用量,达到养分的供、需一致[3]。“小调整”的原则一般是:(1)根据产量水平调整总用量、追肥使用钾肥的用量以及一次性施肥下缓控释碳素的使用比例;(2)加强小麦生育中后期阶段的钾肥供应,以此来提高小麦对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如倒伏与病虫害等,同时促进光合产物的转移;(3)结合气候条件、土壤的性质、小麦长势以及植株营养评估等相应调整氮肥的追肥使用量,应重视氮素管理作为小麦施肥的管理重点,着重进行把控;(4)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相应的对钾肥、磷肥使用量进行调整,如结果提示土壤中含磷素、钾素比较缺乏,便可在基肥中予以配施,或是在种肥中适当补充钾肥与磷肥;(5)根据土壤测试结果与小麦营养诊断结果等,相应补充微量元素。

1.2 基于GIS技术小麦施肥决策系统

该系统的应用优势及特点在于:(1)以多年、多点的小麦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养分平衡施肥中的基本参数进行了研究和明确;(2)(2)结合诸多试验点所得数据,计算土壤有效养分的校正系数结果以及肥料当季利用率的数据结果;(3)考量土壤中原本所含的磷、钾等营养成分,温度因子等构建土壤有效养分的校正系数模型;(4)基于小麦养分平衡的模型构建,输入项设定为目标产量,常数的设定是单位产量小麦养分吸收量,再通过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当季利用率两个模型的结合,对养分平衡施肥模型进行整合;(5)在GIS平台上,进行小麦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其中包括了空间数据的管理内容和属性数据的图层化管理内容,作为系统背景输入项,在上述模型构建下、得到小麦施肥技术采取的推荐[4]。

一般系统中包括如下几个模块功能:(1)数据查询子系统:以地图为前提进行动态的地图定位;(2)数据管理子系统:负责对空间数据的管理与维护;(3)精准施肥模型子系统:负责精准施肥模型的管理以及模型参数的调整;(4)施肥决策子系统:又囊括了对施肥量的计算和做出施肥决策两个环节,对各个监测点的数据完成动态决策和计算,可供农户下载、打印,系统中有开放性的服务接口,一方面能结合当前数据明确施肥决策,另一方面也可根据数据的输入变化调整决策,给出施肥量、施肥技术方面的建议;(5)精准施肥处方图子系统:其中充分采用了空間插值技术,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制作小麦精准施肥处方图并进行发布,提供给精准施肥机械使用;(6)精准施肥系统共享子系统:在元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共享并发布精准施肥数据;(7)信息发布子系统:通过放大、缩小等操作可浏览地图,也可进行地图的操作,例如地图识别和地图量算等。

2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改进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是针对小麦病虫害而采取的一种管控技术,目的在于保证小麦正常的灌浆,实现小麦的稳产、优产。使用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防治成本,最大程度上挽回小麦的产量损失[5]。在长时间的“一喷三防”技术使用上,经过不断完善,也从以下各个方面总结了对该技术的改进措施。

2.1 施药时间的改进

针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不同施药时间对小麦后期病虫害防治也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小麦条锈病,药物喷施时间较早、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就越好,而喷施时间晚,则会降低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在小麦抽穗前喷药,可获得更显著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这些均是由条锈病存在循环性特征决定的,会受到气候因素方面的影响,所以将喷药时间选择在早期,才能抑制病株现象、防止新的病株发生。而就小麦赤霉病来说,其喷药时间则应符合小麦的花期程度,反观在抽穗之前喷药并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而在小麦花期旺盛时喷药则能获得好的防治效果,后期时喷药虽然有一定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但与在花期旺盛时用药效果相比却相对较弱。蚜虫的繁殖生长速度比较快,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不可能实现一次施药便解决蚜虫危害的目的,所以在施药时间的改进上,除了要在小麦抽穗之前喷药来有效控制前期的蚜虫生长之外,也要在蚜虫繁殖后期不断喷药防治。应对小麦吸浆虫时,则应将喷药时间设定在小麦抽穗期内,特别是在小麦抽穗20%~70%时进行喷药,更能获得显著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这也是考虑到了小麦吸浆虫会有固定的繁殖期与生长期,所以借此来明确喷药时间,既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能保证小麦的良好生长[6]。

2.2 施用叶面肥的改进

一直以来,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一喷三防”技术都在要求用药方案在科学性、合理性上的改变。但仍然有一些农民或是合作组织并未结合实际的农业生产情况来改变药剂品种和数量,依然连年在使用同一种药剂和施药方案,而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用药方案不仅无法有效防治病虫害,甚至还会加剧病虫害的发生,导致“一喷三防”技术达不到预期使用效果。

例如:杀菌剂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三唑酮等其中的任意一种;杀虫剂可使用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等其中的任意一种;叶面肥可以使用氨基酸、磷酸二氢钾等其中的任意一种;将上述三种进行混合配比施用,另也可加入芸苔素等激素的使用。

兰红礼等人的试验研究报道中[7],为了证实小麦“一喷三防”叶面肥在低御寒、抗低温、御冷冻等恶劣天气中的作用,以及是否有改善小麦生产品质、增高单位产量的作用,试验展开了大田试验,根据结果的分析:于小麦返青期时喷施:宝叶面肥600ml/hm2+水1800kg/hm2、天达植物营养液600ml/hm2+水450 kg/hm2、易普朗叶面肥 600ml/hm2+ 水450 kg/hm2,于小麦灌浆早期时喷施:宝叶面肥 600 ml/hm2+水 1 800kg/hm2+1.8%阿维菌素杀虫剂750g/hm2+4%多菌灵杀菌剂 1.5kg/hm2,天达植物营养液600ml/hm2+水450kg/hm2+1.8%阿维菌素750 g/hm2+4%多菌灵1.5kg/hm2、易普朗叶面肥

600 ml/hm2+水450kg/hm2+1.8%阿维菌素750g/hm2+4%多菌灵1.5kg/hm2,均能加大小麦茎粗、提高小麦株高与穗长,可强化冬小麦抵御严寒、干旱以及冷冻等恶劣天气的能力,在此情况下小麦的增產率分别是18.32%、12.69%和 10.88%。从上可见,上述几种肥料组合方案在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2.3 “一喷多防”的改进

一喷三防特指防虫、防病、防御干热风,而目前,很多病虫害的抗药性都在不断上升,同时,预防药剂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从而保证更安全、更高效。基于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断提高,虽然有益于促进小麦增产,但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病菌的积累——赤霉病、根腐病以及纹枯病等病害更见加重,喷药喷肥更是要一喷十防甚至是更多防。

小麦干热风属于气候性灾害,是指小麦在生育后期遇到干旱高温伴有大风,或雨后骤晴伴高温,导致小麦无法正常发育成熟的这类气象灾害,会导致小麦青枯、炸芒、逼属,最终影响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灾害。针对性强化小麦的后期管理、有效预防干热风。选择叶面喷施99%的高纯磷酸二氢钾是防御小麦干热风的最有效手段。

小麦“一喷多防”的主要时间节点还是三次,分别是在小麦的拔节期、孕穗期和穗期,另再根据各地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相应增多次数,如果在用药后3~6h内下雨,还应予以补施。

3 结论

施肥是小麦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目前在农业领域中各种先进性手段的应用,大配方、小调整的区域配肥技术以及基于GIS技术小麦施肥决策系统等施肥技术都得到了愈渐广泛的应用,并突出其应用优势;上文主要就对这两种施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认为,大配方、小调整的区域配肥技术能够实现精准的养分管理,基于GIS技术小麦施肥决策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现小麦的精准施肥,并实现施肥技术的自动化作业。另外,小麦进入到灌浆期后,温度、湿度条件均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适宜条件,此时“一喷三防”工作的采取对于防治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且随着“一喷三防”技术的改进,更有利于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舜.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2(1):12-14.

[2] 陈智坤,郝雅珺,任英英,等.长期定位施肥对两种小麦耕作系统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2021,53(1):105-111.

[3] 曲晓莲,李耕,仲锦维,等.尿素类型与施肥深度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21,53(12):88-95.

[4] 张晓琳,翟鹏辉,赵祥,等.增水和施肥对苜蓿—小麦轮作系统冬小麦生物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20,28(3):828-834.

[5] 贾育恒,郑峰,张亚素,等.“一喷三防”施药时间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西北农业学报,2015,24(7):131-135.

[6] 范俊珺,梁兴格,赵大媛,等.云南文山州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一喷三防"技术应用实践[J].中国植保导刊,2018,38(7):61-64.

[7] 兰红礼,侯爱民,刘书军,等.小麦"一喷三防"施用不同叶面肥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12):11-12.

猜你喜欢
施肥小麦病虫害
浅析小麦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小麦,你好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滴灌棉田氮钾后移和磷肥减半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