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雄观

2022-07-15 01:10樊佳慧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6期
关键词:安宁白衣天使志愿军

樊佳慧

翻开中国思想史,多少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都曾为这样一个话题激烈讨论、辩论,甚至争论过——究竟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

以我肤浅的思想,觉得这应当是一个毫无争议的话题:人民与英雄之间,本来就没有一道明显的分隔线,多少英雄豪杰原本就源于普通民众,许多凡夫俗子只因被置于特定的背景下和特殊的环境中而蜕变成了英雄。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为了和平》。这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史诗性纪录片,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光彩照人的历史。那一帧帧画面,震撼了多少观众的内心,润湿了多少观众的眼睛。

想想片中亮相的那些志愿军英雄: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假如没有那场战争,他们可能只会是田间一名普普通通的淳朴的农民、工厂里一名平平凡凡的敬业的职工;他们不会创造出那樣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他们不会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名字亦不会成为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传颂的“英雄”的代名词。

那么,在“英雄”和“平民”之间,究竟有什么差异与联系?我以为二者之间的差异便是背景和环境,而联系则是那一颗为国尽忠、为民尽责的赤子之心。

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下,他们就是一个个默默奉献不求闻达的普通农民、平凡工人;而在大敌当前黑云压城的绝境中,他们便瞬间转换角色,化身为赴汤蹈火浴血奋战的人民英雄。促使他们成功扮演这样两个看上去差别悬殊而本质上完全一致的完美角色的原动力只有一个——国家的召唤和人民的期盼。

回首2020年,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抗疫英雄”:他们中有“最美逆行“冲在战疫最前列的领军人物,像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文宏……有英勇殉职倒在病房中和手术台前的白衣天使,像李文亮、黄文军、朱峥嵘、夏思思……严峻的疫情,将这些平时身心健康的人很难接触甚至很少听说的人推上了“抗战的第一线”,见难而上的激情与决战病魔的烈焰将他们锻造成了全国人民有口皆碑的“抗疫英雄“。

国泰民安时是凡人,国难当头时是英雄——这就是伟大的志愿军将士和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们的共同之处。其实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千千万万为共和国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质:安宁时,恪尽职守,默默付出;危难中,挺身而出,视死如归。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意愿——服从祖国的调遣,听从人民的召唤。就像林则徐诗中所言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些人,就是平素“潜伏”在我们身边、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潜在”英雄,也是我最崇尚的英雄。我们这个世界和人类的历史都是他们创造的。

这就是我的英雄观。

(指导教师  王淦生)

猜你喜欢
安宁白衣天使志愿军
白衣天使颂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巧联得安宁
白衣天使
港口上的笑脸
巧联得安宁
采蜜忙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