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区陈大镇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2-07-15 15:35于春梅
新农民 2022年16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

于春梅

摘要:通过对三元区陈大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陈大镇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根据实际提出了促进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三元区陈大镇;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对策

陈大镇位于三明市区西北部,距市中心4km,福银、泉三高速公路穿境并设立互通口,有三明市区的“北大门”之称。全镇8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户籍人口9657人,其中农业人口7856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由于地理气候常年温和、雨量较为充沛,为林木和其他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自然条件。现对陈大镇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关于农业建设的建议。

1 农业发展现状

1.1 农业基本情况

镇域面积196km2,拥有耕地585.67hm2;果园966.67hm2;林地1.21万hm2;林木蓄积量234.84万m3,森林覆盖率89.7%。2021年,全镇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 35552万元,增长2.90%;农民人均纯收入 增长6.82%。通过对“项目投入、政府支持”的方式,实施了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市级土地整理项目、中低产田改良项目。陈大镇充分发挥紧邻城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态优越等条件,倾力打造了农业休闲观光产业示范园。

1.2 农业发展情况

1.2.1 农业发展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集中资源打造源丰提子观光园、祥瑞农场生态园、富硒柑橘采摘园、铁皮石斛示范园、苏商农业桑葚园等5大休闲农业观光产业示范园,在道路沟渠、大棚建设、农技推广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休闲农业品牌效益逐步凸显。

1.2.2 立足发展城郊特色农业

近年来陈大镇立足城郊型农业特色,坚持“农、林一体”,“山、水一色”,“休、养一套”的建设理念,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打造了集健身休闲、民俗餐饮、农业观光、森林游憩、生态休闲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碧溪、大源休闲农业观光带。

1.3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1.3.1 建立生产示范基地

一是建立陈大镇碧溪村千亩提子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开发了百亩富硒柑橘生产示范基地、百亩铁皮石斛生产示范基地,打造了陈大镇休闲农业示范乡镇,福建省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休闲农业示范点。

1.3.2 开发休闲旅游农业

着力打造现代休闲农业旅游线路。依托陈大自然景观和提子产业,建设陈大片区现代农业产业一日游,即列东→瑞云洞4A级风景名胜区→中南山庄瑞云大峡谷→金丝湾森林公园→农家乐→碧溪提子观光园。

2 存在主要问题

2.1 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多数现代的农业企业都是以初生产农业产品为主导,重视初生产的农业产品,进而忽略了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益。资源匮乏,体量小,缺乏农业产业拳头产品,所有农业产业均属零星发展,没有成片上千亩的适合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土地。难形成产业规模优势。需要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扶植与农业高产、高效示范户、专业户,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稳步前进。

2.2 农村人才缺失严重

乡村振兴最关键要有人才,在农村中会懂得生产技术、会管理、会开拓市场等能力强的人才缺乏,没有产业能够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第一产业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较而言效益差别较为明显。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相比相差较大,比如一些社会资源、生活条件、工资待遇的差异大。使得很多農村人不甘于在农村发展,大量流向城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显然应该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

2.3 农村劳动力状况堪忧

缺乏劳动力,由于人才流失,留守村民多是老人儿童,仅剩的部分年轻人也存在怕苦怕累的思想,缺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多数年轻人选择进城在外打工或经营小吃,不愿意留在村里务农。农业生产已是后继无人现象。农村常住人口老龄化、低文化现象非常普遍。

2.4 农产品经济收益低

从事种植业的增收较为缓慢,原因集中体现为农业科技含量不好,不注重引进新技术和优良品种,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认识不到位。农业生产的成本上涨幅度较大,如土地流转租金、购买的农资产品、人工工资、还有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再加上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少资金,无法修缮粮食生产区内的机耕路、沟、护岸、垦复水毁的农田。导致土地难以流转,村民不愿意耕作,大量耕地闲置或荒废。

2.5 野生动物泛滥成灾

“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野猪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目前陈大各村都不同程度遭受野猪的破坏,损失惨重。野猪频繁出现了农田、果园的情况。农民辛辛苦苦一场空。村民们呼吁有关部门能积极采取措施,有组织地开展捕猎,以保护农作物不受野猪侵袭。

3 休闲农业促进发展的对策、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3.1.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当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较大,许多人通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放松心情、享受闲暇时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改变农民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要集中管理,深化认识,突出重点,示范引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在个别村抓试点,带动周边各村协同发展,逐步实现休闲农业的稳步发展。

3.1.2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布局

按照“科学规划、连线成片、合理布局”的思路,全力打造集生态体验、休闲娱乐、游览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路线,充分展现我镇特色,使大源村、长溪村、砂蕉村旅游发展更加科学、景点项目搭配更加合理。

3.2 以“旅游+”为主线,发展生态休闲农业

3.2.1 要突出特色,打造发展休闲农业精品

发展休闲农业的重点是突出特色,愈有特色其更容易被大众记住,更能获得认可。在发展过程中,要突破照抄照搬的局限,防止失去自己的特色。应合理利用我镇现有农业资源、风土人情,加强宣传,在休闲农业中发挥农业特产的作用。利用好农产品,突出“农”字,让游客体验农家生活,吃农家饭菜,住农家简房,在乡间田野耕种、享受农村生活乐趣,特别在生态养殖、农耕文化传播、老旧农具的使用等方面,尽量满足游客文化需求,给予返璞归真的消费体验,使游客切实感受农村生活之乐趣。

3.2.2 要合理布局,妥善解决土地短板问题

要遵循“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强化监管”的基本原则,合理规划休闲旅游农家乐的发展类型,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避免一个样,要注重突出特色,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地域特点,传统文化等优势,充分发掘古村、古迹、典故文化内涵。同时,还要侧重考虑突出环保、娱乐、绿色、休闲等特点,让“农家乐”发展与旅游总体规划相协调。农民可以通过自己家的庭院、鱼塘、良田、果园等展示农村风貌、生活场景、农业生产过程,通过这些展示来吸引旅游者,要充分体现农村、农业、农家的乡土气息,餐饮接待的场所可利用自家的宅基地和现有一些生活设施改建而成。打造具有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线路。今后要依托陈大区位优势,以特色农业项目为支撑,构建集健身休闲、民俗餐饮、农业观光、森林游憩、生态休闲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线路,提升休闲农业产业内涵和档次。分别是陈大休闲农业走廊——依托碧溪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金丝湾森林公园,建设陈大片区休闲农业旅游线路。

3.3 休闲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缺少统一合理规划布局

陈大镇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都是农民自己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零散分布,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乡村旅游缺少统一的合理规划,缺少规划性指导,无法形成一个详细、完整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其如何发展,最终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的布局、总体形象、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的目标不够确,这就导致乡村旅游发展与初衷出现差距较大,缺少高品位和深层次的旅游产品,无法形成主导产业。

3.3.2 项目规模较小档次偏低

乡土气息是乡村旅游的特质,目前,陈大镇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主要体现在采摘、旅游观光上,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文化内涵和氛围,多处乡村旅游还处于建农家乐的初级阶段,局限于几间房屋、几张桌子、喝茶打牌等模式,忽视了乡村民俗、乡土文化等文化内涵的开发,无法满足和难以适应多层次游客求乐、求新、求知的多样性的休闲消费需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政府投入扶持资金十分有限,农户资金投入也不足,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壮大。旅游景点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不配套。

3.4 陈大镇休闲农业的建议

3.4.1 以农村三产融合为抓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利用陈大镇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89.6%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势、吸引投资人到乡村开发建设。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达成村企合作,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使企业经营者与广大农民“拧成一股绳”,实现互利共赢。借助林改产品“福林贷”共同筹措资金,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由个体农户分散经营转变为规模化的生产与销售,促进农村集体增收致富。将充分发挥“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理念,统筹整合生态、产业、文化等多方面资源,打造食宿、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特色村,提高游客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做好山水文章,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康养特色。

3.4.2 以盘活农民队伍为核心,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汲取渔溪、砂坪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全面开展乡村建设规划工作,融入文化元素,在保护宣传碧溪乡农会苏维埃政府旧址(圆应庵)的基础上,打造以碧溪“中央红军村”休闲文化广场、长溪野人部落为主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改变农村党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提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邀请实用技术专家入驻农村进行现场教学,启动技术人才“传帮带”工程,着力拓宽农民学习实用性技术的渠道,培养出一批文化水平高、专业技术强的新型农民。二是建强领导班子。要从提高新一届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入手,采取分层分类培训方式,从农村实用技术、村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挂网招标等方面入手,对全体村“两委”成员进行专题培训,确保培训人员全覆盖,力争提高村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与业务工作水平。建强村干部队伍,凝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强发展的强大合力。

3.4.3 以践行绿色理念为基础,建设环境优美乡村

一是发挥长溪村、碧溪村联合团支部作用,并以创梦拓展公司(野人部落)与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推动各自然村的路网建设、环境治理。通过抓好碧溪小流域整治、污水管网铺设、公厕改革等惠民工程,助力村容村貌改善。在此基础上,深挖碧溪村红色文化资源及地下自然村少数民族文化,结合碧溪提子观光园、铁皮石斛、生态漂流等项目,将红色文化与生态、餐饮、景观、学习等有机融合,打造“红色+”乡村旅游“新名片”,形成“紅色+教育”“红色+文创”“红色+餐饮”“红色+产业”等特色体系。二是对砂蕉“美丽乡村”进行改造,深挖砂蕉村知青“上山下乡”“插队”时期的工作、生活轨迹,以依旧修旧还原居住点、环境打造、收集展示知青旧物等实体,唤起游客对红色革命年代的特殊感情,打造知青食堂、知青广场等旅游配套产业,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培育一些富有陈大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知青文化,打造具有陈大特色的活动品牌。改建一批旧房作为特色餐厅和主题民宿,升级乡村“农家乐”。深挖陈大邻里节、碧溪板凳龙等传统节庆的深厚文化底蕴,打造民俗特色村,举办类似大源花灯旅游节的主题活动,出售节庆产品,给节庆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三是加强城乡规划,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为目标,注重城乡规划质量,加强规划执行力度,城镇布局规划注重长远,对镇区路网、园林绿化、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要着眼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把陈大镇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体现在新型城镇建设规划之中,有效提升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许家宏.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发展现代乡村旅游——黄山市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做法和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1):17-18,23.

[2] 葛威.福建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3] 齐婧.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20):169.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