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斑紫菜改造网帘栽培试验

2022-07-15 02:34朱赟杰徐梦雪倪建忠杨信明
水产养殖 2022年6期
关键词:海区聚乙烯紫菜

朱赟杰,徐梦雪,倪建忠,杨信明

(1.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江苏 南通 226007;2.南通宏顺水产品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409)

近年来,条斑紫菜(下称紫菜)各主产区的滩涂与海区利用率日趋饱和;同时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沿海开发的影响,海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已不适宜紫菜栽培。养殖户为追求产量,将紫菜栽培网帘的网线变粗,网孔变密,栽培的紫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烂、不生长、脱苗等问题。为进一步降低紫菜栽培密度,减少病、烂,现象发生,于2020—2021年,开展了紫菜改造网帘栽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网帘

传统网帘采用聚乙烯与维尼纶混纺的方式编成,比例为5∶5,股数为128股,菱形网目,网目直径28 cm,网帘尺寸2.5 m×2.5 m。改造后的网帘则采用聚乙烯和维尼纶分别为63股和34股混编而成,网目直径32 cm,网帘尺寸2.3 m×2.8 m,见表1。

表1 传统网帘和改造网帘对比

1.2 苗种

2020年3—4月,从栽培筏架上挑选成熟度高、叶型长、色泽黑亮的藻体作为种藻,阴干至含水量20%~30%,用塑料袋分装密封,于-18℃保存。4月20—23日,开始果孢子采苗,密度为200个/cm;之后进行丝状体培育,严格控制光照,定期洗涮贝壳及换水。9月21日—10月10日,进行壳孢子采苗,下海张挂;采苗密度为网线附苗量每个视野10~15个[显微镜(10×10)倍]。

1.3 栽培

栽培选择在巴巴珩海区,潮流流速30~50 cm/s,海区营养盐(以总氮计)200 mg/m左右,潮流通畅且远离近海。栽培方式为半浮动筏式,筏架设施由桩橛、橛缆、浮筏、浮绠组成。筏架设置方向与潮流基本一致。桩橛用废网和轮胎制作;橛缆为直径2 cm的聚乙烯绳,长5 m,将桩和浮绠连在一起,用于固定浮筏。浮绠为直径2 cm的聚乙烯绳,长180 m。浮筏由浮竹和支脚(1 m)组成,浮竹长2.4 m左右。网帘缚于浮竹和浮绠上保持张开状态。改造后的网帘137 402 m,传统网帘1 120 560 m,开展对比试验(除网帘材质不同),结果见表2。

表2 每667 m2传统网帘和改造后网帘栽培对比

1.4 管理

网帘张挂后,每天巡视,出苗期大潮干露时间4.5 h左右。10月底,幼苗长至1.5 cm左右,将苗网阴干至含水率20%~40%,装袋密封,-20℃快速冷冻后于-18℃冷库中保存。11月中旬,海区温度适宜时,苗网出库,放入海水中浸泡,待紫菜吸收海水自行散开后,及时挂网。养成期加强巡护,特别是大风大潮汛后,发现损坏的设施、网帘,及时修复。网帘杂藻较多时,及时晒网。当藻体长20~30 cm时,进行采收;采收后留下的藻体长度为8 cm左右,采收后期留下的长度短一些。

2 结果

改造后网帘和传统网帘采收次数均为5次,每667 m改造网帘产量415 kg,每667 m传统网帘产量316 kg,见表3。

表3 2021年新型网帘和传统网帘产量比对

3 讨论

改造后网帘的网目直径大于传统网帘,每667 m使用网帘36张,比传统网帘减少2张;每667 m减少使用毛竹2根;每667 m减少成本262.5元。同时,改造后网帘降低了栽培密度,紫菜病、烂减少,产量提高。

传统网帘网眼小影响水流,网帘保水性高,湿质量高,一方面不容易拉伸,不易沥水,容易滋生杂藻;另一方面,网帘不容易干燥,紫菜容易发生病、烂现象。

改造后网帘提高了聚乙烯纤维的含量,网线的密度低于传统网帘,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磨的特点;作为孢子附着的维尼纶含量减少,紫菜栽培密度降低。改造网帘的孔径增大、网绳变细,利于水流通过,营养盐交换更为充分;干露时失水快,杂藻易杀灭,病、烂紫菜减少。改造后网帘上的紫菜,在采收中后期的产量明显高于传统网帘,每667 m的产量达到415 kg,比传统网帘增产31.3%。

猜你喜欢
海区聚乙烯紫菜
北方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自定位精度研究
紫菜云集
BTV《生活这一刻》提示 如何辨别真假紫菜
CJ/T 124—2016给水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件
揭秘“塑料袋紫菜”
黄瑜航??《年年有余》
新技术有望破解白色污染难题
卷一卷,做紫菜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