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捕退捕背景下泗洪地区渔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2022-07-15 02:34夏杰
水产养殖 2022年6期
关键词:泗洪县洪泽湖水域

夏杰

(江苏省泗洪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江苏 宿迁 223900;2.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长江流域禁渔已近20年,自2003年起每年禁渔3个月;2015年12月起,调整为每年禁渔4个月;2017年1月起,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率先作为全面禁渔10年的试点,但多年来长江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依然严重。习近平总书记2次视察长江经济带,指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强调“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基于此,党中央作出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重大决策部署。长江流域(江苏段)禁捕退捕于2020年7月开始。洪泽湖水域(泗洪县辖区)涉及秀丽白虾、鳜2个国家级水生生物保护区,因此,按照上级部署安排,洪泽湖水域(泗洪县辖区)实行的是全面退捕政策,泗洪县数万名的“以水为生”的专业渔民上岸安居就业,分散而粗犷的传统渔业捕捞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于2021年1—12月,调查了禁捕退捕前后泗洪地区渔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1 调查方法

(1)实地访谈。釆用参与性农户调查方法(简称PRA),以问卷形式对部分“十省百县千户”退捕渔民及水产养殖户入户调查(访谈)。应用PRA的半结构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工具。调查的内容涉及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家庭成员组成、家庭收入结构,渔民禁捕退捕前后从事的相关产业,以及对退捕后泗洪渔业发展的认知和对前景的看法等。将问卷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

(2)査阅年鉴。走访江苏省泗洪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泗洪县水产局、人社局、交通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获取统计年鉴数据。

2 禁捕退捕前后泗洪地区渔业发展状况

2.1 禁捕退捕前后渔业资源

2.1.1 禁捕退捕前

禁捕退捕前,泗洪县沿湖乡镇的群众靠水吃水,经济收入大部分来自湖(河)区的渔业资源捕捞。长期以来,湖(河)区人口数量增长,渔船的数量、吨位、马力也在增加,同时捕捞技术、强度也在提升,各因素导致湖(河)区的渔业生态链遭到破坏,鱼类繁育增殖受到严重干扰,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甚至灭绝。泗洪县水产局统计数据表明,洪泽湖、天岗湖等水域2016—2019年监测到的渔获物种类呈逐年下降趋势(图1)。优势种前10位的种类中有不少是经济价值较低的野杂鱼类,经济鱼类的平均规格偏小,呈现了低龄化、小型化特征。泗洪地区2010—2015年监测到的渔获物鱼类相对优势种指标(IRI值)前10位的鱼类中,小型鱼类占一半以上。大型经济鱼类,特别是鳜、鲌类等大型肉食性鱼类资源严重衰退。

图1 2016—2019年泗洪地区监测到的渔获物种类数量

2.1.2 禁捕退捕后

泗洪县实施禁捕退捕以来,洪泽湖、天岗湖等地的渔业资源得到快速恢复。实地中走访发现,洪泽湖渔政监督工作人员下湖巡查时,经常遇到鱼受惊跳到执法艇上的情况。2021年底,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办公室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开展同口径调查,结果显示,与2020年相比,洪泽湖水域鱼类物种数量由48种增至52种,总体规格增加67.2%,资源密度增加145.8%。

2.2 禁捕退捕前后渔业捕捞业

2010—2020年泗洪县禁捕退捕前后捕捞渔业变化情况见图2(a)(b)(c)(d)。由图2可见,近年间,泗洪县渔业捕捞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总捕捞量中的贝类捕捞量逐年下降,间接反映出水中藻类、微生物群类减少。虽然湖(河)区每年2—7月禁渔,但资源恢复、生态利好的正向作用总体不明显。泗洪县委县政府虽然在生态环境、渔民生活改善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渔业资源量减少、渔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仍然比较凸出。湖(河)区坚持禁捕退捕,以现期渔业捕捞的退出换取生态恢复时间代际平衡仍然非常必要。

图2 2010—2020年泗洪县禁捕退捕前后捕捞渔业变化

2.3 禁捕退捕前后水产养殖业

2020年泗洪县水产养殖产量出现近年来首次下降。因为禁捕退捕过程中,湖区的243.4万m网箱网围养殖被叫停,导致了鲢、鳙、河蟹等品类的产量锐减。2021年全县水产养殖产量呈现上升势头(图3),因为退捕渔民转产后涌入当地水产养殖业,导致水产养殖量增加。同时,2020年—2021年全国水产品价格较往年大幅升高,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也是原因之一。

图3 2019—2021泗洪县养殖产量变化

2021年4月23日,泗洪县6种主要水产品零售平均价格约为5.58元/kg,较前1周、前1月、前1年同期分别上涨8.21%,19.2%和31.26%。草鱼、白鲢、花鲢涨幅较大,同比分别上涨60.12%,46.67%和43.67%。产地多名水产经纪人表示,禁捕退捕后,养殖水产品难以独立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水产品消费市场的缺口很大。

近年来,受防洪泄洪、生态环保政策和退渔还湖(湿)等工程影响,泗洪县水产养殖面积一直在不断幅萎缩(图4),禁捕退捕后,本就紧张的养殖水域资源更显紧缺,塘口租金水涨船高。临淮镇城头片某渔业区,2021年养殖塘口一期招拍中,拍出了年租金33 000元/hm的高价。养殖塘口价格上涨,增加了养殖成本,抬高了退捕渔民转产进入水产养殖的门槛,增加了渔民的养殖风险。

图4 2011—2021年水产养殖面积变化

2.4 禁捕退捕前后渔民生产生活

2.4.1 禁捕退捕前

历史上,湖区大部分渔民生活单一、收入单一,仅从事渔业捕捞一项工作。少部分渔民岸上有养殖塘口或土地,从事湖(河)区渔业捕捞的同时和家庭成员一起在岸上开展种养殖。禁捕退捕前,全县退捕渔民8 660人中,在岸上有水产养殖塘口1 279人,在岸上有土地767人。

2.4.2 禁捕退捕后

该次调查样本户占泗洪县退捕渔民总人数的3%,选取沿洪泽湖5个乡镇共计142名退捕渔民,调研样本户群体的平均收入。统计数据显示,退捕渔民个人年收入≤2万元为21人(占比14.79%),2万~5万元为66人(占比46.48%),5万~8万元为41人(占比28.87%),≥8万元为14人(占比9.86%)。以一对夫妇一个家庭计算,人均年收入4.6万元,家庭年均收入则是9.2万元,较退捕前家庭年收入7.8万元,略有增长。

样本渔民家庭2021年12月收入合计57.96万元,平均家庭月收入超4 000元。其中月收入在≥1万元的渔民10户(占比为7%),5 000(含)~10 000元的渔民24户(占比16.9%),3 000(含)~5 000元的渔民有58人(占比40.85%),<3 000元的渔民50户(占比35.2%)。总体上,退捕渔民当前月收入的水平主要集中在3 000~5 000元。

3 存在问题

3.1 全面禁捕后渔业资源量增加,湖泊有沼泽化风险

调查数据显示,洪泽湖全面禁捕16个月以来,洪泽湖水域鱼类物种数量、总体规格、渔业资源密度都在增加,需要进一步形成新的平衡。湖区水域动植物的自然增殖或死亡沉积,反过来也会导致水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承载力超限,可能加速河湖向“沼泽化”方向演替,湖泊水体涵养、蓄水抗洪能力也会下降。全面禁捕后,以捕捞渔获物加工为生的一众水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着停工停产甚至倒闭的处境,迫切需要转产或技术升级,开展其他水产品的加工。

3.2 禁捕退捕专项法律不够完善,执法难度较大

一方面,现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相较于泗洪地区渔业的特殊性和渔业捕捞、从业渔民的体量来说,不够全面、不够具体,无法有效规范和管理各类渔业行为;另一方面,全面禁捕后,违法捕捞现象频发,泗洪县辖区内水域辽阔,管理任务和力量比例严重失调,诸多管理死角无法消灭,粗犷式管理现象不可避免,渔政和渔民的矛盾容易激化。

3.3 渔业人才队伍断层,帮扶效果不明显

泗洪县有水产养殖工程师17人,高级工程师3名、中级工程师8名、助理工程师6名。其中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2人、70年代5人、80年代6人、90年代4人,与全县1.38万hm的养殖体量显然不配套。基层水产技术服务人员短缺,老龄化现象尤其严重。水产专业人才很多时间用在机关各项事务中,与生产一线常常脱节;部分人员的行业前沿知识、创新理念甚至不及养殖户,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所欠缺。

3.4 渔民思想守旧,缺乏创新

泗洪县水产养殖以家庭和个体经营为主,渔户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学习积极性较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小农思想,互相跟风。养殖模式、技术同质化严重,效益好时大家一哄而上,效益差时纷纷散去。渔业产业链条不完善,缺少全面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手段,未能形成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产业凝聚力差,形成不了竞争合力,市场话语权、主导权不足,竞争力较弱。

4 对策与建议

4.1 科学编制渔业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泗洪县应紧紧把握“生态优先”原则,坚持养殖面积“负增长”,结合正在实施的退圩还湖(湿)、退渔还湖(湿)、水上生态牧场等工程,科学制定和完善渔业发展规划。规划应将境内主要河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水域全部划为禁养区;将位于泗洪境内的河流、水渠,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洪泽湖(泗洪县)重要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和重点湖泊划定为限制养殖区;将泗洪县现有的养殖水域中除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以外的其他水域划定为养殖区。规划侧重调优现有渔业产业规模、结构,突出区域特色重点,打造以石集乡、临淮镇、半城镇等为主的“泗洪大闸蟹”主产区,以龙集镇、石集乡等为主“稻虾共作”主产区,以半城镇顾北居等为主的鲥鱼主产区,以梅花镇、朱湖镇等为主的黑斑蛙主产区,以金锁镇等为主的中华白玉蜗牛主产区。规划注重产业链建设,强链补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以缤纷泗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江苏省泗洪金水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宿迁楠景水产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进一步提升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出口备案基地建设。

4.2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探索科学回捕新路

湖泊水域应科学借鉴国内外千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海洋牧场等先进理念,探索推进“严格禁捕、增殖放流、科学回捕”举措。渔业主管部门应制定计划性增殖放流政策,推动湖泊水体氮磷移除,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调优,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提升,实现从集约化养殖向资源化、生态化利用转型。县属国有平台成立组织化捕捞公司,具体负责洪泽湖泗洪县水域增殖放流、捕捞管理、品牌打造、加工销售等。一线捕捞人员可以从男性退捕渔民中产生,按比例优先从涉湖乡镇的退捕专业渔民中产生。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按照核准的捕捞配额、捕捞品种、核准渔具、捕捞水域、捕捞时间等开展回捕。湖泊管理部门在科学评估渔业资源现状、资源数量变动规律,以最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为原则,确定洪泽湖天然水域有重要经济价值鱼类回捕种类和最小可捕标准,建议可按“洪泽湖天然水域可捕鱼类最小可捕标准”试点(表1)。在湖区捕捞、定点上岸、生产加工、市场销售、质量管理等各环节开展数据采集、定向监控,建立洪泽湖水产品追溯体系,做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做好增殖、捕捞、上岸、加工、物流、入市全产业链科学管理与资源配置,实现洪泽湖水产品出湖到入市的全流程管控。

表1 洪泽湖天然水域可捕鱼类最小可捕标准 g/尾

4.3 精塑渔业品牌矩阵,创造品牌价值空间

渔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泗洪渔业品牌管理制度,制定品牌建设管理规范,积极申请“泗洪大闸蟹”“泗洪小龙虾”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渔业品牌,积极推动以泗洪大闸蟹和泗洪小龙虾为主的渔业公用品牌建设。渔业协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水产经营主体参与品牌创建,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绿色有机认证、质量管理、品牌培育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渔业品牌和经营主体,探索实施“标准化基地+品牌授权+主播带货”模式。招商部门应加强品牌宣传,研究制定品牌宣传推介专项方案,在产品主销区及全国性媒体开展集中宣传,投放宣传广告,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农洽会、农交会、渔博会,扩大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应打造高水平节庆文化,通过举办“螃蟹节”“龙虾节”等节庆活动,宣传泗洪渔业品牌。

4.4 开展多元渔村建设,基于渔业不止渔业

全面禁捕后,渔民上岸,真正意义上的渔村将逐渐消亡。新阶段下的渔村应按“生态、健康、旅游”基调发展。新渔村应坚持“生态先行、养补结合、以养为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渔村原生态。新渔村应依托洪泽湖湿地、温泉等资源禀赋,在湖泊湿地康养产业链上做文章。新渔村应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充分发掘渔村文化,打造“渔文化”民宿、休闲垂钓区、渔家美食区、农家果蔬采摘,重点向长三角投放宣传,获取散客流量,与内陆不沿河不沿湖地区旅行社开设定制游,承接团队活动,发展全方位的休闲产业。

猜你喜欢
泗洪县洪泽湖水域
统防统治促丰产
“中国·洪泽湖”渔业品牌发展观察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江苏:出台办法 对五类重要水域实行特别保护
The Thirty-Six Stratagems in Primary English Classes
洪泽湖绿
洪泽湖渔家
江苏泗洪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可爱的大白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