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在柳城县示范应用效果

2022-07-15 07:36莫炳巧梁贵秋韦国娟刘开莉肖潇陆春霞徐雯雯李小群邓忠榜
广西蚕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蚕蚕农共育

莫炳巧,梁贵秋,韦国娟,刘开莉,肖潇,陆春霞,徐雯雯,李小群,邓忠榜*

(1.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南宁市 530007;2.柳城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柳州市 545200)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在蚕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广二号育成和推广应用。两广二号在广西已推广应用了30 年,是广西家蚕当家品种,目前在广西的推广应用率90%以上[1-2],对广西的经济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繁育继代和扩繁,受环境条件及人为选择等因素影响,两广二号出现了部分种性退化的现象,如高温季节抗性下降就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3]。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对种业提出了新要求,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意义重大。桂蚕8 号(“锦·绣×壮·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新育成的家蚕新品种,该品种食桑旺,体质较强健,抗血液型脓病性能较强[4],2020年6 月13 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2020年7月开始在广西多地推广示范,截至2021年7月,广西共计推广示范该品种约60万张,售茧收入约10亿元[4-6]。

柳城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区,夏热冬寒,四季明显,光照和雨水丰富。年日照总时数长达1 300~1 700 h,年平均气温20.0 ℃,年均降水量1 344 mm,年无霜期334 d 左右,是国内较适宜种桑养蚕的区域之一[7-9]。作为广西蚕桑主产县,当前柳城县蚕桑产业处于稳步发展和提升的阶段,全县桑园总面积维持在9 333 hm2左右[9]。“十三五”期间,柳城县积极探索推进蚕桑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在规模优势、布局优化、体系完善、产业化经营和效益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精准扶贫、繁荣经济、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四五”期间,柳城县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将通过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蚕桑生产综合效益,巩固蚕桑产业的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2021年,全县桑园面积1 万hm2,发放蚕种45 万张,蚕茧产量1.87万t。全年蚕茧均价48元/kg,产值9亿元;全县有茧丝加工企业5家,自动缫丝生产线56组,年可生产生丝1 200 t,等级达4A级以上;全县有小蚕共育户22家,小蚕共育率为96%左右。种桑养蚕成为柳城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9],高产优质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在柳城县示范试养,将对新品种的推广、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 试养材料与方法

1.1 试养品种

试养种:桂蚕8 号,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提供。对照种:两广二号,由柳城县各小蚕共育点提供。每张蚕种卵量为30 000粒左右。

1.2 试养设计与调查项目

1.2.1 桂蚕8 号试养 夏秋养蚕季节,从柳城县17家小蚕共育点随机选择26 位柳城县养蚕户进行试养,每户饲养新品种桂蚕8 号1 张以上,同时饲养现行品种两广二号进行对照,各养蚕户饲养期间由柳城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统一进行技术指导,记录发育经过,全年饲养调查3 个批次,记录饲养成绩、茧丝成绩等,比较两个品种饲养成绩、茧丝成绩。

1.2.2 4~5 龄蚕病发生情况调查项目 按照饲养技术水平高、中、低的差异,选择柳城县农户1(饲养水平高)、农户2(饲养水平高)、农户3(饲养水平中等)、农户4(饲养水平中等)、农户5(饲养水平低)、农户6(饲养水平低)等6户蚕农作为跟踪调查户,每位调查户同时饲养桂蚕8号和两广二号,每个样本设计为500 头家蚕,3 个重复,全年饲养调查3 个批次,并记录4龄期、5龄期和蔟中的血液型脓病和其他除血液型脓病以外的所有传染性蚕病的病死蚕数,比较两个品种4~5龄蚕病发生率。

1.2.3 桂蚕8 号试养整体效益调查 2021 年5 月,柳城县通过实施协同推广项目积极开展新品种桂蚕8号的示范试养,通过蚕种补贴的方式在全县17家小蚕共育户示范试养桂蚕8号3 125张,由小蚕共育户饲养到3龄饷食后发放给蚕农试养,并对发放的3 125张桂蚕8号品种进行产量统计和效益调查。

1.3 桂蚕8号示范试养主要措施

1.3.1 加强技术指导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技术指导。

(1)加强小蚕共育户技术指导 柳城县小蚕共育从2000年初发展到现在将近20年,小蚕共育率达96%左右,有些小蚕共育室达到了省(区)内先进水平[10],但由于桂蚕8号新品种与两广二号在饲养技术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做好桂蚕8号示范推广前有必要对现有小蚕共育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普及落地。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为了规范相关饲养技术、促进桂蚕8号在柳城有序推广,项目组联合区、市、县有关蚕桑技术专家,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电话或微信远程服务等方式对柳城县有一定基础的小蚕共育户进行技术指导,强调桂蚕8号与现行当家品种两广二号饲养技术的不同之处,使17 家小蚕共育户对桂蚕8号的饲养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小蚕共育户的饲养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与提高。

(2)加强养蚕示范户技术指导 项目组通过与小蚕共育户深入交流发现,柳城县目前推广应用的多为两广二号,饲养技术要求与桂蚕8号新品种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普及桂蚕8 号新品种的饲养关键技术,柳城县蚕业科技人员把全县推广工作重点放在做好养蚕示范户的技术指导上,确保饲养技术到位,养蚕示范户饲养成功,减少养蚕过程中因技术落实不到位而出现茧层薄等问题。同时,结合开展蚕农技术培训班,宣传和普及桂蚕8号的品种特性和关键饲养技术,让农户快速掌握技术要点,提高饲养成功率和茧丝质量。2021 年7 月21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在柳城县开展桂蚕8 号示范推广专题培训,柳城县组织各乡镇的小蚕共育户、养蚕大户及部分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等共5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班上,桂蚕8 号新品种育成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闭立辉研究员作“广西优良蚕品种选择与桂蚕8 号示范推广”专题授课,指导学员如何根据广西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优良蚕品种,介绍桂蚕8号的特性及饲养关键技术和在全区的推广情况[5]。

1.3.2 引导企业按质收购 在桂蚕8号新品种推广初期,由于桂蚕8 号饲养关键技术未能全部落实到位,部分蚕农仍然按照“两广二号”的饲养技术来饲养,在桂蚕8 号未到熟蚕期就提前止桑、喷施蜕皮激素,导致食桑不足而出现茧层薄的现象,在售茧时也因此被茧贩、收茧站压价收购,给柳城县桂蚕8 号新品种的示范推广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县技术人员通过示范点的小蚕共育户向蚕农宣传指导桂蚕8 号的饲养关键技术要求,同时,加大入户宣传指导力度,对示范点的蚕农进行实地指导和普及,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经过努力,按技术要求饲养的蚕农饲养桂蚕8 号均获成功。为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新品种桂蚕8号的茧丝质量,引导按质计价。在示范推广期间,柳城县科技人员从不同茧站收购或不同蚕农饲养的桂蚕8号蚕茧中,随机抽样与同期的两广二号样茧送县内的缫丝企业测试,让收购茧站和缫丝企业进一步深入了解桂蚕8 号的茧丝质量;逐渐消除收茧站、缫丝企业对桂蚕8 号新品种茧丝质量的种种疑虑,使桂蚕8 号蚕茧收购逐渐回归正轨,实现按质计价。

2 桂蚕8号示范试养效果

2.1 大蚕饲养成绩比较

小蚕共育点对桂蚕8号和两广二号同时收蚁,收蚁时间为2021年5月10日、9月13日和9月28日,待3龄饷食后发放到26位蚕农家中试养,并记录饲养情况,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桂蚕8号5龄经过6 d 8 h,比对照品种晚4 h;单张产茧量40.92 kg,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高4.93 kg;死笼率3.71%,比对照品种低9.48%;斤茧粒数346 粒,比对照少12粒;全茧量比对照品种重0.04 g;茧层量、茧层率略高于对照品种。桂蚕8号的平均张种产值1 964.00元,比两广二号的1 727.68元增加了12.03%,张种增收236.32元。另外,通过分析还发现引起死笼的主要原因为僵蛹、伤蛹和蝇蛆蛹,未见有脓病蛹。

表1 大蚕饲养成绩

分别对桂蚕8 号和两广二号大蚕饲养调查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2)显示,桂蚕8 号斤茧粒数及单张产茧量的P值均小于0.01,差异极显著;死笼率P值小于0.05,差异显著;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显著。表明桂蚕8 号体形粗壮,体质强健,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与两广二号差别不大。

表2 大蚕饲养成绩配对样本t 检验

2.2 茧丝成绩比较

将桂蚕8号和两广二号2021年5月10日、9月13日、9月28日收蚁的样茧,共计30份(每个样本0.75 kg)委托柳州市柳城县鸿艺丝绸有限公司进行茧丝检验,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桂蚕8号鲜毛茧出丝率16.66%,比对照高0.53个百分点;茧丝长1 025 m,比对照两广二号长99 m;解舒丝长736.17 m,解舒率71.81%,比对照长75.48 m,高0.47 个百分点;纤度2.28 dtex,净度93.5分。

表3 茧丝成绩

分别对桂蚕8 号和两广二号茧丝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4)显示,桂蚕8号茧丝长度、解舒丝长的P值均小于0.01,差异极显著;鲜毛茧出丝率、解舒率、纤度及净度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显著。

表4 桂蚕8号与两广二号茧丝成绩配对样本t 检验

2.3 4~5龄蚕病发生率比较

2021 年5 月16 日、9 月19 日和10 月4 日,农户1(饲养水平高)、农户2(饲养水平高)、农户3(饲养水平中等)、农户4(饲养水平中等)、农户5(饲养水平低)、农户6(饲养水平低)等6户蚕农从小蚕共育点领回3 龄小蚕,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两个品种至上蔟,从表5可以看出,桂蚕8号在大蚕期和蔟中均未发现血液型脓病死蚕及死蛹,发病率为0;其他蚕病病死蚕及死蛹平均为35头,平均发病率7.17%;对照品种两广二号在大蚕期和蔟中血液型脓病死蚕及死蛹平均数38 头,其他蚕病病死蚕及死蛹为33 头,大蚕期平均总发病率为14.98%。桂蚕8号血液型脓病大蚕期发病率和总发病率分别比两广二号低7.6 个百分点和7.81个百分点。另外,桂蚕8号和两广二号的其他蚕病主要以细菌性败血病居多,蚕病类型差别不大。

表5 大蚕期发病情况

续表5

分别对桂蚕8 号和两广二号大蚕期发病情况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6)显示,桂蚕8号血液型脓病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显著;其他蚕病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显著。表明桂蚕8号抗血液型脓病方面表现好,在抗其他蚕病方面与两广二号差别不大。

表6 大蚕期发病情况配对样本t 检验

2.4 桂蚕8号在柳城县示范调查统计结果

2021年9—10月,示范试养的桂蚕8号统一由全县17家小蚕共育室饲养到3龄起蚕后发给大蚕示范户饲养大蚕,共计发放3 125 张,进行产量统计和效益调查可知,单张产茧量40.01 kg,单张产值1 923.03元,3 125 张桂蚕8 号的总产值达到了600.74 万元。通过示范试养,2021 年带动全县小蚕共育室饲养桂蚕8号品种约5.2万张。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桂蚕8号新品种在柳城县的试养结果表明,桂蚕8 号产量高、茧丝长、抗病性好。参照2021 年柳城县全年平均鲜茧价格48 元/kg 计算,桂蚕8 号的平均张种产值1 964.00元,比两广二号的1 727.68元增加了12.03%,张种增收236.32 元。按全县全年45 万张发种量计算,饲养桂蚕8号蚕茧增收可达1.06亿元。经缫丝企业检测,桂蚕8号茧丝长和解舒率均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高。桂蚕8 号在示范调查时单张产茧量比试养时略低。按此次试养示范调查结果,初步反映出桂蚕8号适宜在柳城县推广饲养。

3.2 讨论

桂蚕8号新品种亲本中含有多丝量品种[4],理论上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上应表现优异,但从试养结果可知,桂蚕8号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上表现不突出,原因可能是:桂蚕8 号于2020 年下半年才开始在广西示范推广,柳城县于2021 年下半年才开始对各乡镇小蚕共育户、养蚕大户及部分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系统培训相关桂蚕8 号蚕品种特性和配套饲养技术。大多蚕农在示范饲养过程中未能按照新品种的配套技术进行饲养,依旧是按照原饲养两广二号的技术来饲养,在桂蚕8号未到熟蚕期就提前止桑、喷施脱皮激素,导致食桑不足而出现茧层薄的现象,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落实不到位。项目组在下一步推广工作中将完善该品种的技术规程,探索更适合的推广方法,以此促进柳城县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和县域经济增长。

4 做好桂蚕8号推广的几点建议

4.1 加大宣传,消除误区

一个好的蚕品种,必须得到蚕农认可,丝厂的认可,才能实现双赢。桂蚕8号抗病性好、产量高,茧丝长,但因为推广前期宣传不到位等原因,部分蚕农没有按照桂蚕8 号的特性饲养,造成茧层薄、茧贩压价等问题,在今后的推广过程中,要加大宣传,针对性的介绍该品种的特性和饲养方法,通过良法充分发挥新品种的优良性状,确保稳产高产,蚕农增收;同时,还需要与丝厂沟通交流,减少丝厂的偏见,以科学数据说话,不断改进缫丝工艺,实现利益最大化。

4.2 循序渐进,科学推广

两广二号是蚕业生产上的一个奇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试养数据证明,同样是夏秋用四元杂交种,桂蚕8号新品种相比两广二号更具强健、高产、优质等特点。但对新的品种,大家都有一个了解和慢慢接受的过程,在推广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新品种的性状,加强对蚕农的培训、指导。要以点带面,先把“点”做好做实,用饲养成绩说话,逐步扩大推广范围。

4.3 良种良繁,加强监管

桂蚕8 号新品种优越性明显,市场前景广阔,在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强良种繁育及市场监管。特别是目前,广西原种生产权限已下放,不再由单独的某个单位或公司生产[11],管理部门应严格要求有生产资格的蚕种场加强微粒子病防治措施的落实,确保新品种优良性状稳定及繁育数量;同时,不断完善蚕种抽检工作,遵从抽样的随机性原则,保证所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严格按照检验检疫质量检验标准执行,有效加强对蚕种质量的监督管理[11]。抓好源头,才能保证市场的供应,促进桂蚕8号新品种的推广和普及。

猜你喜欢
小蚕蚕农共育
忻城县小蚕共育发展对策建议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关于对丙麻乡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躲雨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可爱的小蚕
小蚕儿吐丝
逃跑的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