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2-07-16 11:54戴少滨
高考·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通过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必备能力及品格。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应以学生学习能力与积累能力为基础。对此,本文将立足数学核心素养,重点分析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采取的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中阶段;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教学工作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伴随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数学素养的培养,从“教”朝着“学”转变,从“以教师作为主体”朝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转变。爱因斯坦认为遗忘的仅是具体知识,但是剩下的东西均能总结为素养。因此,“素养教学”自然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向[1]。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理解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将其視为一种实际能力,此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处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现阶段,学生若要实现更好地发展,需要数学核心素养提供支持,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构建适合自己的数学思维。

首先,数学课堂教学之所以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因为其属于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标志。将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作用及价值,而且数学核心素养和问题的处理能力息息相关。其次,高中数学涉及较多的抽象概念,内容相对复杂多样,在学习时很容易遇到困难或问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数学观,并逐渐将学生的逻辑思维加以完善。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结合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来看,在实际的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着重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变化。在课堂上大多会采取“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无法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和考量,致使学生没有充足时间思考和研究,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极为被动,机械式地学习和记忆,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影响了学习效率。为了能追赶学习计划,教师在数学知识讲解和复习期间,不能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来反思,致使学生无法高效地对知识点加以总结,最终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相关教学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课不应仅是讲授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确之所以学习数学是为了培养社会生活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由知识教学转变为素养教学[2]。

例如,“函数单调性”教学。有关函数主体,单调性属于具体的知识点,将具体知识作为教学载体,要为学生提供归纳、观察、概括的机会,旨在于理解与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首先,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渗透此概念,从通过图形语言进行描述,转至提高符号语言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严格定义,了解知识来源发展的抽象素养;其次,和具体函数相结合,通过定义对函数单调性加以证明,深入挖掘背后隐藏的知识,实现知识学习到运算素养、逻辑推理的发展;再次,将函数单调性和导数、不等关系形成联系,掌握知识之间的结构和关系,将原本独立的数学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养成;最后,将此性质进行深入梳理,对函数模型进行研究实现建模素养的渗透。

例如,某椭圆方程为(),在椭圆的右焦点()在椭圆任意切线上做垂线,能够获得垂足,试求垂足的轨迹。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理解成直线和椭圆切线的交点,采取代数法进行求解。如果学生是这样的思路,说明其具备初级数学素养意识,即知识理解。如果能关注到问题给出的情境,椭圆上的点和椭圆焦点,基于椭圆定义并联系对称,可以做点有关切线的对称点,这能获得点至椭圆中心的距离为一个常数,由此得出点的运动轨迹为圆心是,半径是的圆,采用这样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意识和能力。

(二)创设自主型课堂

在具体实施构建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①改变结果性的课堂教学特征,使教学活动更具发散性及思考性,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知识内容加以解构,以此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在设计时要具备挑战性,需符合最近发展区,即设计的课堂活动要留出一定的创新及思考空间。③课堂活动要体现梯度,关注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设计的活动不可以过于简单或困难,否则会对学习兴趣造成影响。

例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教学,可依托趣味性问题进行教学导入:A同学利用暑假时间到高档商店应聘工作,店主提出每天愿意支付500元,并要求A同学至少工作30天,第一天工作应支付1元作为回报,次日的回报金额为2元,至于第三、第四天为4元和8元,依据此模式每日均应该支付前天回报的2倍,试问你是这名同学愿不愿意在这里工作。具体的问题设计如下:首先,若是在这里愿意或是不愿意工作,给出理由。其次,总结问题当中的数学公式。结合生活设计数学问题,由于学生熟悉而且具有趣味性,极易调动其探知欲望,学生身临其境地探寻答案,有利于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渔”所要求的学习方法,并非仅源于“教”,还需要学生进行自我实践及探索,由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师不仅要主导教学和辅导学生,还需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相结合,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

以“三角函数”为例。因为这一单元所包含的内容,特别是公式关系转换十分复杂,自然需要教师进行入门讲解。同时,教师也需清楚,通过三角函数能够衍生很多问题,无法只在一次讲解中囊括全部问题。教师应该先帮助学生对有关知识加以梳理,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展开自主探究,找出问题,进行归类,在促进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再比如,学习函数图像及性质的相关知识点时,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绘制图像,与此同时思考图像和的图像关系。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使用“五点法”对正弦函数图像进行绘制,将该方法怎样同问题联系,部分学生会产生疑惑,而这也是体验性前置学习所要达到的效果,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

(四)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

教师需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自学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为进一步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议教师采取更具开放性的授课模式。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讨论过程中学习知识点,比“灌输式”教学模式会更有效果。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尝试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习题练习环节,数学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予以正确科学的指导。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必要性,清楚团结合作的重要作用。在学生的讨论与反复思考中,进一步强化构建模型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已知满足,求解的最值。教师首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将方程转变为,那么()则能表示为圆心是(2,0),半径是2的圆上的任意一点,而可以表示点(-1,-1)到圆距离的平方。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问题求解会更加直观准确。

(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进入到高中阶段,学习数学若只是进行语言讲解,是难以实现透彻理解的,对此教师需要化繁为简,将繁复整块的知识化解为若干的简单知识点,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比如,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应该借助图像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函数性质,由于教学形式生动形象,这样即使面对学习难点也有解决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并关注情境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日常生活实例、趣味数学故事等均是问题情境建立的重要途径,能够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制作flash动画,讲到“抛物线性质”时,教师就可使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对抛物线图像进行绘制,通过视觉刺激强化学生的记忆。创建情境合理性的评定指标为是否呈现出数学知识的实质,数学教师应和学生具体情况、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设计。与此同时,要予以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积极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真实想法,不仅能够使学习氛围更加轻松,而且能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强化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与初中数学不同,对高中数学知识而言,无论是在难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进行了深入延伸,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仅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对学生合理引导,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目标能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以便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能有更为开阔的解题思路,掌握更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数学知识讲解期间,教师要对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积极地进行改进,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积累更多学习经验,促进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对习题解答过程中,教师要侧重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无论是在解题环节还是在查缺补漏方面,都应该让学生积极反思,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比如,教師在讲解“等比数列”知识点时,由于等比数列求和可以分为或者两种情况,所以学生在学习或者解题时,常常出现遗漏这一限制性条件,致使学习效果不佳。以习题为例:等比数列的前一项为,并且,=3/2,=9/2,求表达式是什么?在这一练习题中,主要是对学生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以及通项公式的应用熟练度进行考核,基础性很强。但在解题环节,很多学生仍然会出现错误,不能认真分析,经常忽略细节问题,特别是容易忽视定义中是否等于1这一限制条件,最终导致解题缺乏准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先对的情况加以探析,之后分析等比数列中的求和公式等,最后结合题目的要求,精准地将答案求出来。通过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准确解答遇到的问题。学生具备了反思能力后,就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七)强化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数学。由于学生对实际生活场景很熟悉,所以学习兴趣也非常高。教师在对数学知识讲解过程中,应该紧抓这一契机,在充分考量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知识渗透到实际生活中,侧重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教师在对“用样本估计总体”知识点讲解阶段,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现在我们要对班级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如果班级中有50名同学,随机抽出10名同学。其中,有4名男生的身高在175厘米以上,有5名女生的身高在165厘米以上,那么现在同学估计一下,在全班男生中,175厘米以上的一共有几人?在全班的女生中,165厘米以上的女生又有几人?针对这种真实的案例,学生比较熟悉,缩短了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感,学生能自主思考和研究问题,从而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实际生活案例的引导,能对传统直接讲授知识的方法加以优化,使学生对生活有所感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使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成为重中之重。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师需正确认识与认可核心素养,并落实到教学工作中。通过革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综合性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元洪.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考: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J].才智,2019(13):138.

[2]付敏杰.高中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2):82-84.

作者简介:戴少滨(1980— ),男,汉族,福建南安人,福建省石狮市永宁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课堂若无经典,语文何以立人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