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思考与实践

2022-07-16 11:54王广文
科学与财富 2022年4期
关键词:纲要层面思政

王广文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学习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形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明确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重要性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重点内容、教学体系、组织实施、保障条件等进行了明确,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如何落实好《纲要》精神,明确建设路径是各校、各院系、各专业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明确路径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站位的前提。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所以,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站位要高,要站在接班人培养、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高度去认识、设计和实施,是高校党委必须要抓好的重要工作,“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第一层,也直接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层面的重要工作。

明确路径是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体系的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要解决的是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所以专业层面是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从专业层面去设计和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纲要》明确,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课程是思政教育的具体载体,把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到课程之中,思政教育才能具体起来、鲜活起来,才会收到预期的成效。从专业到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专业层面和课程层面紧密对接、有效衔接,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明确路径是保证高校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保障。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内容体系的落实,只是完成了基础工作,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在课堂、在教师。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说教,要通过恰当的素材、新鲜的形式、自然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课堂教学需要有优秀的教师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贯通,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衔接,教师队伍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

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思考

(一)专业思政概念的建立

《纲要》等文件中并没有提出专业思政的概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专业思政却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前置因素。专业思政概念的提出并不偶然,各位专家、各校对专业思政的理解和分析有所区别,但基本方向或定位是基本一致的。对于学生的专业培养是通过课程组合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课程的组合构成了专业教育的内容,因而可以这样推理,课程思政的组合就是专业思政教育的内容,专业思政概念的确立有助于承接学校的定位、行业的特色,有助于把专业领域的思政教育内容全面地进行梳理并有效地落实到不同课程之中。

(二)明确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作用分析

从具体成效来看,课程思政宜采取由上而下的建设路径,上下贯通、定位清晰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特别是构建起专业思政的概念,能够使各类课程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为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提供明确的路线,能够有效解决或避免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能够有效解决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问题。从学校层面由上而下推进课程思政,能够在基于学校特色、行业属性、专业群特点的情况下,集合全体教师的智慧,落实专业思政的概念和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有设计、有依据、有分工地将专业思政的内容分别赋予到每一门课程中,实现整体设计、分别落实、上下贯通,避免课程思政的碎片化。

二是能够有效解决课程间思政教育的简单重复和“空白点”问题。对于不同院系专业集群的分析与设计,在承接学校思政教育定位的前提下,从专业角度的进行具体分工和落实,把思政点落实到不同的课程中去,既可以避免一般容易实现的思政教育内容在多门课程中反复出现,学生产生倦怠的情况,又可以解决有一定高度、深度的思政教育内容没有课程承接、可能出现教育缺位等问题。

三是能够有效解决课程思政“硬嫁接”问题。学校层面的总体要求、院系层面的特色设计、专业层面的研讨分工、课程层面的具体落实,使得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发挥各自作用,思政教育从更高的定位、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内涵、更科学的分工、更广泛的力量助推每一门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师各自为战而出现的生搬硬套、强行关联等可能。

三、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

《纲要》中指出:各高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这是对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总体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过程中,明确自上而下、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落到具体工作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可以进一步明确为:学校统领、教务牵动、院系推动、专业主体、教师实施、督导评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

“学校统领”即学校要全面统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对本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把关,出台建设意见、建设方案等制度文件,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校本特色、建设内容、具体措施、保障措施、工作要求等。根据实际需要组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推动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教务牵动”是指教务部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牵头职能部门,把领导小组制订的制度机制加以推进落实,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相关培训、讲座,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团队,将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在全校范围让所有专业、所有教師、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院系推动”指明二级学院(系、部)等教学单位是推动课程思政的具体部门,对上落实学校层面的安排,对下指导专业和教师开展建设,这也是《纲要》的明确要求。同时二级学院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从专业群的课程思政进行研究和确定,从中观层面指导所属专业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和任务。

“专业主体”是将专业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主体进行了明确。《纲要》中虽未对专业层面进行强调,但在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二级学院的作用是通过专业层面的落实才更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专业思政对专业层面的思政进行总体设计,分配到各门课程中去实施,直接而有效地避免了课程间思政教育的简单重复和“空白点”问题。

“教师实施”简单明了,却至关重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直接决定着思政教育的成效。课程思政所有的前期工作都是在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运用思政素材的水平、课堂教学的风格、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等等,都关系到课堂思政教育的效果。因而,教师素养是课程思政教育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督导评价”则对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进行了明确。由教学质量监督部门负责课程思政的评价,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符合“课程思政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的要求。建立起科学、实用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对所有教师进行全覆盖式的考核,是推动课程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纲要层面思政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