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07-16 11:51孟浩杰刘挺宇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

孟浩杰 刘挺宇

摘 要: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转型,新兴产业中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这使其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同时,我国区域间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大城市,呈现出向中西部地区逐渐递减的趋势。基于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得出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环境变量和经济状况,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如何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政策和意见。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西部地区;产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0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纵深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的创新性元素与经济产业不断融合,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第一、二产业经济结构向第一二、三到协调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家间乃至国际产业间的重要元素结构,不仅具有强大的经济价值,更蕴含无限的社会价值。近年来我国遭受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在这样的信息轰炸下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各个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我国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各个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东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对比研究。分析出在现有的背景下,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借鉴,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发展情况,扬长避短,提出建议,以期发挥其地缘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等优势,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主要呈现东高西低状况,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东部一线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西部地区虽然已经认识到创意产业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和意义,但与东部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据相关数据资料统计,截止2019年末,近五年来,东中西部中文化产业占本地区GDP的比重都在提升,其中东部地区5年平均增长只有4.8%,而东部地区总体5年平均增长达到11.2%,西部地区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规模数总和4543家,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总数28%,通过数据可知,整个西部文化市场属于寡占型市场,且分布区域不一,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重庆等,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较落后,亟待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文化创新,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内重点任务,对于我国的文化创兴,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转型,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文化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量,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文化创意为价值引领、品质引领,把生产优势、资源禀赋结合以促成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文化创意产业求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链优化,如改善经营管理、升级技术,改变营销模式,提升生产效率,从而使得文化创意产业从初级向中高级过渡,从粗放节约型到高质量开放发展,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或者建议,对于改善当地产业结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升级,缩小东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具有较大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次和领域,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层面,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明显,其所具有的多样性、轻量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诸多特点,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增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新举措。在发展过程中发现,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在社会价值层面对区域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效果,对人民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产生重要影响。鉴于我国地区间尤其东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而产业政策往往存在一刀切和时滞效应。因此,本文在前人学者现有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客观揭示西部地区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以便更好地采取针对性对策,进一步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具体参考。

1.1.3 创新意义

本文的创新点或贡献主要体现在:以往的学者及相关文献大多集中在对文化创新的研究或者单纯局限于对一国或者某地区产业结构或经济模式进行分析探究,且以往的国内外文献倾向于研究一国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而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从一个较新颖的角度出发,在前人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将产业经济与文化创新相结合,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经济相对欠发达西部地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查阅整理归类分析,具体展示了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结合西部地区现有的资源或者政策优势等具体实际提出较为合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利于丰富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理论研究并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对于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数据有待进一步更新,统计的口径或者研究方法有进一步提升或者研究的空间。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内文献

文化创意产业一词的首创者是一位著名的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12)。他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发展中知识和文化所带来的创意创新 ,而不是单纯地因为资本和劳动力。国内的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义。如王缉慈(2006)从创意产业定义出發,指出创意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李世忠(2008)认为创意产业是指依赖于个人的才能与智慧并借助于现有的进行完善提升改造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通过借助相关手段,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为国家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提供了有关理论标准。张振鹏(2019)则认为应当从产业的经济意义出发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对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经过高新技术加工制造出高附加值产品,由此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相当市场潜力的产业。

2.2 国外文献

当然其中包含大量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海外文献,著名学者 David Thorsby(1997)认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把抽象的,概念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他认为这种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种特点:第一,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创意产业活动象征意义的广生与沟通有关;第三,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具有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这种观点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商业化的过程,并强调了文化创意产业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作用。

经济学家John Hawkins (2003) 被称为创意经济之父,他从专利授权角度出发,认为创意产业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商标设计等四项产业,并由此形成了智慧财产。因此,创意产业可界定为本质是用创意资本投入把所有产业联系在一起且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

3 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自然地理环境限制

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西部地区较为严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健全,产业模式较单一,不能充分利用或挖掘现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缺乏创新和设计能力,而一味地大量模仿低附加值产品创造,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故步自封始终以先天文化优势为本。所以,地理、人口、市场等因素对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起到限制。

3.2 人才资源缺乏

人的智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文化创意来源于人才基于才华、创造力与技艺来对文化元素进行的二次创作,延伸与增补。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需要不断培养和吸纳创造性的人才,这是发展该产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西部地区的创意性人才数量远不能和发达的北上深等地相比,也无法和中部地区比如长沙等并驾齐驱。西部地区目前的状况是低端人才过剩,中高端人才严重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体实力不强,这严重制约了西部创意产业的发展。西部目前最缺乏的是高端原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高端原创型人才是产生好的创意并能将创意用产品承载的人,这要求其不仅精于其专业技能,还要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

3.3 创意企业的市场化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不足,无法有效地将文化创意转化为经济效益。这使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对比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文化创意企业会更多地关注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发掘市场机会,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来设计制造多样的,具有独特体验的文化产品。而我国的文创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流于形式,只是单纯地将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套用在以往的文化产品上,创作者在对于文化所包含的创新性、时代性认识不足,导致生产的产品不仅在设计理念、工艺等方面十分落后,其所展现出的实用性、质量等方面都无法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例如明信片、笔记本以及印有图案的马克杯。西部的文化创意产品产能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与产业有关联的不多,而且本地市场没有更多的消化空间。这样的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缺乏吸引力,对于企业来说无法更好地提高产业效率。因此企业应当更加的关注市场,发掘潜在的需求,用独特的设计创意,来创造出更好地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吸引消费者,从而在市场中进行差异化竞争时取得更有力的地位。

3.4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

不同于物权和债权,知识产权权利人在证明被侵权时的难度较大,且维权成本高。而盗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成本极低,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时有发生。在对于侵权的判断中,对于文化元素的借鉴与抄袭的界定复杂且模糊。这就造成了抄袭盗取他人智力成果的风气愈演愈烈。要提高文化创造的活力,就必须加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大数据的深度运用,加强网络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元素分类检索,数据分析等功能,来进行有效的取证举证,确定责任承担。由此来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持文化产业的良好风气,保护创作者的劳动成果与合法收益。

4 对策与建议

第一,创新学科划分。我国目前的有关于文化创意的学科体系不够完整,课程教授不够深入,培养的学生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高校应对所教学科进行精准划分,同时将产学研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依托产业资源使学生对于本行业有更深的认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

第二,推动城市文化名片的建设。文化创意和创新立足于城市空间内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名片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创新驱动的增长或转型,而城市文化名片中含有的地域文化元素。也成为城市文化中的一个符号。例如西安的大雁塔,上海的东方明珠塔,新加坡的魚尾狮,巴黎埃菲尔铁塔,伦敦大本钟等在旅游纪念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当地地标型建筑物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出现在此类的文创产品中。由此看来,培养城市文化名片的建设,应当在文化创新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同步进行。

第三,注重本土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吸纳其他地区的创新型人才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培养本地的文化创新创意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培养本地的从业人员和文化工作者。进一步完善培养文化创意创新人才的机制,铺设与现阶段的岗位,人才需求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输送轨道,建立起与各岗位要求相符合的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梯次结构,以期点对点的精准人才输送。在高校的学习研究之后,人才在各个岗位上需要二次学习来获得知识经验从业经验,这也是在从业培养中必须持续跟进的长期建设,由此才能确保文化创意型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要重视大学文创人才的培养与鼓励吸引,与具有人文与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不断创新文创人才培养机制。

第四,发掘文化内涵。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缘文化。文化创意立足于文化本身,一个地区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文化氛围,为从业人员提供丰富的蓝本和创作灵感,激发创作者创作欲望,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IP,凭借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例如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人们来到当地旅游就一定会接触到当地的历史,开发背后的历史文化资源,借助其中的典故和人物作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引起消费者对于文化内核的认同感。

第五,创新文化创意集群产业链组合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产业链集聚的载体,打造文化创意集群产业链组合模式是促进文化创新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缺少上下游产业链接,生产商较少且生产线老旧,导致最终盈利模式单一,没有获得完全的经济效益。政府单位应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投入,打造文化产业生态。对产业链整合,延伸与深度开发,将文化创意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此才能催化经济转型,才能充分获取文化创意产业的效益。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革命时期,学科交叉,产业交叉在各个领域是非常的普遍的现象。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概念频繁地出现在各行各业中。新技术带来了新机遇,将这些新的技术与文化创新创意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产业内生动力,催生新业态,提供更优质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在其他领域扩展和渗透,是未来提升文化创新创意产业活力的必由之路。

第六,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满足多样化需求。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年轻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能否带给他们独特的使用体验,以及能否满足年轻人独特的多元化的审美。相反老年人中年人群体会更加倾向于产品的实用性,忽略掉一部分的美学价值。因此,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需求是十分重要的。由此通过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营销策略来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培养用户粘性。

参考文献

[1]Junna Wang.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stic Design,Communication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in 2021.Ed. MASON PUBLISH GROUP,2021:824828.

[2]Chuan-Hsiu Ho.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With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College MICE Education[C]//Proceedings of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Language,Art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CELAIC 2019)(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VOL.378).Ed. Atlantis Press,2019:238241.

[3]周艷红,黄小洪,王丹丹,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优化路径探索[J].全国流通经济,2020,(36):129132.

[4]王婷,司玉娜,袁显朋,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效率与区域差异——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分析[J].时代经贸,2021,18(09):107112.

[5]尹宏祯,张国毅.西部省会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调查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7,(06):7578.

[6]曾涛,刘红升.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发展水平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1,37(01):5559.

[7]方永恒,祝欣悦.基于CES模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测度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09):305310.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西部地区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