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

2022-07-16 11:51廖陈成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8期

廖陈成

摘 要:本文根据产业升级模式划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从要素、产业、技术、制度等维度分析不同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本经济特征,据此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链地位影响效应有国别差异;发达国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引致分工地位下降;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价值链地位影响为“倒U型”;技术进步、经济自由化水平及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均促进发展中国家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倒U型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13

0 引言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与竞争的主要形式。尽管许多后发国家借助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但总体仍处“微笑曲线”底端,面临制度规则不健全和跨国技术壁垒等困境,特别是近年的全球化逆流与新冠疫情冲击,无疑加剧了贸易生产联系的萎缩与重构风险。故有必要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链攀升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既是新一代贸易投资规则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后发国家制度建设的短板。本文从国家基本经济特征出发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效应,以期从制度优化等层面对现有研究作边际扩展。

1 文献综述

首先,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量化方法主要有调查法、立法评分法(Ginarte & Park,1997)、综合评分法(韩玉雄等,2005),调查法数据特征更匹配短面板。

其次,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度量,Antras et al. (2012)从产出供给视角构建上游度指数衡量中间投入到需求终端的距离;Miller et al.(2015)从需求视角构建下游度指数衡量行业到初始投入端的距离;Wang et al.(2017)识别出与价值链相关的前/后向平均生产链长度,得到考虑供求两端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

最后,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系,张建忠等(2011)认为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提高东道国技术引进与许可费,抑制分工地位;李沛珊(2017)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链攀升效应是非线性的;代中强等(2021)指出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链攀升效应强于低端锁定效应。

综上,本文边际贡献为:一是新研究视角,把不同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本经济特征作为切入点;二是实证指标有新意,选用更具包容与综合性的UIBE-GVC数据;三是新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与分工地位负相关,发展中国家影响效应为“倒U型”。

1 知识产权保护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机制

1.1 不同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本经济特征

发达国家是价值链构建者与主导者,基本经济特征归纳为技术势力优势、市场控制力、成本控制需求、差异化国际市场需求。技术势力优势体现链主在国际核心技术领域绝对占优的技术面特征;市场控制力表明链主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强,能给消费者带来高溢价品牌资产价值等服务;成本控制需求体现链主基于降本逐利内在需求,有动力将非核心阶段剥离给后发国家,专攻核心环境;最后,差异化国际市场需求下,链主为抢占市场份额和提高差异化竞争力,会外包非核心环节给后发国家,主攻高利润率与高附加值率环节。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受链主企业俘获制约。文章借鉴Kaplinsky & Morris(2001)发展中国家四种产业升级模式,将其经济发展阶段分两步:

一是嵌入价值链分工初期,借助代工实现产业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二是嵌入价值链分工中后期,转型升级目标为功能升级与价值链升级。

首先,嵌入价值链分工初期,发展中国家基本经济特征为低成本制造力为主、产业关联不足、技术承接能力弱、制度宽松。低成本制造力表明后发国缺乏专业人才,只有能力嵌入低利润率环节。技术承接能力弱体现本土模仿能力弱、再创新能力不足等技术面特征。产业关联不足,一是企业合作不紧密,循环能力弱,研发、生产及营销配套等体系全面落后。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高,发展空间受限。三是制度环境宽松,低模仿成本利好技术外溢与干中学效应,高维权成本却限制链主转移技术的意愿。

其次,嵌入价值链分工中后期,发展中国家产业和要素结构有一定优化,基本经济特征转为劳动力素质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业关联增强、产权制度改善。劳动力素质提高源于技术外溢与干中学效应。技术水平提升既表明东道国承接与吸收技术的能力增强,也意味着对链主模仿威胁增加,故链主会以技术壁垒等方式“卡脖子”。产业关联增强,一是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促进东道国关联企业网络技术扩散,制成品更多元化,原材料和中间品等配套更完备;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发展,能提供生产所需的部分技术咨询和组织管理等服务。三是制度环境改善,低维权成本利好本土研发,但也强化链主企业外部保障;此外,制度红利产生作用存在一定时滞。

1.2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论模型

文章引入Wang et al.(2017)对生产链长度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定义,如(1),从空间位置视角用前向平均生产链长度(PLv_GVC)与后向平均生产链长度(PLv_GVC)的比值来反映一国分工地位。

GVCP=PLv_GVCPLy_GVC (1)

前向平均生产链长度是与价值链相关的国内增加值与引致总产出之比,后向平均生产链长度是与价值链相关的外国增加值与引致总产出之比。前者衡量某生产环节到下游的距离,距离越远,分工位置越高;反之则反是。

1.3 理论机制

1.3.1 知識产权保护对发达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

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对一国生产活动产生影响,由于发达国家现阶段制度环境已较完善,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能超过最强强度,致使部分垄断企业创新动力减退,技术抑制效应强于技术促进效应;加之将引起中间进口品减少,亦不利于生产效率优化与分工地位提升。据此有如下假设:

假设1:发达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引致分工地位下降。

1.3.2 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

嵌入价值链分工初期,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宽松,技术外溢和生产效率改善效应会引致价值链攀升。其一,初级禀赋优势和弱模仿威胁吸引链主的低端外包,产权环境宽松促进本土范围的技术外溢与干中学效应,本土企业由此熟悉适应国际市场运作规则并提升生产配套、咨询服务与渠道控制等能力。其二,生产效率改善通过中间品效应、大市场效应和竞争效应共同促进价值链攀升,如进口种类多性价比高的中间品和原料可降本增效,而本土企业为满足多元化国际市场需求将扩大生产规模差异化生产。最后,竞争机制将倒逼本土企业改进工艺并完善生产性服务水平。因此有更多国内增加值被含在出口中间品中,可得如下假设:

假设2:嵌入价值链分工初期,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分工地位的影响以价值链攀升效应为主。

嵌入价值链分工中后期,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制度红利时滞和技术锁定效应将抑制价值链攀升。其一,尽管东道国在与国际接轨中改善产权制度激励创新活动,但由于决策者信息判断力有限、立法行政程序复杂、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度红利耗时难料。其二,本土获利空间随代工市场竞争加剧而下降,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两个渠道锁定东道国价值链攀升,一是提高本土模仿成本,抑制干中学效应与技术扩散;二是链主以技术壁垒或买方垄断等形式压榨本土研发与利润空间,强化不对称地位。因而有如下假设:

假设3:嵌入价值链分工中后期,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低端锁定效应大于价值链攀升效应。

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

2 实证模型

2.1 模型设定

鉴于数据匹配性,文章选取2005年至2014年53个国家和地区16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

i、j、t分别表示国家、行業、年份。GVCP为全球价值链地位、IPR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RTFP为相对全要素生产率、EFI为经济自由化水平、OPEN为贸易开放度、CAP为人均物质资本存量、HC为人力资本水平、CAP*HC为物质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交互项、dv为国家虚拟变量,γ为行业效应,μ为年份效应,ε为随机扰动项。

为验证非线性影响引入含知识产权保护二次项的模型:

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表1 变量名称和数据来源汇总

2.3 回归结果

由全样本结果知,知识产权保护对全样本分工地位影响不显著,推测为国别差异抵消了价值链分工效应。由发达结果知,知识产权保护对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对本就处于上游的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超过其最佳强度,垄断企业创新乏力,中间进口品门槛高,生产链缩短,分工地位下降。

由发展中国家结果知,知识产权保护与分工地位、前向生产链长度的关系均为“倒U型”,验证了后两个假设。从其它控制变量回归结果看,技术进步能促进后发国家分工地位提升。经济自由化水平对前、后向生产链长度影响为正,对分工地位不显著,因“两头在外”模式使东道国纵向生产活动难以摆脱对发达市场的依赖,低端锁定风险大。贸易开放度高不一定创造更多纯国内增加值。此外,发展中国家物质资本投入多以厂房或通用设备为主,而人力资本及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人力资本积累能抵消过多物质资本投入的负面影响。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有国别差异;发达国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会超过最佳强度,技术抑制大于技术促进;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效应为“倒U型”,因嵌入价值链初期制度宽松,利于技术外溢、干中学与生产效率改善;中后期制度红利时滞与技术锁定效应共同作用,面临技术锁定风险;技术进步、经济自由度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利于后发国分工地位提升。

对发展中国家政策启示为:政策制定者需因国因经济发展阶段制宜,创造能缩短制度红利时滞的市场环境,制定符合基本经济特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注重技术进步与知识积累,发挥技术对其它要素、中间品及厂商的正向外部性;鼓励人力资本积累与人才培养,提升物质资本投资质量,促进干中学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高开放水平与开放发展质量,破除行政垄断,降低贸易投资壁垒。

参考文献

[1]Ginarte J C,Park W G. Determinants of patent rights:A cross-national study[J].Research Policy,1997,26(3):283301.

[2]Kaplinsky R,Morris M. 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M].IDRC Ottawa,2001.

[2]Pol Antràs,Davin Chor,Thibault Fally,Russell Hillberry. Measuring the Upstreamness of Production and Trade Flow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02(3):412416.

[3]Miller R E,Temurshoev U. Output upstreamness and input downstreamness of industries/countries in world production[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5,40(5).

[4]Zhi Wang,Shang-Jin Wei,Xinding Yu and Kunfu Zhu.Characterizing Global Value Chains:Production Length and Upstreamness[J].NBER Working Paper 23261,2017.

[5]代中强,李之旭,高运胜,等.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基于中间产品供需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21,(05):96108.

[6]韩玉雄,李怀祖.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23(3):377382.

[7]李沛珊.知识产权保护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动[D].杭州:浙江大学,2017.

[8]张建忠,刘志彪.知识产权保护与“赶超陷阱”——基于GVC治理者控制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6):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