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优化路径研究

2022-07-16 11:51汤小燕魏宁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优化

汤小燕 魏宁

摘 要: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已被提升到事关新时代教育事业全局的高度。如何适应新时代对高职教育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塑造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及时高效呼应涉农领域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需要,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阐述了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点明了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意义,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优化路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劳动教育课程;优化;农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50

0 引言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弘扬劳动精神、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为大专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作为农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涉农高职院校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和优化,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会劳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农匠精神、劳模精神、敬业精神的养成,督促其认真学习农业专业知识、掌握实操技能;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走出校门后能够以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躺平”“内卷”“佛系”等所谓“热词”充斥网络,极大地冲击了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某些如“学农就是种地”的不良导向导致轻视甚至蔑视农业劳动现象时常发生,导致涉农院校在劳动教育中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以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旨在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优化,将课程的目标任务、特色亮点、师资队伍、资源开发、结果评价等内容纳入教学全过程之中,使课程更加规范化、具体化、系列化,推动学生真正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

1 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随着素质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激增,高职院校愈发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情感认知、个人修养等在内的一系列禀赋,是一种长期的积淀。201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发布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明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其后,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呈“井喷”之势。比如,韩天学、张学龙认为应包含理想信念、职业品质、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四大部分;罗瑶界定了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职业素养应包括职业理想、态度、情感、意志等多个方面;高葵芬则认为新时代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基于新时代特征,把握高职教育“高等性”,从满足高职学生群体自身诉求的视角进行分析。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结合教学经历,本文认为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适应社会需要、适应价值实现的品格和能力,是一个人最关键、最具竞争力的素质,包括爱農情结、专业知识、实操技能、职业担当四个部分,具体见表1。

2 农业高职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劳动教育在构建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强调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对广大涉农高校的师生寄予了无限期望。因此,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涵养劳动精神,农业高职院校责无旁贷、重任在肩。农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关键在于劳动教育,综合来看,农业高职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1)涵养爱农情结,培育良好品德。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学农不爱农、学农不择农,普遍缺乏劳动教育,不知如何劳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乡村振兴的需求来看,加强劳动教育,涵养爱农情结,有利于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坚定为农服务的志向和情怀,增强学生对“三农”的深厚情感,通过躬身劳动、辛勤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高贵品质。此外,通过讲好劳动故事,也有利于在学生中弘扬农匠精神、劳模精神,助推学生牢固树立热爱劳动、自强不息等人生美德。

(2)普及专业知识,增长智慧才干。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门类纷繁复杂,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也比较多,例如动物医学专业就必须详细了解动物机体的解剖、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其次要学习引起动物疾病的各种致病因子,这都是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如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很难成为一名农业专业技能人才。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首当其冲地就是要加强农业专业知识讲授,使得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业务素质和综合技能水平。

(3)磨砺实操技能,强化动手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曾到梁家河插队,期间的劳动生活让总书记坚定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努力奉献的信心和决心。作为新时代的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更应该加强劳动锻炼,通过积极参加劳动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要结合实际劳动体验,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努力成长为懂技术、能上手的新型农业技能人才。

(4)增强责任担当,投身伟大实践。新时代需要高素质、能担当的农业高技能人才。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成长,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矢志为伟大事业接续奋斗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其投身乡村振兴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用汗水来浇灌拼搏,用能力来积淀素质,在广阔社会实践中,勇于追梦、奋力圆梦。

3 农业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直以来,全社会普遍轻视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清除。对劳动的偏见、重视程度不够等多重因素,造成了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面临诸多困难。比如王志娟、王荣认为存在劳动课程存在流于形式,劳动教育体系有待完善等现实问题;郑涛则认为当前学生劳动意识淡薄、自理能力弱、岗位实操能力弱的问题无法回避。综合来看,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有以下难点:教学内容方面,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劳动理论知识教育,直接导致学生对劳动蕴含的重要价值、具备的特征要素认识不足;教学方式方面,一味要求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单纯以实习代替劳动,曲解劳动本质意义;教学形式方面,理论知识偏多,实践教育偏少,认为劳动就是从事“生产劳动”,忽略了劳动其他方面的教育。

分析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是上文提到的全社会思想观念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前高职院校自身没有全面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也没有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和方式规律,在课程的组织实施中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比如投入少、师资力量不够、没有制定专门的课程方案和考核标准等,亟须农业高职院校予以重视,设计科学合理的优化路径,提升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成效。

4 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路径优化

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爱农情结、专业知识、实操技能、职业担当等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劳动教育课程需从教学内容、形式、理念和方式方法方面加以创新,因此,无论是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还是社会各界,都需加入进来,形成合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各环节内容,打造课程优化路径,创造农业高技能人才培育新局面。

(1)加强顶层设计,以核心素养引领课程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依赖于顶层设计。首先,要增强教学主体意识。课程实施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学校领导层必须予以重视,建立有效机制,明确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制定相关规划,并以文件形式固化,充分调动各方特别是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其次,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核心素养引领劳动教育课程不是空中楼阁,必须要落实落地。教师层面要将具体教学任务精细分解,把课程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学生层面可通过学分制奖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创新实践。最后,要营造良好时代风尚。农业高职院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农匠精神等内容,强化氛围营造,弘扬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优良的环境和空间。

(2)强化目标导向,以核心素养融通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通。农业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必须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将劳动教育课程的规划、安排、标准等纳入与专业课程同样重要的位置考虑,在课程评价和教职工绩效考核方面给予同等次的权重,进而通过劳动课程的教育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反之又凭借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劳动教育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农业高职院校如何将思政课变成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利器?这就需要将思政课程与劳动教育课程有效衔接,有效搭建思想淬炼与劳动实践之间的桥梁,填补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空白,也有利于思政教育向劳动实践渗透,以思想为先导,更好指导劳动教育的开展。

(3)借力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打造联动平台。当前,MOOC、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几乎所有学生人手一部的移动客户端,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覆盖范围。如何借助网络,结合课堂教学,打造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劳动教育体系,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农业高职院校应该与时俱进,充实计算机领域师资力量,集中开发多元化的线上课堂,作为线下教育的有益补充。此外,农业高职院校应该更多走出去,联合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共同打造联动平台。比如,可以联系当地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定期安排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比如,由学校团委等部门牵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创新创业比赛,笔者所在学校每年会承办一些大学生动物防疫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提升参赛学生动手能力;再比如,校招生就业处可以和养殖企业、动物医院、牧场、生物科技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共同打造实训基地、订单班或是学徒班。

(4)坚持立德树人,以核心素养锻造技能人才。陶行知提出的教育三原则之一就有“教学做合一”,说明学生的培育离不开主动实践。农业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劳动教育课程的重点目标就是锻造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技能人才。对农业高职院校而言,培养技能人才应该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劳动魅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进而培育出具有爱农情结、具备专业知识、能够动手实践、真正负责担当的全面人才。比如,笔者所在学校设立动物解剖馆、标本馆、中药科技园、畜牧科技园等,将学习、实验和操作结合起来,同时经常性地开展校园活动或比赛,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过程,增强劳动体验,体会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技能,不断提升发现解决问题和运用技术的能力。

5 结束语

农业高职院校學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和劳动课程的实施,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立足教学实际,阐述了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并以此指引,分析了当前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优化路径,有助于广大农业高职院校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更多新型农业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当然,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比较粗浅,所构建的优化路径也尚待实践检验,需逐步深化,不断拓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0320.

[2]袁平凡.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历史思考——兼论职业教育领域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7):3844+64.

[3]韩天学,张学龙.适合我国高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3):7.

[4]罗瑶.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基于建立全面人才战略视角[J].河北职业教育,2020,4(2):5.

[5]高葵芬.新时代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独特内涵及其培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0):5.

[6]王志娟,王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8):3.

[7]郑涛.坚持立德树人思考高职院校劳动教育[J].各界,2020,(16):3.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