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

2022-07-16 11:51李育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雨课堂会计电算化混合式教学

李育红

摘 要:雨课堂作为一种线上线混合教学工具在各高校普遍使用。本文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探讨基于雨课堂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实施与效果评价。以采用雨课堂授课前后所授班级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配对样本T值检验,发现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60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集计算机、管理学和会计学为一体的专项实验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由于授课方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机制等原因,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教与学的需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由清华大学研发的雨课堂教学工具加强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便于教师实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选择笔者授课班级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对基于雨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混合式教学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采用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后,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1 《会计电算化》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前理论知识缺乏巩固,知识内化效果较差

《会计电算化》属于多门交叉学科的专项实验课程,需要具备计算机知识、财务会计学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学知识。教师布置的课前理论知识巩固任务由于缺乏监督和考核机制,大三、大四学生在学习任务繁多的情况下,往往是应付差事,这导致课堂效果较差。如在系统管理模块中,对操作员的权限分配,其前期的理论知识与《内部控制》有较强的联系,如果不巩固前期所学理论知识,可能只掌握了财务软件权限分配的操作技能,内控理论知识的内化效果较差。

1.2 课中师生、生生互动不充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授课中,先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根据实验任务分阶段对每项实验内容进行课堂演示,学生需要完成所要求的实验任务。教师随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讲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并不是每位学生的问题都能够及时解决。学生之间的讨论也不充分,有些学生不求甚解照搬同学的结果,有些学生甚至是拷贝同学的实验作业后直接提交给教师,总体上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1.3 课后缺乏任務拓展练习,学生迁移应用能力弱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强化学生迁移应用能力。由于全校各个学院的实验课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安排得较满,并且因为疫情影响,开放的实验室较少。而诸如总账期末业务的拓展任务只能在实验室完成,并且由于缺乏对此类任务的监督机制,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使拓展任务流于形式,学生迁移应用能力未得到很好培养。

2 基于雨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2.1 课前基于雨课堂布置学习任务,并及时考核

以系统管理中权限分配为例,在线下课堂教学前,制作雨课堂手机课件。一导入典型案例,如导入2021年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索菱股份。该公司利用金蝶财务软件增加一个虚拟超级管理员用户,伪造存货出库单,虚增巨额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欺骗投资者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公司内部控制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二布置内部控制理论学习资料,并展示系统管理中主要权限内容,并布置课前预习权限分配的任务。三测试学生根据操作员的职能完成每位操作员的权限分配,并将测试成绩记入平时成绩。课前线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测试将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加强课前学习效果,为线下课中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2.2 课中基于雨课堂的客观题检测、课堂弹幕、投票等功能加强师生互动

雨课堂的客观题、弹幕、投票以及拍照上传等功能提供了师生实时互动功能。教师察看课前学生的资料阅读及测试结果,分析学生预习中存在的疑惑和困难,修改雨课堂课件。在课堂授课中重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并利用雨课堂功能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总账日常业务为例,在根据公司发生的业务编制凭证时,可以就当前处理的业务实时发布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填空等)任务,如对该业务凭证类别设置单选题,业务分录的编制设置填空题,将事先编制好的凭证设置判断题,这样层层递进的互动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日常业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强化学生知识内化能力。另外,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自行解决时,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弹幕互动,以便老师能够及时答疑解惑。

2.3 课后基于雨课堂布置拓展任务,加强与巩固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不是所有实验内容都可以在课堂练习完成,因此,利用雨课堂的作业功能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并考核学生课后实验完成情况,使学生深入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以总账期末业务为例,课堂上可能只练习部分期末业务,比如计提所得税与期间损益结转的转账定义、转账生成。实际工作中可能有更多的期末业务需要完成,利用雨课堂发布作业功能,将课堂上未完成的常用期末业务让学生通过雨课堂及时完成拓展任务,比如,计提短期借款利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成本的期末结转、利润分配业务等,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平时成绩。这种方式不仅补充了课堂期末业务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

3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3.1 混合式教学改革前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

根据历年考试结果来看,系统管理、基础档案的设置项目内容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要求完成,报表编制上不涉及调表调账时,基本都能根据报表模板完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因此本文重点考核总账日常业务与期末业务的完成情况,根据2018级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规定完成系统管理、基础档案以及期初余额录入、UFO报表的编制,差异不是很大。但在总账日常业务与期末业务差异较大,尤其是总账日常业务平均976分,占满分20分的49%,标准差302,说明总体上学生日常业务掌握得不好,而且差异较大;总成绩平均8302分,标准差536,说明学生综合得分不高,并且差异较大。通过分析答卷情况发现,一是总账日常业务最大的失分点在于对业务的会计分录不熟悉,导致凭证本身编制错误;二是对期末业务的转账定义中的公式设置不熟悉,对期末转账生成的逻辑顺序思路不清晰。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课前对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生疏导致业务的会计分录错误;课后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得不好。

3.2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通过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在课前用雨课堂手机课件布置学习任务和提供案例等学习资料,并进行相应测试;在课中练习重点、难点内容,并通过弹幕等方式与学生随时互动答疑;课后对需要补充学习和巩固的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和雨课堂测试。经过一学期的教改实施,对2019级会计专业学生期末的考核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结果可以发现,与2018级会计学学生相比,2019级会计班学生系统管理与基础档案设置完成较好;期初余额录入与试算平均提高了142分,总账-日常业务处理平均提高198分,总成绩平均提高了493分。通过学生所提交的答卷结果来看,在凭证编制时会计分录的掌握有所改善。期末业务中转账定义和转账生成平均分值下降009分。

3.3 对《会计电算化》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前后配对T值检验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否得到了显著改善,将2018级与2019级会计班学生的各项考核及总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T检验结果来看,系统管理、基础档案、期初余额录入与试算、总账-日常业务处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分值以及总成绩都有显著的提升,说明混合式教学改革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总账-期末业务分值有所下降,因为掌握好期末业务需要充分的课余时间来练习,但学生的课堂实验时间有限,由于疫情管理的需要,学校开放实验室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巩固和强化课堂知识,造成期末业务处理的分值下降。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前后学生的各模块分值与总成绩的对比后发现,雨课堂作为一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工具,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加强过程考核,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用雨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混合式教学效果。

4.1 加强雨课堂的教师培训

由于雨课堂的功能非常强大,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雨课堂的智能化功能辅助于教学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一方面需要请相关专业人士定期对授课老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可以请有此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雨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同时,对同一门课程授课的教师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共同编制和撰写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共同进步,提高教师的整体授课水平。

4.2 构建师生教学互动平台,加强线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构建校内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对学习中所存在的疑惑实时提问,教师定期给出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补充和完善在课堂上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4.3 强化学生的过程性考核

完善教学设计,强化基于雨课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过程性考核,并计入平时成绩,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仅仅关注期末的考试,更要注重平时的学习任务,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4.4 增强以学生、校外机构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评促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单方教学效果评价模式,增强以学生、校外机构为评价主体的方式。多方评价主体使教学评价效果更科学、客觀、全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完善教学设计,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小燕.《会计电算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2018,5(48):107108,113.

[2]李俊峰,曹计,周国华,等.“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46247.

[3]郭丹华.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例[J].湖北农机化,2020,(7):110111.

[4]孔祥婧.基于诊断与改进“PDCA”循环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7):128129.

[5]刘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6]李谷音,陈立波.基于“雨课堂”的《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实践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8,(19):275276+279.

猜你喜欢
雨课堂会计电算化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