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究

2022-07-16 11:51黄全州金琼贺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中职学校传统文化

黄全州 金琼贺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教学资源。当前中职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教育内容不够聚焦、环境氛围不够浓厚、教育合力不够强大等问题,亟需在结合中职生实际特点精准梳理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环境、进课堂、进活动等途径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塑造学生高尚人格,涵养学生品德修为,促进学生德技兼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职学校;传统文化;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7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应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教育教学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职业院校实际构建重点更加突出、措施更加有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高尚人格,涵养学生品德修为,促进学生德技兼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精准分析中职学校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突出问题

1.1 教育内容不够聚焦

教育内容直接关系教育成效。中职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总体上缺乏系统设计,与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不够紧密,突出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内容选取不加分类。中华传统文化可谓门类庞杂、内容广博、内涵丰富。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学生只有两年在校学习生活时间,且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理解接受能力不强,因此想要在这么短时间内,不加选择地推动学生全面学习与传承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二是内容针对性不够强。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同学段学生有不同的重点内容。有的中职学校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目标不够清晰,因而没有系统规划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较为零散,随意性比较强,有些内容过于“普适”,没有与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起来。

1.2 环境氛围不够浓厚

校园环境包括物化环境和舆论环境,也是学校的重要育人载体。由于重视程度、校园空间、办学经费等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整体上没有很好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更多的是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如校园的标志性景观往往着重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而实训场所的环境文化则以专业文化、职业文化为主。相对而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校园物化环境不够深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舆论氛围也不够浓厚,因此环境育人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1.3 教育合力不够强大

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有助于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成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设计,中职学校普遍没有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体系,主要表现为教育形式不够丰富、教育活动频率不高,如有的学校单纯依托《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传统文学教育,有的学校结合学生管理需要每年或每学期才组织开展一次传统美德教育,有的学校只有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时才组织开展传统民俗主题教育,因而也就无法形成多措并举的实践体系和多管齐下的教育合力。

2 精准梳理中职学校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

理清重点内容是中职学校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首要问题。中职学校应当在立德树人目标引领下,结合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综合考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中职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应当突出体现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顺应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道德培养的需要;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思想道德素养不高,传统文化教育应当选取浅显易懂、易于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有助于补齐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短板的内容,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心。

2.1 学习领悟爱国主义思想,厚植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愛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内涵,自古以来历代先贤用自身的行动和隽永的作品铸就和传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对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第一课”“必修课”,要深入挖掘、整理、用好屈原以死明志、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戚继光抗倭卫国、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爱国主义历史典故,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爱国主义经典诗词,生动展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血脉的传承与发展,帮助学生。此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中还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如中职(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经典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谏太宗十思疏》《阿房宫赋》等都贯穿着“民本”思想,可加以提炼并用于开展关于人民立场的专题教育,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的文化渊源,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

2.2 学习领悟传统孝道美德,提升道德品质

孝道被称为“人伦之首”,也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然而当前中职学生的孝德水平却令人担忧,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等原因影响,很多中职学生孝道观念比较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出发想问题、做事情,认为父母为自己提供衣食养育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缺乏感恩意识和家庭责任意识,与父母的关系比较淡漠,不能很好地尊敬父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因此亟待加强孝德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是一个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应当辩证挖掘其中的精华内容,如“百善孝为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首孝悌,次见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经典名句,以及“亲尝汤药”“扇枕温衾”“涤亲溺器”等孝道故事的本质内涵,用以教育学生感悟和继承传统孝道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孝道观念与感恩意识,引导学生结合当代的表达方式践行孝敬父母长辈。

2.3 学习领悟崇高精神品质,培养健全人格

中职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剧烈发展变化的时期,不同程度上存在各类人格缺失问题,其中最主要表现为缺乏崇高理想、自卑心理严重、情感较为淡漠。我国历代先贤以自身的优秀人格品质凝聚形成了很多崇高的精神品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中职学校应当注重梳理和运用这些崇高精神品质,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供有益帮助,培养有理想信念、有豁达心胸、有悲悯之心的中职生。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推己及人、为国为民的担当传统,如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强调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以通过古人的智慧教育学生养成乐观豁达的心态,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如《淮南子》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故事,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辩证思想,以及苏轼淋漓尽致诠释豁达精神的生命与灵魂等;在悲悯情怀教育方面,如学生耳熟能详的《悯农》“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众多边塞诗。

2.4 学习领悟传统职业道德,塑造职业精神

受当前社会大环境影响,中职生心理普遍比较浮躁,职业素养不高,缺乏劳动精神,职业稳定性较差,稍有不顺就要打退堂鼓、辞职跳槽,缺少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仅有鲁班、墨子、蔡伦、马钧、蒯祥等一大批名垂青史的工匠宗师,也有“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但手熟尔”的《卖油翁》、形象传神的《口技》、精巧逼真的《核舟记》等一系列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还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不懈奋斗精神和“冥冥之志”“惛惛之事”的执着专注精神,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甘于奉献精神。通过挖掘和运用这些素材,来帮助中职生培养职业道德,塑造职业精神,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和社会需要,成为真正有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2.5 体验传统文化丰富形态,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门类广博、包罗万象,不但涵盖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经典书籍、文学作品、传统艺术,还包括中国武术、纺纱织布、传统中医、音乐戏曲、民风民俗、古代建筑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犹如一座丰厚浩然的宝藏。不论是其“深度”,还是其“广度”,都世所少有,令人赞叹。中职学校应当结合中职生的“好体验”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不断拓展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切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3 精准推进中职学校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措施

探索中华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要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努力构建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体现职业院校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架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注重体验和实践,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运用。

3.1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校的重要育人载体。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有利于发挥潜移默化的环境育人作用。一是融入校园环境。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楼宇、道路、喷泉、花园、凉亭等基础设施场所的命名中,如喷泉命名为“青莲池”、图书馆命名为“万卷阁”、教学楼命名为“博学楼”、主干道命名为“鲲鹏路”等;甚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专业办学建设一些标志性雕塑,如开设航海技术专业的学校设立古代航海家郑和的雕塑,开设土建、路桥专业的学校设立工匠鼻祖魯班的雕塑等。此外,还可以把校园各类墙面、文化长廊等充分利用起来,做好规划设计,把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校园墙体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二是融入教室环境。教室(含实训室)是学生校园生活“三点一线”中的重要场所之一,应当注意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室中,如组织学生出版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制作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言警句张挂在室内墙面或走廊墙面上,让学生每天耳濡目染的浸润中收到传统文化熏陶。三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宣扬传统美德方面的先进事例。利用校园广播、学校公众号、文化长廊等有意识地宣扬古代传统美德方面的动人事迹,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3.2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

课堂是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中职学校应当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宣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爱岗敬业、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传统文化教育过程,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深挖课程传统文化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一方面,全面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以专题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制度等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度,加深其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仅仅依靠专门课程的教育教学难以使其润泽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还应探索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各门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形成渗透融合。如在语文课中通过古诗词诵读、古代散文学习、古典小说阅读等途径,引领学生体悟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传统孝道美德、崇高精神品质、传统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厚植中华文化底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历史课中通过讲解历史人物事件、精美文物古迹、历代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等,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发展过程,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领悟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在思想政治课中通过相关格言警句、人物故

事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社会伦理和风尚,厚植家国情怀,提升道德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塑造职业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專业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进“课程文化”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如建筑专业、烹饪专业、纺织或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可以分别专题讲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统饮食文化、传统服饰文化等,感受中国古人智慧的同时,学习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在音乐课中设置中国民族音乐赏析,在美术课中设置国画、书法鉴赏,在体育课中开展踢毽子、打太极拳等传统体育活动,带领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体艺术,强化民族文化认同。在数学、物理等课程中选择有关的学科领域典故、人物故事等进行融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方式方法、创造精神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是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质量。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开展教学浸润、专题开发和活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适当融入网络素材,拓展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学习软件和平台,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开展诗文朗诵、故事大会、传承实践等活动,解决单纯性灌输传统文化知识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感受力,使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活动

课外活动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设置灵活、学生喜闻乐见等特点,可作为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有力补充。

一是开设传统文化系列讲座。邀请相关专家进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系列宣讲,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增强教育系统性、实效性。讲座内容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传统孝道美德、崇高精神品质、传统职业道德等。

二是开展传统文化体验。结合“壮族三月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体验不同民族、不同节日的丰富文化,感受中华文化多样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校园文化技术节活动,集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竞赛展演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典诗文朗诵比赛、茶艺比赛、书画比赛、古典歌舞服饰展演等,推动形成寓教于乐、以赛促育的良好氛围。

三是开展传统美德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如开展“集家训,传家风”系列活动,看望敬老院老人,运用专业知识到社区开展家电维修等公益活动,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等,将传统美德带到生活中,将传统美德带到生活中, 让传统文化教学不单纯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聆听历史、感悟文化,更加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中职学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在紧扣中职生实际特点的基础上,多方协同、多措并举,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4-2-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

[2]新华网.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2-5-10]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5/10/c_1128638131.htm.

[3]赵娅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路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1.

[4]岑红.推进四个融入,大力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7,(17).

[5]周丽芳.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21,(27).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中职学校传统文化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