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路径探究

2022-07-16 05:40吴璟婷
高考·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摘 要:素质教育工作背景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工作的开展,更为有效地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鉴于批判性思维对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文章就此展开研究。先简单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特征,然后再以《答司马谏议书》为例,分别从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活动以及强调读写结合三个层面入手,提出高中语文课堂中批判性思维渗透路径的探究问题,期待能夠对广大教师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中语文;批判性思维;语文教学

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和社会发展对知识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站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角度,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改革与优化的基础,并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更为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不同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思想、技术和方法,全面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另外,在“双减”政策颁布和实施之后,社会各界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能够站在“提质、增效、减量”的角度进行考虑,进一步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优化,完成对学生培养效果的提升。强调批判性思维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更为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探索,有助于课程教学实效的增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批判性思维渗透的重视。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批判性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对已经形成结论的问题,产生质疑、分析和评判的基本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具体分析,批判性思维本身具有辩证性、研究性和解释性等多种不同的特征。首先,在辩证性层面,学生需要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利用现有的证据和资料对已经形成的结论重新进行审视,分析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在不断分析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在研究性层面,批判性思维不仅是要强调学生对于已经形成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还要让学生自己的结论能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研究的态度看待问题,让学生的分析和思辨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最后,在解析性层面,学生需要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更为系统的分析,不仅要关注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性,还要强调对不同材料分析的深度,以期待能够挖掘出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逐渐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2]。在新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价值被进一步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理应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二、《答司马谏议书》的学情分析

《答司马谏议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教学内容,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答复信,在信中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意见进行了针对性的答复。在这封信中,作者王安石的答复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交代了王安石写信的原因和目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所提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谬论做出的反驳,并在其中阐述了自己的原因;第三部分为书信的结尾。在该篇文章中,因文本的叙事方式本身具有较高的思辨性,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必要以此来加强对学生思辨性培养。另外由于高中生本身已经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更应当加强教学工作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

三、高中语文课堂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路径

(一)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理解效果

《答司马谏议书》是以宋朝实行变法为背景的文本资料,具体的变法内容和变法方式学生都不了解,单纯从文本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仅难以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完成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是无法帮助学生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3]。所以当高中语文教师在《答司马谏议书》一课中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时,语文教师还应当从丰富教学资源的角度进行考虑,让学生在理解文本背景的前提下,带着疑惑和问题进行文本内容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难度,还能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如在该课程教学工作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考虑将王安石变法的部分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工作中,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关联,引导学生思考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之后教师再将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资源、教材内容以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文本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逐步提升学生对该文本的学习深度和印象。另外,为了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引入多种不同教学资源时,不仅要从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角度进行考虑,还要从教学资源类型的角度进行思考,融入文字、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更为有效地进行研究和分析提供基础素材。

(二)创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重视情境创设,加深学生理解

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实现课堂氛围的优化,间接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在学生有效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给批判性思维的渗透创造条件。所以在高中语文课程《答司马谏议书》一课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考虑从情境创设入手,更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4]。如在该课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先对《答司马谏议书》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先让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而后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给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将《答司马谏议书》改编成剧本,然后在课堂中进行表演,选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司马光和王安石,而后在各自的角色下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梳理,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还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更好地完成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当然,为了提升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也可以考虑引入“辩论”情境,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支持司马光、支持王安石以及评委等三部分,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主地完成资料的收集,而后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再以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围绕文本中的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此时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围绕着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也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和谐、宽松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在真正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2.重视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高中语文教师实现批判性思维渗透的有效路径,不仅是因为教师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同时还因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帮助学生解决“要思考什么”以及“怎么思考”的问题[5]。所以在高中语文课程《答司马谏议书》的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可以考虑从巧设疑问的角度入手,借助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王安石书信的第一句表示‘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有几层意思,分别表示什么?请结合文本材料作答。”在该部分内容中,学生需要将整段话分为三部分作答:第一部分“昨日蒙教”,主要是一种礼貌用语,并没有过多的内容;第二部分“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主要是作者对自身情感的一种表达,表达出了作者对司马光有一定的赞同;第三部分中,作者表示“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直接点明了二者政见不合的基本原因,既缓和了气氛,又方便作者下一部分的表述。在这种提问方式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并从多个角度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教师借助上述的提问方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水平,教师也可以从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生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人说,王安石书信本身具有四层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此时学生在思考时,可以及时借助多种不同的教学材料,找到前三层意思,但还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找出文本的第四层意思,这样无论学生是否能够在第一段中解读出第四层意思,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深度地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3.重视教学创新,提供自主思考空间

教学创新不仅可以让高中语文教学满足不同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和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以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可以从教学创新的角度入手,更好地突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考虑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先在课程教学前根据课程教学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组,而后再为学生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样高中语文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学习深度的加深,也更利于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可以根據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综合学习能力相近,而后再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①作者在下文中都从哪些方面驳斥了司马光的观点?②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其用意是什么?③“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这两个假设句有什么作用?这样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批判性思维的渗透。当然,高中语文教师也可以考虑为学生设置具有递进性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如:①书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②作者采用了什么方式对司马光的意见进行了驳斥?③文中所说“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或观点?④“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句话作者引入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程知识的梳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逐渐提升思考问题的深度,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生成。

(三)强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始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当教师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渗透时,如果仅仅只是将批判性思维的渗透停留在阅读的层面,不仅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体现不出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引入的作用和价值,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加强对读写结合工作的重视,更为有效地将批判性思维渗透进高中语文课程《答司马谏议书》的教学工作中。如教师在课后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怎样答复司马光呢?请以王安石的身份给司马光写一封回信,阐明自己的观点。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这样教师不仅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文章内容的梳理,同时也能让学生站在批判的角度对司马光和王安石的观点进行分析,实现批判性思维融入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找到实现批判性思维融入的有效路径,全面提升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当前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程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2):10-11.

[2]李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2021,18(34):135-136.

[3]徐飞.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教学融合:以高中语文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7):61-66.

[4]曾定海.浅探高中语文课堂批判性思维的渗透方法[J].中外交流,2021,28(4):1413-1414.

[5]聂茂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J].教育现代化,2018,5(32):368-369.

作者简介:吴璟婷(1981— ),女,汉族,福建晋江人,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