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2-07-16 08:18王丹妮齐丽云杨晓艳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王丹妮 齐丽云 杨晓艳

摘 要:本文讨论信息时代下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与措施,以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为例,从纠正误解正确认识课程思政、角色转换开展思政混合式教学、集体讨论深挖思政元素、整合资源进行教学实施、收集反馈制定合理评价等五方面阐述了信息时代下课程思政改革措施,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

关键词: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工程地质与土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避免专业教育出现“孤島效应”。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改革教育的论述,教育部于2020年6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教育部在十二五至今已经建设完成好几万门慕课,并在2015年就已实现所有人免费获取线上精品课程资源。各种线上平台投入使用,并取得较好成效。

“00后”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app及视频网站,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网络获得娱乐、学习及信息资源。“00后”学生与“80后”“90后”学生不同,他们对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对分数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信息时代下,教师存在的意义在哪?如何去和互联网娱乐引导学生?如何开展高品质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急需研究与探索的。

本文以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为例,从纠正误解、角色转换、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信息时代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研究,该课程作为道桥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有相当的代表性,同时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研究时有不少举措是独立于教学内容的,所以本文介绍的课程思政改革理念和方法有较强的普适性。

1 纠正误解——正确认识课程思政

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之初,部分老师会对课程思政产生误解甚至是抵触情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老师认为教学内容较多,没有时间开展课程思政,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思政课程、思政教师和学工系统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能力培养是科技协会、创新协会的工作,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传递知识就可以,各部门各司其职。第二是即使部分教师按照要求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思政,并没有很好的融入思政元素,难脱课程与思政“两张皮”的现象。第三是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课堂思政,只要在课堂上融入一些案例进行爱国教育,讲讲人生感悟就可以了,并没有延伸至课外,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其实课程思政不是占用讲授专业知识的时间来进行爱国教育,也不只是经营好课堂,课外放任不管,而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从而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作用。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作为道桥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知识层面上要教会学生识别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正确操作土工试验很重要,但道桥专业学生日后要“搭桥修路”,对于学生而言,神圣的职业使命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更为重要,这些交通人的品质单靠思政课程单向讲授是很难完全传递给学生的,这就需要工程地质与土质这门课,要做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 角色转换——开展思政混合式教学

在现阶段各学校压缩削减学时情况下,如何顺利进行课程思政而不与专业知识讲授相冲突?如何将课程思政覆盖全过程,把控好除课堂之外的其他环节?工程地质与土质课题组教师决定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是课前学生参考教材自行预习;课中以预习内容为主进行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互动及练习等完成课堂教学;课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部分学生预习遇到困难后进行不下去只能等待上课听讲,而另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预习就可掌握相关知识,上课却还要再听一遍,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即使老师课上讲了一遍,仍然可能不会,导致课后作业无法完成,也没有渠道与老师沟通交流,只能抄作业。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能高效自主学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也仅限于课堂,无法把控学生课前和课后的情况,也没有时间进行课程思政。因此课题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将课堂前移,把简单的、易于理解和实现的知识内容推至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完成部分知识建构,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错误纠正及知识拓展,也有更多时间与学生分享感悟,发现弥补学生知识不足,解决学生困惑,课后可借助线上平台让学生进行相应拓展,同时也让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渠道和平台,确保课程思政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解决成效的“加法”和课堂教学内容“减法”的辩证关系。

3 集体讨论-深挖思政元素

为实现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体系,课题组教师进行深入研讨,结合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已拆分的知识点,将思政元素总结为家国情怀、专业自豪感、工匠精神、职业意识、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安全意识等几个方面。结合五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安排,设计了有针对性地课程思政教学安排表,如表1所示,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教学,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本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

4 整合资源-进行教学实施

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录制的慕课资源在202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因此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效果检测与测评相对完善。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后,通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及教学设计,课题组教师又系统的整理了一系列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思政资源,如地质学创始人事迹、地质学角度分析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都江堰视频、海地充饥“泥饼干”、红豆山毒气隧道等视频;熔岩实验、探索温州方言“多样性”原因创新点等内容。课题组教师将课程思政资源补充至原有教学资源库,与原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程资源后,进行教学实施。

以模块三——岩石鉴定为例,岩石鉴定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岩石鉴定。在进行岩浆岩鉴定时,除了正常知识点讲授之外,在线上平台上传了用“水、油、色素”模拟的熔岩实验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关联课上讲授的熔岩形成机理,进行思路拓展,尝试模拟岩浆岩中侵入岩的形成实验,实现知识的创新和拓展。沉积岩鉴定教学则在课后拓展上传了砂岩经典建筑视频,让学生看到砂岩在建筑界“闪闪发光”的同时,也提出问题,砂岩经典建筑背后痛点是什么?引发学生对环境的思考,形成环保意识。同时课前、课后学生也可将困惑在讨论帖进行留言讨论,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并充利用好线上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交流空间。

5 收集反馈-制定合理评价

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思政改革后,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评价方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逻辑、观点、情感表现等将进行多维度评价。如模块一导言部分分享的“从地质学角度分析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都江堰讨论帖”、岩浆岩鉴定章节发布的“侵入岩形成模拟思考”、不良地质章节发布的“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突发性黄土滑坡发生原因讨论”等内容得到的学生反馈,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合作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等。

平时成绩分配为:线上学习根据线上视频观看、在线测验完成情况、讨论帖反馈等方面进行评分,占平时成绩的30%。线下学习根据到课率、本模块分项学习要求、试验操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其中按照任务要求填写学习手册占30%,土工试验操作占30%,平时表现占10%。

6 结论

本文以工程地质与土质土力学课程为例,总结了近几年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过程,通过纠正误解正确认识课程思政、角色转换开展思政混合式教学、集体讨论深挖思政元素、整合资源进行教学实施、收集反馈制定合理评价等五方面,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完成了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并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陈会方,秦桂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9,(9):5355.

[3]吴薇.对信息时代如何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机制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1):210212.

[4]于歆杰.合五为一连通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J].中国大学教学,2021,(08):2834+41.

[5]于歆杰.论混合式教學的六大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9,(05):1418+28.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