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小学校园霸凌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2022-07-16 08:45赵涔岑黄琎
科学与财富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角色

赵涔岑 黄琎

摘  要:教育戏剧在教育理念和目的达成上与小学校园霸凌防治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可以将教育戏剧的元素合理地植入小学校园霸凌防治工作中,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戏剧活动。本文就教育戏剧在小学霸凌防治的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按照教育戏剧教学活动实施的五个步骤进行以教育戏剧范式为具体策略的研究,从而有效地舒缓学生心理问题,有效降低小学校园霸凌行为发生的频率,促进学生树立正确应对校园霸凌行为的意识和提高对应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校园霸凌;教育戏剧;戏剧范式;角色

“教育戏剧是一种运用戏剧元素和戏剧方法培养全人的教育方式,它基本育人主张是以角色育人,以‘人’育人。”[1]将教育戏剧的元素合理地植入小学校园霸凌防治工作中,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戏剧活动,能有效地舒缓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学生自我反思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发展。继而有效降低小学校园霸凌行为发生的频率,规范学生的行为,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应对校园霸凌行为的意识和提高对应的能力。

一、教育戏剧在小学校园霸凌防治中的现状

教育戏剧在小学校园霸凌防治中的被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它在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但就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现状来看,此时也正是教育戏剧在国内发展的重要时期。实际上,教育戏剧在小学校园霸凌防治中应用频率较低,还未广泛应用于小学校园霸凌防治中,还需要各方大力支持保证教育戏剧在小学校园霸凌防治中的应用能得以推广。除此之外,教师在运用教育戏剧防治小学校园霸凌时存在一定的操作性失误。例如,在进行教育戏剧教学时只在乎学生的肢体、表情、语言的标准化回答,偏重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二、教育戏剧在小学校园霸凌防治中的意义

校园霸凌,是存在于校园里或校园周边的,学生之间的压迫与欺凌,也可以称为校园暴力。霸凌者一方利用权力或者生理上的优势,威胁或伤害处于劣势的一方,致使其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儿童心理成长趋势呈现“早熟化”,小学校园霸凌问题也随之变得越来越严重了。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校园霸凌行为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由于面向的是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防治手段需要慎之又慎。

教育戏剧之所以能成为防治小学校园霸凌行为的手段,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教育的及时性、温和性和针对性。教育戏剧的内容针对的就是学生的生活,教育戏剧的情境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构建的,教育戏剧中的角色其实就是学生。教育戏剧就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通过扮演他人角色来设身处地地去感知他人的情绪,让学生换位,用他人的立场来看待问题,进而学会理解他人和关怀他人,从而实现道德、行为和情感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

(一)道德认知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育戏剧注重的是体验与过程,教师可以设置校园霸凌相关情境,模拟当时面临道德抉择的真实情况,使学生在其中获得切身的道德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陶冶中培养道德的敏感性。

(二)行为规范意义

教师可以在校园霸凌相关情境中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和及由此产生的感受进行审视、分析和小结。学生在反思中,回味当时的心情或思绪,进一步与他人对话、自我对话,调整认知进而促使生活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

(三)情感共鸣意义

教师可在教育戏剧演出中构建相应的安全的场景和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心理的安全范围内轮流扮演小学校园霸凌主题情境中的角色。教师在设置小学校园霸凌相关情境时,可以选择一些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或者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入手,这样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戏剧创作与排演中感受到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产生真实体验和情感共鸣。相较于口头的说教,学生对角色扮演中的类似被霸凌者角色被造成的伤害更能感同身受,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保护欲,让学生们在教育戏剧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会既不当霸凌者,也不做一个旁观者在校园霸凌事件发生时冷眼旁观。继而让学生们树立反校园霸凌的意识,掌握遭遇校园霸凌事件的正确的应对方法。

三、教育戏剧在小学校园霸凌防治中的策略

“校园霸凌在于‘防’也 在于‘治’,缺一不可。而校园霸凌的‘治’如果没能寻求到有效合理的解决措施,很容易导致‘二次伤害’。”[2]而教育戏剧在小学校园霸凌防治工作中无疑是一种新兴而有效的温和手段,它的优势在于无论在“防”还是“治”的阶段都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笔者将教育戏剧教学活动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力求在以下几个步骤当中运用具体的教育戏剧范式来给小学校园霸凌防治提供一些开展思路。

(一)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是戏剧的“序幕”,是课程教学的开端。常常以简单肢体动作练习、主题讨论、情绪分享或教育游戏等形式进行,旨在帮助儿童放松心情,活跃感官,为进入主题情境做好准备。例如,受霸凌者往往是缺少家长的关爱和陪伴(例如重组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的学生,他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容易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不敢向外界表露自己的真实情绪,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朋友。特别是校园霸凌发生以后,受霸凌者常常会表现出身体、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症状。通过热身活动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和谐的氛围,而在热身活动当中我们常常采用戏剧游戏的方式让参与的学生,特别是具有被霸凌者特征或者已經被霸凌的学生能放低心理防线,获取安全感,帮助他们融入集体,了解他人也学会表达自己,感受他人的情绪并尝试释放自己的情绪。戏剧游戏这一范式的运用能给被霸凌者营造关怀的戏剧情景,提供情感的支持,从而创设出一个包容和谐的大环境,可以给受霸凌者改变当前消极状态的力量和信心,能帮助其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情境铺垫

情境铺垫是戏剧的“开始”,是教学主题的导入。常常以教师讲述故事、儿童朗读故事线索、使用象征性事物划分空间等形式进行,旨在营造主题性的时空与场景,激发儿童对学习主题的兴趣,带领儿童进入主题情境。无论是以教师讲述、儿童朗读还是空间划分,重要的是教师要入戏,才能带领儿童进入我们预设的教育戏剧主题情景当中去。在情景铺垫这一环节,引导者常常使用教师入戏这一习式,以此让学生更快地获得真实的感悟体验,带领学生更好地进入虚拟的故事世界。而且小学低段学生好动,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想象力丰富,教师在选择戏剧教育的课例时,应以趣味性为主目标,将教育戏剧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如可以将教育戏剧与唱歌、舞蹈、手工、画画等方面结合起来,以故事剧情为主,引导学生对世界进行初步探索,继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逐渐开始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三)情境叙述

情境叙述是戏剧的“发展”,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在这一环节,儿童“存在”于角色中,通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完善和生成情节,体验并推动故事发展,呈现出清晰的故事线、完整的故事主体叙述。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以使用定镜、墙上的角色、思绪追踪等戏剧范式来引领学生创造并存在于角色中,“学生需要以自己的观察、经验或想象,模拟扮演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角色,并以动作、对白或道具来表现角色的人物性格、思想感情、人生经历等要素”[3],进而去面对角色遇到的问题。这是角色扮演的过程,也是学生们产生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一种道德体验过程。这能强化儿童正确的道德认知,帮助潜在的校园霸凌参与者或已经實施霸凌行为的学生有一个正向的道德体验,这个体验过程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产生正向的引导。

(四)情境深化

情境深化是戏剧的“高潮”,是课程内容的深化。在这一环节,儿童置身核心问题情境,全面深刻地思考某一问题,从故事情境的表面走向故事情境的深处,对故事中的关键内容或深层意义进行拓展与表现。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坐针毡的戏剧范式角色扮演者进行问询,对关键内容进行深层的探索和思考,帮助学生切身体会人物心理,在角色里获得真实体验,“增加感情的投入,培养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从而建构起自我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4]。例如,让学生在安全的戏剧情境中去扮演典型霸凌者、被动霸凌者、受霸凌者、旁观者,并对存在于角色中的学生进行追问,在追问中去感受不同角色的情绪体验、心理感悟,以此去探索角色关系中的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把自己想象成角色,尝试着在角色身上寻找自我,从而在自我身上发现角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相互间的交流、沟通,学会与他人更好地相处,树立反校园霸凌的意识,掌握面对校园霸凌事件时正确的应对方法。

(五)体验分享

体验分享是戏剧的“结束”,是课程内容的总结。除了儿童相互分享交流学习体验,有时教师还可引领儿童联系现实社会的相似境遇,超越戏剧叙事拓展对主题的理解,旨在帮助儿童回溯体验,在真实世界中获得成长。在教育戏剧教学中,引导者常常使用良心胡同这一戏剧习式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反思。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列出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观察到或者感受到的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行为,并让他们公开阐述理由,这是一种加强承诺的方式,会让学生们意识到言语攻击、嘲笑戏弄、搞破坏等恶意行为是会受到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谴责的,小组内成员在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也有学生在反思中可能会开始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人或事,对校园霸凌行为中的各个角色进行分析和思考。

研究表明,分享情感和理解情感的能力可能在抑制霸凌和催化反霸凌行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这一部分运用共情技巧,帮助学生进行观点采择练习,尝试对被霸凌者的平时的一些行为举止进行归因,帮助他们体会到被霸凌者被忽视、被边缘化和孤独无助的感受,引导学生们将自己的行为与可能给别人带来的消极后果联系起来,通过产生同理心和提高共情能力来减少霸凌行为,改善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四、结语

教育戏剧借助角色这一载体,与学生的自我建立联系,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逐步产生同理心和提高共情能力,最终实现有效防治小学校园霸凌的目的。教育戏剧能为学生构建安全的集体环境,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体验多种角色。通过戏剧角色去育人不仅能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他们的道德、行为和情感认知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道德与精神内化、身心协调发展。为了教育戏剧能在小学校园霸凌防治中发挥它应有的效果,教师应该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探索集体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3][4]满春燕.角色育人: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及学科转化[J].基础教育课程,2021(6):34-39.

[2]程淑华,于童.中小学校园霸凌现象的心理干预措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9):157-160.

[5]崔静云,王蕊,郭耘菲.反霸凌 爱同行——基于解决中小学生校园霸凌现象背后所缺失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新智慧,2020(20):89-90.

[6]郭丰波,覃伟.校园霸凌行为中的心理因素及其干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1):165+196.

[7]马志杰,陈伊唯.小学校园霸凌的社会心理学探析和解决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0(3):78-84.

2020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科研立项“教育戏剧在小学校园霸凌防治中的应用研究”(KY20200119)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角色
教育戏剧在礼仪教学中的运用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教育戏剧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干预研究报告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