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审美观下侗族舞蹈民族性的传承和发展

2022-07-16 08:53范巧
民族文汇 2022年47期
关键词:民族性传承发展

范巧

摘 要:侗族人民能歌善舞,侗族舞蹈是我国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的祖先们通过日常劳作和生活与大自然交流创造出了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这种精神文化财务。在侗族文化中侗族舞蹈是重要的缩影和标签,属于一种运动着的中华文化财产。

关键词:侗族舞蹈;现代审美观;民族性;传承;发展

前言

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当在侗族重大节日时就会汇聚很多侗族人民在一起进行跳舞表演,以此完成人民喜悦之情的表达。在日常娱乐和节日庆典时,侗族舞蹈会拥有非常轻快的舞步和热情、奔放的舞姿,能够使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和喜悦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而在建筑和耕种方面,会使用比较沉稳的舞步和含蓄的舞姿,在舞蹈中有效融入劳动元素,能够使性格中的勤勉和热爱劳动得到表达。通过这些方面可以发现侗族舞蹈拥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需要在新时代下进行传承和发展。

一、民族性在侗族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在一个民族中民族性是标签,所以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显性特征,其能够有效展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而在外在表现方面舞蹈是重要载体。在形成民族性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历史文化、生产力、民族信仰、生存环境等,即使是地理位置非常接近的民族,也会存在不同的舞蹈风格和形式。侗族、瑶族、苗族虽然都属于山地民族,在民间又有侗苗不分家的说法存在,并且三个民族拥有相近的民俗节庆,但是却存在各具特色的舞蹈形态[1]。以这三个民族关于女子行走方面的基本舞蹈动律为例:侗族所生活的地方拥有平缓的地势且依山傍水,女子都是通过腰肢发力来完成行走的动作,动律为左右轻摆,手臂处于身体两侧旁按手位置,在身体动律的过程中向内自然划圆,表现出妩媚动人、轻柔悠然的动作;而苗族生活的地点拥有高低不平的地势,没有足够平整的路面,女子行走时拥有较快的频率且较为用力,虽然发力点同样是在腰上,但是身体动律却呈现为上下,拥有有力轻快的动作表现;瑶族生活在高山陡坡的地点,在行走动律上与苗族相比不够快而有力,与侗族相比没有那么轻松悠然,在舞蹈用拥有较多的抬腿撩腿动作、屈膝下沉,以后方作为身体重心。

二、在现代审美观下传承和发展侗族舞蹈民族性

(一)在侗族舞蹈创作中民族性是根基

在近年来,舞蹈编导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审美观和文化意识的冲击,导致他们没有清晰的我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方向,甚至有人使用落后、媚俗等贬义词评价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就是民族自信不足。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性能够让我国时刻警醒,只有在传承和学习民族性的基础上来能够高质量完成侗族舞蹈创作,不能以一个舞蹈词汇为根源开展天马行空的联想,对动作新奇、画面调度、编舞技法过于重视,而对民族意识和精神有所忽视,虽然这种作品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民族舞蹈拥有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在经过沉淀后,侗族舞蹈的民族性将渐渐丧失,无法达成民族共识就会成为无根浮萍,将会丧失侗族文化的代表地位。

想要高質量完成侗族舞蹈创作必须对其中的民族性进行充分掌握。首先,应该对学习传统舞蹈的力度进行加强,正确的认识和学习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产生侗族舞蹈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等,从而使自身了解侗族民俗习惯、民族信仰、民族文化的程度得到提升;在开展舞蹈创作工作时,不但需要拥有明确的动作编排思路,而且还应该明确动作编排的根源,从而使相关的寓意得到更加丰满的表达,只有将这些弄清楚,才能在民族文化的支撑下使侗族舞蹈形态更具表现力和内涵[2]。其次,在传承和学习侗族文化的过程中“实地调查”是非常有效且直接的方法。生活是艺术的根源,当相关的生活体验缺失时,无法有效完成民族特色舞蹈动作的提炼,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将缺失民族情感。在民族舞蹈作品中若是没有民族特色和情感存在,就是没有灵魂的作品,无论技巧如何高超作品空虚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更加无法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作用。

(二)以民族性传承为前提实现侗族舞蹈创新性发展

在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审美观也会存在差异,宋代的简约内敛,盛唐的华丽开放,魏晋的洒脱自由,在这些不同的审美观下都有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涌现,并且所有艺术作品的时代印记都非常鲜明,可以说艺术的发展是由审美观决定的。现阶段,侗族舞蹈都是以活态传承的方式世代相传。也就是说有思想的人是传承民族舞蹈的主体,但是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必然会受到时代审美观的影响,从而在原有的艺术思想上创新民族舞蹈,使舞蹈作品更加符合时代审美要求。

长久以来舞蹈编导们都在探索和思考创新民族舞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应该在传承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完成创新和突破这一共识,在使民族性得到保留的同时有效拓展舞蹈的主题,有效融合现代审美与传统文化。打破手法、内容、形式的限制,只要以民族性为核心皆可尝试[3]。在创新侗族舞蹈的过程中。不但需要编导们对自身借鉴其他舞蹈的能力、创新能力、驾驭本民族舞蹈语汇的能力进行提升,还应该注重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就包括如何在现代审美观下完成生活亮点的挖掘,从而有效创新侗族舞蹈舞美、音乐、结构、语汇、主题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民族性的传承和创新融入舞蹈作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性是侗族舞蹈的基础和核心,舞蹈编导们想要更好的创新侗族舞蹈,应该有效结合民族性和现代审美观,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性的基础上,赋予侗族舞蹈现代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敏. 以侗族舞蹈表演形式窥见民族性格[J]. 世纪桥, 2012(11):2.

[2] 陈守湖. 原乡视景与”地方美学”——审美现代性视域下的侗族服饰艺术[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5.

[3] 杨珊珊. 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侗族舞蹈为例[J]. 黄河之声, 2015(10):1.

猜你喜欢
民族性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