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环境治理的路径研究

2022-07-16 09:10王刚
科学与财富 2022年4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

王刚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维持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治理,我国的水资源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有不足之处。文章从推进科技创新、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系统规划等四个方面研究我国水资源环境治理的路径,并提出一些完善措施,期望能为促进人水和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环境治理;人水和谐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人类活动愈加频繁,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等问题依然突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水环境治理效果

科技创新是应对复杂化、多样化的水环境生态问题的应有之策,为不断提升治理成效提供方法支撑。

农业是用水和耗水比重最大的产业,水利部官网发布的水资源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1.2%,耗水率为64.8%,占总耗水量的74.6%,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水资源匮乏,因此农业水利、灌溉技术的优化和创新在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如滴灌和水肥一体技术比漫灌节约50%-60%的水和30%-50%的肥,同时还可以避免漫灌水下渗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波涌灌溉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在我国的运用中也取得关键突破,理论上能够节约10%-40%的用水量。雨水集蓄体系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解决了部分地区的人畜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同时也给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今后要继续根据当地环境特点兴建储水调水设施,完善国家水网和末端渠系;多方吸引人才,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开发和利用先进的节水治污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我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AI等技术发展智慧水务,开展水资源统计计量、质量检测评估与预警、排污口调查等工作,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估排污规律和水污染趋势,针对典型水体开展生态方法修复污染水体示范性研究,进一步提高水环境治理效果。

二、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

水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应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合理的价格水平,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从供需两侧看,水的供给凝结了社会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属于商品的范畴,水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它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资源,没有替代品,因此人对水的需求是刚性的。由于消费具有棘轮效应,没有合适价格和良好节水意识约束,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会有一个非合理的用水增量,并且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为刚性用水很难降低。而我国前期的福利性供水恰恰为水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利用埋下制度诱因,导致水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困难重重。

完善水价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地位,水资源配置也逐步开始市场化改革。价格机制是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其具有传递信息、调节资源配置、调节收入等重要功能。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也就是让价格充分发挥作用。目前,我国水价体系由工程水价、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组成,基本上能够反映水资源使用的成本。但也存在城市与农村水价过低,有些农村甚至仍然免费使用,无法形成有效约束等现象;要进一步完善水价结构,让水的价格充分反映供水和治水的成本。政府应继续加大末级渠系量、测设施建设,打通农村生活、灌溉最后一公里,为农业灌溉收费奠定硬件基础。

引导市场资本参与水资源配置。企业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有活力是市场繁荣的标志。水资源作为公共品,政府一直在水资源配置中其主导作用。引入市場资金参与可以营造多元主体的市场化环境,拓宽水资源配置的融资渠道,避免政府单一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弊病。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可以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提高对民营资本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效率,倒逼国营企业技术升级,进而提高社会公共福利和水资源配置水平。这就要求政府降低民营资本进入门槛,完善激励机制以提高民营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保护民营企业资产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民营经济和国营单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水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降低入市门槛,拓宽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参与治污。我国水资源丰富,针对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导致的水量性缺水,我国开展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引黄济津等。但是由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也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2013年以来我国城市排水领域投入上万亿的资金,城镇治污能力增长速度已经高于排污增速,污水处理能力建设位于世界前列,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由原来的三十多万公里发展为现在的七十多万公里,污水处理相关专利受理也连年增长。但从我国水资源环境治理效果来看,水污染只能说有所缓解,地区间的污水治理情况差异明显,污水治理仍需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快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增加专项资金规模,创新融资模式,有序推进PPP、REITs等模式应用到污水治理行业;加水水价改革,提高企业的治污收益。鼓励企业创新,实现污水变废为宝,提高治污效率。完善治污绩效考核标准和监管体系,明确企业权责义务,建立“厂-网-站”一体化公用平台,对治污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实行付费与绩效挂钩,形成有效的运维和监督管理机制[1]。

三、健全制度体系,实现水资源有序管理

生产要素能自由的跨产业和跨地区流动是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前提,而合理的制度安排又是市场发挥作用的保障。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进一步严格水资源管理。市场只对约束进行投资,我国只有从宏观上设置制度约束才能引导企业创新。 随着我国用水量增加和水污染加剧造成的人水矛盾的演变,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减少水环境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的绿色专利数量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显著促进了我国的绿色经济增长,激励了创新。

要进一步优化水制度。水的流动性本身决定了水相关制度必须有协同效应。政府要根据水的资源约束强度合理优化水制度的空间布局。流域各省在本省内所实施的水制度基本都可以实施非常到位,但是由于省际间水制度建设并不均衡,这也会影响到制度实施的效果。因此中央应协调各省之间的水制度建设,各省水制度约束强度应更加均衡。各省在水域保护应该加强政策交流,实施更加可行的横向水资源保护制度。运用市场手段,实施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使水资源保护省份所丧失的发展机会得到合理补偿,同时降低下游省份水处理难度和成本。要继续不断完善水资源治理的制度体系,用最严的制度保障水资源的产权和水资源承载的刚性约束,彰显水资源的稀缺性,为市场发挥作用奠定制度基础。

四、加强系统规划,统筹水资源生态全局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是根治水资源环境问题、推进自然生态全局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水资源环境治理开始注意处理好水与生态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关系,全面建立河长湖长制,明确权责范围,开展生态水利工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河湖综合治理等大量工作,在系统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王祖强在浙江省水资源环境治理分析中提出基于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措施并未扭转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的局面,需要从生产方式这一根源性环节入手,以“五水共治、治污先行”为原则,以水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3]。要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仍然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出现水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是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发展初期由于对人水关系的无知,难以预料人水矛盾,但随着发展的深入产生了人水矛盾后,由于发展惯性或技术依赖经济体难以短时间扭转局面,如日本琵琶湖治理前后历时30年才把水质由Ⅲ~Ⅳ类水恢复到I~Ⅱ类水质。

系统治理要在规划决策中将水资源承受力劃定为刚性约束,在相关的产业布局、城市发展、项目建设中充分论证水资源的影响状况;建设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从流域生态角度出发,充分遵循自然规律,对整个流域进行系统治理和功能提升[4];社会水循环治理应该根据水的承载能力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企业节水减排,实现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璐怡.新形势下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环境保护,2021,49(02):32-36.

[2]  陶锋,赵锦瑜,周浩.环境规制实现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量提质”吗——来自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1(02):136-154.

[3]  王祖强,刘磊.水资源环境治理的机理与路径研究——基于浙江省的经验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6(04):54-61.

[4]  严登华,王浩,周梦,秦天玲.全球治水模式思辨与发展展望[J].水资源保护,2020,36(03):1-7.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
城市水环境治理应树立“精装修思维”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农村环境治理瓶颈如何破?
二十国集团和全球环境治理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河北将对1881个露天矿山开展环境治理
我国农村的环境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