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引导”为“发现”导航

2022-07-16 10:10游淳升
民族文汇 2022年47期
关键词:引导三角形测量

游淳升

数学教学中的引导发现法,指的是教师不直接把知识讲授给幼儿,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认识的特点,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討论等途径,去探索、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的引导与幼儿的发现这两个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统一,教师的引导是为了幼儿的发现,教师的引导是为幼儿指出发现探索的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探索和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引导发现法应用的途径。

(一)组织观察。

即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再进行思索,然后抽象出概念,总结出规律。如:认识“正方形”,我向幼儿提供大量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各种正方形,然后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有四个角、四条边,并且四个角都是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又如在掌握“自然测量的动作要领”时,我先示范用小棒测量书本给幼儿看,但示范时不强调测量的动作要领,然后让活动前已掌握要领的两个幼儿和其他两个幼儿一起上去测量黑板长度给大家看,由于部分幼儿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在测量时,可能没有沿着直线进行,或在连续移动测量工具时,没有使用前一次的终点成为下一次的测量的起点。这样,操作过程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我就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测量时的结果和老师的一样,而有的则不一样?”“怎样的操作才是正确的?”这里,我不是直接把动作要领告诉幼儿,而是让他们去观察、去分析、去讨论,然后发现自然测量的动作要领。

(二)操作实验。

即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自己发现获得数学的初步知识。幼教专家赵寄石指出:“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如:大班学习“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的关系”这一活动中,我发给幼儿不同长度的小棒、线段或尺子若干,让幼儿用这些工具去测量桌子的边长或其他物体的长度,在多次测量后引导他们从中发现“测量单位越大,测量结果的数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三)设问质疑。

是引导发现法的突出特点,要感觉知识进行实际设问,让问题有潜入深,层层深入。如:学习“自然测量”时,教师先出示两根绸带,让幼儿目测比较长短,得出结果后让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老证明自己的结论?(幼儿想出将两根绸带一端对齐的方法来证明——比较性操作法。)然后教师又出示一副挂图,画面上是爬上篱笆架的两根黄瓜藤,让幼儿观察比较两根黄瓜藤的长短,并要能证明自己的结论。在证明过程中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现过去的方法不够用了,因为画上的两根黄瓜藤是不能搬动的,怎么办?(问题情景被创设出来了)这时幼儿很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提示:生活中看见大人解决类似的问题吗?(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周围有没有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材料呢?(事先教师在幼儿桌上放了一些小棍、细绳、窄线条……)思考后,有个幼儿上台用自己的食指和拇指交叉移动量了量两根黄瓜藤,用得出的数量进行了证明。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想出了用小棍、细绳、窄线条来量的方法进行了证明。最后教师小结:今天大家想出的用手、小棍、细绳等自然物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叫做“自然测量法”。这个活动中,教师并没有直接把知识讲给幼儿,而是创设出问题情景,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了问题。

(四)运用比较。

可以运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复杂的问题与基本问题的比较,让幼儿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领悟知识。如: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开始时,幼儿总认为一个数是不能分或者只将一组物品平均份,如果是3分成1和1后,他会认为多了1个,如果教师提供两个颜色或形状的相同物体,让幼儿进行分合操作,这时幼儿就会根据颜色、形状将一组物体分成两份,逐步理解到一个数也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是这个数。

二、充分发挥引导发现法价值的注意点。

引导发现法特别强调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通过幼儿的积极思维、探索去发现新的知识,为了充分发挥引导发现法的价值,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于等待。

知识的建构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过程,而对幼儿来讲,这个过程所要花费的时间就更长。因此,教师要善于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牢记自己的任务是向幼儿提供材料和引导其探究的方向,而不能代替幼儿去发现,在教幼儿认识三角形时,开始可以先不出示教具,只告诉幼儿三角形是有三条边、三个角,要求幼儿从许多图形中找出三角形,也许许多幼儿只能找出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此时不要急于帮助幼儿找出其他任意三角形,只是引导幼儿想一想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与图形进行比较。让幼儿数一数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由于教师的等待为幼儿提供了发现的充足时间,这样他们在尝试错误中进行反思、琢磨、比较,知道了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无论怎样摆放,形状怎样,都是三角形。

(二)注意个别差异。

幼儿的差异时客观存在的。数学中应提供给每个幼儿积极探索和发现的机会,除了能表扬独立探索并正确回答问题的幼儿外,更应该表扬那些虽未得到正确答案,但仍积极探索的幼儿。因为此时处在挫折中的他们极需得到鼓励。如在引导幼儿进行按图形特征分类排列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图形混合摆放在一起,再将图形分成三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然后,让幼儿进行排列活动。教师先排列一组,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去发现其排列规律,然后接着往下排。对能力强的幼儿,让他们自己设计一组,而后接着往下排,排列后,启发幼儿说出排列顺序。因为幼儿说出来的过程中,他的知识会得到进一步的系统化、结构化,同时还得到相应的巩固。

(三)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

教学中巧妙地将其他方法,如:游戏法、讲解演示法与引导发现法配合使用,不仅不矛盾,而且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幼儿的发现,提高学习效率。如:大班《学习数量统计法》这一活动中,我以游戏“帽子商店”贯穿整个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从角度给帽子分类,当幼儿报出每一来帽子的数量后,我及时引导:“帽子有这么多的分法,每一种的数量又不一样,能不能想个好办法帮助我们记住这些数字呢?”幼儿热烈讨论起来,显得很投入,最后想出了给不同类的帽子定出不同标志的办法,并进行了按颜色或形状分类、统计、记录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应用“引导发现法”,有助于幼儿开动脑筋,有步骤地去探索、去发现,使幼儿不但知其然,而且还可以知其所以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但获得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猜你喜欢
引导三角形测量
三角形,不扭腰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三角形表演秀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如果没有三角形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