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高校图书馆的历史画卷

2022-07-17 16:00彭国莉
兰台内外 2022年17期
关键词:书评图书馆

摘 要:郭明蓉研究馆员的新著《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史》一书于 2021 年11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属重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70余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概括和总结,梳理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历史脉络,为我们描绘出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70余年的历史画卷,展现大量具有研究意义的图书馆史料和研究线索。该书发掘广泛、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结构完备、层次分明、叙述严谨、意义重大,是一部厚重之作。该书的出版将为研究四川高校图书馆发展史,乃至中国图书馆史,提供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史的研究,并对进一步促进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及其他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史;书评

没有历史就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未来。要深刻认识现在和透视未来,就不能对过去一无所知。图书馆史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图书馆的过去,而且有助于我们把握图书馆的现在和未来。因此,对图书馆历史的研究十分重要。

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和馆史编写工作开始于民国初期,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10多部(篇)有关的著述;1989年以来,公开出版的大学图书馆馆史著作数量十分有限。据马继业统计,截至2014年,已经出版的高校图书馆史有18种,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十年记略》《世纪篇章—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史》《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七十年史略》《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史》《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史》《河南大学图书馆史》《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史稿》《山西大学图书馆史》《清华大学图书馆百年图史》《思源籍府书香致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史(1896—2012)》等;2014年后,学术界又陆续出版了一些高校图书馆史,如《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史》《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史1956-2015》《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史》《山东大学图书馆馆史》《扬州大学图书馆简史》《河海大学图书馆史》《湖南大学图书馆史》《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史》《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史》等。但与庞大的高校图书馆群相比,编写图书馆史的高校图书馆所占比例却非常小,不足总数的1%。郭明蓉研究馆员2021年为学术界奉献了她在高校图书馆史研究方面的新成果——《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史》(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11月版)。为了写好此书,著者几年来往返奔波于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档案馆、人事处,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图书馆,以及南充市档案局、三台县档案馆等不同单位,查找资料,梳理考证。仔细阅读此新作,内心欣喜不已,该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独具特色的高校图书馆历史画卷,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结构完备,层次分明

《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史》结构完备,以时间为序分章编写,全书一共11章,约可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第1章“肇端”,旨在探明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起源,为下一步的叙述提供扎实的基础;第二板块包括2~9章,以时间为经(辅以藏书印章),以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为纬,从馆舍变迁到文献资源馆藏量与质的变化,从读者服务工作的不断提升,到党建工作、科研工作成绩的取得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始”“起步”“成长”“分立”“发展”“创新”“新征程”的历史变迁、进程及源流,为读者完整而清晰地展示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70余年的历史画卷;第三板块为第10章“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人”,从图书馆领导到普通员工,以点带面地介绍了70余年来为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第四板块为第11章“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科普基地”,重点介绍图书馆科普基地——“川北历史文化普及基地”的建设和服务。各板块、各章节环环相连,丝丝入扣,首章是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源,末章是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延展,首尾呼应。全书结构清晰、完整,层次分明。长期以来,历史著作给人的印象总是程式化的语言和结构,读来枯燥无味,但该书将“图书馆人”抽出来独立成章,重点介绍几代图书馆人的典型代表及历届领导的贡献,既避免了“见事不见人,见史不见人”的弊病,又使全书体例统一而又灵活变化,条理清晰而又纵横捭阖。全书有点有线有面,全方位、立体地反映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70余年事业的发展。

二、资料翔实,内容丰富

史料是一切史论著述客观反映历史最重要、最根本的依据,没有史料,大儒不敢开口,良史无法下笔。一部通史性质的著作能否成功,最根本的就是要有翔实的史料,史实有据。《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史》有着翔实的资料。著者花了很大力度搜寻史料,除从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及其学校档案馆、人事处、工会及该馆老领导、老馆员等处查找、收集大量一手资料外,还到南充市档案馆局、三台县档案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档案馆等单位收集了部分一手资料。这些史料既包括图书馆财产登记、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年度报告、会议记录、新闻报道、通知公告及学校发布的相关文件及文字资料,同时还有一些访谈录、口述史料和图片等,参考的文献类型也较丰富,既有公开出版的图书、期刊,也有一些官方网络资料等。大量一手档案资料,既保证该书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可靠性,更是全方位展示图书馆的历史风貌。其中,大部分史料都是首次以公开出版物的形式与读者相见,弥足珍贵,史料价值大!例如,中国民主同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先生的赠书题签、川北農工学院图书馆首任馆长聘书、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各时期馆藏印章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方位、多视角的资料为该书的最终成功提供了可靠而充分的保障,奠定坚实而深厚的基础。对于一个有70余年历史、多次搬迁馆舍的图书馆来说,档案资料散存各处且“碎片化”“断裂化”严重,著者能够尽力去搜寻,并进行系统梳理,剥茧抽丝,撰写出47万字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这既体现出著者的勤勉和用功,也显示了著者深厚的文史根基。

《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史》内容丰富,其中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初创”“起步”“成长”“分立”“发展”“创新”“新征程”等各时期藏书章、组织机构与管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馆舍建设及改造、读者服务与教育、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材编写、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学术研究及成果的取得、科学管理与改革、服务拓展与管理等诸多方面,作者运用朴实的语言及大量的数据清晰连贯的分类呈现给读者,全面真实回顾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70余年来建设和发展、拼搏与奋斗的光辉历程,翔实记述了70余年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系统总结了70余年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及历史经验。该书是一本全面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历史的优秀著作。

三、以人为本,观点正确

作者坚持人本主义历史观,强调和重视图书馆人在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该书高举人本主义历史观的旗帜,用专章、以小传的形式对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届图书馆领导和图书馆馆员代表进行较全面地介绍和恰当的评价,字里行间洋溢着著者对图书馆前辈及在职工作人员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使该书所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更充分地展现。

例如,评价陈国勇“工作有魄力,敢于管理,善于管理”,评价童恩涛“为图书馆党的组织建设和员工的思想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评价陈大荣“工作勤恳、踏实”“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知识面广博、对读者和蔼、热情周到”,评价李元强“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有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工作技能,对图书的典藏、流通等业务很熟悉”,评价刘天成“对情报的采集加工、分析及理论方法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评价夏志玉“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图书分类、标引准确度高”,评价刘天成“对情报的采集加工、分析及理论方法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等。

四、叙述严谨,意义重大

《西華师范大学图书馆史》采用素描手法,对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70余年的历史进行回顾、梳理、叙述和总结,记录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彰显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70余年来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在该书的行文中,作者尊重史实、叙述严谨,自始至终表现了一名图书馆史学者应有的学术涵养。

该书把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事业放在我国社会历史的大背景及西华师范大学发展历史的宏观画面中加以叙述,深层次挖掘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背景及因素,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变迁为主线,对我国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事业的演进做了鸟瞰式的回顾和反映,让读者深刻认识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始终与祖国的命运、高校的建设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保证。

同时,引领读者通过图书馆的历史演变,了解我国社会和高校的发展变化,达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境界。例如,该书记述了国立东北大学图书馆简陋的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图书馆事业在抗战时期的艰难生存;再如,该书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川北大学号召师生捐献图书并举办读书报告会,“由看过新书的师生报告新书的内容和心得体会”以弥补图书馆新书不足及“满足师生渴求新知识的愿望” ,深刻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的困难情形。

同时,该书在“目前我国有70%的高校图书馆没有自己系统的馆史” 的情况下出版,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弥补我国高校图书馆史研究不足之功,特别是在四川省高校图书馆馆史研究缺乏系统之作的情况下,该书的出版对四川高校图书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抛砖引玉作用,必将促进四川高校图书馆史研究向前发展。可以说,该书的出版“不但具有编书存史、资业育人、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表率群馆、楷模业内,进行馆史传统教育的现实意义” 。

五、潜心研究、基础扎实

该书的著者郭明蓉研究馆员在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近30年,对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有较多了解,并亲历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改革创新及踏上新征程,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人员管理等也有一定研究,先后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出版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高校图书馆研究》一书受到好评(该书曾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著者还于二十几年前曾参加编写了《中国幼儿教育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编写史书的实际基础。著者的图书馆工作经历及相关前期研究成果为该书的撰写质量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该书的出版是水到渠成。该书经过著者4年多不懈努力和潜心研究,终于完成这部47万字、内容丰富、体例完备、独具特色的专著,为我国图书馆事业贡献一份力量,难能可贵。与一些同类著作相比较,该书重要特色之一是著者的潜心研究之结晶,而非仓促而成的馆庆或校庆的应时应景之作。因而,该书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图书馆史研究之作,可供图书情报工作者和研究者,以及其他读者参考、学习和研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书也是没有完美的。《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史》作为四川省第一部师范大学图书馆史,难免有不够完善、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是该书关于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早期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叙述略显单薄。比如,川北农工学院图书馆的读者借阅情况、1952~1956年时期的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等,均写得简略,未述及当时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具体情况。

如果著者能对三台县档案馆、南充市档案局、四川师大档案馆,以及成都市档案局等单位所藏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地挖掘,定会使该书内容更丰富、论述更厚实。二是该书个别章节缺少提纲挈领式综述,使读者不能预先总体了解和把握章节情况,似有不完善之憾。三是该书由于字数多、篇幅长,尽管著者竭力做到完善,但凭一人之力,难免有顾此失彼之处。以上不足有待著者继续补充和完善。

瑕不掩瑜。该书集著者四余年之心血,终于付梓,以清晰的结构、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严谨的叙述,客观描绘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70余年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画卷,真实再现了70余年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几代人历经沧桑、艰苦创业的精神,系统总结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70余年来从传统到现代、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发展、改革与创新成就,给读者以全面而真实之感。

整体上看,该书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它的出版必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及研究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 平.汇百代之文明 集众家之大成—试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J].图书馆,1988

[2]郑永田,陈 劲.论图书馆史研究的重要性[J].图书馆,2012

[3]任文香.为中国图书馆馆史研究开辟新径的一部力作——《〈申报〉视野下的中国图书馆史研究》评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

[4]马继业.高校图书馆史编写原则略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

[5]孙继南.关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修史工作——《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编后感[J].音乐艺术,2001

[6]吴 泽.史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7]郭明蓉.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史[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8]苏全有,史晓明.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研究的华丽篇章——评《河南大学图书馆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

[9]徐 雁.盛世举盛典,馆庆修馆史:时代正呼唤着一部部理想的图书馆馆史著作问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图书馆)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数据开放与应用”编号:(SC18EZD032)。

作者简介:彭国莉(1970—),女,汉族,四川眉山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府信息、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书评图书馆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书评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书评应有责任内涵和见地
去图书馆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