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与学科服务实证研究

2022-07-17 16:00陈芳
兰台内外 2022年17期
关键词:学习需求学科服务信息共享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全面应用,各行各业都受到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覆盖,作为具备网络化、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供给民众更为快捷、多途径、多元化的知识获取通道,还能让更多的人同时参与其中,从而使得知识信息的普及得到更为便捷地传播,但是,也导致了图书馆作用的降低。在各高校中,图书馆作为满足师生学习需求的主要场所,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后,导致传统图书馆的作用受到一定冲击。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与学科服务实证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习需求;共享空间;学科服务;信息化空间;信息共享

在计算机技术没有大规模应用前,图书馆作为传统的知识信息获取中心,对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存储,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大量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了各行各业,图书馆行业也在其中。为了更好地让图书馆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建设应当引入人文服务理念,融合现代信息技术,開发计算机信息服务,更新各类信息化的设备,使得图书馆的各项资源都能得到二次开发利用。从信息服务层面来说,不仅增加了信息的价值,让高校图书馆的自身性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同时在交流层面来说,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让院校师生有了更为方便快捷的交互平台,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解惑、验证知识的困惑,让更多的先进学习理念和方法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一、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与学科服务在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应用性

学习共享空间作为一种在图书馆服务中应用的新型服务模式,在西方国家的教育院校中有着较长的应用过程,但是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普及较晚,所以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通过对西方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观察,作为图书馆服务的综合平台,其不仅能更好地适应所有用户的学习性,还能够让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得到更为便捷的调用,并且其空间理念更为新颖和高效,更加契合学科服务。作为一种集成图书馆所有服务体系在内的综合体,学习共享空间有着更新的服务理念和先进性,对于高校师生在资源的获取上有着更为高效的应用性。我国对于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在其建设标准上,还应当更多结合我国高校的综合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理念进行探索性建设,要让学习共享空间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教学理念相结合,最终建设出符合现代化社会主义教育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

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满足师生的学习工作需求,各高校应当提升图书馆的适用性,让图书馆的服务能够更好地契合学院内的学科服务,进而满足院校师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需要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不仅要对其学习观念、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做出改变,还要让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与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关联融合到一起,最终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师生的知识需求,从而建立现代高校的信息化服务环境。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另一个关联话题——学科化服务,也是当下各高校建设中应当注意的重要事项。让学科建设成为突破高校教学质量效率的一种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应用上也同样有着必然性,只有让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与学科服务相融合,才能真正提高图书馆在师生中应用的质量,才能真正满足师生对更多信息化知识以及学科知识的需求。

二、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立背景以及应用范围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未被大规模使用之前,图书馆一直是人类知识存储、记录的主要承载体。随着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存在模式以及应用性质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目前,电子文献以及电子书籍比比皆是,如百度、维基、雅虎等搜索平台能用更快的速度搜索出更加全面的参考资料,而且还能将这些资料进行下载后保存到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中随时使用,同时诸如亚马逊、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的出现也使得实体书籍的购买便利性得到解决,从而让人们在书籍的获取上有更多的选择。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图书馆的自身作用价值被淡化,甚至也使得用户快速流失。在高校图书馆中,作为以往院校师生主要获得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受到电子信息化的冲击后,其作用以及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图书馆古板、被动的服务环境以及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成为限制高校师生获取知识的主要约束。

因此为了让高校图书馆摆脱这种尴尬的窘境,就需要从根本问题入手,将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性质进行有效融合,让图书馆的作用价值重新被提升,使其能够达到满足现代高校师生的需求。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图书馆要将更多的社会性、便利性、网络性等社会元素应用到整体的服务理念中。

一是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范围,满足高校师生的学习需求。

二是让信息技术开发服务提升图书馆的交互性,满足高校师生的日常学习与交流,学习共享空间为高校图书馆创造了一站式服务宗旨,使得图书馆用户都能得到更好的素养培养以及学习环境。

因此,只有摒弃以往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借还模式,让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形态真正与时代接轨,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种类区别

从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规模分类来看,有代表信息世界的Macro-commons,有代表计算机信息技术外设、软件、区域化的Micro-commons,还有代表具备高度信息数字技术场所的Integrated-commons。通过对这些规模以及应用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最小的学习共享空间可以定义为一个网络教室或者电子阅览室,通过WIFI无线网络建立的图书馆也可以被定义为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甚至将图书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网吧等具备电子信息技术覆盖度较为密集区域的组合也能被定义为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

因此,在广义上,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要求,它是在确保能够达成合作的前提下,连接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共享学习空间,所以在高校对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必局限于自身的信息数据的多寡,可以在环境的允许下,与其他高校、企业、机构等不同应用进行沟通、连接,从而建立更为全面的学习共享空间,使得多元化、多层次的特性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在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立上,应当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需求进行数字信息化的管理,才能让图使馆的作用得以真正地体现。例如,在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可以将整座图书馆在计算机技术上与网络化接轨,使院校师生可以调用更多的学习资源进行利用,将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进行数字化管控,从而能够让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整合图书馆内所有人员,按需分配,使场地利用得到更为科学的使用。

當然,有些院校图书馆在学习共享空间组件条建不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个小型学习共享空间进行关联,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网络连接,形成学习共享空间区域网,也能够有效地让图书馆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和应用。

四、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与学科服务实证的研究以及建设方向

服务的目标是有层次的,在学习共享空间的最高目标中,是确保知识的共享性、便利性、范围性都有所保障,并且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工具、自身价值、国家法律、系统资源作为基础条件进行知识信息的共享、共有性,进一步确保院校师生能够自由民主地进行学习、思考、实践。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最高目标概念里的服务目标和宗旨都相当空洞,只具备一定的引导性,在对应高校构建的学科学习共享空间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为了更好地让高校学科服务能够融入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环境中,就需要各院校按照实际的使用情况以及学科性质进行合理安排,不能生搬硬套。在高校学科的共享学习空间构建过程中,要确保对应证实有效的服务目标和作用,要让其服务目标区别于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宗旨,但是又能被涵盖其中。

第一,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采用的是自助式松散管理模式,其管理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思维,所以在高校的日常课堂学习中,只是对应将一些科研项目进行重点概括,其细节部分需要学生们进行自我探索。高校图书馆在这种环境下成为学生们自我开拓的领地,通过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思考问题,但是这种环境也带来了弊端,过于独立安静的环境使得学生们无法进行交流,学生们都处于独自奋战的状态,无法利用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学科共享学习空间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图书馆的公共共享空间剥离成单独的小学习共享空间,让同一学科的师生能够进入这种环境中,既保持了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还能让更多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协作处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质量。这种学科学习共享空间主要是以某个学科的知识为主建设的小型网络社区,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关联资料、数据,师生不仅可以在安静的氛围中更加快速地找寻自己需要的资料进行学习外,还能够更方便地找到同学科的人对某个主题进行共同探讨,不仅降低了学习的枯燥和孤独感,还能更好地让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

第二,在学科的学习资源整合上,共享学习空间也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分析、过滤能力。虽然高校图书馆有着数量众多的学科、来源、载体等不同加工层次的信息数据,但是对于每个学科的师生来说,他们只需要对应学科领域内的学习资料以及信息动态,对其他的学科资料并无需求,如果在学习共享空间内保存了其他学科的资料不仅浪费存储空间,也浪费较多的收集、过滤的时间,导致部分有价值的对应资料无法被录入,从而造成资源的遗失。如果应用了学科共享学习空间模式,就会有更为集中的力量对专业性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甚至对一些较为隐秘的学术知识也能有所涉猎。

因此,学科共享学习空间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学科信息的规划建立对应的学习共享空间,然后在根据设定好的学科个性化对数据进行收集、过滤、分类、建库、存储、调用,从而确保学科专业性的资料完整。通过将不同载体、不同模式的学习资源进行融合,建立对应学科服务平台,利用整合跨库检索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确保学科共享学习空间的有效利用。

第三,除了增强学科师生之间的团队协作以及学科资料完整性的作用以外,学科共享学习空间还能够更好地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提高不单单是指提高信息的获取、表达等技能,对于独立学习的方法及模式、问题的解决模式、创新性的思想等能力也有着一定的提高。目前,高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手段主要集中在“文检课”“培训课”“讲座”等方式,但是现在很多高校的“文检课”教学质量有了相应的下滑趋势,并且这种模式的实战意义并不明显,所以应当寻求新的突破方向,确保师生们的信息素养能够得到更好提升。在这方面,学科共享学习空间就能够发挥其作用,辅佐院校师生稳步提升其信息素养。

在前期,学科学习共享空间可以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培训课程让用户熟悉信息检索的设备和软件,然后在根据对应的学科进行嵌入式的信息素养培训。其主要方式是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穿插信息素养的学习内容,不仅让学生有效掌握了专业知识,还能吸收信息素养的关键点,从而使得理论和实践得以融合,再加上学科共享学习空间自身是有着高度信息素养的模式,用户在进入学科共享学习空间以后就能够通过日常学习进行信息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让自身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学习共享空间作为改变高校图书馆目前的局面,能够让高校图书馆综合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后,发挥出更加全面的作用,再配合学习共享空间与学科服务之间的融合发展,使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能够帮助高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对我国的现代教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秀秀.基于读者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实体空间服务优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2]林晨晨.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21

[3]林怡思.福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0

[4]白 雨.基于教学模式变革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D].东南大学,2020

[5]刘 佩.数字技术下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的研究[D].吉首大学,2020

[6]段美珍.智慧图书馆建设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20

[7]曹静仁.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评估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

[8]李 煜.我国图书馆空间研究热点探究与前沿主题分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

[9]马天舒.高校智慧图书馆精准服务探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1

[10]江冬梅.从有到优的美好——高职院校图书馆空间提升的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

[11]朱志鹏.近十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研究综述[J].图书馆研究,2021

(作者单位:深圳技师学院)

作者简介:陈芳(1971—),女,汉族,湖北黄石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猜你喜欢
学习需求学科服务信息共享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谈大二英语听力教学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基于WebGIS的合肥中小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业服务化客户逆向服务研究
中国铁水联运信息系统物理框架设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