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的他者到主动的自我

2022-07-17 12:33郭现莹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主动自我意识亨利

郭现莹

关键词:《华盛顿广场》 亨利·詹姆斯 自我意识 被动 主动

《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 Square)出版于1880 年,是美国19 世纪心理现实主义作家亨利·詹姆斯(以下简称詹姆斯)早期的代表性作品。1949 年,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女继承人》(The Heiress);1997 年,又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 Square)。在《华盛顿广场》中,詹姆斯首次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了美国父权制社会中的典型父女形象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恋爱关系。该作品对詹姆斯之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该作品中的女战士形象预示了19 世纪后期美国新女性的出现。

在《华盛顿广场》中,幼年时的凯瑟琳和中年时的凯瑟琳在语言和行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幼年时的凯瑟琳是被动地服从于父权制社会的典型女性形象。她被父亲斯洛泼医生和情人莫里斯双重抛弃后,中年时的凯瑟琳逐渐地成长为主动地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女性形象。本文以社会背景和女性主义为视角,阐释了女主人公凯瑟琳的这一成长过程。

一、父权制社会的女性形象

在《华盛顿广场》中,故事一开始詹姆斯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纽约。当时的美国大都市纽约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但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仍然影响着美国人的思维。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以家庭为中心,她们不仅要受男性(主要是父亲或者丈夫)的压迫,而且受到社會规范的束缚,女性被动地取悦和服从父亲或者丈夫;而男性在家中享有绝对的权威,他们支配着女性,享有绝对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华盛顿广场》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斯洛泼,就是父权制社会的典型女性,她一直被动地服从父亲、取悦父亲。“她认为父亲是最聪明、最英俊、最深孚众望的男人。她最深切的愿望就是要使父亲快活,能够使父亲高兴便是她对于幸福的概念。”a凯瑟琳的父亲斯洛泼医生是父权制社会男性的典型代表。他是一名成功的医生,在家中享有绝对的权威。面对女儿的取悦,斯洛泼医生总是冷嘲热讽,凯瑟琳的性格渐渐地变得内向沉默。因此,父亲认为她“木讷、平庸”,称她为“愚蠢的女儿”。

凯瑟琳“木讷、平庸”,主要受19 世纪父权制社会的男性和社会规范的影响。在19 世纪中叶,女性在街上随意行走是违反社会规范的,因此,出身上层社会的凯瑟琳被长期禁锢在家中,很少和外界接触。凯瑟琳自幼丧母,在她十岁的时候,寡居的姑母佩尼曼太太搬到斯洛泼医生家中同住。因此,与凯瑟琳经常接触的只有父亲斯洛泼医生和姑母佩尼曼太太。而佩尼曼太太举止怪癖,“丈夫亡故后二十年来,她一直身穿黑色孝服,但是某天早晨她的帽檐里会忽然冒出一朵红色的玫瑰。她的丧服十分复杂,在意想不到的怪地方布满了扣环、玻璃珠和别针,吓得孩子们远而避之,不敢亲近”。并且,佩尼曼太太毫无育儿经验,也不真正关心凯瑟琳,在教育凯瑟琳方面,她只是一味地听从兄弟斯洛泼医生的安排。父亲斯洛泼医生控制着凯瑟琳的思想和行为,面对父亲的控制和姑母奇怪的举止,在凯瑟琳年轻的时候,她的潜意识中就已经产生了独立的自我意识,这可以从凯瑟琳对服装的热爱看出端倪。“服装是一种工具,或者道具,体现了着装者的主体性。”b凯瑟琳把服装作为表现自己主体性的道具。斯洛泼医生希望女儿生活简朴,而凯瑟琳却一直沉迷于服装打扮,在二十岁年那年,她终于买了一条有金色镶边的红缎子长裙。

凯瑟琳的自我意识开始于她与情人莫里斯·汤森德(以下简称莫里斯)的相识,她与莫里斯的相识是在表妹玛丽安的订婚宴上,在凯瑟琳眼中,“他(莫里斯)的容貌就像画中人,雕琢得这样精巧,这样清秀完美。在纽约的街道和舞会上,她还从未见过这样仪表堂堂的男人。他身材修长,但显得十分强健,凯瑟琳觉得他活像一座雕像”。与莫里斯初次相识时,凯瑟琳认为莫里斯简直像一座完美的雕像,在华盛顿广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这使她对莫里斯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凯瑟琳对莫里斯的好奇心是由于她长期被束缚在家中而缺乏社会经验造成的,当凯瑟琳看到莫里斯时,她被莫里斯仪表堂堂的外表所吸引,并在这种表面认知中注入了自己的想象力。在第五章中,有一段凯瑟琳和玛丽安的未婚夫亚瑟·汤森德的对话:

“他(莫里斯)多像个外国人”,凯瑟琳提出了她的看法。

“我从来没有和外国人打过交道”,年轻的汤森德说,声调中暗示他无意关心这方面的事,所以才显得无知。

“我也不认识任何外国人。”凯瑟琳坦率的承认显得更加谦虚。“据说外国人都很聪明”,她含糊地补充说。

而父亲斯洛泼医生则从莫里斯的经历和他本人三十年的行医经验推断出凯瑟琳这位追求者的唯一兴趣在于女儿可能继承的巨额财产。莫里斯年轻的时候加入海军,后来继承了一笔小小的遗产,没几年就把那笔遗产挥霍得一干二净。另外,莫里斯“没有财产,没有职业,没有生活来源,也没有经济前途”,但斯洛泼医生并没有急于对其进行干涉,反而把它当作一出好戏,认为可以从中找到乐趣,直到凯瑟琳和莫里斯订婚,斯洛泼医生才开始对他们的婚事进行干预。

面对父亲的压制,凯瑟琳变得“越发沉默了”c。“凯瑟琳至少可以做到驯顺,如果她够驯顺的话,上天也许会发明一种方式使各种事情都得到调和——父亲虽有过失而仍不失尊严,她信念的可爱、她克尽孝道的美德以及享有莫里斯爱情的幸福,但愿所有这些都会在上天的神力之下统一起来。”面对父亲的权威,凯瑟琳虽是一个沉默者,但是她努力从被动地服从父亲的女性形象成长为一个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她试图通过时间、耐心使父亲和莫里斯的关系得到调和,既能服从父亲,做一个孝顺的女儿,又能享有莫里斯的爱情,成为一个贤惠的妻子。

但是,随着凯瑟琳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她越来越了解父亲,也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她对父亲说:“如果我要和你生活在一起,我就应该听你的话。”“如果这是你的逻辑,那肯定也是我的逻辑”,医生干巴巴地笑了一下。“但是,如果我不听你的话,我就没有权利跟你生活在一起,不应该享有你的慈爱与保护。”

面对女儿的惊人话语,斯洛泼医生万分惊讶,他认为低估了女儿,应该对女儿进行进一步的压制。但是,此时的斯洛泼医生并没有意识到女儿在逐渐地成熟,慢慢地产生独立的自我意识。

为了让女儿彻底放弃莫里斯,斯洛泼医生决定带凯瑟琳到欧洲旅行。他认为欧洲之行可以丰富凯瑟琳的知识,提高她的品位,从而忘记莫里斯。虽然,凯瑟琳对欧洲之行极不愿意,可是,她还是顺从了父亲,视作对父亲的最后一次服从。

二、自我意识觉醒后的女性形象

在詹姆斯的作品中,主人公在遭受磨难之后通过思考逐渐获得了独立的自我意识。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詹姆斯用一章的篇幅描写了伊莎贝尔深夜在壁炉前的沉思。沉思之后,她变得成熟,对他人和自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同样,在《华盛顿广场》中,詹姆斯虽然没有像描写伊莎贝尔一样对其女主人公凯瑟琳进行长篇幅的心理描写,但是在父女二人的欧洲之行中,詹姆斯以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凯瑟琳的反思和反省。特别是在阿尔卑斯山谷,斯洛泼医生得知欧洲之行并没有使凯瑟琳放弃莫里斯以后,他威胁凯瑟琳:“我并不是个老好人,尽管我外表和颜悦色,心底也有感情的狂澜。”斯洛泼医生用阿尔卑斯山谷四周荒芜的景象告诉凯瑟琳婚后的状况,暗示她将被情人莫里斯和父亲斯洛泼医生共同抛弃。阿尔卑斯山谷的情景促使凯瑟琳进行反思和反省。在这之后,凯瑟琳的自我意识彻底觉醒了。她意识到父亲的无情和冷漠,无论她怎么退让,父亲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因为在父亲的眼中,她只是他获得利益的商品。在第二十六章中,凱瑟琳与莫里斯有这样一段谈话:“他(斯洛泼医生)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是因为他这样爱我母亲。我们失去她已经好多年了。她十分美丽,聪慧过人,父亲心里一直思念着她。我一点也不像我母亲,拉维尼娅姑妈常这样对我说。当然,这不是我的过错,但也不是他的过错。总之,这是他心里不痛快的地方。我要说的是,真的,他之所以对我们的婚事不肯退让,他的心里不痛快是更重要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因为他不喜欢你。”

可见,自我意识觉醒后的凯瑟琳能够清晰地了解他人和自我,她意识到父亲一直把她当作母亲的替代品。可是,母亲聪明美丽,凯瑟琳却是如此平庸,不能像母亲一样成为一个优美的物体、完美的商品,所以,父亲一直“心里不痛快”,这也是父亲对她的婚事不肯退让的原因。

被情人抛弃后的凯瑟琳万分痛苦,但是她选择在父亲和姑母佩尼曼太太面前保持沉默,拒绝向他们求助。有评论认为这时的凯瑟琳“已不再是沉默的他者,而是沉默的主宰者”d。但是,被情人抛弃后的凯瑟琳并不仅仅是沉默的主宰者,凯瑟琳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主动跑到莫里斯的营业所寻找莫里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女性在街道上闲逛会被认为是道德败坏,是不被社会规范所允许的。在《华盛顿广场》中,并非出身上层社会的佩尼曼太太与莫里斯一共在街上约会了三次,而且每次都包裹得严严实实,经过痛苦抗争之后的凯瑟琳不仅仅是一个沉默的主宰者,还是一个不再受社会规范束缚的人,她用行动掌握自己的命运,追逐独立和自由。

凯瑟琳对男权主义的抗争还表现在被情人抛弃后的成长,凯瑟琳面对冷酷的父亲不再沉默,而是用机智的语言对父亲进行反击。在第三十一章中,有着丰富经验的斯洛泼医生已经对事情的发展有了大概正确的判断。但是,面对伤心失恋的女儿,他没有一丝安慰,反而以冷嘲热讽的态度对待女儿。

“是明天走,还是下星期,或者再下一个星期?”

“我不走了!”凯瑟琳说。

医生扬起双眉。“他想脱身吗?”

“我解除了婚约。”

“解除婚约?”

“我叫他离开纽约,他已经离开好久了。”

对于女儿的回答,医生紧追不舍,一连三个追问,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之势,目的是证实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获得一些小小的胜利。但是,凯瑟琳故意篡改了事实,从被动的受害者变成了主动的婚姻解除者,没有留给医生洋洋自得而继续讽刺她的机会,使医生倍感失望。这一场景再次证实了凯瑟琳不仅仅是一个沉默的主宰者,还是一个父权制社会的女战士。她试图通过语言和行动,反抗父亲的专制,以实现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三、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女性形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衡量一桩婚姻好坏的标准是“得到了什么”。只有像表妹玛丽安那样的婚姻,在世人眼中,才是一门好的婚姻。“她(埃尔蒙德太太,凯瑟琳的另外一个姑母)的二女儿许配给一个身材粗壮的年轻人,那人今年二十岁,是做股票生意的。据说这是攀了一门好亲。”自我意识觉醒之后的凯瑟琳,不仅产生了共情,能够清晰地理解他者和自我,也对社会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她领悟到自己追求的自由、浪漫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她对莫里斯的爱情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自己只不过是父亲和莫里斯实现资本目的的一个商品而已。现在,幻觉消失了,她不想再次成为别人的商品,也“不要得到什么”。中年的凯瑟琳追求的是独立、自由和更有意义的生活。因此,在莫里斯离开纽约之后,凯瑟琳拒绝了两次完美的求婚,并且积极参加各种慈善活动,用行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由于凯瑟琳长期从事慈善活动,她渐渐淡忘了曾经受到的创伤。凯瑟琳对斯洛泼医生一直保持沉默,医生判断莫里斯一直藏在纽约的某个角落,等他去世以后,凯瑟琳将和莫里斯结婚,共享他的财产。之后凯瑟琳连续拒绝了两个人的求婚,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他对埃尔蒙德太太说:“我想整个事情很可能是他们在玩弄一种障眼法……到我一命归天的时候,他便要扬帆归来,然后凯瑟琳就要给他吹吹打打大办喜事了。”为了彻底使凯瑟琳放弃莫里斯,斯洛泼医生终于自己揭开了伤疤,在临去世前的一年他要求女儿保证不和莫里斯结婚,甚至以修改遗嘱进行威胁。凯瑟琳下定决心不和莫里斯和好,但是她拒绝作出承诺。

詹姆斯描写了此时凯瑟琳的内心独白:“各种各样的感情都涌上了她的心头,最后汇成了一个信念:父亲还是像多年以前那样对待她,她那时吃尽了这种态度的苦。现在她所有的经验、所有经过痛苦斗争而得来的平静和毅力都使她反对父亲的这种态度。”

饱经创伤的凯瑟琳意识到父亲仍然像她年幼时那样轻蔑地对待她,认为她只是一个商品,一块不会说话的石头。而自我意识觉醒之后的凯瑟琳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女性,她不再被动地服从、崇拜父亲,物质和金钱也不可能束缚她。当父亲要求她做出解释的时候,她骄傲地说:“我不能解释,也不能做出任何承诺。”从此,斯洛泼医生更加坚信女儿仍然深爱着莫里斯,因此他修改了遗嘱,只允许女儿继承其部分遗产。可是,自认为自己通晓世间一切真理的斯洛泼医生永远不可能理解凯瑟琳,少年凯瑟琳追求的是爱,经过磨难之后中年的凯瑟琳追求的是独立和自由,但斯洛泼医生只是把凯瑟琳作为自己实现资本化的商品。

虽然凯瑟琳并没有对父亲斯洛泼医生做出承诺,但是,当父亲过世后,莫里斯听闻凯瑟琳继承了斯洛泼医生的部分遗产,于是来到凯瑟琳家中,希望与她重归于好。凯瑟琳面对昔日的情人时,用平静的方式断然拒绝了莫里斯。此时,詹姆斯又描写了凯瑟琳的内心独白:“呵!她老了多少?又经历了多少人生的坎坷?她曾经依靠他的情感而生活,而生活已经耗尽了这样的感情。”她对莫里斯说“我不要得到什么”,平静地拒绝与他和好。凯瑟琳平静的态度反映出她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自我意识和人生追求。

莫里斯离开以后,凯瑟琳“在楼上客厅里,拿起花边,坐到椅子上,又开始绣起来。她绣呀绣,仿佛一辈子要这样绣下去似的(life, as it were)”e。此时,中年凯瑟琳意识到生活的本质,生活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她需要拿出智慧和勇气接受这种残缺并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因此,她拒绝了他人的求婚,因为她不想受到社会规范和婚姻的束缚,也不要从婚姻中“得到什么”,她追逐独立自由的生活,并且热衷于公益事业,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欢,成为“好心姑母一般的人物。”

四、结语

詹姆斯始終遵循艺术要反映真实生活的原则,他认为“一部小说之所以存在,其唯一的理由就是它确实试图表现生活”, 1843 年,詹姆斯出生在纽约市华盛顿广场边的一所屋子里。后来,他在自传中提到,《华盛顿广场》细致地描绘了他早年时在那里所观察到的生活气息。19 世纪中叶,美国处于前工业革命时期,经济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交通和旅游业也日益兴盛,女性思维逐步得到解放,这也预示着新女性的出现。在《华盛顿广场》这部作品中,詹姆斯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了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凯瑟琳·斯洛泼在父爱的绝望和情人的抛弃之后,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她不再是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而是有了独立的人格,开始追寻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在《华盛顿广场》这部作品之后,詹姆斯在其他作品中也展现了父权制社会的女性形象。她们面对父亲或者丈夫的压制,不向命运低头,勇敢地挑战男权主义者的权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女主人公伊莎贝尔在经历了痛苦的婚姻之后逐渐成熟。《华盛顿广场》预示了詹姆斯之后作品的女性形象,她们是新女性的代表,面对苦难,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挑战命运,获得幸福。

猜你喜欢
主动自我意识亨利
找找看
大公鸡亨利
如何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关注学生个性 促进主动学习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