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及演变研究

2022-07-17 12:42亢磊
商场现代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

摘 要:通过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黄河流域九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和集聚特点。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差异显著: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水平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表现出下降趋势;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均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此外,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2017年整体上存在正空间相关性,发展水平相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上有集聚趋势,局部莫兰指数检验结果表明:仅山东、河南、内蒙古存在局部空间正相关。本文为更好把握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状况,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黄河流域;空间基尼系数;Moran's I

黄河流域被形容为“北方经济命脉”,“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黄河流域要素、产业的集约节约配置,在高水平保护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沿黄各省份要素资源相对缺乏,以农牧业、原材料、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特征明显,产业质量、效率低下问题尤为突出,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黄河流域各省区亟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界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概念提出以来,针对该方面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满足微观上技术创新、中观上产业发展和宏观上战略目标需要的特点,本身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具备技术密集、创新、节能环保等特点,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缓解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能源耗竭发挥着重大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黄河流域各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准确获取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是该领域研究的一大难点,其相关数据散见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到目前为止,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缺乏系统、全面的数据统计资料。学界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界定不同导致数据搜集方式多样,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内容:通过将上市企业划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中,以此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数据,以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来替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数据或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依托部门进行研究。此外,全国层面的数据相比区域层面更能准确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在产业集聚方面,现有文献大多从全国层面,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及演变(胡静(2018)、刘艳(2013)、吕岩威(2013))、集聚影响因素分析(范晓莉(2017)、王良虎(2020))、空间布局分析(汤长安(2018)、王珏辉(2014))等方面;少部分文献对某一特定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进行研究(张晴(2016)、曾刚(2021)、李太平(2021)),目前为止,缺乏对沿黄各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测度研究。在研究方法选取上,以往文献对集聚程度的测度多使用区位熵、EG指数等单一指标反映集聚水平,为了更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刘华军(2019)等人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集聚模式和区位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这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通过使用空间基尼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全面反映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和集聚特点的演变情况。在研究数据搜集上,本文严格按照最新的统计分类标准选取省级层面数据进行研究,这样能更好把握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状况,为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1.战略性新兴产业界定

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能够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建立对应关系,本文首先對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合理分类。由于无法获取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准确数据,已有的数据搜集方式无论何种都会造成一定的研究偏差。鉴于此,为尽可能反映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依据最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标准,按照科学性、同质性原则,唯一性、可操作性原则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筛选确定。考虑到统计口径问题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研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包括数字创意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筛选结果如下所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应行业代码及名称为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生物产业为医药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为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新能源产业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节能环保产业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测度方法

(1) 空间基尼系数

空间基尼系数较为直观、简洁且计算简便,本文选用空间基尼系数对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为:某地区产业对应指标占全国对应产业指标的比重与该地区市场规模占全国比重之差的平方和。空间基尼系数取值通常为0-1之间,基尼系数值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基尼系数值取值为0时表明产业均匀分布于空间上。

(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了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考察了研究对象在特定区域空间的异质性和依赖性特征,其系数表明空间相邻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观测值相似程度,

一般来说,取值范围在(-1,1),若取值大于0表示具有正自相关性:高值与高值邻近,低值与低值邻近;若取值小于<0,表示高值与低值邻近;若取值为0,表明观测值属性呈现随机分布态势。取值在大于零情况下,值越接近1说明观测值越集聚,反之。全局莫兰指数考察的是观测值在整个空间中的集聚情况,局部莫兰指数则能够考察某区域i周围的空间集聚情况。

3.数据来源

由于统计口径变化,为使样本数据具有连续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测度时间范围为2011年-2017年。选取沿黄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集聚度测算,并用当年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自国家统计局官网获得,全国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黄河流域各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数据由各省统计年鉴获得,个别数据来自中经网数据库。在统计范围上,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年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指标在2012年及以后年份指标进行统一处理,均加总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指标。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分析

1.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分析

根据空间基尼系数公式,计算出黄河流域九省在2011年-2017年的空间基尼系数,如表1所示,此外为使黄河流域各省区集聚水平与全国有可比性,依据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标准,测算出2011年-2017年全国平均空间基尼系数。

从集聚度趋势变化来看,青海、甘肃、内蒙古集聚水平较低,但集聚趋势在考察期年份缓慢上升;宁夏、四川、河南三省份在2011年-2017年集聚水平虽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有所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虽然一直高于全国水平,但集聚程度有下降趋势,可能原因为山东省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一方面根据本省的资源条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相较于其他省份显著成绩,另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促使本地区部分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出现下降趋势在所难免。而西部省份在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承接东部发达省份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本地区产业发展,再加上自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各地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不难解释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的省份保持着缓慢增长态势。从黄河流域整体来看,多数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亟待提高。

2.基于ESDA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局空间集聚分析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维度上的变化情况。由表2所示,2011年-2017年沿黄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局Moran's I系数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z值均大于1.65,并且全局Moran's I值均大于0,表明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2017年整体上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即发展水平相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会有空间集聚的趋势即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局部空间集聚分析

为了显示出各省份的空间集聚特征,通过Moran's I指数局部自相关检验发现,山东省局部Moran's I系数在2011年-2017年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局部Moran's I值为正。而将显著性水平提高到10%,可以得出:河南省在2011年至2017年均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内蒙古在2011年至2016年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宁夏在2012年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局部Moran's I值均为正;表明山东、河南、内蒙古、宁夏均在相应年份内存在局部空间正相关性,其余省份在2011年到2017年未通过检验,均不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性。黄河流域九省份中仅山东、河南省在2011年-2017年为高高集聚,内蒙古为低低集聚。

由于黄河流域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带,省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处于东部地区的河南、山东省在整个黄河流域中经济较为发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也最高,并且省份间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越倾向于集聚,直观上而地处西部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也较低,省份间集聚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1.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空间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及集聚特点。空间基尼系数结果表明:山东、河南、四川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高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呈下降趋势;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或自治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均呈缓慢上升趋势。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2017年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发展程度相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空间集聚的趋向;局部莫兰指数结果表明,仅山东、河南,内蒙古存在局部空間正相关。总体来看,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各省份间仅山东、河南、内蒙古存在空间正相关性,这也验证了黄河流域各省份经济联系程度不够,省份间的发展难以产生带动作用。

2.对策建议

黄河流域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优势的基础上,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继续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省在保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劲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效应,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战略性产业集群更好发展,扩大产业集聚效应;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承接好发达省份产业转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使产业间优势互补发展,加强沿黄省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黄河流域各省区要加大创新力度,促进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和新产品的发展,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要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和应用,特别是对于沿黄欠发达省份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促进跨界融合创新,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为黄河流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吸引关键要素集聚,要以优势产业链供应链为中心在补齐产业链条的同时也要注意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网络融入能力。科学合理布局产能,防止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效投资,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文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模式[J].现代济探讨,2012(09):54-59.

[2]胡静,赵玉林.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体制改革,2015(06):102-106.

[3]汤长安,张丽家,殷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格局演变与优化[J].经济地理,2018,38(05):101-107.

[4]范晓莉,黄凌翔,卢静,王丽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14):139-143.

[5]刘艳.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变动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25(02):40-51.

[6]李太平,顾宇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01):78-87.

[7]吕岩威,孙慧.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演变与空间布局构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04):15-21.

[8]王欢芳,陈建设,宾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5(06):27-30.

[9]涂文明,刘敦虎.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范式演进与实现机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02):73-78.

[10]王珏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和区位优势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06):31-35.

[11]王良虎,王钊.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20(05):99-106.

[12]曾刚,耿成轩,翁旻.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技术經济,2021,40(02):56-64.

[13]张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安徽省地市空间面板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12):30-34.

[14]刘华军,王耀辉,雷名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7):99-116.

作者简介:亢磊(1995.08- ),女,汉族,云南省曲靖市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
1961—2019年黄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黄河流域需要更多“冬枣式”农业——关于大荔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论丝绸艺术发展历程
论丝绸艺术发展历程
西区黄河流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研究
黄河流域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生态环境视角下的黄河污染治理创新创意设计应用研究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