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权主义

2022-07-17 03:23陈玲玉
红豆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女性主义

【摘要】《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美国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凯瑟琳,帮助女学生唤醒自我意识、寻找自我价值、追求解放的故事。女权主义强调男女平等,在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可以拥有独立的话语权并且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利益。本文通过对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两方面去分析影片,意在呼唤女性独立自强,追求自身的价值和解放。

【关键词】女性主义;自我意识;自我价值

1.引言

1.1研究背景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虽然已经兴起了女性解放思潮和运动,但还是有大多数的女性思想观念保守。社会上开始呼应女性回归家庭,女性要以结婚为使命,认为成为一名家庭主妇是让每个女人都会幸福的事情。但也有少数女性有着自己先进独立的思想,拥有自主意识,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关于美国女性追求自我意识和价值的影片,讲述了一位拥有先进思想的年轻女教师凯瑟琳,尽管经历苦难但从不放弃,用自己的独特的教育理念逐渐将女同学们的自我意识唤醒,帮助她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女权主义思想的暗流涌动,女性开始在差异中寻求平等,审视自我价值,努力建立与男性的和谐共存,追求自己的信念。

1.2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女权顾名思义就是女性要拥有自己的权利,要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在理论层面上,女权主义强调男女平等,对女性进行肯定的一种价值观念。在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可以拥有独立的话语权并且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女性要寻求自我意识、发挥自我价值,可以平衡家庭和事业,不断探求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

女权主义并非是倡导女性“离开家庭”,而是培养有独立见解、创新意识的女性,是能够把握自己的选择,不被社会、家庭、他人所束缚的女性。

2.文献综述

2.1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己对客观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具体指个体对自己在思想、情感、意志、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水平和自我评价。“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对自己的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后,所形成的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系列认知。”

《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教师凯瑟琳就是自我认知非常的清晰和明确,她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随主流,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自我价值就是实现人生的理想,在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这就是发挥自我价值的体现。

《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琼,在凯瑟琳的帮助下,成功申请了耶鲁大学法学院。可她最终选择了家庭,她清楚自己的选择,这是她作为女性拥有话语权的表现,这是她想要的生活,也是她自我觉醒后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发挥自我价值的体现。

2.2研究现状

影片取景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到这里上学的大多数来自上流社会的家庭。这所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女学生学习家庭方面的各种内容,从而培养出贤妻良母,奉献家庭。然而拥有自己独立的女性主义自我意识的教师凯瑟琳认为,女性应该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男性和家庭的束缚,去寻找未来和解放,成为独立的个体以及更完美的自己。

女权主义是一种妇女在法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里争取同男子享有平等权利的政治思想和运动。它既像其他比较有系统的思想一样有着自己的理论和不同的流派,也像其他有相当规模的运动一样,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斗争,在思想与运动的交互作用下,女权主义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有利于改变妇女地位的方向迈步。在男女两性的关系中,女性自古以来一直以“他者”的身份存在着。女性长久处于被压迫的状态导致她们为争取自身权利的自由和平等奔走呼吁,这也是一直以來世界范围内女性解放运动的初衷和构建和和谐社会的前提,因为它关乎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乃至全人类的解放。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提到,“立足于女性‘他者’这一第二性的处境,探讨女性如何突破本体性困境,超越绝对‘他者’的地位,实现自身的解放和独立。她认为女性不仅要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生产活动,还要形成女性主体意识。”她通过对女性生活的观察,指出女性从古至今被约束。被禁锢的生活状态;指出女性所受的男权社会的压力和压制;深刻启发了女性他者处境及女性气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原因;唤醒了女性为争取自身解放的权利意识。

3.《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权主义

3.1老师对女权主义的观点——凯瑟琳

片中的女主角凯瑟琳是一位刚从加州伯克莱大学毕业,有着先进思想、独立见解的美学博士。她在毕业后来到卫斯理学院,并且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史教授。在第一堂课上,有学生询问她的名字,她回答说凯瑟琳·沃森,学生们听后出言调侃她是沃森教授,随后引来了一阵笑声。这些学生是在因为凯瑟琳的高学历而发出阵阵嘲笑。在当时的美国,女性拥有受教育权,但是像凯瑟琳这样高学历的还是比较少见的,很多人都不接受,觉得女性应该回归家庭,学历不用太高,只需要照顾好家庭并可以辅佐好自己的丈夫就好。但是凯瑟琳并不这样认为,她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只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并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人格来感染这所学院的女性。追求教育和工作的平等正式自由女性主义所提倡的。

面对迂腐保守的学校和师生,凯瑟琳尝试着用自己的独立观点、先进思想和对教育的满腔热情来感染学院里的学生们,带动她们唤醒自己的独立意识。学院里有老师对着凯瑟琳进行批评和劝说,认为她的观点与学校、社会相反,是非常错误的,应该及时改正。凯瑟琳不为所动并且毫不在意,她始终坚持自我,认可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在教学上,凯瑟琳不会局限于课本和教学大纲,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堂课,凯瑟琳让学生们欣赏一幅名叫《向日葵》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多种画法,她鼓励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试图把画和学生们的生活联系到一起,提醒她们不要再局限于传统,启发她们转变思维,产生新的观念,重新定义自我,思考自己的选择和人生。

作为女性主义的先行者,凯瑟琳不仅在事业上有自己的目标和独特见解,在生活上也是如此。在一次和学生们的聚会上,凯瑟琳被问到为什么不结婚,她提到自己之前有订过婚,并且她和未婚夫很相爱,但是后来未婚夫变心了,遭受背叛的凯瑟琳意识到自己不该把婚姻当作唯一出路,所以她选择继续读书。随后,有学生问凯瑟琳不结婚后悔吗?她的回答是随缘,这就说明她对婚姻没有那么渴望。她看中的是自由,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希望,是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世界,不刻意追求婚姻,更加注重男女平等。

“对学生而言,凯瑟琳的出现不是要改变什么东西,或者将她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让学生看到另外的可能性,并让她们自己去选择”。即使凯瑟琳的观念不被认可,最后她也离开了学院,但她的个性和执着的精神也激励影响着在校的女学生们。

3.2女权主义的分析论证

《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权主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老师和学生们的自主意识、自我价值以及学生们逐步建立的话语权。

长久以来,男性被认为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这种观念是长久历史沉淀出来的结果,没有人去质疑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这种地位差距,也没有人指出这种差别的错误之处,这种结构和差距已经成形,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在男权社会,更是会把这种观念以教学的形式教授给女性。在《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中的卫斯理学院就是这样的教育机构。学院教给女学生有关家庭的内容,培养她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主妇。

在这样的男权社会中,无论是社会教育还是学院教育,甚至是家庭教育,都在试图把女性打造为男性的一个温柔漂亮且贤惠的附属品。女性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所以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她们不会认为学校的教育观念有什么不对,因为深受影响,完全没有自我意识,所以对学院的教育理念是完全正确的。

影片中的凯瑟琳不仅仅是卫斯理学院的艺术史老师,更是女学生们女性意识的启蒙者和引导者。通过自己的艺术课程,让女学生打破失语沉默的状态,尝试为自己发声,逐步建立了她们的女性话语权。在凯瑟琳老师的影响下,女学生们从一开始反对凯瑟琳的观点,逐渐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推翻了自己的认知。她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目标。即使依然在男权社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不容被忽略的,每一个女性都有做自己的选择的权利,她们意识到自己并非是谁的附属品。

女性的解放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想要女性的彻底解放,还是需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提高。女性主义的发展,同样是具有历时性和文化限定的过程,如今的美国妇女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性别歧视依然存在,所以还需要继续努力。女性应该成为主体,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思维,享受自己的生活。

4.《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4.1自我意识的觉醒——贝蒂

影片中的贝蒂是卫斯理学院董事会资助人的女儿,她是一位传统保守的女性。她相信学院的教学理念,认为女性就应该嫁个好丈夫、做个好妻子,她也把这个当成自己人生最主要的目标和追求。在她心中,女性就应该是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并且对待一个男人要从一而终的。她维护权威,遵守校规,得知老师凯瑟琳的观点后,与其成为对立面并进行抗衡。贝蒂在校报上批判凯瑟琳是挑战女性“生来注定承担的角色”。在传统的贝蒂看来,结婚生子才是女性生来就要扮演的角色。

贝蒂得知学院医疗室的一位护士向女孩们发放避孕药物时,立刻将违反校规的行为上报校领导,并声称“新娘本身要遵守行为规范,保持处女之身”,最后这名护士被校方开除。贝蒂还因为度蜜月缺席了很多课程,但是校方不以为意。她的行为遭到凯瑟琳的严厉批评,对此贝蒂与凯瑟琳进行了一番辩论,凯瑟琳认为贝蒂不应该把婚姻当做特权,上大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结婚,而贝蒂直接反驳凯瑟琳,她认为凯瑟琳在挑战和颠覆传统,所以她在校报上发表文章,职责凯瑟琳“向神圣的婚姻宣战,怂恿卫斯理学院的女生放弃自己生来就应担当的角色”。

可一直坚持的贝蒂却遭到现实生活的沉痛一击,被家里安排的婚姻并不幸福,忍受丈夫的冷落,还发现丈夫有了外遇。在传统观念和现实交错干扰下,她的心理开始变得扭曲,她变得极度缺爱,甚至阻止自己的室友追求幸福。贝蒂在传统保守的思想影响下,渐渐迷失自我,意识不到自我价值,甚至不尊重他人的幸福和自由。长时间压抑的贝蒂决定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但是和她一样受男权控制的母亲并没有顾及到她的感受,而是劝说她家丑不可外扬,就算是“有名无实”的婚姻,也要贝蒂做个“好妻子”。饱受摧残的贝蒂终于慢慢醒悟了,她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意识到凯瑟琳老师是对的,她开始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贝蒂提出了离婚,决定寻求自己的解放,她看清了男女的差异,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梦想。

4.2自我价值的实现——琼

整部影片中,琼是所有女学生中最杰出的,她对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总能够保持着一种客观且冷静的态度,也表现得很宽容。她有才华有目标,一开始非常渴望成为一名律师,凯瑟琳很看好她。在凯瑟琳的帮助下,她成功申请了耶鲁大学法学院。但是和大家所想的不同,她在事业和家庭中选择了后者,放弃了去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的机会,放弃成为一名律师。

凯瑟琳极力反对她的做法,但是琼却认为:“这是我的选择……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我没有失去理智……对于你而言,家庭妇女不过是出卖灵魂去成为殖民地的居民,她们没有深度、没有智慧、无足轻重。你说过,你可以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这(成为家庭妇女)就是我想要干的。”可以看出,琼有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渴求,她认为和自己深爱的人结婚,过相夫教子的生活就是她最想要的人生梦想。她告诉凯瑟琳,不当律师她会后悔,如果失去家庭,她会更后悔,后悔没有在这里赡养她的家。因此琼在事业和家庭上,選择了家庭,她认为回归家庭也可以实现她的自我价值。

琼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她对自己的认知明确。这样“成熟”的女性思想和女性意识,让琼在承认男女性别差异和个性独特性的前提下追求平等。这样的观点“不是女性进入男性领域、用男性标准来要求女性的权益和解放,而是女性以自身为标准努力做好女人……使女性在做女人的过程中从众多不同方式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琼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放弃学业是她自己的选择,这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就是她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5.结语

5.1研究启示

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女性自身的问题,其中就包含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女性权利被忽视的当下,只有依靠女性自强不息地自我奋斗和社会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她们将男权为主的想法摒弃了,确定了女性的话语权,在自己的爱情、家庭等方面逐渐建立起了男女平等的思维模式,这些选择都使得女性主义呈现了很多不同的色彩。

5.2研究局限

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女性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清晰,并且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使得沦为“家庭主妇”的她们手无缚鸡之力,无法获取本应该属于她们的权利。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女性很自然地把结婚生子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即使在婚姻中不幸福,也不敢主动地为自己站出来,不断地忍受导致渐渐地失去了自我,完全成为家庭和男性的附属品。

5.3对女权主义研究未来的展望

女权主义发展是需要女性和男性共同的努力才会有好结果的。女性的解放也曾是社会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妇女的经济独立甚至比选举权还重要。“独立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乃是第一需要只有妇女走出家庭,区的经济独立,才能保存自我,实现自我,不再做丈夫的附庸”。所以女权主义依旧需要女性本身以及社会的重视,女性应当树立独立思想成为独立个体,不断提升自身的涵养学识,遵从自己的内心意愿不受外界影响,积极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努力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

[2]丁辉.朱海峰.《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贝蒂的形象解析[J].电影文学,2010(3).

[3]关晓燕.刘松梅.从“女权主义”看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J].电影文学,2008.

[4]胡茶娟.王玲《女性与自然的呼喊》[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电影文学,2011.

[5]郝云峰.李萌萌.杜丽人生——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主义[J].2008.

[6]李哲.幸福源于自我实现——观《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感[J].电影文学,2008(13).

[7]李霞.《传统女性主义的局限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超越》.《汉江论坛》,2001.

[8]李黛钊.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解读[J].电影文学,2018.

[9]魏旭峥.《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体意识浅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1):P143-145.

[10]王晓英.简论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J].外国文学研究,2003(1):P131-135.

[11]吴庆宏.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权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P182.

[12]邢蓉.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自我意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1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4]Feminism.女权主义[J].开放大学出版社,2001.

[15]Lucy Irigaray.Sharing the World[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8.

[16]Margaret Mitchell.Gone with the wind[M].贾文浩,贾文渊,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P35,P63.

作者简介:

陈玲玉(2000.01—),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遼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专业:英语。

猜你喜欢
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
别样的生成 别样的精彩
需求层次理论在企业青年员工激励与组织引导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