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22-07-17 05:15郭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策略小学语文

郭丹

摘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明确了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这对于拓展语文教学视野、培树学生正确价值理念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更多的语文教师重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实现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主体,确保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教学效果,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切实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传统文化中,有着诸多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核,对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实用的指导意义。其中蕴含的各类民族精神以及优良品格,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被不断地深化和创新,对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追求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了传统文化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丰富的价值观念、思想内涵的时代价值,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极为不利。相关的小学及语文教师应采取高效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传承和日常教学内容相结合。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1.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从古到今一直在变化中完善,文学著作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著作,从《诗经》《唐诗三百首》到《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等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环境,也给现代人展示了古代文人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精神价值。因此,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经典的诵读中切实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及体现的文化内涵,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同时,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层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的写作和阅读中,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一定的要求,如何发散思维,提升想象力,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基础上。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体会都有一定年龄段的局限性,但是通过阅读,是可以积累自身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的。比如一些神话文学作品,《西游记》《封神榜》等经典著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通过文学作品来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鉴赏,学生能够对其中心思想进行感悟体会,并加以积累,最終形成适用于自身的行为准则和道德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

1.在识字、写字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识字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如何能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理解字是如何创造的,这就需要老师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汉字的书写有着自己的规则、笔画和含义,并且还有欣赏价值。汉字的历史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最早原始社会的符号、图画,到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再到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记录和表达的汉语符号体系了。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蕴含着自己的文化和时代特征,也蕴含着一定的故事。教师在教学汉字时,可以先从汉字的起源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对应的汉字演化过程,让学生喜欢上汉字背后的文化和内涵,而不是机械地抄写。例如:在讲解“贝”字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短视频的形式,展示考古出土的古代“贝”字,然后通过文化历史来引导学生:古人觉得贝壳很漂亮,于是就制作成各类装饰品进行展示或者穿戴,在甲骨文当中“贝”字就是贝壳张开的样子。因为贝壳携带便利,所有后期还被当做钱币,在创造汉字时,通常与“贝”相关的字都与“钱”有关联,此时教师可以列举几个与“贝”相关的汉字,比如“赚”“赔”等,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列举自己认识的“贝”字旁并与钱相关的汉字。还有“心”字,在古代表示思考,所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汉字一般都有“心”做偏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的含义,也让学生更容易记忆,防止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是教书面知识,也要教传统文化,让学生喜欢上汉字和汉字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

2.依托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诗词是中国独有的文学表现形式,也是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背诵诗词的形式了解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熏陶。例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教师首先描绘场景,在冬季寒冷的江上,一位老者在独自垂钓,甚是凄凉。学生也可以通过诵读,体会老者当时的心情,随后教师可以讲解,虽然老者所在的环境很艰苦,但是依然没有影响他苦中作乐钓鱼的心情,把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融入诗词中,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3.利用传统节假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语文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写节日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些课文中出现的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传统节假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比如在讲《传统节日》这一课时,对文中出现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每个节日的来历,并写出自己喜欢的节日,对讲解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比如针对春节,教师来提问学生春节都有什么风俗,学生回答:“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等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关于春节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语文课堂中,把这些传统的节日穿插进去讲,学生会更听得兴趣盎然。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记忆,加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借助课本故事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在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内容,通过课文故事的讲解延伸,让学生理解课文背后的含义,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借助丰富的课本内容,实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讲解《将相和》这一课时,通过对“完美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这些成语背后有什么故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蔺相如和廉颇的高贵品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入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璀璨星光,照亮小学生的前路和远方,可培养小学生担当、自立和坚韧等人格,同时让小学生学会感恩,提高多维的能力。因此,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多样的高效方法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课堂讲解内容有机结合。但目前这项工作还有着诸多的不足,部分教师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同时学校的文化氛围也不够到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率,需要通过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充分剖析课文的主旨大意和内在精神价值,并向学生推荐名著经典等方式,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应用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吴永前.探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路径[J].课外语文,2018(1):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策略小学语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