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红色文化研学课程设计

2022-07-17 12:33刘慧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红色文化

摘要:向青少年开放和设计红色文化研学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我国优秀红色传统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宣传,让红色精神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人心。本文以著名的红色景点——湖南烈士纪念塔为例,选用PBL模式,进行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红色文化研学课程设计,从红色文化视角切入,分析了湖南烈士纪念塔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引导学生了解烈士纪念塔的建筑特色、历史来源,感悟革命精神的宝贵以及如何继承和弘扬革命烈士的宝贵精神财富,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爱国爱民,最后对所设计的研学旅行计划进行评价,在指导青少年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研学旅行;湖南烈士纪念塔;PBL模型

一、引言

早在2016年,中央教育部已经意识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富有的深刻实践意义,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更多的知识,还应该拓展更多的见识,学校等教育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学生们的实践经验,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出台的意见中,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应该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规划,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认真对待。2017年中央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该文件中正式将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纳入了学校教育评分系统,以学生的实践经历和实践效果,作为评定学校教育水平的一部分。这意味着,研学旅行工作已经正式成为被认可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是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研学旅行不再被忽视,近年来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比较成熟的体系,但在研学旅行计划的设计和实践上,还是存在“去课程化”的现象,即合理高效的研学旅行方案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为了克服研学旅行设计和实践的困难,加强研学旅行的课程化意义,可以将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引进研学旅行设计中,二者相结合,让研学旅行的流程设计直接体现出目的性和更深的研究性。与此同时,红色文化教育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方面非常重要,因此它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为了帮助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红色教育利用和推行已经成为了大趋势。借助历史文化工具践行红色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拓展视野,让他们能更多地感受我国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最终对中华文化形成高度的认同感和深深的热爱。

二、PBL模型相关内容介绍

⒈PBL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PBL全称指的是项目式学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起源的,其最初的核心理念可以追溯到教育学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概念。早在提出这个概念的同时,教育学家已经意识到,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不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育人塑人,以学生为核心,围绕他们的需求设定项目式教学的主题,并以项目工作的体系和形式,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主要的实践流程包括:选定项目主题,围绕主题制定计划和具体活动,实践活动可行性探究,开展实践,活动作品成果展示,最终各个团队之间进行交流评价,共同进步。

实践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是项目的成员,学生有权利对项目提出疑问,可以围绕主题或具体内容向老师提出问题,或是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前以具体问题为趋使,让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展开研究。

⒉基于PBL模型进行研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研学旅行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一样,但其本质还是一种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其关键的“课程性”。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更具有计划性、开放性、实践性和整合性。能够将課堂以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堂外的实际环境中,在实际情况下将知识进行重组、综合以及精神内涵方面的升华。如何高质量完成研学课程的核心在于如何成功引导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增进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才干,这一点上与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目标达到统一,说明二者的结合能够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基于以上介绍的PBL模型的流程,将其与研学旅行设计结合在一起,主要可以从四个步骤进行,分别是课程内容和选址准备,课程内容合理计划和安排,展开实践,对课程成果展开评价。其中课程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开发和选择学习资料,确定研学课程的教学对象,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和计划工作主要包括设置驱动问题,布置研学旅行的任务,对研学课程的成果规范化要求;第三,展开实践是教学的核心部分,需要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交课程成果;最后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课程评价。

三、红色文化研学课程设计——湖南烈士纪念塔

⒈课程准备

⑴研学地点

湖南烈士纪念塔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为纪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牺牲的湘籍烈士而建,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烈士纪念塔采用罕见的上塔下堂设计,其建筑外观庄严、雄伟、朴素,塔身正南面嵌约20米高的汉白玉石碑,上镌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9个行书大字。纪念堂内设《湖南人民英雄纪念陈列》,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三个阶段展示百余位湘籍烈士的光辉形象和先进事迹及77000余名湘籍烈士名册。其中包括高喊“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籍不可牺牲”的蒋先云,他在二次北伐战争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坚定精神,强忍负伤的疼痛,咬紧牙关三次更换战马,最终战死沙场;以及在湘江战役中向死而生,率领部队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抢渡湘江,宁愿断肠也不断脊梁的陈树湘等革命先烈。这里面每一位烈士的事迹都深深震撼和影响着后代,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伟大气魄以及爱国精神,随着历史的洗礼,不断得到继承和升华,不断激励着广大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发奋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同时,湖南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非常具有学习价值和教育意义。每一位在这片热血的土地上牺牲的烈士,都是历史的丰碑,都是值得铭记的英雄。英雄虽已去,但精神永流传,传承的是我们永不熄灭的爱国情怀。因此,选择在湖南烈士纪念塔进行研学旅行课程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这里所蕴藏的丰富教学资源,在庄严肃穆的缅怀氛围中引发学生的高度共鸣,立足此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来推进青少年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教育实效,其所产生的影响更入脑入心让红色文化更入脑入心。

⑵研学对象

本次研学课程设计是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多年的学习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累计,形成了较完善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并且有基本的团队精神,符合开展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⑶研学目标

本次研学课程设计将从价值观、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以及责任担当等四个方面制定研学目标,对学生们的学校学习生活进行丰富和补充。湖南烈士纪念塔与学校联合策划,共同推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进步,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时将湖南烈士纪念塔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首先,价值观方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十位英烈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们爱国爱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这些先进事迹,形成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强大的精神能力,做到知史爱国忠党;第二,实践能力方面,通过自己实地考察、记录、采访等各种形式,探究人们对烈士的看法,了解这些英烈们的具体经历,对获取到的信息自主筛选、分析和总结,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第三,身心健康方面,在研学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学会享受实践的过程,磨练学生们的意志力,树立强大的精神屏障,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责任担当方面,每个人要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并将组内个人的责任落实到实处,为小组更好地完成成果展示做出贡献。

⒉课程安排

⑴制定驱动问题:教师为每一个小组不同的主体设置驱动问题,要求他们最终以多媒体报告的形式,展现自己的研学成果。

⑵分解问题:每个小组内要明确自己组员的责任,小组长要带领大家参观烈士塔,收集整合小组选取的十名烈士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人物形象,并找到他们的共同点,汲取他们共同反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并结合馆内展出的材料及讲解员的讲解内容,大致确定报告大纲。

⑶实践概况:首先组织学生们在烈士塔下的吊唁广场举行缅怀仪式,引导大家在庄严肃穆的缅怀氛围中感知英烈精神,表达对他们的沉痛哀思;其次开始小组任务,按照提前安排好的小组和各自领取的任务,通过研讨、分享故事、参观等形式,结合自己最终要实现的任务主题,完成小组制作的“任务清单”;随后组织学生们进行实践感受,例如进行实景参观,参与红色主题拓展,红色主题手工制作,参与守护烈士塔的工作等;最后教师集中引导学生们参加探究学习。

⑷成果展示:参观结束之后,负责整理材料的组员进行材料整理,分类分区,对应到大纲的每个内容,由另外的小组成员最后进行攥稿,ppt或音视频的制作和后期美化。

⒊课程实践

本次研学课程的进行,主要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和探究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协调能力,与教师布置的驱动任务相结合,基于湖南烈士纪念塔中丰富的学习资源,最终促进研学课程的顺利完成。

将烈士塔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利用起来,本次研学课程用深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学生群体内进行了一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活动,向党的十二大敬礼,为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⒋成果评价

学生们在参观之后,要制作自己最终的研學成果,并以小组为单位,选用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汇报。高中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关键需要的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采用个人研学课程评价的方式,以及小组综合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优势,让学生们更加注重自身发展,改变劣势,发扬优势。

同时,除了最终的成果展示以外,评价工作进行还需要结合同学们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包括组织纪律性,小组合作能力等。

四、湖南烈士纪念塔红色文化研学课程反思

⒈学生在研学课程实践中缺乏自主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是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活动的,课堂上学习知识,课堂外完成任务。但是项目式学习理念更加强调实践能力,也就是更注重于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因此,教师作为带领研学课程的核心人物,在课程实践中要重视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课程体验感,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能够支配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时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要想提升学生们的自主性,给予他们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可以采取如下的一些措施:让学生对研学课程项目的主体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提案和讨论,自行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主体,并有学生全程参与课程的设计、计划和实施,真正意义上赋予学生们“课堂主任”的权利。

⒉学生缺乏学科融合理解,不会将学科知识综合应用

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之一是整合性,意思就是其具有较高的学科融合性。例如红色文化研学课程项目,不仅仅能够从中学到历史知识,还能学到语文知识、思想品德知识等,需要多种学科进行整合,而研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学生们灵活运用知识。因此,学科融合能力也非常重要,就在本次的研学课程中,为了完成计划目标解决驱动问题,学生们需要考虑地理知识、历史知识、语文知识,还有一些基本的审美要求和计算机知识。传统的分科式教学和应试教育让每个学科之间产生了太厚的屏障,项目式研学课程能够帮助打破这道屏障,并实现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科综合利用能力,让学生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结束语:

本次研学课程设计结合了项目式学习模型的方法,让此次实践活动更具有组织性,让学生们能够感受通过观察产生更深刻的自我感悟。

时光如梭,时间会的碑林里留下了很多英雄的身影,但他们逐渐随岁月远去,但是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一直留存在后人的心中。湖南烈士纪念塔是三湘大地的红色地标,也是三湘人民的精神坐标,它所纪念的那些炽热的灵魂永远守护着这片大地,而这些灵魂所凝结的慷慨激昂的革命热血精神也将永远铭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刘婧,王贝贝.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9):3.

[2]姜霞.基于核心素养的红色文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7):1.

[3]李绮雯.基于PBL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4]杨本俊,龙花,何怀东,等.皖西红色文化研学旅行设计.

[5]陈舒琪,李玲瑜,朱敬东.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J].新课程研究,2021.

[6]唐俪瑜,黄小亚.基于"体验学习圈"理论的红色研学基地课程设计[J].2020.

[7]张恒会,甘宜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山东莲青山研学旅行设计[J].地理教育,2021(3):4.

[8]石莹,周穎,杜波.基于游客感知的庐山地质公园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与效果评估[J].教育研究,2021,4(9):40-42.

[9]王丽丽,刘力.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红色旅游景点宣传作品制作"的案例设计与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10]皮昆,杨余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哈熊沟沿线研学活动为例.

[11]刘锋.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000(006):61-64.

[12]邹明贵.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研学主题课程设计与实践——以鹤山市大雁山公园研学旅行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24):6.

[13]赵云渤,裴红连.基于地理实践力的中学地理研学活动项目式学习设计——以颐和园综合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为例[J].地理教学,2021(15):53-56.

[14]李雅.基于乡土乡情的研学旅行课程初探——以"探闽东畲族第一村,赏畲家文化魅力"为例[J].学苑教育,2021(19):2.

[15]刘斌,张卫青,王涛耕.基于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以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火山群研学旅行活动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4(3):9.

作者简介:刘慧,女,(1987~),汉,湖南衡阳,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红色文化宣传与红色教育。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红色文化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