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挑战与对策

2022-07-18 00:08李铭韩锡斌李梦周潜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挑战与对策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

李铭 韩锡斌 李梦 周潜

编者按: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和动力引擎。教育部要求围绕教育创新,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贯彻落实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我刊特组织四篇影响力较大的文章组成本专题。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内外信息时代推动教育变革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携手开展专项研究,編制了《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以及相关的《混合教学改革手册》《高等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手册》和《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手册》。研究报告聚焦教学数字化转型趋势,试图为国际组织、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应对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理念、思路、方法、挑战及对策;三本手册则侧重提供混合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方面的理论、标准、方法和策略,聚焦解决数字化教学“最后一公里问题”,供实践者和研究者参考。同时,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平台进行传播,以期助力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借助数字技术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2030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UNESCO SDG 4),并在此过程中,创建适合未来的具有包容性、韧性、开放和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分为三篇文章:《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挑战与对策》《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分析——基于学校、专业与课程的视角》《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核心要素分析——基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

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时代人生存、发展的必备素养,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我国建设数字中国、建成教育强国、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对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体系的一体化建构:挑战、原则与路径》从数字素养培育的战略意义与时代价值出发,结合当前数字素养培育面临的多重挑战,对数字素养培育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与实现路径进行具体探析,力图为我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提供实践方向。

摘要: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并逐步融入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引发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方式和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该文首先对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及实践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采用一个二维框架来描述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系统结构和发展过程,借此展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愿景。高等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院校、专业、课程与教学、教师、学生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要素。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也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既承接数字化应用于教学的历史,又面向数字化驱动教学方式转型的未来。该框架将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分为融合、转型初级和转型高级三个发展阶段。最后分析了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变革带来的数字鸿沟、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已有惯性的制约、基于经验的教学管理与决策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单一并缺乏灵活的学分学位认证体系、传统的班级和课程制度限制差异化教学发展、教师借助数字化创新教学的实践能力薄弱、学生缺乏数字化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知识的碎片化带给学习者的选择困境、已有教育理论难以指导数字时代的复杂教学实践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数字化教学变革;挑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兴起,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对全球各国劳动力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等教育做出积极回应。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数字化思维、分布式认知、虚拟空间知识传播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将导致人才培养理念、教与学方式和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高等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然而,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中指出的,尽管数字技术有巨大的变革潜力,例如改变知识的创造、获取、传播和使用方式,从而使信息更容易获取,并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选择,但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风险,尚未找到将这些潜力变为现实的路径[1]。高等教育相关国际组织、政府、高校、企业等对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还存在诸多不清晰、缺乏共识之处,甚至有相互矛盾的现象,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推进。如何理解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如何有效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这些问题亟待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达成共识。

2017年麦肯锡公司(McKinsey)在其报告《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中第一次提出经济和金融服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概念,其相关理念和原则后来被教育领域广泛使用[2]。2020年9月,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联通学校,赋能学生》,重点关注教育的数字化连通[3]。 同年,国际大学协会(IAU)发表《数字化世界中的高等教育转型,为全球公益服务》,呼吁对高等教育进行以人为本、道德、包容和达成培养目标为指向的数字化转型,以实现全球共同利益[4]。欧盟发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 年)》,主张欧盟层面未来需要推进“促进高性能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提高数字技能和能力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两大战略事项[5]。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发布的《2020 年十大 IT 议题———推动数字化转型》,描述了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议题[6]。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政策简报中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的关键阶段由原来的“起步、应用、融合、创新”明确调整为“起步、应用、融合、转型”,正式确立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张[7]。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教育新基建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同年8月,教育部批复同意上海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8]。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点中,正式提出“要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 [9]。从国际到国内,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新热点,也成为教育改革实践,特别是教学创新的主要突破口[10]。

虽然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已经形成了许多重要共识。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求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更是大力倡导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优化和转变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营方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体系[11]。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机构的办学空间、运营方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从工业时代转向数字时代(如表1所示)。在此转型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方式、课程选择、能力获取、专业资格认证诸方面的自主性将会得到极大提高,办学机构借助互联网对社会资源调用的能力也将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将籍此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并创造全新的发展样态。

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及实践主要从技术、社会和机构三个视角展开。技术视角聚焦于通过数字技术支持高等教育教学的流程再造及模式重构,关注影响高等教育教学变革的核心技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的《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指出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六项关键技术和实践,即人工智能、混合课程模式、学习分析、微认证、开放教育资源和高质量在线学习[12]。此外,移动学习、分析技术、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虚拟助理等技术也被认为将促进未来大学教与学方式的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联通学校,赋能学生》关注教育连通性问题,倡导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提供安全可靠的互联网接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发布《教育技术创新战略(2022—2025)》,旨在加强对新兴和未来技术变革及其对教育影响的审视,支持成员国开发远程学习平台、学习工具、开放教育资源及其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以帮助人人享有公平、包容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13]。

社会视角主要关注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以及全球范围的合作。信息社会中产业和职业发生了结构性转变,高等教育必须洞察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字化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14]。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之间、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2020年发布《新冠疫情下加速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建议》,倡导建立高等教育多边合作机制,带动公益教育资源共享[15]。国际大学联盟(IAU)发布《数字世界中的高等教育转型:为全球公益服务》,呼吁为了全球共同的利益,对高等教育进行以人为本、符合伦理、具有包容性和成效性的数字化转型;呼吁高等教育必须考虑当地需求和全球发展,让学生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加强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知识交流,并支持弱势群体等。

机构视角是从高等教育机构的角度出发,围绕教学的核心要素,即学生、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和院校等方面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学生要素方面,要构建自主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如何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培养学习者在数字时代借助数字化工具获得新技能、新知识和新思维方式的能力,以及这些能力如何更加便捷和灵活地获得认证[16]。在课程要素方面,要扩大数字技术的使用,通过数字资源进行课程教学,并开发相应的课程以应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通过数字化课程来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17]。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麻省理工学院“数字+”项目、加州虚拟校园—在线教育计划等项目,都旨在重新设计课程模式,将新兴技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在促进参与和协作的同时,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师要素方面,关注教学数字化转型对教师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并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教学能力[18]。在专业要素方面,关注劳动力市场的新需求并尝试构建数字化专业,如纽约大学尝试在“出版学”这一专业的名称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大力强调数字化转型,其培养人才的重点逐渐转向增强学生的数字出版技能[19]。在院校要素方面,则更加关注高等教育机构改善现有工作和运营方式以支持教学数字化转型[20]。

高等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涉及系统内部核心要素的升级和重構,同时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有的研究聚焦于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如欧洲大学从愿景、文化、过程、技术、数据等核心要素提出智慧校园的成熟度框架,以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21];圣托马斯大学则围绕IT设施、智能技术、用户体验、伙伴关系等核心要素提出数字化转型框架,以指导高等教育机构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和决策,其中用户体验指向学习者的自主掌控权,伙伴关系指向学习者对社会资源的调动情况[22]。还有研究关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转型[23]。在起步阶段,关注重点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在应用阶段,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和完善的学习管理系统必不可少;在融合阶段,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教学方法创新是其鲜明的特征;在转型阶段,重点关注充分融合新兴技术助力教育生态重构。已有研究主要从单一的要素维度或过程维度描述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框架,基于要素维度的框架可以引导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核心要素,并促进各核心要素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基于过程维度的框架阐述了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和过程,为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指南。在设计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框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同时考虑要素维度和过程维度,而且要思考高等教育教学系统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等外部系统的关系,充分发挥数字时代的数字技术所提供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采用一个二维框架来描述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系统结构和发展过程(如下页图1所示),借此展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愿景。

高等教育的教学可以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机构内部包含院校、专业、课程与教学、教师、学生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同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的变化要求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发生相应的转变,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各类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促进了学生数字化认知和学习方式的产生。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学生学习正在发生数字化转型。为此,课程提供和教学服务也需要发生相应变革,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需要专业规划与设置发生相应转变。高校作为教学的管理与运营机构,需要从愿景与目标、技术系统、人员能力、支持服务、管理体制、组织文化与教学成效评价等方面进行转变以支持教学数字化转型。

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每个教育机构的数字化教学发展既承接数字化应用于教学的历史,又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未来。该框架将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分为融合、转型初级和转型高级三个发展阶段,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掌控程度和学校对社会资源调用范围都在逐步增加。在数字化应用的起步阶段,关注重点为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数字化学习系统部署和教师数字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进入数字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阶段,其核心特征主要是课程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其核心要素如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环境等在物理和网络融合的空间中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学生借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增加学习行为的时空灵活性,学校扩展网络教学空间并据此推进混合教学改革。之后进入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围绕专业和课程,突破教育机构的边界,获得其它高校、企业、社会机构等的课程资源。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发展方案,灵活地搭配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模块,以满足学习者的发展需求。通过模块化课程组合,以模式化、流程化、精准化的供给方式向学生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教育内容,以“平台资源+服务方式”联动企业和学校,培养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最终进入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高级阶段,借助数字技术,高校之间的界限被完全打破,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企业及其它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彼此互通的关系,实现专业、课程、师资、设施、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最大化地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以谋求更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的。学习者在数字空间中享有掌控权,围绕个性化的专业发展志向与学习计划,选择不同高校的在线课程和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与服务者,承担学术指导及专业发展咨询等教育教学职能。在这个阶段,学生不再以学校规定的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和时限作为学位认证的单一依据,而是通过模块化课程学习所获学分和学习过程数据作为学位认证依据。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围墙将不复存在,人人都可依据自身需求获取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和终身持续发展的目标。

上述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特征,有些是正在发生的,更多的是未来要努力的方向。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高等教育机构内外多个主体、多种因素;同时这个转型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因此,必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高等教育教学的利益相关方协同努力、系统推进。

(一)技术变革带来的数字鸿沟

数字技术变革在为教育创造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不同国家、区域和群体带来持续扩大的不平等现象,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数字鸿沟的广泛存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等存在严重缺口,疫情更加凸显了数字鸿沟引发的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许多偏远地区的学习者无法进行远程在线学习,或者只能依赖特定类型的技术资源,由此暴露出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政治、经济、技术、性别与教育不平等问题[24]。教育中的数字鸿沟不仅仅体现为技术鸿沟,更是一种素养鸿沟[25]。当公众的数字素养不足时,大量虚假信息、谣言以及不负责任的传播行为会使人们迷失在是非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洪流之中,甚至极易被煽动起来进而导致偏见、仇恨言论和攻击行为。同时,广泛的技术渗透和不断扩大的学习空间,对未来学习者和教学者的数字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不加约束和反思的技术发展,将会对人类自身造成潜在危害。另外,过度使用技术手段也可能损害大脑健康、降低注意力水平,甚至危及學习者的连接权、数据权、信息权和隐私权。这其中涉及到的道德危机与伦理风险管理、教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将变得非常紧迫。

因此,新技术带来的数字鸿沟要求高等教育既要积极适应技术变化主动作为,又要主动规避技术的局限性与伦理风险。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高校及企业等需要共同努力持续建设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加大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力度,继续倡导政府和学校开放教育资源,确保高等教育能够为每个学习者提供平等的技术资源、信息获取权利和教育机会,也要适应不同地区教育技术的普及程度、使用习惯和社会文化等差异。为此,要将数字素养作为21世纪的核心素养之一,特别要培养学生在数字空间中的理性精神、同理心、创造力和审辩思维,以抵御数字化社会的风险,从而维护数字化社会的和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已有惯性的制约

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本身,还将挑战现存大学的实体形态以及运行模式。从实体形态上来看,未来高校之间的界限将被完全打破,传统的围墙将不复存在;从运行模式来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全要素之间彼此互通互联,实现师资、课程、设施、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利用社会资源。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联通的教学,对传统大学的教学管理将带来颠覆性的变化。然而,工业社会形成的院校、专业、课程等教育教学体系仍然沿着惯性发展,技术赋能教育还在延续工业社会的思路。一方面,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仍固守既有教育体系,还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原有的框架内做优化;另一方面,“技术论”长期主导教育信息化,新技术因缺乏相应能力建设和管理制度更新导致应用效果不佳,投资回报成效遭到质疑,难以彰显技术促进变革的潜力。如何基于现有高等教育教学体系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无疑成为一大挑战。

信息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网络空间的兴起,并由此突破本地教育的时空边界,将其与全球的教育资源联通,甚至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实现联通,共同塑造未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因此,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机构相关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应跳出“工业社会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只限于教育视角”的思维局限,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深刻认识高等教育体系从工业时代转型为数字时代的本质,理解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等其他系统的关系,共同制定反映各方关切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愿景和路径,基于网络空间整合社会其他领域的资源和服务,促进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变革。

(三)基于经验的教学管理与决策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

不少高等教育机构教学管理与决策通常不太注重实证证据的运用,更多地依赖决策者的经验判断。这些经验通常是碎片化、逻辑不清甚至是相互排斥的,会带来沟通不畅、协调乏力、反应滞后等问题,从而导致教学管理能力弱化,使得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面临巨大的挑战。

教学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来源于对教学发展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与合理判断。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改革需要以证据为基础,结合专业知识、实践智慧,进而做出如何改进教育教学的决策[26]。更进一步,还要基于证据开展教育研究、教育决策和教育教学改革,并在三者的交流互动中实现共赢。高等教育机构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时应当强调证据来源的多重性,通过多维数据的关联交叉分析,克服以往单凭经验难以发现教育教学问题的短板,增强教育管理能力;还应重视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大数据的应用不仅能够及时获得教学信息,而且便于教学过程监控和动态调整,增强教育的决策能力。只有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和决策才能保障、支持教学数字化的顺利转型。

(四)单一并缺乏灵活的学分学位认证体系

目前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目标仍然是“专用型”人才培养,难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基于单一学科的专业缺乏跨学科的宽度,不利于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学习相对固定的课程,通过考试和考核才能获得学分和学位。而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就是要突破专业的限制,打破专业、学校、社会,甚至国家之间的壁垒。学习者能够获得自主学习的掌控权,可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灵活地选择其它专业、高校的课程进行组合和搭配。

实现上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构建灵活的学分和学位认证体系,从而解除学生局限于学校身份标签的禁锢,打破地域界限,实现学生选课自由、学习自由和流动自由。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的《2021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将“学位模块化和分解”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长期趋势,指出微认证是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关键技术和实践之一[27]。微认证的增长促使许多高校重新思考课程开发过程、学分和非学分课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共同努力制定促进学分学位认证体系改革的政策和标准,采用区块链等技术,促进跨学校、跨专业的微认证、微证书的采用,进而建立灵活的学分学位认证体系。学习者可以超越传统学位制度的限制,不再局限在某一个学校、某一个专业,选择和创建“自己的专业”。国际组织应大力倡导并联合各国政府建立国际性的学分学位认证体系。

(五)传统的班级和课程制度限制差异化教学的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个性特征存在差异、未来发展目标定位各不相同,他们的发展路径必将充满个性化与多样化。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必要开展差异化教学与精准教学。然而,受到当前高等教育机构中以班级、课程为单位开展面授教学的制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及时顾及到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精准教学的实践难以切实开展,学生自定步调学习的专业发展期望与学习自主权不足的现实之间尚存在很大落差。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课程,将使差异化的教学成为可能。因此,大学管理者应为教师与学生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提供相关技术支持,鼓励教师开展智能化教学探索与改革,并推广新兴技术支持下的校际协同、校企联动等灵活开放的教学组织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教师与教学设计者需要提升数据素养,培养智能教学环境中的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将大数据、AI助教等技术充分融入课程与教学过程,拓展教学时空,实现对学习者全过程的精准分析、对教学结果的精准预判,以及对教学过程的精准调控,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六)教师借助数字化创新教学的实践能力薄弱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然而高等教育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成为限制因素,阻碍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包括数字技术融入教学的意识和素养,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教学的能力,以及未来与人工智能教师协同开展教学的能力。

政府应当制定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标准和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政策,高校应构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制度与机制,社会组织可以凭借自身专业服务给教师提供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各类资源、实施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项目,开展数字化教学能力认证等。国际组织应倡导国际、区域之间的合作,发展在线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项目,尤其是微证书、微学位项目,共同促进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冲击,教师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提升教学能力,将挑战变为改革传统教學、创新未来教学的机遇。

(七)学生者缺乏数字化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也是将学习掌控权赋予学习者的过程,通过教育教学系统业务模式的重建,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专业志趣与生涯规划,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发展方案,选择相应课程或项目、制定学习路径和计划等等,在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的动态过程,逐步趋向自我完善。学习者应能够决定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形成自学习、自组织、自培养、自规划、自调节和自适应的全新模式。这一要求不仅对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且也显示出现行以教科书与教师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为应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掌控权,高校管理者应超越传统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重视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所需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相应的支撑保障。同时,院校应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判明就业和技能发展趋势,并由此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学习和发展的路径[28]。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生学术指导者、发展咨询者。学生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从“教师依赖”转变为“技术依赖”。

(八)知识的碎片化带给学习者的选择困境

互联网汇聚了海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为学生提供时时处处学习机会的同时,知识表现方式的碎片化问题也带给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选择困境。数字时代的知识以零散性和无序性的方式存在于不断生成的知识网络之中,具有去中心化和非结构性的特征。面对以碎片化方式呈现的海量知识,学生难以辨别和选择自己所需的知识,并形成系统性、结构化的知识与相应能力。这对数字时代的深度学习效果的达成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基于知识图谱的自适应学习支持服务能够整合碎片化的知识,重构知识间的关联,实现从资源碎片到知识体系的有意义重构,从而解决互联网上的知识割裂问题,支持学习者从信息碎片获取到知识体系有意义重构的转型。同时,高校管理者、教学设计者和研究者需要协同努力,梳理高等教育领域的学科知识,共建融合联通的学科知识图谱体系,打通现有教材、课程和学科的边界,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交叉学科等的交叉和融合发展[29]。

(九)已有教育理论难以指导数字时代的复杂教学实践

互联网的出现重塑了知识的内涵、特征、载体以及生产与传播方式,知识不仅是精加工的符号化知识,也包括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等[30]。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类型,新知识将包括海量网络信息、动态主观知识、境域操作知识和综合碎片知识等。原有的教育理论在支撑数字时代的复杂教学实践方面的局限性日趋凸显。关于数字时代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规律、知识的生成和演化、个体知识生产与群体知识生产的关系、教与学的复杂性特征、各类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能力发展规律、教学设计或学习设计对复杂知识的支持等大量教与学的规律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高校和研究者要转变“单学科、封闭式”的科研组织范式,汇聚多学科、多地区的力量,探索行之有效的在线科研协同机制,共同面对和破解教学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问题。同时要重视数据驱动的循证式研究范式,产出引领数字化教学实践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

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并逐步融入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引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方式和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面对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政策制定者、教育实践者、学习者、研究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都在进行积极的回应。本文基于对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及实践现状进行了综述,建构了一个二维框架来描述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系统结构和发展过程,借此展示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愿景。高等教育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机构内部包含院校、專业、课程与教学、教师、学生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要素。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也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每个教育机构的数字化教学发展既承接数字化应用于教学的历史,又面向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未来。面向未来的发展愿景,推进高等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高等教育机构内外多个主体、多种因素;同时这个转型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因此,必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高等教育教学的利益相关方协同努力、系统推进。

参考文献:

[1][25] UNESCO.Reimagining our future together: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 [DB/OL].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 pf0000379707,2021-11-10.

[2] McKinsey & Company.A roadmap for a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B/OL].https:// www.mckinsey.com/industries/financial-services/our-insights/ a-roadmap-for-a-digital-transformation,2022-05-14.

[3] Broadband Commiss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t al.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Connecting Schools,Empowering Learners [DB/OL].https://www. itu.int/en/myitu/Publications/2020/10/16/08/37/The-digitaltransformation-of-education,2020-10-16.

[4] IAU.Transforming Higher Education in a Digital World for the Global Common Good [DB/OL].https://www.iau-aiu.net/IMG/pdf/draft_iau_ policy_statement_september_2020_-_final.pdf,2020-09-01.

[5] European Commission.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 (2021-2027) [DB/OL].https://ec.europa.eu/education/education-in-the-eu/digitaleducation-action-plan_en,2020-09-30.

[6] Grajek S.Top 10 IT Issues,2020:The Drive to Digital Transformation Begins [DB/OL].https://er.educause.edu/-/media/files/articles/2020/1/ er20sr201.pdf,2020-01-27.

[7][23] UNESCO.Building ecosystems for online and blended learning:advancing equity and excell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sia-Pacific:policy brief (chi) [DB/OL].https://unesdoc.unesco.org/ ark:/48223/pf0000375474_chi,2021-08-01.

[8] 教育部,网信办等.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21-07/22/content_5626544.htm,2021-07-01.

[9] 教育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http://www.moe.gov.cn/jyb_ sjzl/moe_164/202202/t20220208_597666.html,2022-02-08.

[10] 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探析与研究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22,(4):1-8+25.

[11] Man,Z,Hanteng L and Sipan S.An education literature review on digitization,digitalization,datafication,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CHSSR 2020) [DB/OL].https://www. atlantis-press.com/proceedings/ichssr-20/125939327,2020-05-01.

[12] Kathe P,Malcolm B,et al.2021 EDUCAUSE Horizon Report,Teaching and Learning Edition [DB/OL].https://library.educause.edu/ resources/2021/4/2021-educause-horizon-report-teaching-andlearning-edition#materials,2021-04-26.

[13] UNESCO.Strategy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2022-2025) [DB/OL].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73602. locale=en,2019-11-25.

[14] Goldie J.Connectivism:A knowledge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 [J].Medical teacher,2016,38:1-6.

[15] UNESCO.新冠疫情下加速全球高等教育數字化转型的建议[DB/OL]. https://ichei.org/Uploads/Download/2021-06-07/60bd82b3370cc.pdf,2021-06-07.

[16] María L,Benavides C,et al.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 Sensors,2020,20(11):1-22.

[17] Bond M,Marín V I,et al.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German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and usage of digital medi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2018,15(1):1-20.

[18] Tay H L,Low S W K.Digitalization of learning resources in a HEI - a lean management perspectiv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2017,66(5):680-694.

[19] 徐丽芳,徐玲.美、英、澳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数字化变革一览[J].中国编辑,2012,(4):84-89.

[20] Rodrigues L.Challenge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A brief discussion [DB/OL].https://www. 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0601808_Challenges_of_Digital_ Transformation_in_Higher_Education_Institutions_A_brief_ discussion,2017-11-01.

[21]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European Education Sector [EB/OL],https://blog-idceurope.com/dxin-education/,2019-04-18.

[22] Clark E,Digital Transformation:What Is It EDUCAUSE Review [DB/OL] https://er.educause.edu/articles/2018/5/digital-transformation-whatis-it,2018-05-21.

[24] UNESCO.SDG 4-Education 2030:global/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support [DB/OL].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 0000380570 1=null&queryId=fe7eda75-4f21-46ec-ac83-76ba916813b7,2022-02-15.

[26] Means B,Padilla C,Gallagher L.Use of Education Data at the Local Level:From Accountability to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 [DB/OL].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11656.pdf,2010-01-01.

[27] Pelletier K,Brown M,et al.2021 EDUCAUSE Horizon Report Teaching and Learning Edition [DB/OL].https://www.learntechlib.org/ p/219489/,2021-04-25.

[28] Miao F,Holmes W,Huang R,& Zhang H.AI and education:guidance for policymakers [DB/OL].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 pf0000378648,2021-04-17.

[29] 郭文革,黃荣怀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枢纽工程: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22,(4):1-9.

[30] Tawil S,& Locatelli R.Rethinking Education: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DB/OL].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 pf0000232555 1=null&queryId=8a48c7ff-c32e-4eb4-ab48-3a39d6a83498,2015-11-01.

作者简介:

李铭: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数字化转型。

韩锡斌: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理论与方法。

李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周潜: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Vision,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Li Ming1, Han Xibin2, Li Meng2, Zhou Qian2(1.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 Shenzhen 518055, Guangdong; 2. Institute of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gradual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to all aspects of society, economy and politics has triggered a systematic change in the philosophy, approach, and governanc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Firstly,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reviewed; secondly, a two-dimensional framework i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systemic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reby demonstrating the future vision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s a complex system comprising elements such as institutions, academic programs, curricula and teaching, teachers, students an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also a gradual evolutionary process, taking on the history of digital application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looking towards a future of digitally driven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framework divides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o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primary transformation, and advanced transformation. It conclude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cluding the digital divide brought about by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 constraints of the existing inertia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ystem,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intuitive experience, Lack of cross-major academic programs and a flexible credit and degree certific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constrained by the traditional class and course system, teachers’ insufficient practical capacity in digital teaching innovation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for digital learning lacking among students, blindness and choice dilemma brought by fragmented learning, existing educational theories hardly guiding the complex teaching practices in the digital age, etc.,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igher education; digital pedagogical reform;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收稿日期:2022年4月10日

责任编辑:邢西深

猜你喜欢
挑战与对策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
中国NGO国际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